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溫先星
- 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江西省石城縣
- 出生日期:1914年
- 逝世日期:1990年
- 職業:將軍
- 畢業院校: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等軍事學院
- 信仰:共產主義
- 主要成就:參加平型關戰鬥、潘溪渡戰鬥
率團攻打湯陰縣城率先破城
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
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
人物簡介
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1990年10月9日因病逝世,終年76歲。
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我軍優秀的指揮員、成都軍區原副參謀長。
向溫先星同志遺體告別儀式最近在成都市殯儀館舉行。萬里、秦基偉、楊白冰、楊得志,成都軍區、四川省黨政機關,以及溫先星同志原籍省、市、縣領導機關送了花圈。
溫先星同志是江西石城縣人。他1932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他任班長、排長,參加了二萬五千里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他歷任連長、營長、團長。解放戰爭時期,他歷任旅長、師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先後任師長兼綿陽軍分區司令員、四川軍區副參謀長等職。他1961年被晉升為少將軍銜。他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我軍的建設貢獻了畢生精力。
溫先星同志,因病於1990年10月9日在成都逝世,享年76歲。
向溫先星同志遺體告別儀式最近在成都市殯儀館舉行。萬里、秦基偉、楊白冰、楊得志,成都軍區、四川省黨政機關,以及溫先星同志原籍省、市、縣領導機關送了花圈。
溫先星同志是江西石城縣人。他1932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他任班長、排長,參加了二萬五千里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他歷任連長、營長、團長。解放戰爭時期,他歷任旅長、師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先後任師長兼綿陽軍分區司令員、四川軍區副參謀長等職。他1961年被晉升為少將軍銜。他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我軍的建設貢獻了畢生精力。
溫先星同志,因病於1990年10月9日在成都逝世,享年76歲。
人物生平
1939年溫先星由連長升為副營長,不久營長犧牲,溫先星升任營長。第5支隊先後又稱魯西支隊、運河支隊,5團始終是支隊的主力。1940年,5團改稱教3旅7團,1941年在潘溪渡戰鬥中,擔任7團1營營長的溫先星率領1營向進村的日偽軍猛衝猛打,在狹窄的村莊裡與敵軍短兵相接,刺刀見紅,把敵軍趕到黃河故道大堤旁的墳地里殲滅。同年溫先星升任7團副團長。7團在鄆城伏擊日軍,殲敵550人,創造魯西戰場全殲日軍的模範戰例。1942年,正規軍地方化,7團改為小團制,直轄9個連。1943年,溫先星升任7團團長,不久到黨校學習,1945年回到7團,此時7團已改為大團,屬冀魯豫軍區第8軍分區建制。
抗戰結束後,7團編為劉鄧大軍1縱1旅1團,溫先星任1團團長。1團在攻打湯陰縣城時,率先破城,全殲國民黨守敵暫7軍軍部直屬隊2200人。1946年,溫先星升任1旅副旅長。
溫先星雖然沒有參加秋收起義,但他是開國將帥中在毛澤東手創的31團的後裔部隊里任職最長的將領。戰爭時期,溫先星先後六次九處負傷。建國後,任四川軍區、成都軍區長期擔任司令員、參謀長職務,為人民軍隊的正規化、現代化建設做出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