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同生後白雲岩

在研究我國各地區寒武紀及寒武紀以後各地質時期的白雲岩時,常使用準同生白雲岩及準同生後白雲岩這兩個術語。

準同生白雲岩的岩性特徵很明顯,即晶粒較細,常為泥晶或細粉晶,常含陸源黏土泥,多呈上黃色或淺黃色,多呈薄層或頁狀層,常見紋理,常含層狀或波狀疊層石,有時也有球狀或短柱狀疊層石,常具鳥眼構造,常含石膏或與石膏互層等。它主要是毛細管濃縮白雲化作用的產物,主要是潮坪環境的產物。

準同生後白雲岩的含義較廣,它泛指準同生期以後生成的白雲岩,包括成岩白雲岩及後生白雲岩等。其岩性特徵與準同生白雲岩大不相同。它晶粒較粗,主要呈細晶或中晶,至粗晶。其表面常呈砂糖狀,故常稱之為砂糖狀白雲岩。它常呈中層或中厚層,常有各種交代殘餘結構或殘餘構造。這種白雲岩當然是次生的,是原來的石灰岩經過較強烈的白雲化作用而形成的,也可以是原來的準同生白雲岩再遭受白雲化作用而成。回流滲透白雲化作用、淡水與海水混合白雲化作用、深埋藏白雲化作用等,均可形成這種砂糖狀的準同生後白雲岩。假如其白雲化程度過高,高到已看不出其殘餘結構或殘餘構造時,就很難恢復其白雲化作用前的原岩了,因而也就難以恢復其沉積環境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準同生後白雲岩
  • 外文名:Dolomite
  • 準同生白雲岩:晶粒較細,常為泥晶或細粉晶
  • 準同生後:晶粒較粗,主要呈細晶或中晶
  • 舉例:下奧陶統亮甲山組、冶里組
  • 劃分:淺埋藏白雲岩和深埋藏白雲岩
簡介,特點,分布,

簡介

在研究我國各地區寒武紀及寒武紀以後各地質時期的白雲岩時,常使用準同生白雲岩及準同生後白雲岩這兩個術語。
準同生白雲岩的岩性特徵很明顯,即晶粒較細,常為泥晶或細粉晶,常含陸源黏土泥,多呈上黃色或淺黃色,多呈薄層或頁狀層,常見紋理,常含層狀或波狀疊層石,有時也有球狀或短柱狀疊層石,常具鳥眼構造,常含石膏或與石膏互層等。它主要是毛細管濃縮白雲化作用的產物,主要是潮坪環境的產物。
準同生後白雲岩的含義較廣,它泛指準同生期以後生成的白雲岩,包括成岩白雲岩及後生白雲岩等。其岩性特徵與準同生白雲岩大不相同。它晶粒較粗,主要呈細晶或中晶,至粗晶。其表面常呈砂糖狀,故常稱之為砂糖狀白雲岩。它常呈中層或中厚層,常有各種交代殘餘結構或殘餘構造。這種白雲岩當然是次生的,是原來的石灰岩經過較強烈的白雲化作用而形成的,也可以是原來的準同生白雲岩再遭受白雲化作用而成。回流滲透白雲化作用、淡水與海水混合白雲化作用、深埋藏白雲化作用等,均可形成這種砂糖狀的準同生後白雲岩。假如其白雲化程度過高,高到已看不出其殘餘結構或殘餘構造時,就很難恢復其白雲化作用前的原岩了,因而也就難以恢復其沉積環境了。

特點

在野外的露頭剖面上,準同生後白雲岩岩層的上覆岩層的岩石常是準同生白雲岩,在準同生後白雲岩岩層與上覆的準同生白雲岩岩層之間,還常有一個不整合面或沉積間斷面。凡準同生後白雲岩岩層之上有不整合面和準同生白雲岩時,其厚度常很大,其白雲化程度也常很高。
在野外露頭剖面上,準同生後白雲岩向下,常過渡為白雲化的石灰岩愈向下,白雲化程度愈弱,以至過渡為未白雲化的石灰岩。在橫向上,亦可看到這種過渡情況。

分布

在廣大的華北地台上,下奧陶統亮甲山組、冶里組,至上寒武統的準同生後白雲岩(即過去所謂的。三山子白雲岩。),其上覆岩層是馬家溝一組的準同生白雲岩,二者之間存在著一個由懷遠運動造成的不整合面。此巨厚的準同生後白雲岩,向下逐漸過渡為白雲化的石灰岩和未白雲化的石灰岩;在橫向上,也存在這種過渡現象。這是準同生後白雲岩與準同生白雲岩、白雲化的石灰岩和未白雲化的石灰岩,在縱向上和橫向上相互關係的最好實例。
我國寒武紀及寒武紀以後的各地質時期具地層學意義的白雲岩,主要是準同生白雲岩及準同生後白雲岩。因此,在野外工作階段,如能首先把準同生白雲岩和準同生後白雲岩區分開,是很有意義的,也是很有用處的。當然,在經過認真的野外和室內研究後,還會對準同生後白雲岩有更進一步的認識,還會進一步肯定其白雲化的成因、白雲化的時期和白雲化的次數,從而進一步確定其更具體的岩性特徵、岩石名稱及成因類型。
近來,朱井泉研究員已把準同生後白雲岩劃分為淺埋藏白雲岩和深埋藏白雲岩,這是個重要的進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