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紅葉如花翠竹低,風煙重疊護幽棲。午雞喔喔連他境,一犬嘹嘹隔此溪。
秋水放船天上下,夕陽倚杖陌東西。如何野店山橋外,又送行人過馬蹄。
作品注釋
紅葉
(1).秋天,楓、槭、黃櫨等樹的葉子都變成紅色,統稱紅葉。 唐 韓愈 《游青龍寺贈崔大補闕》詩:“友生招我佛寺行,正值萬株紅葉滿。” 唐 杜牧 《朱坡》詩:“倚川紅葉嶺,連寺綠楊堤。” 元 馬致遠 《夜行船·秋思》套曲:“愛秋來那些:和露摘黃花,帶霜烹紫蟹,煮酒燒紅葉。” 陳毅 《題西山紅葉》詩:“ 西山 紅葉好,霜重色愈濃。”
(2). 唐 代有“紅葉題詩”的佳話,後因以“紅葉”為傳情的媒介。 宋 晏幾道 《虞美人》詞:“一聲長笛倚樓時,應恨不題紅葉寄相思。” 明 沉受先 《三元記·慶緣》:“一段姻緣天上來,何須紅葉良媒。” 清 龔自珍 《小重山令》詞:“碧玉寒門產 麗華 。誤隨紅葉去,到天涯。”
(3).借指媒人。 沉從文 《三三》:“那管事的先生笑著說:‘少爺歡喜,要總爺做紅葉,可以去說親。’”參見“ 紅葉題詩 ”。
翠竹
綠竹。 南朝 齊 謝朓 《游後園賦》:“積芳兮選木,幽蘭兮翠竹。” 唐 鮑溶 《雲溪竹園翁》詩:“硠硠雲溪里,翠竹和雲生。” 明 何景明 《過馬溪田村居》詩:“宛宛清河曲,團團翠竹村。” 葉聖陶 《線下·金耳環》:“綠意瀰漫的原野在兩旁平轉;時時有一叢深樹或翠竹一閃而過,標識著那裡有村落。”
重疊
(1).相同的東西層層相積。形容多。 戰國 楚 宋玉 《高唐賦》:“交加累積,重疊增益。” 晉 袁宏 《後漢紀·章帝紀上》:“吾懼富貴重疊,若再實,木根必傷也。” 宋 梅堯臣 《永城杜寺丞大年暮春白杏花》詩:“殷勤勝菖葉,重疊為農時。” 元 無名氏 《百花亭》第一折:“四時中惟有春三月,光陰富貴,景物重疊。” 清 夢麟 《夜過青浦》詩:“重迭林景昏,微茫峰色淺。” 冰心 《往事(二)》之三:“山中的千百日,山光松影重迭到千百回,世事從頭減去,感悟逐漸侵來,已濾就了水晶般清澈的襟懷。”
(2).引申為再三。 唐 元稹 《賽神》詩:“主人中罷舞,許我重疊論。” 南唐 劉崇遠 《金華子雜編》卷下:“冀其可厚賂和解,勉諭重疊。” 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三》:“ 衛公 驚喜垂涕,曰:‘大門官,小子豈敢當此薦拔?’寄謝重迭。”
(3).重複;雷同。 宋 宋□ 《新編分門古今類事·帝王運兆下·乾德名年》:“ 建隆 末將改年號,宣示宰臣,擇前代所未用者,不得重疊。”
幽棲
(1).幽僻的棲止之處。 唐 王昌齡 《過華陰》詩:“羈人感幽棲,窅映轉奇絕。” 宋 范仲淹 《與孫元規書》:“肺疾未愈,賴此幽棲,江山照人,本無他望,以此為多。” 明 練子寧 《二月望日與饒隱君游玉笥山》詩:“上有 梅仙 採藥之幽棲,下有 蕭雲 讀書之故基。”
(2).隱居。《宋書·隱逸傳·宗炳》:“ 南陽 宗炳 、 雁門 周續之 ,並植操幽棲,無悶巾褐,可下辟召,以禮屈之。” 唐 白居易 《與僧智如夜話》詩:“懶鈍尤知命,幽棲漸得朋。” 魯迅 《故事新編·採薇》:“這確是一座好山……是理想的幽棲之所。”
喔喔
象聲詞。雞鳴聲。 唐 張籍 《羈旅行》:“晨雞喔喔茅屋傍,行人起掃車上霜。”《剪燈新話·龍堂靈會錄》:“但聞水村喔喔晨雞鳴,山寺隆隆曉鐘擊。”《老殘遊記》第十一回:“ 申子平 聽得五體投地佩服。再要問時,聽窗外晨雞已經喔喔的啼了。”
喔喔
象聲詞。雞鳴聲。 唐 張籍 《羈旅行》:“晨雞喔喔茅屋傍,行人起掃車上霜。”《剪燈新話·龍堂靈會錄》:“但聞水村喔喔晨雞鳴,山寺隆隆曉鐘擊。”《老殘遊記》第十一回:“ 申子平 聽得五體投地佩服。再要問時,聽窗外晨雞已經喔喔的啼了。”
嘹嘹
象聲詞。蟲鳥鳴叫聲。 唐 李賀 《昌谷詩》:“嘹嘹濕蛄聲,咽源驚濺起。” 明 何景明 《鳴雁行》:“鳴雁鳴斯,其音嘹嘹。” 清 李沛 《聞雁》詩:“槭槭秋風起,嘹嘹寒雁來。” 張賢亮 《綠化樹》四:“象是應合飢餓的山鷹‘嘹嘹’的啼鳴一般,這個如石雕似的車把式,喉嚨里突然發出一聲悠長而高亢的歌聲。”
秋水
(1).秋天的江湖水,雨水。《莊子·秋水》:“秋水時至,百川灌 河 。” 南朝 齊 陸厥 《中山王孺子妾歌》:“歲暮寒飆及,秋水落芙蕖。” 唐 王勃 《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宋 王安石 《散發一扁舟》詩:“秋水瀉明河,迢迢藕花底。” 清 王士禛 《樊圻畫》詩:“蘆荻無花秋水長,淡雲微雨似 瀟湘 。” 峻青 《黎明的河邊》:“你聽,哇--哇--,秋水下來就是這么響。”
(2).比喻明澈的眼波。 唐 白居易 《宴桃源》詞:“凝了一雙秋水。” 元 趙雍 《人月圓》詞:“別時猶記,眸盈秋水,淚濕春羅。”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宦娘》:“今日個蹙損春山,望穿秋水。”
(3).比喻清朗的氣質。 唐 杜甫 《徐卿二子歌》:“大兒九齡色清徹,秋水為神玉為骨。” 宋 蘇軾 《次韻王定國得潁倅》之一:“仙風入骨已凌雲,秋水為文不受塵。” 趙細瓊 《木蘭花慢·〈小螺庵病榻憶語〉題詞》詞:“怎秋水文情,春山媚嫵,都屬氤氳。”
(4).形容劍光冷峻明澈。 前蜀 韋莊 《秦婦吟》:“匣中秋水拔青蛇,旗上高風吹白虎。”《京本通俗小說·西山一窟鬼》:“劍橫秋水,靴踏狻猊。”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萬金寶劍藏秋水,滿馬春愁壓繡鞍。”
(5).比喻明淨的鏡面。 唐 鮑溶 《古鑒》詩:“曾向春窗分綽約,誤回秋水照蹉跎。”
(6).琴曲名。 元 耶律楚材 《彈秋水》詩:“信意彈《秋水》,清商促軫成。”
放船
開船,行船。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尤悔》:“小人引船,或遲或速,或停或待,又放船縱橫,撞人觸岸。” 唐 杜甫 《陪諸貴公子丈八溝攜妓納涼晚際遇雨》詩:“落日放船好,輕風生浪遲。”
夕陽
(1).指山的西面。《詩·大雅·公劉》:“度其夕陽, 豳 居允荒。” 毛 傳:“山西曰夕陽。”《釋名·釋山》:“山東曰朝陽,山西曰夕陽,隨日所照而名之也。”
(2).傍晚的太陽。 晉 庾闡 《狹室賦》:“南羲熾暑,夕陽傍照。” 宋 歐陽修 《醉翁亭記》:“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三俠五義》第二回:“正遇著深秋景況,夕陽在山之時。” 冰心 《寄小讀者》二二:“每天黃昏獨自走到山頂看日落,看夕陽自 戚叩落亞 的最高峰尖下墜,其紅如火!”
(3).比喻晚年。 晉 劉琨 《重贈盧諶》詩:“功業未及建,夕陽忽西流。” 李周翰 註:“夕陽,謂晚景,喻己之老也。” 唐 杜甫 《上白帝城》詩:“老去聞悲角,人扶報夕陽。” 唐 白居易 《秦中吟》:“朝露貪名利,夕陽憂子孫。”
倚杖
(1).依賴。 晉 乾寶 《晉紀總論》:“倚杖虛曠,依阿無心者,皆名重海內。”《晉書·趙胤傳》:“ 南頓王 宗 反, 胤 殺 宗 ,於是 王導 、 庾亮 並倚杖之。” 清 薛福成 《書益陽胡文忠公與遼陽官文恭公交歡事》:“今用事者,胸無成見,依人而行,況以使相而握兵符,又隸旗籍,為朝廷所倚杖,每有大事,可借其言以得所請。”
(2).拄著手杖。 南朝 宋 鮑照 《代東武吟》:“腰鐮刈葵藿,倚杖牧雞豚。” 唐 王維 《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詩:“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唐 杜甫 《春歸》詩:“倚杖看孤石,傾壺就淺沙。”
東西
(1).方位名。東方與西方;東邊與西邊。《墨子·節用中》:“古者 堯 治天下,南撫 交阯 ,北降 幽都 ,東西至日所出入莫不賓服。” 漢 劉向 《九嘆·遠逝》:“水波遠以冥冥兮,眇不睹其東西。”《醒世恆言·錢秀才錯占鳳凰儔》:“ 高贊 看椅上坐。 錢青 自謙幼輩,再三不肯,只得東西昭穆坐下。” 葉聖陶 《黃山三天》:“ 文殊院 前邊的 文殊台 比較寬闊些,可是靠南突出的東西兩塊大石,頂部鑿平,留著邊緣作自然的欄桿,那地位更窄了。”
(2).從東到西。 晉 張華 《博物志》卷四:“ 秦 為 阿房殿 ,在 長安 西南二十里,殿東西千步,南北三百步。”《北齊書·文宣帝紀》:“先是,自 西河 總秦戍 築長城東至於海,前後所築東西凡三千餘里。” 康有為 《大同書》辛部第一章:“舉全地經緯分為百度,赤道之北五十度,赤道之南五十度,東西百度,共一萬度。”
(3).近旁,旁側。 唐 薛濤 《十離詩·馬離廄》:“雪耳紅毛淺碧蹄,追風曾到日東西。” 宋 歐陽修 《四月九日幽谷見緋桃盛開》詩:“念花意厚何以報?唯有醉倒花東西。” 清 唐孫華 《夏日園居雜詠》之二:“同荷陰陽受埏埴, 金 張 只在岸東西。”
(4).猶四方。 漢 焦贛 《易林·訟之未濟》:“避患東西,反入禍門。” 唐 杜甫 《無家別》詩:“我里百餘家,世亂各東西。” 宋 晁補之 《魚溝懷家》詩:“生涯身事任東西,藥笥書囊偶自齎。” 清 唐孫華 《同宋藥洲太史登滕王閣》詩:“人生游跡過如掃,鴻爪一瞥飛東西。”
(5).指七、八十歲。《南齊書·豫章文獻王嶷傳》:“ 嶷 謂上曰:‘古來言願陛下壽偕南山,或稱萬歲,此殆近貌言,如臣所懷,實願陛下極壽百年亦足矣。’上曰:‘百年復何可得,止得東西一百,於事亦濟。’”按, 東晉 南朝 時錢陌不足,以西錢七十、東錢八十為百,故 齊武帝 以為百歲難期,遂借東西錢短陌之數為喻,猶言壽如東錢之八十、西錢之七十於事亦濟。參閱 周一良 《魏晉南北朝史論集·讀書雜識》。
(6).物產於四方,約言稱之為東西。古代亦以指產業。 宋 王溥 《唐會要·逃戶》:“ 大中 二年制:‘所在逃戶,見在桑田屋宇等,多是暫時東西。’”
(7).泛指各種具體或抽象的事物。 明 朱有燉 《豹子和尚自還俗》:“我又無甚希奇物,我又無甚好東西,他偷我個甚的?”《紅樓夢》第三五回:“ 鳳姐 笑道:‘這一宗東西,家常不大做;今兒 寶兄弟 提起來了,單做給他吃。’” 沙汀 《闖關》一:“感情真是一種奇怪的東西。”
(8).特指人或動物(含愛、憎感情)。 元 馬致遠 《青衫淚》第三折:“但犯著吃黃齏者,不是好東西。”《紅樓夢》第一○三回:“ 王夫人 哼道:‘糊塗東西!有緊要的事,你到底說呀!’” 老舍 《二馬》第三段一:“看那個老東西的臉,老像叫人給打腫了似的!” 賀敬之 《放聲歌唱》詩:“天呵!叫我怎么養活呵--這個可憐的小東西?”如:她養的幾隻小東西真可愛。
如何
(1).怎樣。《書·堯典》:“帝曰:‘俞,予聞,如何?’” 宋 蘇軾 《贈包安靜先生》詩之二:“ 建 茶三十斤,不審味如何。” 明 唐順之 《游塘侯巡公》詩:“ 禰生 狂態復如何?一刺懷中半滅磨。” 劉大白 《割麥插禾》詩:“插禾雖多,割禾如何?”
(2).奈何。怎么辦。《詩·秦風·晨風》:“如何如何,忘我實多。”《漢書·霍光傳》:“ 光 曰:‘ 昌邑王 行昏亂,恐危社稷,如何?’” 唐 白居易 《上陽白髮人》詩:“ 上陽 人,苦最多: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兩如何?”
(3).奈何。對付,處置。《易·小過》:“‘飛鳥以凶’,不可如何也。” 高亨 註:“不可如何,無可奈何。” 郭沫若 《如何研究詩歌與文藝》:“母親要這樣教我們,當然不是我們主觀上所能如何的事。”
(4).奈何。亦指對付、處置的辦法。《漢書·曹參傳》:“相舍後園近吏舍,吏舍日飲歌呼。從吏患之,無如何,乃請 參 游後園。” 清 魏源 《聖武記》卷六:“ 阮惠 自為 泰德王 , 鄭棟 自為 鄭靖王 ,兩並抗, 黎王 無如何也。”
(5).怎么;為什麼。《左傳·僖公二十二年》:“傷未及死,如何勿重?若愛重傷,則如勿傷。” 唐 韓愈 《宿龍宮灘》詩:“如何連曉語,一半是思鄉?” 宋 歐陽修 《荷葉》詩:“如何江上思,偏動 越 人悲?”
(6).表反詰。猶言那又是什麼。《左傳·襄公二十三年》:“夫鼠晝伏夜動,不穴於寢廟,畏人故也。今君聞 晉 之亂而後作焉。寧將事之,非鼠如何?”《公羊傳·宣公六年》:“爾為仁為義,人弒爾君,而復國不討賊,此非弒君如何?”
(7).傳說中的樹名。《神異經·南方經》:“南方大荒有樹焉,名曰如何,三百歲作華,九百歲作實……金刀剖之則酸,籚刀剖之則辛。”《太平御覽》卷九六一引 晉 顧愷之 《啟蒙記》:“如何隨刀而改味。”
野店
(1).指鄉村旅舍。 唐 牟融 《送羅約》詩:“月明野店聞雞早,花暗關城匹馬遲。” 元 薩都剌 《宿大橫驛》詩:“村舂千澗落,野店四山齊。” 清 魏源 《三龍洞》詩之一:“野店不成眠,中宵夢神 禹 。”
(2).指鄉村飯店、茶館。 清 濮淙 《聞梁蘧玉已寓京口》詩:“已辭野店中山酒,望斷煙江 北固峰 。” 許地山 《危巢墜簡·東野先生》:“星期日,他每同孩子們出城去,在野店裡吃。”
行人
(1).出行的人;出征的人。《管子·輕重己》:“十日之內,室無處女,路無行人。” 唐 杜甫 《兵車行》:“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兒女英雄傳》第三回:“這一路是賊盜出沒的地方……走著須要小心,大道正路不妨,十里一墩,五里一堡,還有來往的行人。”
(2).官名。掌管朝覲聘問的官。《周禮·秋官》有行人。 春秋 、 戰國 時各國都有設定。 漢 代大鴻臚屬官有行人,後改稱大行令。 明 代設行人司,復有行人之官,掌傳旨,冊封、撫諭等事。《周禮·秋官·訝士》:“邦有賓客,則與行人送逆之。”《國語·晉語八》:“ 秦景公 使其弟 針 來求成, 叔向 命召行人 子員 。行人 子朱 曰:‘ 朱 也在此。’” 韋昭 註:“行人,掌賓客之官。”又主號令之官。《漢書·食貨志上》:“孟春之月,群居者將散,行人振木鐸徇於路,以采詩。” 顏師古 註:“行人,遒人也,主號令之官。”
(3).使者的通稱。《管子·侈靡》:“行人可不有私。” 尹知章 註:“行人,使人也。” 三國 魏 劉劭 《人物誌·流業》:“辯給之材,行人之任也。”《資治通鑑·晉海西公太和四年》:“初, 燕 人許割 虎牢 以西賂 秦 。 晉 兵既退, 燕 人悔之,謂 秦 人曰:‘行人失辭。有國有家者,分災救患,理之常也。’” 清 王韜 《星軺指掌序》:“行人之設,肇自古昔,然皆王國下逮侯邦;而諸侯亦各相聘問,藉以講信修睦。”
(4).小吏差役。《元典章·刑部五·檢驗》:“檢驗屍傷,已有常式,近年以來,親民之官不以人命為重,往往推延,致令發變。及不親臨監視,轉委公吏行人與復檢官司。”《水滸傳》第三回:“一面教拘集 鄭屠 家鄰佑人等,點了仵作行人,著仰本地坊官人並坊廂里正,再三檢驗已了。”
(5).媒人。 宋 王欽臣 《甲申雜記》:“﹝ 李化先 ﹞少好神仙事,父母強令娶婦,遣行人議 曹 氏之女。及禮席之日, 曹氏 已入門, 化先 逾垣而走。”《儒林外史》第二一回:“你我愛親做親,我不爭你的財禮,你也不爭我的裝奩……況且一牆之隔,打開一個門就攙了過來,行人錢都可以省得的。”參見“ 行媒 ”。
(6).指活著的人。 金 元好問 《續夷堅志·護蘭童子》:“‘夙緣還卻三生債,不道未歸人斷腸。’未歸人,用死者為歸人,生者為行人之義。”
(7).複姓。 春秋 鄭 有 行人子羽 。見《慎子》。
參加同業商行的商人。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四編第五章第二節:“ 金 朝城鎮商業中的行,見於記載的有油麵行、布行、銀行等。參加同業商行的商人稱為‘行人’。”
過馬
指皇帝乘騎,由宦官備馬並牽來交獻。 唐 韓偓 《苑中》詩:“外使調鷹初得按,中官過馬不教嘶。”自註:“上每乘馬,必閹官馭以進,謂之過馬。既乘之,而後蹀躞嘶鳴。” 蔣禮鴻 曰:“‘過馬’的‘過’應該就是交獻的意思。”參閱《敦煌變文字義通釋·過》。
作者簡介
德祥,元明間僧。浙江錢塘人,字麟洲,號止庵。工書能詩。洪武初住持徑山寺。書宗晉人,擅名一時。詩刻苦,高逼郊、島,有詩曰《桐嶼集》。洪武初,住持徑山,臨終倚座曰:「一隊緌糟漢,我爭如爾何!」談笑而逝。姚少師《祥老草書歌》云:「祥師只今為巨擘,上與閒素爭蠙巑岏。錢塘山水甲天下,秀氣毓子為楩楠。十年不出筆成冢,中山老兔愁難安。晴軒小試烏玉玦,雙龍隨手掀波瀾。昨將一紙遠寄我,天孫機錦千花攢。願師勿置鐵門限,從它須索來千官。搢紳相與嘆莫及,便欲奪去加巾冠。厥聲已播不知息,箱篋盛貯光爛爛。」其為一時推重如此。吳之鯨《武林梵剎志》云:「祥公與夢觀仁公同參,相與肆力於詩。仁公以南粵進翡翠,作詩寓諷云:『見說炎洲進翠衣,網羅一日遍東西。羽毛亦足為身累,那得秋林靜處飛。』太祖怒曰:『汝謂我法網密,不欲仕我耶?』止庵亦以《西園詩》忤上,幾不免。」《西園詩》今載集中,不知所謂忤上者何語,野史流傳,不足信也。祥公有題倪雲林、周履道書畫云:「東海東吳兩故人,別來二十四番春。」又有《為王駙馬賦清真軒》詩,則知公生元季,至永樂中尚在也。有《和御製賜赤腳僧》詩。又《句容道中》詩云「十年三度上京華」,則洪武中應召浮屠也。田汝成《西湖志》云:「故宋時為僧,入元屬念舊國,有《風雨》、《望月》諸詩。」汝成志稱詳博,其疏謬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