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溪村,地處甌江下游,位於青田、永嘉兩縣交界處,距青田縣城13公里,系溫溪鎮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麗水地區對外開放的視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溫溪村
- 行政區類別:行政村
- 面積:10.69平方公里
- 人口:5252人(1992)
簡介,歷史,姓氏,特色,傳統,建設,
簡介
地域面積為10.6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014畝,下轄風門底、章山2個自然村。1992年,全村1417戶,5252人。其中農業人口768戶,3244人,非農業人口649戶,2008人。
歷史
宋時成村落 革命有傳統
溫溪村舊稱安溪,據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程氏宗譜》記載:"安江(甌江)皆山,溪水繞其間,故曰安溪"。後因當地方言"安"與"溫"同音,且又靠近溫州,二十世紀40年代改名為溫溪。
溫溪村始建於宋徽宗(1101~1125年在位)時,距今約800多年。古時溫溪是一片沙灘,甌江水順南沿東流。先住西山腳的始祖於宋徽宗時遷居此地,逐漸發展成"地廣則田疇,交錯人稠,則雞犬遙聞"的溫溪村。
溫溪村自清末至1947年屬溫州府永嘉縣。1948年8月劃歸青田縣。如今,方言、人文習俗以及經濟流向都近似溫州。溫州鼓詞、溫州道情、溫州亂彈深為溫溪人所喜愛,舊式民居也具溫州特色。
姓氏
溫溪村姓氏繁多,最早有單、程、朱、杜、胡等姓,許多地名冠以姓氏,如程岙坑、朱岙底、杜岙前、章岙底等。今全村仍以程、單為大姓,兩姓人口約占全村總人口的一半。
特色
溫溪通往沿江有7條巷,每巷1埠,埠巷互名:渡頭埠、文化埠(原叫水龍埠)、打鐵埠、牛軛埠、石板埠、水坎埠、航船埠。江邊有17株古榕樹,一字形排列,宛如綠色長城。樹齡最長達500餘年。樹冠蔭覆1畝多地,枝葉伸向江面,樹下築有各式坐階或石桌之類,乃乘涼、觀景、休息勝地。電影《阿詩瑪》、《藍天哨鴿》曾在此拍攝外景。
溫溪東江岸築有一條長400米,高3米,寬2米的長堤,系以當地士紳單伯武為首,於1928年開始,歷經3年築成,名曰武成堤。後於1955年在堤東續築380米,堤內有水竹林200畝,今堤固如初。
傳統
溫溪人有著優良的革命傳統。清光緒年間(1875~1908)有當地王金寶結識反清秘密會黨,創建雙龍會,曾在麗水一帶開展活動,後因叛徒出賣遭清政府殺害。1929年,當地青年張學東組織附近農村暴動,後因戰鬥失利被捕犧牲。在解放戰爭中犧牲的還有中共黨員章阿生、程祥照等。
1949年後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特別是發展農業生產、壯大集體經濟方面,溫溪村曾在麗水地區享有較高的榮譽。1969年,村黨支部書記程宗波曾以省農民代表身份去首都參加國慶20周年典禮。溫溪老年人協會是全國成立最早的老年人綜合組織之一,1983年以來,這個組織為開拓老年人事業,促進當地經濟建設,發揮著積極作用。
建設
對外"視窗" 村貌大變
1984年,溫溪鎮被確定為麗水地區對外經濟開放"視窗"。次年7月,青田縣城建局抽調59名技術員和鄉鎮規劃員,從溫溪的下花門到沙埠共9公里地面進行集鎮總體規劃,溫溪村被作為重點布局,提供徵用土地230畝,為26個國營、集體企事業單位安排建房基地,還為前來辦廠、經商的專業戶落實房基600間,建築面積總計20.6萬平方米。同時,開闢村尾長500米,寬24米的溫州街(後改名溫東大街),建立住宅區。在村頭新建長370米,寬30米,辟有行車道、行人道、綠化帶的處州街,街兩旁由上海同濟大學專家設計的商業、郵電、銀行、工商、稅務等10多家單位的立體型建築群。拓寬了安定路(即330國道線溫溪段)、繁華路(原車站路),新辟溫中街、小康路。修建了榕江路,初步形成集鎮建設規模。僅兩年,全村共投入建設資金1000萬元,其中村集體投資50多萬元,建造占地面積7畝,擁有五層42個房間160張鋪位的溫溪飯店,合資創辦了地磚廠、寧波電子儀器廠青田分廠,還引進資金100多萬元,能人13名,新辦企業60多家。500多農民在全國各地承包商店、櫃檯,推銷本地產品。同時,還大力發展了交通運輸業、種植業以及其他各種服務業。
6年的集鎮建設,使溫溪的基礎設施更臻完善,新建的占地22畝的綜合性汽車站,每日有專門開往杭州、溫州、上海、江蘇等地的班車,全村擁有各種機動車輛200多輛,主要開往橋頭、青田、貴岙、小舟山等地;溫溪港500噸級的貨輪直通沿海各地;建成了110千伏變電所併入華東電網;建成了日供7000噸的自來水廠;開通了1000門自動電話;新辟了小商品、蔬菜、糧食、木材、建材、鞋革、服裝等專業市場,經濟建設突飛猛進。同時,文教衛生體育事業也有較大的發展,創辦了鎮中學和4所幼稚園、電影院、新華書店、電視差轉台、青田縣第二醫院、錄像廳、歌舞廳、老人亭等。
著名"鞋革城" 工業明星村
1992年,經上級批准,溫溪鎮被定為青田縣僑鄉經濟開發區。溫溪村作為開發區重點地段,位於江邊的60畝土地被列入工業規劃區,先後已有20多家集體企業申請在工業規劃區內征地。
開發區以優惠的政策和寬鬆的環境為啟動點,以引進資金、人才、產品為目的,誠招各地有識之士以及外商、華僑、港澳同胞前來投資開發。溫溪村制定了相應的優惠政策,以現有的經濟實體為基礎,努力改善投資環境,注重外資引向工作,使企業與外資進行"嫁接",並發揮其典型示範效能。原信友皮鞋廠與溫溪籍葡萄牙華僑周浙敏的之翠商場合資創辦了當地首家中外合資企業--浙江力葡皮鞋有限公司後,擴大生產規模,日產皮鞋700多雙。1992年5月皮鞋首次銷往葡萄牙,開始了溫溪產品自營出口實現零的突破,創匯1.2萬美元,當年實現產值500多萬元。這一年,溫溪村境內共創辦了16家中外合資企業,其中以鞋革業居多。鞋革業已逐步形成上規模、上檔次,在當地頗具特色的支柱產業。至1992年底,村內共建有鞋革企業60多家,平均日產皮鞋7000雙,產品運銷全國各地,享有"鞋革城"美譽。
為了綜合開發農業以及交通運輸業,該村於1991、1992年連續投資35萬元,建成江心大灘800米防洪堤壩1條,並通過縣級驗收。1992年底,又投資60萬元開通溫東大街南端190米街道通甌江埠頭,擬興建300噸級水運碼頭1座。由於基礎設施日臻完善,1992年經受了"8.31"特大洪災的考驗。儘管全村1000多間房屋和500多畝作物被淹,但未出現房屋倒塌、人畜傷亡事故。是年,年產值仍達300萬元,人均收入945元,位居全鎮之首,並被評為麗水地區"工業名星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