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江醬油,四川省成都市溫江區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溫江醬油有體態清亮,色澤鮮亮,掛壁,深紅棕色,無沉澱,醬、酯香氣濃郁、口感鮮美醇厚,餘味綿長,鹹甜適口的特徵。
2013年11月,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溫江醬油”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溫江醬油
- 外文名:Wenjiang soy sauce
- 產地名稱:四川省成都市溫江區
- 品質特點:體態清亮,色澤鮮亮
- 地理標誌: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產品
- 批准文號:國家質檢總局2013年第155號公告
- 批准日期:2013年11月14日
產品特點,產地環境,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地圖信息,
產品特點
溫江醬油有體態清亮,色澤鮮亮,掛壁,深紅棕色,無沉澱,醬、酯香氣濃郁、口感鮮美醇厚,餘味綿長,鹹甜適口的特徵。
產地環境
溫江醬油產自四川省成都市溫江區,溫江區河流均屬岷江水系。境內四條大河一一金馬河、楊柳河、江安河、清水河自西北向東南呈扇狀分布,其走向與區境地勢一致,由西北流向東南,占地面積9.67平方公里,為全區總面積的3.5%。金馬河為岷江排洪河道,楊柳河屬排、灌兼用河道,江安河、清水河則為都江堰內江灌溉乾渠。這四條大河通過1058條支渠、斗渠和農渠,在區境內織成了布局合理,排、灌自如的水網。
溫江區地勢平坦,幅員不大,各種自然條件在境內表現較為均一。按氣候區劃劃分,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日照偏少,無霜期較長。年均氣溫16.0℃,平均降雨量865.9毫米,年均日照時數991.1小時,年均風速1.2米/秒,適宜釀造醬油。
歷史淵源
清朝乾隆年間(約1744年),溫江醬油就已開始生產,已有250多年的歷史。
2007年,溫江區人經過兩年多的工藝研發,將“滴窩油”生產周期縮短為半年左右。
生產情況
截至2015年7月,溫江醬油生產企業4家,其中3家處於正常生產狀態,另外1家為訂單式生產。這4家企業各類產品一年的總產值2億元左右。
產品榮譽
2013年11月,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溫江醬油”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溫江醬油產地範圍為四川省成都市溫江區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原料
大豆:符合國家標準相關規定。
小麥:產自產地範圍內,符合國家標準相關規定。
食用鹽:符合國家標準相關規定。
水:產地範圍內的水,符合國家飲用水標準的規定。
二、生產工藝
工藝流程:大豆清洗→浸泡→蒸煮→冷卻→拌生麥粉→制曲→露曬發酵→翻醅→成熟→壓榨提取→滅菌→成品灌裝。
工藝控制:
(1)原料處理:大豆浸泡10小時,蒸煮1.5小時至2.5小時,冷卻至45℃至52℃,與小麥粉拌和,大豆、小麥粉比例6:4。
(2)制曲:接種溫度38℃至40℃。料層厚度≤30厘米,48小時後成熟。
(3)發酵:採用高鹽稀態露天常溫發酵,加入18%的鹽水,加曲料後攪拌,每天攪拌,發酵時間6至8個月。
(4)醬油提取:壓榨取汁。
(5)滅菌:間接蒸汽法滅菌。
三、質量特色
感官特色:色澤鮮亮,掛壁,深紅棕色,醬酯香氣濃郁,口感鮮美醇厚,餘味綿長,鹹甜適口。
理化指標:
名稱 | 全氮克/100毫升≥ | 胺基酸態氮克/100毫升≥ | 可溶性無鹽固形物克/100毫升≥ |
特級 | 1.6 | 0.8 | 15 |
一級 | 1.5 | 0.7 | 15 |
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產品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專用標誌使用
溫江醬油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四川省成都市溫江區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質檢總局核准後予以公告。溫江醬油的檢測機構由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在符合資質要求的檢測機構中選定。
地圖信息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溫江區白樺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