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溫國寺(原名實際寺)
- 地理位置:長安區西湖村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氣候
- 現今狀況:改成學校
- 年代:唐朝
古寺歷史,古寺現狀,
古寺歷史
據清嘉慶《長安縣誌·寺觀志》載:“溫國寺,在城南四十里潏水岸。本隋薛國公長孫覽妻鄭氏舍宅置,名實際寺。唐開元十五年,大德進法師立為道場,建塔改今寺。明弘治壬子五年(1492年)住持智全維修,都御史管楫有記。嘉靖三十三年住持周安重修,有記。清朝雍正十年復加修葺。”但清人徐松著《唐兩京城坊考》西京外郭城載:唐景龍元年(707),唐殤帝李重茂為溫王,改為溫國寺。民國時期寺院衰落,原有銅十八羅漢等珍貴文物被盜。文革前尚有大殿5間,東西廊房6間,明弘治、嘉靖,清康熙、雍正重修碑記,大德進法師、雪國敖禪師塔尚存。現僅存大殿5間,明代鐵獅1對,“溫國禪寺”匾額1塊,以及清《重修溫國寺碑記》1通。現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寺現狀
溫國寺原先的規模很大,有南寺、北寺之分,南寺即是湖村國小所在地,北寺即是北湖村南邊原先的湖村中學所在地。1995年湖村國小修建北教學樓時,挖掘出一磚砌的“窨子”,一人多深後有一暗道直通北邊而去(估計是寺院的一處暗道);東湖村修學校北邊大路時也曾挖出過古磚鋪就的道路(無疑是南寺、北寺的往來之道)。在現有大殿的東南方向四十米開外的地方,原先有兩座不很高的古塔,應當就是“溫國寺”石碑上提到的“建塔改寺”中的“塔”了。“文革”中破“四舊”,古塔被拆除了,就連寺內的佛像也被砸碎搶走,經書被付之一炬。寺內的和尚漸漸減少,最終沒了和尚,沒了香火,成為一座空蕩蕩的大殿。
大殿台階下左右放置著兩尊鐵獅子,作蹲踞狀,東側的一尊爪下按一隻幼獅,西側的一尊爪下按著繡球,身上有黃藍紅三種色彩。王劍利讓我去讀底座一圈的鐵鑄銘文,西側鐵獅子底座銘文為:“大明國陝西西安府長安縣黃良里溫國寺眾姓釋子誠至今缺少鎮殿獅子一對本寺僧眾各予資財供成鑄造鎮安吉祥。本村德信士常時在祭心弟子念眾為首蓋造人寺寒秋廣軸宗言、宗論、宗謙化住道眾本寺住持祭心為首禪師普榮、普頂造慧受廣化。”東側鐵獅子底座銘文為:“監造為首祭心釋子宗言、宗論、宗謙化住道建眾姓非監造為首戀釋子普榮、普頂廣覓秋鏖戰涇陽縣金八歷、金無言,陳倉道南陳計業、陳計鳳、陳計榮。”從銘文看,鐵獅子系明朝所鑄,寺里住持監製,涇陽縣工匠打造。日子久了,王劍利對古寺,對白皮松都有了感情,經常有參觀者進來問長問短,王劍利查了很多資料,很想把溫國寺的底子摸清。王劍利等整理編寫了溫國寺的教材,有文字,還配上彩圖,讓學生們了解古寺,也了解湖村國小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