溶溪組[2]是楊暹和於1987年命名的岩石地層名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溶溪組[2]
- 外文名: Rongxi Fm[2]
- 時代:Nh
命名,分布範圍,
命名
楊暹和,1987年命名,源於大塘坡組溶溪冰磧層,1987年楊暹和改稱為組,與鐵絲坳組同物異名,已停用。
分布範圍
西南,貴州省。
溶溪組[2]是楊暹和於1987年命名的岩石地層名稱。
溶溪組[2]是楊暹和於1987年命名的岩石地層名稱。命名楊暹和,1987年命名,源於大塘坡組溶溪冰磧層,1987年楊暹和改稱為組,與鐵絲坳組同物異名,已停用。分布範圍西南,貴州省。1...
溶溪冰磧岩層(段)溶溪冰磧岩層(段)是1976年四川地質局一零七隊命名的岩石地層名稱。命名 四川地質局一零七隊,1976年命名,與古城組、鐵絲坳組均為同物異名,與中志留溶溪組同名異物(本冰積層也即楊暹和1987年在貴州命名的溶溪組),已停用。分布範圍 西南,四川省。
溶溪組[1]溶溪組[1]是葛治洲等於1979年命名的岩石地層名稱。命名 葛治洲等1979年命名。分布範圍 西南,四川省。
眼鏡蛇大庸魚是志留紀秀山組中的首個盔甲魚類化石,打破了秀山組不含盔甲魚化石的傳統認識,表明大庸魚化石已經從溶溪組上部延伸至秀山組下部,並分化為新的物種,指示了溫塘組合具有更長的地層延限。同時,該物種揭示出大庸魚科更多的原始特徵,例如,其頭甲背面保存有一對小孔,這對小孔正好位於內耳附近第二中橫...
Nikiforovaena;珊瑚:Ketophyllum,Zelophyllum,Tabularia等;命名 貴陽附近地質施行指南。特徵 牙形石:包括上部Pterospathodus celloni帶和下部Spathognathodus parahassi-S. Guizhouensis帶的代表。與下伏黃花沖組平行不整合整合接觸;與上覆韓家店群溶溪組整合接觸。厚1760米。同物異名 後所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