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市中國小教育信息化“十二五”發展規劃

為加強中國小教育信息化工作,以教育信息化推動教育現代化,加快教育強市建設,根據國家和省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和《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發展規劃》,結合溫州市實際,特制定本規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溫州市中國小教育信息化“十二五”發展規劃
  • 類別:地區性規劃
  • 目的教育信息化推動教育現代化
  • 地區:溫州
發展現狀,取得主要成就,存在主要問題,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主要任務和重點工作,主要任務,重點工作,政策保障與措施,

發展現狀

取得主要成就

“十一五”期間,溫州市基礎教育信息化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初步實現了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廣大師生的信息獲取方式、渠道和速度發生明顯變化,新的教與學的方式正在形成;廣大中國小校的教育觀念、評價體系以及管理方式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對教育改革和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具體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建成功能完善、高速安全,連線各縣(市、區)網路中心,覆蓋所有學校的溫州教育城域網;到2010年底,全市99.1%的中國小校接入溫州教育城域網,其中光纖接入占86%;82%的中國小建有校園網,77.3%的中國小校建有校園網站,87.6 %的教室配備多媒體小平台,生機比達到 6.5:1。五年全市基礎設施建設累計投入35.8億元。
2.教育信息資源建設。近五年來,全市相繼構建清華同方思科、東北師大教學平台、省新課程學科、學校學科等網路主題教學資源庫,形成分散式資源共建共享管理套用體系。其內容涉及中國小所有學科的課件資源和試題,共有資源850 G( 條),訪問量達250萬人次。建成大型基礎題庫、VOD視頻點播系統、網上備課系統等資源管理套用體系。建成溫州教育影院,上傳429部電影,引進255套省音像教材、1800部萬方資料庫視頻資源、2400個卡通動畫素材等資源。開發溫州現代遠程教育網、中國小輔導網、小學生作文網、家校通網、學生心理諮詢網、幼兒教育網和數學家搖籃網等一批專題網站。全市513所中國小建立了校本教學資源庫。
3.教師信息技術套用能力。全市廣泛組織開展教育技術、計算機等級考試、英特爾未來教育項目、微軟攜手教育活動,課件、網頁製作,學生電腦製作、智慧型機器人指導師,網路管理員、網路教師,信息化課程管理(魔燈)系統等培訓。市本級培訓約1.5萬人次,初步實現骨幹老師會設計、專業教師會製作、普通教師會運用的目標。特別是英特爾未來教育培訓項目,至2010年,全市共舉辦637個項目培訓班和19個主講教師高級研修班,直接或間接參與培訓的教師達2.3萬名,主講教師537名。因該項目培訓規模全省最大,培訓成效顯著,我市獲得英特爾未來教育項目十周年表彰及套用成果展示活動“組織管理先進單位獎”。
4.教育信息化保障水平。2001年以來,溫州市先後召開三次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會議,出台《溫州市教育信息化發展行動計畫(2004-2007)》、《溫州市教育信息化行動計畫(2008-2010)》、《溫州市網路資源建設方案》、《溫州市網路信息安全管理若干意見》以及加強教育管理信息化標準套用示範區建設、中國小教育信息化達標創建等系列指導性檔案。市、縣、校三級相繼成立教育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規模以上學校設立教育信息技術處中層機構。2003年12月,市教育網路中心升格為市教育信息中心,與市電教館合署辦公,並三次增設中層機構。每年將教育信息化項目列入市政府重點工作考核和縣(市、區)教育局教育事業科學和諧發展業績考核。

存在主要問題

1.信息化戰略意識薄弱,缺乏統籌與總體規劃。教育信息化是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必然選擇。一些地區和學校對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作用認識不足,未將教育信息化建設納入地區或學校整體發展規劃之中,缺乏系統的實施計畫和有效措施,難以適應新時期提升區域辦學水平、推進教育現代化的迫切需要。
2.資金投入不足,缺乏長效投入保障機制。我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年度專項經費缺乏長效投入保障機制,制約了教育信息化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3.信息化人才短缺,信息素養有待提高。教育信息化建設與套用的高、中級人才和複合型人才短缺。教師隊伍的知識結構、素質和能力還不能適應教育信息化發展要求,廣大教師和管理人員的信息素養、信息技術能力亟待提高。信息技術培訓的數量和質量同信息化發展需求不相稱。
4.優質資源缺乏,共建共享難度大。信息化的本質是推動信息資源共享。信息資源的套用與共享是教育信息化的關鍵,同時也是實現教育均衡發展的核心問題。教育信息資源極度豐富和相對貧乏問題同時存在,信息資源標準與實際套用存在差異。

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和工作方針
指導思想: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統籌規劃,注重實效,創新發展,著力培育全市基礎教育發展的信息化整體優勢,為深化課程改革、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提供技術支持。
工作方針:圍繞“以加強套用推廣為主線,以資源共享為核心,以網路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為支撐”工作方針,加快我市教育信息化進程。讓每個孩子體驗教育信息化帶來的學習成功。
(二)發展目標
全市中國小信息化基礎設施達到全省領先水平,滿足教育教學需要;學校信息化領導力、學科教師的教育技術能力進一步提升;中國小信息技術創新實踐活動有效促進學生髮展;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套用更為普遍,數位化教學資源更加豐富,教學質量增長方式不斷最佳化;農村中國小信息化建設工程有效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教育信息化隊伍的技術支持與套用創新能力明顯增強;教育信息化評價機制不斷完善,制度體系更加健全;信息技術對創新教學模式和深化教育改革的貢獻度顯著提高,中國小教育信息化水平在長三角地區基本形成整體優勢。

主要任務和重點工作

主要任務

1.加快教育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到2015年,全市普通中小學生機比從6.5:1提高到5:1,多媒體教室配備從87.6% 提高到95%,師機比從1.38:1提升到1.1:1。加強教育網路骨幹網建設。到2015年,市中心與60%以上的縣(市、區)、市直屬學校實現萬兆互聯,並根據網際網路發展的實際情況將網路基礎協定由ipv4向逐步ipv6轉換,全市普通中國小校園網普及率從82%提高到95%,95%的中國小實現“班班通”,計畫在新教育大樓打造全國一流的現代化教育信息中心機房。完善教育城域網,強化市、區縣教育網路中心作為基礎教育數據處理中心和網路教學資源中心的設備保障和技術支持能力。建設“雲服務”平台,加強研究和套用,充分利用“雲服務”為學校和教師提供信息、平台、管理、組織、資源和軟體、網路教研和培訓等服務。加大新設備、新技術的建設和套用力度,鼓勵有條件的學校加快配備使用虛擬實驗室、課堂錄播系統、互動式電子白板、平板電腦等課堂教學信息化設施設備;引導有條件的中國小申請創辦學生人手一機的網路教學班。
2.加強教育信息化資源建設。按照“統籌規劃,分步實施,講求實效,建用並舉,分工合作,示範帶動,扶持農村,整體推進”的建設原則,通過自主開發、引進和整合等手段,建立共建共享的激勵機制,形成具有溫州特色的網路教育資源管理與套用體系。服務新課程改革,推出一批有特色的專題學習網站,建立教育資源研發基地,開展資源建設與套用教研,推廣網路教學資源套用,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加強對外合作,開發與編制具有溫州特色的鄉土教材資源,配合省電教館做好長三角(江浙滬)地區教育資源共建共享工作。充分利用“空中課堂”、學校教育教學資源和社區教育資源,統一規劃管理,架構基於網路的學校—家庭—社區互連互動的信息化平台,積極推進中小學生基於網路的學習交流活動。促進個性化學習和開放化、遠程化、網路化教育,形成更為積極開放的學習文化,推進學習型社會建設。
3.加強教育管理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溫州市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涵蓋一網(溫州教育城域網)、三庫(基礎資料庫、教育管理信息庫、教育教學資源庫)、四平台(基礎教育公共服務平台、職業教育公共服務平台、教師教育公共服務平台、社會教育公共服務平台)、多服務(服務學校教育、親職教育、社會教育)。溫州市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務平台利用雲計算技術,統一管理服務、統一安全服務、統一標準規範,充分考慮新平台和原有平台的銜接,整體規劃市、縣(市區)、校三級平台的互聯互通和各自功能,為構建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務體系、適應三網融合的發展趨勢打下良好基礎。
4.加強教育技術套用能力建設。加強學校信息化組織領導,建立校長層面的教育信息化理念和業務學習交流的平台和機制。加強學科專任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尤其是加強新技術套用的培訓,引導教師科學合理有效地套用信息技術手段和優質教學資源開展教學、教研活動;組織面向全市特別是農村中國小教師,開展教育技術套用成果評選競賽活動,提升教師面向信息化的專業發展水平。加強縣(市區)教育信息中心、中國小技術支持服務人員培訓,為學校信息化規劃、設備管理與維護、信息技術學科教學、技術創新套用、教育技術培訓、管理信息化等提供支持。
5.加強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師備課、課堂教學、評價反饋、教學反思等各環節中的套用,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互動方式的變革。鼓勵教師整合多元化教學資源,參與網上集體備課、教學實踐問題探討,信息技術套用的學科覆蓋率達100%、電子備課率達60%、課時覆蓋率不低於60%,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學校要充分利用網路資源開展校本培訓,參與學科網路教研,促進教師教學反思與專業發展。廣泛開展中國小信息技術創新與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學習能力與創新實踐能力。開展數位化課程環境建設和學習方式變革試驗,提升學生信息素養和創新能力,引導學生掌握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知識的能力。
6.加強教育宣傳陣地和隊伍建設。以溫州教育網為教育宣傳陣地,圍繞教育中心工作、重點工作開展宣傳,不斷創新宣傳內容、形式和手段,堅持正面引導,提升教育形象。把基礎工作宣傳“深”,把常規工作宣傳“優”,把特色工作宣傳“亮”。加大信息報送力度,大力推進教育宣傳隊伍建設和完善教育宣傳信息報送機制。辦好溫州教育網,加強專題網頁和視頻新聞的建設。大力宣傳黨的教育方針政策,並根據教育發展形勢,進一步加強輿論監督引導,建立以宣傳部門為主導,實際工作部門為主力,新聞(網路)媒體為主陣地,引導輿情向正確、健康的方向發展,第一時間化解輿情危機,消除負面影響,樹立教育良好形象。

重點工作

1.數位化校園創建工程。數位化校園是以校園網路為基礎,利用信息技術把學校管理、教育教學、科研活動、教學資源等數位化、網路化,有效拓展師生教學活動的時間和空間。開展數位化校園創建工作,引領學校信息化建設與發展,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套用效益,實現中國小校園環境、教學資源、教育管理、教學套用數位化,推進教育現代化。到2015年,實現“校校網、班班通”,創建100所以上市級數位化示範校,建成覆蓋全市的數位化教育服務體系,實現教育管理、教育內容、教學組織與手段現代化,教育信息化管理和套用走在全省前列。
2.學校信息化領導力建設項目。加強學校信息化領導力建設,舉辦校長研修班,通過開放協作、差異性對話、理論學習、實地考察、學者專家講座與實踐反思、定期研討、會診指導相結合等多種途徑和方式,提高校長對教育信息化的自覺意識和理性認識及規劃實施能力。總結推廣數位化校園建設、技術支持創辦優質教育的典型個案和發展經驗,促進學校創新發展。
3.網路教學教研平台建設工程。建立網路教研平台,支持網路聽課、互動評課、遠程協作等教學活動,服務於教師更深層、更廣泛、更快捷的專業教研活動,有計畫培養並形成一批有影響的學科網路教研團隊。建立基於網路的城鄉校際間結對幫扶平台,有計畫地組織城鄉學校通過網路結對,鼓勵和引導城鄉學校共享優質教學教研資源。引導學生利用網路開展基於問題的遠程協同學習,鼓勵學生通過與不同地點、不同背景同伴的協助和合作,學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團隊精神、協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4.溫州市基礎教育信息化管理服務平台建設工程。加強以學校管理、學生管理、教學質量監測與評估管理等為主要內容的教育電子政務信息系統和管理系統建設,建成市級基礎教育信息系統和服務平台,提升對各級各類教育事業發展的服務和監管的信息化程度。到2015年,全市100%的教育行政部門和業務機構能進行一站式協同辦公,100%的教育行政許可事項實現網上線上辦理;70%以上的市、縣(市區)業務工作會議通過視頻會議系統召開;95%以上的非涉密公文通過教育行政辦公系統傳輸。建成或完善教育統計與查詢系統、基礎教育學生學籍與綜合素質評價管理系統、中職教育學生管理信息系統、教師教育管理信息系統、社區教育機構資料庫及其管理系統、督導評估管理系統、教育數據直報系統、教育決策支持服務系統、校園監控與應急指揮系統9大信息管理系統。
5.溫州市資源分享平台建設項目。依託溫州教育教學資源套用平台,建立開放、共享、外聯的資源分享平台。該平台以溫州網路教學資源庫為核心,以公共數字圖書館、電子期刊為補充,對接國家及省級的基礎教育資源平台。創新激勵機制,鼓勵一線教師製作上傳豐富多樣的優質學科資源,為社會開發的教學資源提供分享和利益回報服務。為教師利用公共空間,建立非官方的學科資源部落格和學科主題社區提供分享技術支持。
6.中國小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提升工程。通過不同層面的教育技術能力培訓,提高學科教師教學設計、整合管理、套用研究、合作交流水平;提高教育管理者信息化決策和規劃、組織和運用、評估和發展水平;提高技術人員設計和開發、套用管理、安全防範水平。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通過全新的培訓機制開展教師遠程培訓,藉助溫州市教育城域網和溫州市農村中國小現代遠程教育平台,有計畫、有組織地開展各級教育技術培訓者的培訓和骨幹教師培訓,全面提高中國小教師的教育技術能力。

政策保障與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增強專業機構和人員配置。強化由市教育局領導牽頭,相關處室負責人參加的教育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負責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領導和管理。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依託溫州市電化教育館、教育信息技術中心,負責相關規章制度的制定、項目的規劃和統籌組織管理。
至2012年,全市所有中學都要設立“教育信息技術處”中層機構,至少一名專職網路管理員(算滿工作量)。國小24個班級規模以上的要單獨設立教育信息技術處,配備至少一名專職網路管理員(算滿工作量);24個班級規模以下的與教務處合署辦公,由副職專門負責,配備至少1名兼職網路管理員(1/2工作量);網管人員的工作量以每周14個課時計算,參照教師系列參加職稱評審給予政策傾斜。
(二)創新建設管理模式。充分發揮政府統籌規劃、巨觀調控和引導決策的作用,加強各部門和校際的合作交流。以溫州市教育信息化領導小組為核心,建立健全工作機構和規章制度,落實領導小組的各項決議。根據信息化重點任務和重點工程的需要,設立專門的項目工作辦公室,具體負責項目的規劃、論證和建設工作,確保任務和項目落到實處;拓寬思路,引入服務外包模式等市場機制,實行運營維護的社會化,同時完善對服務外包的監管和制度,增強學校信息化管理、使用的能力。探索電教系統建立教育信息化技術支持系統,為學校提供貼身的有效服務。
(三)加大經費投入,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各地各校應積極拓展融資渠道,保障經費籌措。建立教育信息化建設引導性經費投入渠道,為溫州市教育城域網基礎平台、溫州市教育資源中心建設和運轉的專項資金提供保障。要多渠道吸引社會投入,擴大資金來源。可借鑑其他地區的經驗,採用分期付款形式投入基礎設施建設經費,力爭早日實現基礎設施現代化。
逐步建立預算項目責任人制度,建立健全信息化工作目標責任體系,加大對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績效考核力度。根據實際情況,每年更新完善教育信息技術裝備配置建議,分類指導,合理分配資源,避免重複建設和設備閒置,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四)建立評價和激勵機制。逐步建立科學的教育信息化考核評價體系,將各部門、各學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設、管理、配備和使用情況進行考核,全面納入教育科學和諧發展目標考核評估體系和學校年度目標考核體系。同時,由市電教館、教育信息中心每年發布各縣(市、區)教育信息化發展水平評估報告,主要包括教育信息化建設情況、取得成就、分析問題和發展建議等。
健全信息技術人員隊伍激勵機制,在職稱評審中,對專職信息技術管理人員制定專門的考核標準,設定獨立崗位,保證相關職數,在聘用時,按照學校規模情況聘用不同梯隊級別的專職教師。健全信息技術套用和管理工作總結表彰制度,定期開展教育信息化套用先進示範學校的評選和教育信息技術先進工作者評選活動。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