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作內容
展開畫軸,畫的下方,山麓下溪澗逶迤,溪水潺潺流淌,在秋風吹拂下,漣漪陣起。溪流兩岸秋林繁密,紅翠相間,在秋光照射下,燦爛耀目。溪岸上下,山徑盤曲蜿蜒向上,曲折隱入遠方。山間叢樹蔭下,屋宇房舍座落期間,錯落有致,或隱或露,周圍有不少紅樹叢木,使山村顯得幽靜樸素。中部作一山巒,在山頂的平坡上,有數處寺觀塔院,掩映於紅樹蒼松之間,岩石間一飛瀑直瀉而下。畫幅的左側,在山巒之後,有山峰高聳沖入雲霄。
王時敏題款:“石谷此圖,雖仿山樵,而用筆措施,全以右丞為宗,故風格高奇,回出山樵規格之外。春晚過婁,橫以見示,余初欲留之,知其意頗自珍,不忍遽奪,每為悵悵。然余時方苦嗽,得此飽玩累日,霍然失病所在,始知昔人檄愈頭風,良不虛也。庚戌穀雨後一日西廬老人王時敏題。”
創作背景
由圖自題可知,此圖作於庚戌年,即康熙九年(1670年),為王翬39歲時所作,正是他在藝術上爐火純青的全盛時期。
藝術鑑賞
構圖
此畫的構圖,呈長方形,下不留地,上不留天,在畫幅的右上角僅有空白,以王時敏的題識所填補,使此畫顯得飽滿充實。
技法
此畫主要以墨筆畫成,山石以牛毛皴兼解索皴、淡墨乾筆擦染,再以濃墨點苔。筆法松秀,墨色滋潤,顯得乾淨明潔。秋樹紅葉,則用朱膘及赭石參差點染,又以濃墨和石綠相間襯托,顯得特別燦爛生動。這種以水墨為主畫成的素淨雅潔的秋山與秋樹紅翠相間,顯得濃艷熱烈,色彩對比鮮明強烈,但卻一點也覺察不到刺眼和俗氣,足以證明畫家的功力的深湛和老到。
作品評價
陝西書畫院院士袁志正:畫家擬王蒙筆意與布局,構景繁密,山勢雲動,境界深奇。山石畫法以墨筆牛毛皴和解索皴為主,乾筆皴擦,濃墨點苔,既顯濃密厚重,又鮮艷奪目,光彩熠熠。《溪山紅樹圖》是其傳世精品,他學元代王蒙的筆法,以類似牛毛皴松秀而流動的線條,構成活潑的畫面,加上顏色較艷麗的紅色和綠色,使整個畫面有一種輕快愉悅的調子。
作者簡介
王翬(1632—1717),清代畫家,字石谷,號耕煙散人、劍門樵客,烏月山人、清暉老人等,江蘇常熟人。出身繪畫世家,初學畫於張珂,後又得到王鑑、王時敏指點。擅山水,初摹黃公望,後廣泛師法唐宋元明諸家,轉益多師,加以發展變化,形成個人風貌。其畫筆墨功底深厚,長於擎古,幾可亂真,但又能不為成法所囿,部分作品富有寫生意趣。構圖多變、勾勒皴擦疽染得法,格調明快。在四王中比較突出。有《秋山蕭寺圖》《虞山楓林圖》等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