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蓮花是由溫州道情演變而成的地方戲曲劇種,也是浙江的主要曲種之一。流傳於溫州市(包括所轄各縣)以及台州、麗水的部分地區。現已瀕臨失傳。
2008年6月7日,浙江省溫州市鹿城區、永嘉縣聯合申報的“溫州蓮花”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序號:777 Ⅴ-84。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溫州蓮花
- 批准時間:2008年6月7日
- 非遺級別:國家級
- 申報單位:浙江省溫州市鹿城區、永嘉縣
- 遺產類型:曲藝
- 遺產序號:777 Ⅴ-84
歷史淵源
溫州蓮花有傳統長篇書目五十餘部。題材有與佛道教義有關的,更多的是世俗故事、民間傳說,特別是有《高機與吳三春》、《黃三裊與林寶郎》、《劉文龍》、《雙江渡》、《賜金牌》、《九曲傘》等一批故事發生在溫州及其附近的獨特書目。
作為優秀的傳統曲藝溫州蓮花流傳十分廣泛,在浙南大地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它主要分布在素以水秀、岩奇、瀑多、村古、灘林美著稱的楠溪江流域和鹿城、樂清等地。其前身為道情,現在仍然保留著道情唱腔。《嘉靖浙江通志》記有“始東甌王信鬼,故東甌多信鬼樂詞”。《永嘉聞見樂》載:”昔東甌王,信其鬼風,……條條胡同常有說唱聲……。溫州蓮花其悠久的歷史,傳唱之盛在此亦可略窺一斑矣。
藝術特色
昔日凡逢廟會,佛誕、集市、小兒對周、老人做壽等節慶,蓮花藝人據說是身穿道袍、頭戴道巾登台演唱的。它至少需要兩人,一人主唱一個接腔。溫州蓮花演唱分“坐檯”和“排街”。在廟宇,祠堂或茶館酒肆里登台演唱者為“坐檯”。“排街”即游唱,兩個藝人挨家挨戶,一人拍打道情筒,一人打擊陰陽板進行演唱。基本曲調有道情竇、蓮花竇、小蓮花、大蓮花、對口蓮花、悲腔、慢板、快板、疊板、鳳凰尾等。各種曲調始終圍繞著它們穿插進行,儘管各個段子結構內容不盡相同,卻有著共同的基本結構與規律,即以《道情竇》與《蓮花竇》貫穿整部詞文,成為完整的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