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流率

溢流率

溢流率又稱為表面負荷、表面水力負荷率,是給排水處理廠中沉澱池的設計指標之一。當一個懸浮顆粒在理論停留時間內通過一段恰好等於池深的距離時而沉澱,其沉降速度稱作溢流率或表面負荷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溢流率
  • 外文名:The overflow rate
  • 別稱:表面負荷、表面水力負荷率
  • 定義:排水處理廠中沉澱池的設計指標
  • 類型:水力表面負荷
  • 學科:土木工程
參數,水力表面負荷,水力停留時間,水平推進流速,出水堰板的溢流負荷,影響因素,

參數

水力表面負荷

水力表面負荷(單位沉澱池面積在單位時間內所能處理的污水量)。
初沉池內發生的沉澱,主要以絮凝沉澱為主。對一座沉澱池來說,當進水量一定時,它所能去除的顆粒的大小也是一定的。在所能去除的顆粒中,最小的顆粒沉速正好等於該沉澱池的水力表面負荷。因此,水力表面負荷越小,所能去除的顆粒越多,沉澱效率越高;反之水力表面負荷越大,沉澱效率越低。
水力表面負荷計算公式:
(1)平流式初沉池
式中Q——初沉池入流流量,m3/h;
B、L——沉澱池的寬和長,m
(2)輻流式初沉池
式中D——沉澱池的直徑,m。
初沉池的水力表面負荷一般在1~2m3/(m2·h)。當後續處理工藝為活性污泥法時,一般控制在1.3~1.7m3/(m2·h);當後續處理工藝為生物濾池等生物膜法時,一般控制在0.85~1.2m3/(m2·h)。

水力停留時間

水力停留時間是重要的運行參數,只有足夠的停留時間,才能保證良好的絮凝效果,獲得較高的沉澱效率。一般控制在1.5~2.0h。
水力停留時間的計算公式:
式中V——有效體積。
(1)平流式初沉池
式中Q——初沉池人流流量,m3/h;
B、L、H——沉澱池的寬、長和有效水深,m。
(2)輻流式初沉池
式中D——沉澱池的直徑,m;
H——有效水深,m。

水平推進流速

水平推進流速(輻流式為徑向的推進速度)。
水平推進流速對沉澱效果影響不大,但應注意不得超過沖刷速度。沖刷速度是足以將已經沉下的污泥重新沖刷起來的流速,初沉池的沖刷速度很大,一般為50mm/s,一般運行正常的初沉池很難達到這個速度,但在下雨時應注意核算。
計算公式:

出水堰板的溢流負荷

出水堰板的溢流負荷(單位堰板長度在單位時間內所能溢流出來的污水量)。
該參數能夠控制污水在出水端保持均勻而穩定的流態,防止污泥及浮渣的流失。一般控制在小於lOm3/(m·h)。
計算公式:
式中Q——總溢流污水量,m3/h;
——堰板總長度,m。

影響因素

(1)表面負荷
表面負荷增加,可影響懸浮物的有效沉降,使懸浮物的去除率下降,水力負荷率一般取0.6~1.2m3/(m2·h)為宜。
(2)廢水性質
①新鮮程度
新鮮的污水沉澱後去除率較高,廢水新鮮程度又取決於污水管道的長短、泵站級數等,此外缺氧的高濃度工業廢水易於腐敗變質。
②同體物顆粒大小、形狀和密度
廢水中的固體物顆粒大、形狀規則、相對密度大時沉降較快。
③溫度
廢水溫度降低、水中懸浮物黏滯度增加,例如懸浮物在27℃時比10℃時沉降快50%。然而水溫高也會加速污水的腐敗、厭氧發酵,出液的密度差減少,不利於顆粒物下沉。從而降低懸浮物的沉降性能。故應綜合這兩個因素並結合污水網管系統具體狀況一起分析。
(3)操作因素
前道工序如格柵井或沉砂池的運行狀況可直接影響初沉池的運行。若前道工序運行不好會加重初沉池的負荷,並降低去除效果。
(4)污泥進入狀態
在二沉池污泥和污泥消化池的消化污泥進入初沉池的處理系統中,應特別注意使污泥均勻、穩定地進入。切忌間隙、衝擊式投加,否則會使初沉池超負荷運行,腐化污泥數量亦大大增加,影響到固體的去除,並對環境產生不良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