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嶺程能武術學校

溫嶺程能武術學校是一所教授中國功夫,武術散打,跆拳道,武術套路,台州武術,溫嶺詠春拳,硬氣功,少林武術等課程的武術學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溫嶺程能武術學校
  • 類別:武術學校
  • 所屬地區:台州溫嶺
  • 建築面積:9000平方米
簡介,特色,詠春拳簡介,

簡介

溫嶺市程能武術學校位於美麗富饒的東海之濱--台州溫嶺,水鄉澤國。學校園寬闊,總面積約16000平方米,建築面積9000平方米。武校開設,武術培訓,中國功夫,武術散打,跆拳道,武術套路,台州武術,溫嶺詠春拳,硬氣功,少林武術等課程。浙江·溫嶺市武術學校是在華東地區教學設施最齊備、師資力量濃厚、教學資源豐富的現代化武術搏擊、跆拳道、散打集訓學校,本著以文化為基礎、以武術為特色、以技能為專業的宗旨,實現了中國職業教育與學歷教育的完美結合。本著以培養適應現代化社會發展需求的各類高等武術專業人才為已任,先後多次受到各級領導的讚揚和青睞——知識改變命運,武術成就人生。面向人人,發展人人,厚優立身,精技產業,武術強化素質,教育塑造人格。

特色

學校開設專門的詠春拳課程,教授傳統詠春拳。

詠春拳簡介

詠春拳的特點
詠春拳是一種十分科學化和人工化的拳術。其長處在於埋身搏擊。它拳快而防守緊密,馬步靈活和上落快,攻守兼備及守攻同期,注重剛柔並濟,氣力消耗量少。
詠春拳就其理論、心法、手法等創有小念頭、尋橋和標指等三拳套及木人椿法。更配合黏手練習以訓練及敵橋手雙接後的感覺和反應。詠春拳用一種叫做“寸勁”之發力方法來攻擊和防守。理論和心法方面注重中線、埋zheng、朝面追形、左右兼顧、來留去送、甩手直衝等,以最短距離和時間去進攻和防守。
以下是詠春拳特點之逐項陳述:
(一)理論和心法:
(1)中線理論:中線者由人體頭頂至尾閭(尾龍骨)之線。若將敵我之中線連線便成一個中線平面。若配合(朝面追形)我們在進攻和防守方面是絕對的有利。在進攻方面我們沿著中線配合(朝面追形)向敵方中線攻擊,這是敵我最短之距離;同等拳速,拳軌近者當然較快擊中。再者我們若問敵方左或右攻擊,對方很容易卸去我們之力。但若我們向敵方中線攻擊,對方則甚難卸力,而且受力較重。在防守方面我們守中線,配合(朝面追形)及沿著中線平面以分水方法去消解,這也是消法之最短行軌。
(2)朝面追形:與對方朝正面對面者為“朝面”。若不能“朝面”(如對方面向其他方向)我們之面沿著中線平面追望對方中線之形者是為“追形”。
詠春對敵時儘可能是正面朝敵的。不論敵方環繞著我走向任何方向我們必定朝面追形向著敵方。其好處如下:
①防守方面:簡化敵人向我們進攻的來向。因為正面之攻擊,敵人向我們進攻之來向只限於九路。九路者即左上、左中、左下、中上、中中、中下、右上、右中、右下。因此我們對敵人來勢較易捉摸。
②進攻方面:配合中線理論,我們較易擊中目標及敵人受力較重。
③出手快而影小:雙手能同時到達敵人,所以出手時不用轉動膊頭,因此出手之影(先兆)會很少,而且左右手很易互相兼顧。
(3)埋zheng理論:詠春出手或防守大多數是手zheng緊貼著中線平面的。好處如下:
①巧方面:可搶中線以達最短距離和最重之攻擊。
②守方面:一方面埋zheng本身已保護身體若干重要部分,另方面守中線以達最短距離之防守。
(4)收zheng理論:詠春出手後(不論是攻或守),手和手臂均不再蓄力,手zheng屈曲是為收zheng。這樣除了有利自己同一雙手能立刻再作攻擊外,在防守方面使敵方難以取我們之關節並守位方面亦會較緊密。
(5)”來留去送”心法:“來留”者對方向我擊來之手法,我們除了消外最好儘可能將其留住,以便利用詠春橋手相接之感覺將其控制。“去送”者,當敵方強力向我們擊來,我們利用手法,把擊來之方向改變,令其攻擊不能擊中我們,若可能我們應當再加力順其勢向改變後的方向送去,令敵方失勢或招式用老。
(6)“甩手直衝”心法:“甩手”者是當對方突然將與我相接之橋手撤去(不論向任何方面)。每當對方“甩手”,我們應以第一時間發招衝出直攻敵方為之“直衝”。“來留去送”和“甩手直衝”心法,是從黏手練習鍛鍊出來的。
(7)守攻同期:當我們消對方之攻擊時,在可能範圍內我們應同一時期發招攻向對手,這樣將會由被動變主動而達到後發制人。
(8)其他輔助心法:
①不消“過籠”:詠春消手以能消對方來手而不超過防守所需範圍為原則。對方來手若不可能擊中我們,我們則不需要運用任何消法。不消“過籠”可以減少氣力和時間的消耗。消後反擊敵當會更快。
②不“追手”:“追手”者,離開防守所需範圍來追著去接觸對方橋手也。詠春拳長於橋手相接後之感覺和反應。所以初學詠春拳者很容易下意識地犯“追手”的錯誤。若敵橋手不在我之防守範圍內,我們不要追著去接觸其他橋手,反之應該趁機向敵攻擊以求擊敵。若對方用橋手消我們之攻擊,我們便達到接觸對方橋手之目的;這是“尋橋”方法之一。
③不“沖身”:詠春出手(攻或防)、馬步上落和轉變都要以維持重心為原則。儘量減少被對方借力機會而至“失形”。“失形”者失去重心而不能保持對敵之平衡狀態也。
④不需藉助位置而發力:詠春拳的“攻”與“守”皆以能鍛鍊到從任何位置都可以發力為原則。換句話說,無論手在何處皆能發力不從心消對方來手或向對方攻擊而不需要將手收回或提高已某一位置來幫助發力。
(二)“寸勁”乃詠春拳用作攻防之勁力,亦稱“彈勁”或“短勁”:這是一種短暫而有爆發性和能於短距離(約兩寸)內發出殺傷力擊敵之勁力。“寸勁”是從小念頭,扯空拳及打沙包等鍛鍊。
(三)黏手練習:其目的是:
(1)鍛鍊與敵方橋手接觸後之感覺和反應。
(2)鍛鍊製造和尋找敵方之空隙。
(3)鍛鍊雙手之左右兼顧和一心二用。
(4)鍛鍊詠春拳心法如“來留去送”、“甩手直衝”、“不消過籠”、“不追手”等等。
(5)練習攻,防手法與組合。
(6)練習手法與馬步之配合。
感覺者乃是當雙方橋手相接後,對方有沒有破綻和空隙,對方力度之方向和轉變如何,以及對方之攻擊和防守中有沒有破綻等所有“資料”的體會。詠春拳特別注重感覺和反應。我們認為用眼吸收後而發出之反應是較橋手相接後感覺之反應慢。因為從眼看到要經神經線傳上大腦,然後大腦才下命令去作適當反應。然而橋手相接之感覺反應乃是走捷徑的經由脊骨神經而發出的,所以反應較快。經過適當鍛鍊後橋手相接之感覺和反應當會達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