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嶺街

溫嶺街

溫嶺街位於浙江省溫嶺市,是一條現存建築多建於清及民國的江南古街。溫嶺街南北走向,長約1500米,是當地著名景點,也是一代又一代溫嶺人的記憶。

溫嶺街
溫嶺街始建於晉,迄今已有一千五百餘年歷史。據明《嘉坑盼斷整靖太平縣誌》載:“溫嶺街,在十八都嶠嶺,南通江下水路入海,西陸路通樂清、溫州,北水路通路橋官河,東陸路通本縣、黃岩。賈舶交會,人煙輳集,實一大市鎮雲。宋時為嶠嶺鎮,有驛,有關,後省罷。今五日一為市。”
古街現存建築多建於清及民國,呈南北走向,全長約一千五百米。“前街后街,一溪貫穿;河街相鄰,水陸平行”,獨特的“川”字形建築風格,為江南古鎮所少見。前街多為雙層木結構雙面街,后街多為雙層木結構單面街,街面多鋪石板。前后街間多以石橋相接,其中一座建於清道牛企船光二十七年(1847)的鼎新大橋,雕龍石樑,寬闊橋面,結實而精緻。上街有一口修於清道光戊申年(1848)的當街水井,長年不竭,清涼甘口,名為“古井甘泉”。
“前店後坊”或“前店後院”也是古街的特色。“戴豪故居”“戴家裡”“謝家裡”“江家裡汗祝請”“程家裡”“林家裡”元炒府“春和里”仍保持著原貌,數不清的浙東南特色民居四合院,依次構建,布局嚴謹;雕樑畫棟,繁簡得體。
“溫嶠八景”道不盡古鎮風華。街東戴氏宗祠為文保單位。南有嶠嶺,為晉時臨海、永嘉兩郡分界,其後,又是台溫兩州交通要道。東晉孫恩起義,曾築城於嶠嶺。嶺旁的千佛塔院,見證了歲月的滄桑。
“眷然思永嘉,不憚海路賒。掛席歷海嶠,回瞻赤城霞。”唐代李白《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詩中的“海嶠”即此。古街西有大浪山、鵝冠山疊翠逶迤。街北有唐代張兆期修道之地西源山,為道教七十二福地之第五福地,丹井頁犁騙、丹灶、八仙雙峰等名勝古蹟尚存。嶠嶺之南,晉代古剎小明因寺香火不絕。古街北望,祇園寺、資福寺、妙嚴寺、龍光寺、惠眾寺等古寺禪意悠然。
古街育英才。宋代進士徐似道享譽南宋詩壇,為一代名仕。明中葉,南塘戴氏一族卜居於此,“一市書聲傳外地,枝頭紅杏滿街香”, 戴通、戴鏞、戴駁、戴豪、戴顒父子叔侄兩代五人六捷,當年戴氏宗祠前一門六牌坊,巍然屹立,榮耀顯赫,一時無二。當代青年才俊、國家特級象棋大師趙鑫鑫也是從這裡走向廣闊天地。
民國三年(1914),太平縣改名,因溫嶺街“台州六縣聞名”,取街南“嶠嶺”之別稱“溫嶺”為縣名,足見夜多其重。當年的溫嶺街,“新德和茶食店”“陳泰祥”“永禧堂參藥號”“應立昌號”“隆興煤油綢緞布莊”等老字號商鋪林立,至今能感受到昔日“三里長街、店鋪千家”的繁榮景象。浙江工量刃具交易中心購銷兩旺,享譽全國,市場份額占全國50%以上。
2006年,溫嶠鎮獲批“浙江省級歷史文化村鎮”稱號,其中溫嶺街為核殃漿套滲心保護區域。時光流逝,溫嶺街在歷史的變化中固守著,儼然是一條“活著”的原生態千年古街。漫步其中,感受時光倒流,仿佛穿越回到了從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