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溫州市委、市政府決定建立“溫州治水文化長廊”。經過一年多時間的精心規劃和建設,工程於2016年3月22日正式落成。
溫州治水文化長廊東西走向,面向甌江,總體藝術設計自西往東與甌江水流方向一致,整體風格古樸穩重。長廊長130米,高3米,由碑文、浮雕長卷、後記、榮譽榜四個部分組成。長廊名稱書體集自明代大書法家文徵明法書;碑文敦請我市著名學者執筆撰寫;浮雕長卷分九個篇章,高度概括溫州治水歷史的重大事件,以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相結合,用藝術手法展現我市古今治水的生動畫面,成為溫州水鄉一道文化景觀,成為全體市民愛國愛鄉的生動教材。榮譽榜鐫刻我市捐款額達到一定標準的單位和個人名單。
該項目由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主持規劃和設計,由市城管與行政執法局負責建設,共由23位專家學者先後參與總體方案的評審和論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溫州治水文化長廊
- 外文名稱:Wenzhou Waterway culture corridor
- 地理位置:浙江溫州市甌江路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浮雕長卷(九個篇章)
結構,浮雕長卷,大事記,溫州治水新碑記,
為傳承治水文化,弘揚治水精神,2014年5月,溫州市委、市政府決定建立“溫州治水榮譽牆”。作為我市“五水共治”建設美麗浙南水鄉重點文化項目,市治水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會議紀要(【2014】2號)決定,該項目由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主持規劃和設計,由市城管與行政執法局負責建設,經費由市治水辦統籌解決。市文廣新局受命後,成立機構、任命項目負責人、組建專家小組。7月,組織有關人員到兄弟城市考察學習,帶領專家和規劃部門到我市濱水公園和公共綠地調研選址。8月向市政府書面上報了三個選址方案。在副市長任玉明主持的第六次市治水辦主任會議上確定了濱江帶狀公園選址方案。隨即,委託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負責景觀工程設計方案,委託溫州志通雕塑藝術有限公司負責浮雕工程設計方案,委託溫籍著名學者起草碑文和後記。項目組人員以高度的責任感,高品位的藝術目標對所有設計方案組織評審和論證。9月至12月,先後五次企業文化、文物、規劃、園林、水利、歷史、民俗、美學等門類專家對設計方案進行論證,反覆推敲,多次易稿。最終命名此項目為:“溫州治水文化長廊”。設計方案於2015年3月上報市政府專題會議修改通過,於4月初提交市委書記辦公會議通過。根據市委領導意見,工程選址改在甌江路濱江帶狀公園游步道下、明珠七號東首600米。市文廣新局聯合市行政執法局和市城規院等單位,對新址實地進行勘察確認和景觀工程的重新設計。按規定工程於2015年3月移交市行政執法局建設,由於工程更改地址,8月份項目重新立項和財政概算,新址工程的安全性三次委託原設計單位上海中交三航院進行覆核確認。為推進工程建設,市文廣新局多次召集有關部門、工程設計單位及招標代理公司進行協調,確保各項措施到位。11月上旬完成工程招投標,11月中旬工程正式啟動建設。為保證藝術標準,在吳東局長主持下市文廣新局又召集專家小組對總體方案進行審議和修訂。在嚴格把握工程質量的前提下,工程於2016年2月正式完工,總投資242萬元。3月22日上午,市委、市政府隆重舉行溫州治水文化長廊落成典禮。揭幕儀式後,市領導參觀了治水文化長廊全貌,對工程的藝術質量給予很高的評價。
溫州治水文化長廊東西走向,面向甌江,總體藝術設計自西往東與甌江水流方向一致,整體風格古樸穩重。長廊長130米,高3米,由碑文、浮雕長卷、後記、榮譽榜四個部分組成。長廊名稱書體集自明朝弘治十年任溫州知府的文林之子、明代大書法家文徵明法書,由華東師範大學藝術研究所副教授張索先生蒐集合成;碑文敦請復旦大學溫籍教授吳松弟、我市著名學者沈克成和文學博士陳瑞贊共同執筆撰稿,由我市書法家馬亦釗先生書寫;浮雕長卷分甌居海中、東甌開篇、周凱射潮、郭璞築城、韋庸浚湖、沈樞修塘、塘河水韻、五水共治、甌江新潮等九個篇章,整體構思由市文廣新局陳剛策劃設計,經專家小組多次討論確定,高度概括溫州治水歷史的重大事件,以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相結合,用藝術手法展現我市古今治水的生動畫面,成為溫州水鄉一道文化景觀,成為全體市民愛國愛鄉的生動教材,並激勵我市民眾參與“五水共治”建設美麗浙南水鄉。榮譽榜根據市政府有關檔案規定,鐫刻我市捐款額達到一定標準的單位和個人名單。
結構
溫州治水文化長廊東西走向,面向甌江,總體藝術設計自西往東與甌江水流方向一致,整體風格古樸穩重。長廊長130米,高3米,由碑文、浮雕長卷、後記、榮譽榜四個部分組成。
浮雕長卷
浮雕長卷共由九個篇章組成,高度概括溫州治水歷史的重大事件,具有典型的代表性。
第一篇章 甌居海中
《甌居海中》是畫卷首篇,交待溫州自古以來就是水鄉澤國,東甌先民很早就生活在這片土地上。
構圖元素:榕樹、島嶼、海水、獨木舟等,表現“甌居海中”的地理環境以及古代先民的特點。體現甌越先民勤勞、智慧、奮進的精神風貌。
第二篇章 東甌開篇
《東甌開篇》介紹溫州治水自始祖開始,體現溫州治水歷史。西漢時期,東海王騶搖領導東甌人民,傳授太湖地區農業生產技術,開闢農田水利,發展農業生產,開創溫州水利文明曙光。
構圖元素:東甌王站立在一個小山頭,俯瞰水中獨木舟穿梭往來,人民在進行漁獵勞作。東甌王旁邊有人順其目光指點,仿佛在籌劃治水方略。
第三篇章 周凱射潮
晉元康年間,永寧邑長從橫陽(今蒼南橋墩)人周凱治水之計,率民眾治理永寧、安固、橫陽“三江”水患,鑿河通海。
構圖元素:明·宋濂《溫州橫山仁濟廟碑》載:“永康中,三江逆流,颶風挾怒潮為孽,邑將陸沉,民鹹懼為魚。神奮然曰:‘吾將以身平之。即援弓發矢,大呼沖潮而入,水忽裂開,電光中見神乘白龍東去,但聞海門有聲如雷,而神莫知所在矣。俄而水勢平,江禍乃絕。”故畫面設計為周凱乘龍射潮的場景。面對洶湧而來的海潮,周凱挺身射箭,龍亦昂首沖潮,以助周凱。
第四篇章 郭璞築城
東晉太寧元年,始置永嘉郡,郡城及縣治卜遷都採納了郭璞的治水方略。郭璞乃溫州治水典範,一直影響後來溫州水利的發展。他主持規劃永嘉、安固、橫陽、樂成的縣治,依山為城,環水為池,築城開河,以溝通城郭河流與湖泊,遇潦不溢,遇旱瀦水,旱澇有備。傳說郭璞主持建城之時,有白鹿銜花繞城而過,白鹿城由此得名。
構圖元素:永嘉郡城、白鹿銜花、勞動人民等。從郭璞延展出永嘉郡城,展示城市格局,尤其是其水系格局,並融入溫州元素和水元素。
第五篇章 韋庸浚湖
唐會昌四年,溫州刺史韋庸,治理三溪水患,重浚會昌湖工程,疏導分流,南面入永瑞塘河,北面入甌江,終於平息三溪水患。
構圖元素:三溪水匯、會昌湖、韋公堤等。描繪會昌湖的風光,突出展現城與水、人與水的和諧,以此來突出韋庸疏浚會昌湖的歷史功績。
第六篇章 沈樞修塘
南宋紹興至嘉泰元年的七十年間,溫州大舉興修塘河工程:知州沈樞率永、瑞二縣士民,重修永瑞塘河石堤八十里及各縣官員率縣民治水,溫州建成南北主幹塘河總長約200里。
構圖元素:南塘、從事土方作業的人群、農田、桑園、橘林等。
以曲折的南塘為主軸,將築塘場景及沿塘河的農桑風光貫串組織在一起。
第七篇章 塘河水韻
元明清時期,溫州水利又經歷了七百餘年的發展,比之前水利建設成就更加顯著。建國後,溫州水利建設經歷四個發展階段。五十年來,溫州水利水電建設取得輝煌成就,發揮巨大效益。
構圖元素:城區河道縱橫,民居臨河而建,傍橋而市,一片江南水鄉風情。綜合各類治水元素,表現溫州古代的治水成就。
第八篇章 五水共治
治水是歷屆行政官員的要務。公元二〇一三年,溫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五水共治”建設美麗浙南水鄉之戰略構想,在溫州掀起了全民治水的熱潮。
構圖元素:濕地、龍舟、遊船等。勾勒出三縱三橫的水網圖,以三垟濕地為畫面背景,水面龍舟競渡,茶花綻放,展現溫州“五水共治”的場景及其成績。
第九篇章 甌江新潮
建設美麗浙南水鄉,全民參與上下動員,溫州出現一幅藍天白雲、山清水秀畫卷,預示溫州美好的明天。
構圖元素:江心嶼、祥雲、海鷗、遊艇、茶花等。以波浪、海鷗等組成開闊的海景,一艘現代化巨輪帶著若干遊艇,昂首沖向紅日,表明溫州從甌江時代進入東海時代。
大事記
2014年5月,時任市委書記陳一新指示,建設“溫州治水榮譽牆”。
2014年5月16日,市治水辦主任會議決定,由市文廣新局牽頭負責選址及規劃設計,市行政執法局負責工程建設。
2014年6月,市文廣新局成立機構,任命項目負責人,組建專家小組,組織人員到外地考察學習。
2014年7月,組織專家和規劃部門到我市濱水公園和公共綠地調研選址。
2014年8月,委託溫州市城規院負責景觀工程方案設計。
2014年9月,委託溫州志通雕塑藝術公司負責浮雕工程方案設計。
2014年10月,委託溫籍著名學者起草碑文和後記。
2014年11月,市治水辦主任會議同意選址於濱江帶狀公園。
2014年9月至12月,先後5次組織專家對兩個方案進行評審論證。
2015年2月至3月,方案上報市政府專題會議討論修改通過。
2015年3月,市文廣新局將兩個設計方案移交市行政執法局建設。
2015年4月初,方案提交市委書記辦公會議討論,設計方案通過,但會議要求更改工程選址。
2015年5月,工程正式選址確定在甌江路濱江帶狀公園游步道下,明珠七號東首600米。
2015年5月至8月,景觀工程重新設計,浮雕工程改為自西向東設計。
2015年9月,項目重新立項和財政概算。
2015年10月,工程安全性三次委託原設計單位上海中交三航院進行覆核確認。
2015年10月,市文廣新局2次召集有關部門舉行工程建設推進會。
2015年10月9日,景觀工程舉行招投標(21.6萬元)。
2015年11月17日,浮雕工程舉行招投標(197萬元)。
2015年11月18日,浮雕工程啟動,確保質量前提下日夜加班。
2015年11月23日,景觀工程進場施工。
2016年1月6日,吳東局長召集專家小組最後確認碑文和後記。
2016年2月15日,景觀工程完工。
2016年2月18日,浮雕工程安裝完畢。
2016年3月18日,浮雕工程完工,進行預驗收,要求浮雕深加工。
2016年3月22日,市委、市政府隆重舉行工程落成典禮。
2016年4月14日,市文廣新局和市行政執法局會同有關部門組成驗收小組,對工程質量進行正式驗收。驗收小組一致認為工程質量合格。會上明確提出將工程移交給市園林部門管轄,並對今後的管理和維護提出了要求,建議在入口處設立標示牌。
溫州治水新碑記
溫州地兼山海之勝,位居浙閩之中。左瀕汪洋,右倚括蒼。二雁聳峙於南北,三江亘流於西東。鐘靈毓秀,風氣清通。然於古九州之域,實屬揚越荒服。其地利之興,民物之阜,水之治否,關係至鉅。
溫州水利,肇自東甌王騶搖。晉初有周凱者,導江入海,功成身殉,後人神而祀之,號曰“平水王”。唐宋之賢守令官長,亦多以興修水利為庶政之要。唐貞元間,刺史路應築樂成、橫陽二縣海塘,斥鹵化為良田。會昌中,刺史韋庸浚湖於州城之西,以承三溪水匯,人稱湖曰“會昌”,堤曰“韋公”,示不忘也。南宋淳熙間,知州韓彥直、沈樞開濬州城內外河道,重修南塘,耗錢千萬,役民萬餘,而民不以為勞,鹹頌曰善政。元明以降,築塘埭,修江堤,建陡立閘,開河引渠,傳統水利,漸趨成熟,而吾溫疆界日辟,澤國無異樂土矣。迄至今日,防潮抗台,農田灌溉,水庫電站,種種建設,愈臻完善。
公元二〇一三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五水共治——建設美麗浙南水鄉”之戰略構想。治污水,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水,實施系統之水治理。而挖掘、傳承、提升溫州獨特之水鄉文化,則為建設美麗水鄉要義之一。由此而言,今之治水非僅限於防災害、利灌溉、通舟楫而已,實乃立足於科學發展及生態文明,運用現代工程技術,重塑人與自然之和諧關係,以求民生之改善,人民福祉之實現也。溫州自古以來之治水文化,將於今日集其大成而推陳出新焉!
社會發展,以人為本。經濟轉型,治水先行。美麗浙南水鄉,即我詩意棲居之家園!夫廣集眾善而溥利萬物,孰能如水?今之治水,殆將永葆我生於斯、長於斯之故土,而使我溫州人民長享水之利澤也!是宜記之。
(二〇一六年一月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