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溫州經濟發展的成功經驗表明:在當前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任何地區要想獲得較快的發展,就必須從根本上擺脫那種對當地資源的高度依賴,從自然資源導向型戰略逐步轉變為市場導向型戰略,即從“我有什麼資源就發展什麼”轉變為“市場需要什麼我就生產什麼”。在許多情況下,還要積極引導消費市場。具體說來,溫州至少有三個方面的經驗值得其他地區尤其是西部地區借鑑:一是以民為本,實行“商民政策”,放手發展個體專業戶和民營企業。二是以小城鎮建設為載體,發展塊狀經濟,實現工業化和城市化聯動。三是以市場為取向,尊重經濟規律,在動態中把握髮展機遇。肖龍海和陳銀娒主編的《溫州精神(創業的溫州人)》試圖另闢蹊徑,通過走進溫州知名企業家創業的真實生活世界,透過他們超越常人的吃苦、創新、冒險、合作、誠信及敬業精神,從深層次的文化層面去深入探索併力求形象、生動地向世人揭示溫州人成功的精神奧秘。
圖書目錄
一、吃苦精神
(一)最重要的是溫州人能吃苦
事例一:肯吃苦就能闖出一條路
事例二:睡地板才能做老闆
事例三:吃過苦,所以就不怕苦
點評:創業,從吃苦開始
(二)踏踏實實地乾
事例一:小紐扣也能成就大事業
事例二:打火機“打”遍天下無敵手
點評:創業,要從日常小事做起
(三)勤勞才能致富
事例一:天道酬勤
事例二:小康由勤
事例三: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點評:創業,沒有付出就沒有收穫
(四)儉樸是一種境界
事例一:有錢不怕土
事例二:儉樸其實是一種生活方式
點評:創業,要學會積累
(五)創業難,堅持創業更難
事例一: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
事例二:只有自己才能發展自己
事例三: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點評:創業,更要艱苦守業
總評:發揚溫州創業者們的吃苦精神
二、冒險精神
(一)敢闖敢幹的溫州人
事例一:膽大包天的王均瑤
事例二:敢為人先的周大虎
事例三:該出手時就出手
點評:創業,要敢於冒險
(二)不斷嘗試搶先機
事例一:四海為家的溫州人
事例二: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事例三: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點評:冒險,要善於把握先機
事例一:收購兔毛,“收”出了一個萬元戶一
事例二:從廁所里掏出黃金的人
事例三:書店開到了北京天安門
點評:敬畏事業就是敬畏生命“
(二)敬業的根基——信念
事例一:lOl生髮酊的誕生
事例二:親手鑄就一塊響噹噹的民族品牌
事例三:把生命交給企業和員工
點評:信念可以征服一切
(三)創業維艱,日積月累,提升價值
事例一:千萬富婆原來是補鞋匠
事例二:小攤主西進淘金
事例三:始終走在前頭的人
點評:痛苦是敬業意志的磨刀石
(四)變化中的進取和生存
事例一:企業家也“跳槽”
事例二:創業的地域也是可變的
事例三:從小作坊到大企業
事例四:守成者必敗,進攻者生存
點評:以業為重,以業為本
(五)膽識過人,方能成就事業
事例一:在淚水中崛起
事例二:買斷紀念品的專利權
事例三:拿鄧小平的講話給執法部門看
點評:敬業需要智慧
總評:弘揚溫州創業人的敬業精神
……
六、誠信精神
結束語
序言
改革開放初期,當許多人對市場還十分陌生時,對走街串巷的小攤小販不屑一顧時,具有創業精神的“
中國猶太人”——溫州人就搶占了大好的市場先機,他們走南闖北,用手中的菜刀、剪刀、皮刀、剃頭刀、螺絲刀這五把刀子在天南海北闖出了一條條致富之路。他們從小本生意做起,漸漸壯大起來,他們在解決人們吃飯難、做衣難、修理難的同時,也使自己成為艱苦創業的典範、發家致富的樣板。
在溫州這塊神奇的土地上,溫州人憑什麼能一鳴驚人?又憑什麼被譽為“中國猶太人”?
二十年來,溫州人始終堅持把
鄧小平理論和黨的改革開放政策同當地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在探索中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時代特徵和溫州特點的路子,形成了具有鮮明區域特色的經濟發展格局,經濟社會發展有了顯著的變化,眼前的數字是最能說明問題的:從1978年到2001年,全市
國內生產總值按可比價格計算翻了近6番;工業總產值從11.1億元增加到2000多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翻了近8番。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溫州總人口達700多萬,競有近200萬在全國各地做生意。溫州以較快的發展速度、靈活的市場機制、富有特色的經濟格局和敢為人先的溫州人而聞名海內外。
溫州區域經濟的改革和發展大體經歷了四個重要階段。第一階段,在改革開放初期,在人多地少、基礎設施差、國家投入少、生產力水平低的條件下,溫州人積極尋找最低有效啟動點,從家庭工業起步,大力發展多種經濟成分,大力發展商品經濟,創造了以“小商品、大市場”為特色的經濟格局。第二階段,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溫州人在家庭工業的基礎上,大力發展股份合作經濟,大膽進行對公有制多種實現形式和途徑的探索,著力進行企業制度創新,創造了溫州經濟格局新優勢。第三階段,自1992年鄧小平同志南方談話以後,溫州人實施以提高整體經濟素質為核心的二次創業發展戰略,集中解決改革和發展中的一些突出問題,使經濟和社會發展上了一個台階。第四階段,1998年10月溫州召開第八次黨代會後,溫州人根據黨的十五大提出的“東部有條件的地方要率先實現現代化”的要求,組織實施現代化導向戰略,進行現代化新溫州的建設。
溫州經濟發展的成功經驗表明:在當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任何地區要想獲得較快的發展,就必須從根本上擺脫那種對當地資源的高度依賴,從自然資源導向型戰略逐步轉變為市場導向型戰略,即從“我有什麼資源就發展什麼”轉變為“市場需要什麼我就生產什麼”。在許多情況下,還要積極引導消費市場。具體說來,溫州至少有三個方面的經驗值得其他地區尤其是西部地區借鑑:一是以民為本,實行“商民政策”,放手發展個體專業戶和民營企業。二是以小城鎮建設為載體,發展塊狀經濟,實現工業化和城市化聯動。三是以市場為取向,尊重經濟規律,在動態中把握髮展機遇。
儘管這樣,要揭開溫州成功之謎,也並非那么容易。溫州一面臨海,三面環山,由於歷史原因,溫州直到改革開放前,還是一窮二白,貧困落後。與其他沿海城市相比,這裡人多地少、可利用資源少、國家投入少、集體經濟基礎薄弱,沒有廣東那樣的開放氣候,沒有深圳那樣的特區政策,沒有上海那樣的投資環境,更沒有蘇南那樣的區域優勢,那么究竟是什麼促成了溫州人創造出這些舉世矚目的奇蹟?溫州為什麼會贏?
毫無疑問,是“溫州精神”創造了“溫州模式”的奇蹟。有許多學者對“溫州精神”作過解讀,比如著名社會學家、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費孝通三訪溫州後認為,溫州精神“就是不甘落後,敢為天下先,衝破舊框框,闖出新路子,並且不斷創新’’的精神,“溫州人從家庭作坊、擺攤叫賣、沿街推銷、設店開廠到股份合作、企業集團、資產經營、網路貿易,我也似乎看到了中國的市場經濟從初期的萌芽到和國際經濟接軌全過程的演示,並且覺得可以從中捉摸中國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一些內在邏輯和規律。”此外,我國著名經濟學家鐘朋榮也曾將“溫州精神”概括為四句話:白手起家、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不等不靠、依靠自己的自主精神;闖蕩天下、四海為家的開拓精神;敢於創新、善於創新的創造精神。我們認為“溫州精神”是溫州人在艱苦倉業的歷程中,體現出的特有的吃苦、創新、冒險、合作、誠信及敬業的創業精神——新溫州人文精神。
不可諱言,僅僅了解以私營經濟為特色的溫州,還是不能深得“溫州模式”之精髓,惟有深入了解歷史和人文的溫州,才能真正破解溫州經濟發展的謎團,才能切實把握“溫州模式”的底蘊。本書試圖另闢蹊徑,通過走進溫州知名企業家創業的真實生活世界,透過他們超越常人的吃苦、創新、冒險、合作、誠信及敬業精神,從深層次的文化層面去深入探索併力求形象、生動地向世人揭示溫州人成功的精神奧秘。
大量事實表明,在中國這片廣袤的大地上,現在的溫州人已經成為一種精神文化象徵,一種品牌,一個特殊的群體。
總之,本書通過對當代溫州人艱苦創業成功案例的解讀,試圖揭開李約瑟關於“產業革命為什麼沒有在中國開花結果”的謎底,這是一個有別於其他學說的解釋。我們認為:產業革命之所以沒有在中國發生,關鍵在於當時中國
本土文化普遍缺乏一種積極進取的創業精神,而這種積極進取的創業精神被埋沒在中國傳統的大一統的封建文化之中。“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誠然,從“溫州模式”、“溫州秘密”到“溫州製造”、“溫州奇蹟”,再到“溫州精神”,當代溫州人在艱苦創業中所體現的溫州精神作為一筆寶貴的財富,是更值得每一個追求財富和美好生活的人所珍視和學習的。我們認為最為重要的是我們要對溫州精神保持一種發自內心的敬佩之情,進而喚醒我們的心靈深處的創業激情和創業意識,去創造一個又一個的“溫州奇蹟”。讓世人全面地了解溫州人,學習溫州人,並從中獲得創業的啟迪和靈感,同時也讓溫州人更好地認識自己,大力弘揚溫州精神,努力建設創業文化,與時俱進,在溫州的二次創業中再造輝煌,這當是我們最大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