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釣

溪釣

溪釣,特指喜清水、高溶氧、冷水性的鮭、茴、鱒等魚類在其生存水域的垂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溪釣
  • 外文名:fishing
  • 釋義:在山溪等水域的垂釣
  • 地點:明暗石頭多,浪花多變的水域
  • 對象:垂釣愛好者
  • 季節:夏秋季
溪釣場地選擇,溪釣技術要點,

溪釣場地選擇

溪釣指在山溪等水域的垂釣。
溪流並非局限於一兩米寬的山間小溪,可在阿爾泰山區半米左右的山溪,也能釣到北極茴。釣大紅魚(哲羅鮭)當然只有在高山湖和深山較大河支流,10米、30米和百米不等較寬闊的水域。
溪釣魚溪釣魚
河邊常有大小山石攔阻水流,形成魚窩,河中明暗石頭都是魚各自固定的窩,幾乎每個石頭背後緩水處都藏有一條或數條茴魚。河面上,波浪千姿百態,這是河底地形變化形成的景象,從浪花的變化似乎就已經看到了河底的複雜結構:深淺不一、凹坑、溝槽長短、暗石大小等歷歷在目。當看到一片水面,水溜浪花變化多端,在漁者的眼裡展現的是一個個誘人的魚窩。二三十米半徑的各個釣點,重點拋鉤往往一竿上魚,有時在一個釣點不動就能釣一兩個小時。減少空竿、提高上魚率的關鍵是學會看水溜,才能有的放矢。鉤甩出的遠近距離要以能盯住鉤落水和控制漂流路線為準則;出手遠近要在個人視力以及甩竿的準確性所能及的釣點範圍之內。

溪釣技術要點

一般來說河裡明暗石頭越多,水面浪花多變,魚也多;石頭越大,魚窩也大。魚多時總是大個兒的先吃,釣到小個兒的開始上鉤就該換窩了。浮釣深水處魚上鉤見少、漸小改浮為沉,半沉或近底順水流動中,馬上會有意外驚喜,深水窩往往是藏龍臥虎之處。
較平坦的河底,水波均勻滾動中一片微小的浪花,偶遇露頂石阻水分流形成的兩股水溜,飛鉤上游漂到此處總有魚躍出捕食。一個窩釣空了,很快就有游魚來占據這個家,數小時後再釣仍有魚上鉤,如果不幸跑了魚,一閃的影子還會回到原來的位置,再釣恐怕就不易上當了。釣脫鉤的魚最好是換一隻毛鉤,或大小不同,或變換顏色。
也有釣友將初釣的幾條魚解剖,胃裡的昆蟲一般都比較完整,根據胃裡的昆蟲可知這一帶以哪種昆蟲居多,再選用近似的擬餌毛鉤施釣,這是一種探索,但對老手,憑几竿試探不僅知道此河段魚的喜好,甚至近日已有釣友掃蕩都心知肚明。反之,魚不擇食,說明長期無釣友光顧和選點屬人跡罕至的河段;魚傻,人盡興。小心返程背不動。
走到河流平緩的地段,所有好的釣點,魚卻相對難釣,水緩魚有時間判斷真假,捕食也不那么迅猛和盲目了。順水任其漂流,此時往往能看到魚在水下躍躍欲試,有些經不住誘惑了,牽動鉤餌再變換漂流角度,魚從水底直衝鉤餌,眼看咬鉤卻又擦鉤轉回原處。被識破的時候常令人暗自發笑,魚並不總是那么傻。心不甘換一隻鉤,再換一招;竿尖微微抖動,使鉤餌離水面十厘米上下跳躍,如蜻蜓點水從窩上順水至窩點,鉤餌點了一下水離水同時魚也突然騰空完全躍出水面,竿尖隨之一沉。雙鉤垂釣中前鉤在水面時隱時現,上鉤常離開水面,魚不吃前鉤卻跳出水面,空中吞餌,動作優美準確。
深秋正午陽光格外溫暖,飛蟲也特別活躍。山谷坡度落差大,水流急緩處都有魚。緩水中不時聽到魚躍出捕食的響聲。落水的昆蟲順流而下,魚在窩點等待隨時出現在水面上的食物。大面積勻稱浪花中,沒有固定的窩點,魚類仍在頑強的與流水抗衡,投遠竿,邊漂邊收線,常有收穫和驚喜。在流速較高的小浪洶湧中,其視覺敏銳、動作迅速、準確令人讚嘆。也難怪,急流中魚必須果斷捕食,過眼的食物瞬間就會漂走,不容細辨。擬餌的形狀和顏色像某種昆蟲,就立即做出反應,毫不遲疑的捕食。緩水面漂浮的朽木顆粒,隨水流漂忽不定,常被魚誤食,片刻後木屑從水下緩緩浮出水面。漁人利用魚這種本能反映特點,創作出仿生魚鉤,使擬餌在使用技巧模仿昆蟲動作和流動中以假亂真,誘魚捕食。
一塊石頭形成小溜,也只是一個小窩;河底一片卵石平整,河面一片浪花勻稱,這是夏、秋季魚大面積分散的大窩。激中找緩、緩中找激、激緩交錯,處處都有魚。有的放矢、出手見魚、甚至竿竿見魚,極大的減少了空竿率。必要時勤換鉤餌,磨刀不誤砍柴工、千般水流、萬般樂趣盡在其中。
綜上所述,溪釣找魚或者通常意義的魚窩是從浪花、水紋、水流能判斷河床構造,也就是魚喜歡停留和覓食的點、面、溜,這是溪流的天然魚窩,也隨季節改變而有所變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