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儒蛞蝓圖》是近代溥儒創作的一幅國畫。螔蝓就是蝸牛。蝸牛是傳統中國繪畫中極為少見的題材。本畫描繪草叢中矮枝下緩緩爬行的蝸牛,帶有寫生的意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溥儒蛞蝓圖
- 類別:軸,紙本,設色。
- 規格:縱61.5公分,橫27.5公分。
- 作者:溥儒
- 文物現狀:台北故宮博物院
- 文物原屬:私人收藏
內容,靈感,作者簡介,
內容
對於植物的描繪較為簡率,設色則輕淡素雅。背載著硬殼的蝸牛軀體以墨色染成,恍若黑影,繪出其柔軟與形狀難以捉摸之感。
靈感
根據溥心畲在題記中自述,他在居住於台灣時,見到本地的蝸牛異於昔日所見,又想到它雖無吸引人的外觀或德行,但卻善於在危難時掩藏和保護自己,所以為之作賦與圖寫。對於因身份特殊,時時客群人所矚目的溥氏而言,注意到蝸牛的“善藏”,顯然帶有感嘆與自況之意。
作者簡介
溥儒(1896—1963年),字仲衡,又字心畲,號羲皇上人,又號西山逸士。滿族,愛新覺羅氏,正黃旗人,恭親王奕訴孫。自幼作文習書法,後入北京法政學堂、青島禮賢書院學德文。曾先後兩次赴德國柏林大學學習,獲生物學和天文學博士學位。1924年回國,住北京西山戒台寺,讀書之餘習畫著書。1928年,赴日本任京都帝國大學教授。翌年回國,後任教於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與張大千齊名,時稱“南張北溥”。1945年任滿族協會會長。1949年去台灣,任教於台灣師範大學。著有《寒玉堂文集》《寒玉堂論畫》及《四書經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