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水煮蛙效應

把一隻青蛙放在沸水鍋里,它會立即跳出來,死裡逃生;而把另一隻青蛙放在溫水鍋里,它竟無動於衷,當水慢慢加熱時,它已無力逃脫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溫水煮蛙效應
  • 時間:十九世紀末
  • 來源:美國康奈爾大學
  • 性質:哲學
概念,由來,班級管理,案例啟示,生態保護,氣候變暖,啟示,金融市場,加息與樓市,企業危機管理,錯誤之處,

概念

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科學家做過一個實驗,把一隻青蛙投進盛滿沸水的鐵鍋里,結果那隻青蛙就像被電擊似的跳了出來,接著科學家又把它放進常溫的水裡,慢慢地加熱,當水溫升至70-80度時,青蛙雖然略約感覺到外界溫度在慢慢變化,卻沒有往外跳,看上去仍顯的若無其事,隨著水溫的上升,那隻青蛙變的愈來愈虛弱,竟然在不知不覺中被煮熟了,仍不自知。
放在常溫水中的青蛙之所以被煮熟,是因為青蛙內部感應生存威脅的器官,只能感應到外部激烈的環境變化,而對於緩慢而漸進的變化卻習而不察。

由來

“青蛙效應”源自十九世紀末,美國康奈爾大學曾進行過一次著名的“青蛙試驗”:他們將一隻青蛙放在煮沸的大鍋里,青蛙觸電般地立即竄了出去。後來,人們又把它放在一個裝滿涼水的大鍋里,任其自由遊動。然後用小火慢慢加熱,青蛙雖然可以感覺到外界溫度的變化,卻因惰性而沒有立即往外跳,直到到後來熱度難忍而失去逃生能力而被煮熟。 科學家經過分析認為,這隻青蛙第一次之所以能“逃離險境”,是因為它受到了沸水的劇烈刺激,於是便使出全部的力量跳了出來,第二次由於沒有明顯感覺到刺激,因此,這隻青蛙便失去了警惕,沒有了危機意識,它覺得這一溫度正適合,然而當它感覺到危機時,已經沒有能力從水裡逃出來了。
溫水煮蛙效應
比爾·蓋茨有一句名言:“微軟離破產永遠只有18個月。”企業要避免“溫水煮蛙”現象,首先要求其最高管理層具備危機意識,企業才不致在戰略上迷失方向,不經意之間滑入危機的泥潭之中。值得重視的是,危機管理並非是企業最高管理層或某些職能部門,如安全部門、公關部門的事情,而應成為每個職能部門和每位員工共同面臨的課題。在最高管理層具備危機意識的基礎上,企業要善於將這種危機意識向所有的員工灌輸,使每位員工都具備居安思危的思想,提高員工對危機發生的警惕性,使危機管理能夠落實到每位員工的實際行動中,做到防微杜漸、臨危不亂 。

班級管理

“青蛙效應”實驗與班集體的管理有密切的相似之處。教師好比實驗者,實驗的池子好比班集體,青蛙好比受教育的學生,水池中的水就好比班集體中的常規制度。加強素質教育過程管理,培養高素質的學生,“青蛙效應”這個實驗在班級管理中有如下的啟示:
規章制度應載負強化性。青蛙為什麼能在沸水裡死裡逃生?青蛙死裡逃生力量主要來源於沸水,它的強化作用應激起自我逃生的反映。班級規章制度如果像沸水那樣載負強化性,學生就會自覺遵守規章制度,一般不會去碰“沸水”。如稍有涉足,他也能自拔。
班級管理須營造“他律”轉“自律”的氛圍。實驗中的第二隻青蛙,為何不能在第二次實驗時跳出水池逃生?由此可知,教師應加強德育教育,營造良好的氛圍,創造有利條件,還應讓規章制度逐漸由“他律”的強化轉化為“自律”的遵守。只有這樣才可能實現管理的目標,達到治病救人。
班級管理應加強適應能力培養,創設一些特殊環境。青蛙生活在田野里,把它置入一個特殊環境的水池中,本就不一樣。如果置入的是學生,就更有不同。學生不但能增強自我實踐能力的培養,加強自我保護意識,更會分清“水池”是一個特殊環境。特別是對那些“有問題”的學生,可清醒頭腦,不做溫水中的被麻痹的青蛙。諸如加強社會實踐活動,就能讓學生有效地感知真、善、美的內涵。
班級管理應重視可控性。“青蛙效應”實驗是把青蛙控制在實驗狀態中,實驗人員的調控起關鍵作用。有人把班級比作一個企業,把班級規章制度比作遊戲規則(企業管理)。遊戲規則束縛人們行為時,人們是自覺去遵守、去適應,這主要是可控性發揮作用。班級如果注重可控性,學生便能按教育者的意願培養出理想的人才來。
“青蛙效應”的啟示,為加強班級管理中認知和行為的引導,為班集體的最佳化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根據。

案例啟示

青蛙效應強調的便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道理。人天生就是有惰性的,總願意安然現狀,不到迫不得已多半不願意去改變已有的生活。若一個人久久沉迷於這種無變化、安逸的生活時,就往往忽略了周遭環境等等變化,當危機到來時就像那青蛙一樣只能坐以待斃。
未雨綢繆、居安思危、有危機意識是我們應該從中領悟的。在生活和職業上都是如此,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回顧一下過去,當我們遇上猛烈的挫折和困難時,常常激發了自己的潛能;可一旦趨向平靜,便耽於安逸、享樂、奢靡、揮霍的生活,而不斷遭遇失敗。
一個人就像一個公司,如果他陶醉現在已有的“卓越”中,那么他就只會走下坡路。可口可樂,作為世界軟飲料行業的最卓越的公司。當Roberto Goizueta接任可口可樂的CEO時,他向高層主管們提出了這么幾個問題:
“世界上44億人口每人每天消耗的液體飲料平均是多少?”
“64盎司。”(1盎司約為31克)
“那么,每人每天消費的可口可樂又是多少呢?”
“不足2盎司。”
“那么,在人們的肚子裡,我們市場份額是多少?”
Roberto Goizueta這一系列問題正是說明一個公司和個人都應該時刻充滿危機感和不滿足感。今天的成功並不意味著明天的成功。你只有不斷地保持自己的飢餓意識,設定遠大的目標,才不會在生活中各方各面的競爭中被打敗;你只有時刻保持有面臨著危機的心態,你才能在真正危機到來時,臨危不亂。青蛙效應告訴我們:居安思危,給自己設定一個遠大的、不斷追求的目標。

生態保護

醫學上有一個典型的實驗,被稱為“青蛙效應”。實驗時將一隻青蛙從涼水中取出放進熱水裡,青蛙因突然受到“熱”的強烈刺激,會本能地從水中跳出來,擺脫死神。如果一直讓青蛙待在涼水中,然後慢慢燒火加溫,青蛙就會在麻木無知中死去。看來,畢竟是低級動物,如果是人的話……
說句大實話,如果是人的話,不一定比青蛙強。這話乍聽起來不合邏輯,但如果仔細琢磨一下,也不怎么彆扭。你看,就說人對生態環境的態度吧。誰都知道,生態環境對人的生存和發展十分重要,保護生態就是保護人類自己。但真到了具體問題上,人往往就淡忘了,麻木了,冷漠了。例如:水土流失會使土層變薄,土壤沙化,肥力減退,這大概無人否認。但為了那一點點收成,人們還是在陡坡上開荒,順坡種植,任其流失而不惜;亂砍濫伐林木,會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這一點連幼稚園的小朋友都懂。但為了眼前的那點經濟利益,非法採伐林木的案件一直呈上升趨勢;過度放牧,超負荷“啃青”,會對草原帶來破壞,從而導致沙漠化,儘管專家學者們喊破嗓子,但有些地方仍充耳不聞,我行我素;工廠排放的有毒化學物質會造成水質的污染,對此,政府三令五申,嚴禁向河流排放,但個別企業白天不排晚上排,明里不放暗裡放;工礦企業排放到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會對人體有害,且使地球溫度升高,對此,電台電視裡講,報刊網路上談,但有些廠礦該怎么排,還怎么排,毫無收斂之意;等等。綜上所述,人們對待生存的環境並不友好,並不珍惜,而且逐而蠶食,步步緊逼,以致有些地區的環境質量不斷下降,以下我國生態環境方面的幾組數字可作說明:
據測定,我國水土流失面積達367萬平方公里,約占國土面積的38%,每年流失土壤50多億噸,相當於每年毀壞土地100萬公頃。目前,全國平均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積1萬平方公里。
據統計,90%的可利用天然草原有不同程度的退化,而且每年還以極快的速度遞增。
據報導,揚沙、浮塵和沙塵暴的發生頻率在明顯加快,20世紀60年代是8次,70年代是13次,80年代是14次,90年代是30次,而近年來每年都發生多次,其中2002年3月18日至21日,一場10年來強度最大的沙塵暴席捲我國北方10省(區、市),覆蓋範圍170萬平方公里,影響人口1。5億。
據有關專家測算,全國每年因土地沙化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540億元,黃河每年淤積的16億噸泥沙,有12億噸來自沙化。土地沙化直接危及1億多人口的生存和發展,全國受沙化影響的人口目前已達4億之多。在這些地區,土地沙化加重了貧困,貧困又加快了土地進一步沙化,走進惡性循環的怪圈,以致有的地區出現了生態難民。
事物的發展,總有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青蛙所處的涼水變溫水、溫水變熱水的環境,就是量變的過程。這一過程是漸進的,水溫對青蛙的傷害是輕微的,輕微到幾乎使青蛙感覺不到。然而,正是由於這漸進的、輕微的變化,才使青蛙放鬆了警惕,而當水溫發生質的變化,即水溫達到沸點時,青蛙即使想跳,也已無力回天了。青蛙是這樣,那么人何嘗不是如此呢?正像以上所述,人屢屢向自然界挑戰,“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復”(恩格斯語),但這種報復通常不是致命的,甚至是微弱的。而正是這種非致命的、微弱的報復,使人長期處於陶醉的甚至麻木的狀態。這種狀態恰是“慢慢燒火加溫”的量變過程,與“青蛙效應”如出一轍。當人所處的環境徹底崩潰之時,青蛙的下場即是人的下場。
不過,人與青蛙相比,具有十分顯著的差別。人是高級動物,有思想,會思維。青蛙在逐漸加溫的水中是無知的,而人在蠶食環境時是有知的,即知道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這一點就很重要。如果人能接受教訓,知錯改錯,從此珍愛自然,善待環境,那么便真能對得起這個大寫的“人”字了。否則,還不如青蛙,因為青蛙是無知的,不知者無罪;人是有知的,明知而故犯,恥也。

氣候變暖

如果把青蛙放進一鍋冷水中,然後慢慢加熱鍋里的水,青蛙就會一直呆在水裡直到最終被燙死。那么,在一個又一個全球變暖的新證據面前,人類是否也會面臨像青蛙一樣的命運呢?據報導,聯合國將於2月2日在巴黎公布的一份報告,向全世界的人類發出了迄今為止最嚴厲的警告。報告稱,如果人類像在冷水裡慢慢被加熱的青蛙一樣,對日益升高的全球氣溫繼續熟視無睹的話,我們生存的地球將以更快的速度變熱,而大自然也將遭受無法挽回的破壞。
聯合國即將公布的這份報告由2500名科學家起草。報告將指出,過去50年來全球氣溫的升高,至少有90%是由人類活動導致的,其中又以化石燃料的燃燒為主。報告稱,氣溫升高將導致更為頻繁的洪災、熱浪、乾旱以及海平面的上升。
事實上,科學家對二氧化碳危害的警告,經常都被人們忽視。早在一個世紀前,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瑞士科學家斯凡特·阿列紐斯就首次指出,全球變暖與工業釋放的二氧化碳存在聯繫。然而,在目前幾百萬人無法戒菸,無法避免患上肥胖症的情況下,對抗全球變暖已經成為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讓人感到欣慰的是,“青蛙效應”的故事也許並不全是真的。
美國俄克拉荷馬州大學動物學系的退休教授維克托·哈奇森說:“‘煮熟的青蛙’完全是一個城市神話。”經過研究他發現,“如果把動物放進一個容器里,然後慢慢對它進行加熱,當到達一定溫度時,動物還是會試圖逃生的。”那么我們人類呢?

啟示

金融市場在金融市場中,類似的“青蛙”還不在少數。

金融市場

有多年經驗的投資者應該還對漫漫熊途記憶猶新吧。剛開始的下跌似乎還沒什麼可怕,損失的幅度也在能夠忍受的範圍,這似乎和牛市中的震盪沒什麼區別,用青蛙的語言來說,或許就像“身處太陽照耀了許久的暖暖的水中,應該一會兒就會涼快起來的。”
可事與願違,市場越跌越深,水溫也“越來越高”,漸漸地,投資者開始意識到自己已經身處水深火熱之中,卻仍舊抱著一絲希望,忍受著煎熬,直到最後,損失殆盡……
不過,不僅僅是熊市中才有“溫水煮青蛙”的慘劇,牛市中,如果不能正確地判斷行業的發展方向,不調研清楚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懵懵懂懂去投資自然也有遇到此類情況的機會。
這是因為,一方面,隨著A股市場不斷地向成熟的方向發展,隨著市場機制的逐步完善,齊漲齊跌的景象會越來越少,個股的分化會愈加明顯,拿香港股市為例,市場中永遠存在“趴在地板上”的股票,也有在指數下跌時一路飄紅的牛股;另一方面,投資*ST類公司和即將到期行權的認沽權證是冒著巨大的風險———*ST類公司繼續虧損將暫停上市甚至退市,許多認沽權證到期行權也是一文不值。
因此,金融投資不僅需要有很強的風險意識,同時更需做到心中有數,對自己構建的組合價值幾何最好能做到量化估量,這樣才可以明確風險收益比,也可以清楚地知道投資標的什麼時候被高估、什麼時候被低估,進而做出正確的決策,而不是在依靠“感覺”的同時冒著極大的風險。 加息與樓市對房地產市場而言,加息正體現出“溫水煮蛙”式的特點。看起來每次都是小步加息,但都如同在“釜底添薪”,小幅多頻所形成的累積效應不容忽視。

加息與樓市

加息對房地產市場而言是柄“雙刃劍”——對抑制投機需求有利,因為頻繁加息會增加房產投資的成本和投資風險。但對自住型需求也會有影響,尤其是對於那些介於高收入與低收入之間的中間階層而言,影響更為明顯。“這部分人群本來就處於買得起和買不起之間,加息有可能會助推房價。”
專家還認為,此次加息對股市會產生一定影響,這會導致股市分流出來的大量資金重新流向樓市,一部分投資者可能會做分散投資風險的計畫了。
開發商:加息並不構成房價上漲的理由
南京城中一開發商稱,此次貸款利率實際增加超過0.12%。對他們所運作的項目而言,因為主要是3年內的貸款,項目成本直接增加近1000萬元。
成本上升,對房價會產生影響嗎?東方投資公司策劃總監姚寧屏表示,房價的上漲與否,與加息並沒有絕對關係。“事實上,目前開發商成本的增加因素有很多,建材價格在上漲、土地價格在上漲,市場風險也在加大等等,如果構成房價的每一項成本都在增加,也就等於所有的成本都沒有增加,所以,開發商並不能把加息做為房價上漲的絕對理由。”

企業危機管理

2005年以來,許多大名鼎鼎的跨國企業都不幸捲入危機當中。3月,亨氏、肯德基因產品含有蘇丹紅而成為媒體和公眾關注的焦點;寶潔旗下SK-II一款護膚品被消費者以虛假廣告等理由告上法庭;強生的嬰兒油被印度藥物管理專員指出含有液體石蠟油,可能對嬰兒造成危害,訊息傳到中國,引起軒然大波;聯合利華旗下的立頓速溶茶被發現氟化物超標;6月初,雀巢碘超標奶粉事件還沒有落幕,鄭州媒體的一次暗訪又將國內乳業巨頭——光明乳業推上了風頭浪尖。
危機發生得如此之頻繁,而且又都發生在著名品牌的身上,不能不引起我們對危機管理的深思。對於許多企業而言,應該好好地補上危機管理這一必修課。
事實上,造成危機的許多誘因早已潛伏在企業日常的經營管理之中,只是由於管理者麻痹大意,缺乏危機意識,對此沒有足夠的重視。有時,看起來很不起眼的小事,經過“連鎖反應”、“滾雪球效應”、“惡性循環”,有可能演變成摧毀企業的危機。
比爾·蓋茨有一句名言:“微軟離破產永遠只有18個月。”企業要避免“溫水煮蛙”現象,首先要求其最高管理層具備危機意識,企業才不致在戰略上迷失方向,不經意之間滑入危機的泥潭之中。值得重視的是,危機管理並非是企業最高管理層或某些職能部門,如安全部門、公關部門的事情,而應成為每個職能部門和每位員工共同面臨的課題。在最高管理層具備危機意識的基礎上,企業要善於將這種危機意識向所有的員工灌輸,使每位員工都具備居安思危的思想,提高員工對危機發生的警惕性,使危機管理能夠落實到每位員工的實際行動中,做到防微杜漸、臨危不亂。

錯誤之處

溫水煮青蛙並不會使青蛙因為對溫度的敏感度下降使得青蛙被煮死,反之,在溫度達到一定條件下,青蛙會一躍而出。這只不過是所謂的心靈雞湯,莫不要被其所誤導。(多數人已實驗驗證,另外在電影《後會無期》中,陳柏霖馮紹峰在最後也爭論了這個問題,結果青蛙確實會跳出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