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口馬燈

溪口馬燈

馬燈,又謂走馬燈,在上杭溪口周邊已經流傳有二百年時間。馬燈表演前要先製作走馬的道具。馬燈主要用竹篾紮成馬頭、馬身,再蒙上白布、紅布、黃布、黑布等表示馬的顏色,再配以流蘇裝飾。馬身中間留出一方孔,用於演員身子套入,似騎馬狀。演員在民族樂曲及鑼鼓聲中作佇列復化,也可扮成各種角色表演“馬燈戲”。

藝術簡介,

藝術簡介

溪口走馬燈一般在春節和接待重要客人時表演,走馬燈,突出一個“走”字,一般選12-14歲左右的小孩,男女不限,一般要求逢雙數,每人套上不同顏色的“馬”,著裝顏色要與馬的顏色相同,表演主要是隊形佇列的變換,有轉圈、交叉穿插,對角穿插,在十番音樂和鑼鼓的伴奏下演員揮動馬鞭作跑馬、賓士、馬嘶、騰躍等動作,氣氛熱烈。走馬燈是研究客家文化極好的素材。馬燈表演對客家人文習俗的表達有獨到的形式。其“馬”的製作工藝不同於北方,較為細膩傳神,技藝高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