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湛江市坡頭區湴塘村的湴塘山歌,歷史悠久,是祖傳的特有的民間音樂。每年農曆十月十五日形成獨特的年例習俗演唱,距今已有200年。
湴塘山歌是一種淳樸的民間藝術,植根於鄉土,傳承發展於鄉民之中,蘊含特有的文化表演形式和載體空間,並形成習俗,每年的農曆十月十五日必定舉行山歌會,承載著民族的親和情、凝聚力和特有的精神價值、審美觀念,在民間久唱不衰,世代相傳,演變成湴塘村獨有的民間傳統特色文化,是一份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湴塘山歌
- 地點:廣東省湛江市坡頭區湴塘村
活動背景,活動內容,
活動背景
湴塘村有坡頭糧倉之譽,村前糧田一片,俗稱“湴塘垌”,盛產稻穀,養育村民生息繁衍外,尚有米糧可糶。鄉民崇尚康王,認為是康王神靈所賜,在村中建廟塑像,供奉香火,並以世代相傳的唱山歌形式敬拜。特定每年農曆十月十五日,在康王廟前搭建歌台舉行山歌會,通宵達旦演唱,祈求康王保佑,風調雨順,人壽年豐,平安吉祥。歌會場面十分壯觀,全村男女老幼出動,四境鄉鄰紛至沓來,熱鬧非凡。歌手相竟展示歌韻,台下觀眾助威吶喊,氣氛激烈感人。關於祀奉康王的盛況,清朝光緒年編纂的《吳川縣誌》有載,康王廟“幾於無歲不拜齋也,其最盛者拜童千人,觀者數萬八,群屐喧闐,笙歌雜邇,其糜費金錢不必問矣。”
湴塘山歌受到民眾的喜愛,廣為流傳,成為眾多地區農村喜慶活動的重要項目,歌手常被邀請到各地演唱,廣受好評,2009年被湛江市人民政府批准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活動內容
湴塘山歌淳樸逸致,以吳川方言為基調唱腔,七言一句,四句一組。男女對唱,沒有樂器伴唱,也沒有舞蹈手式動作,純粹清唱抒發情懷。遵照傳統基調韻律互相唱和,臨場發揮隨意對答。歌的內容多是男女戀情,也有頌揚、詠物、敘事、諷刺、逗樂等包羅萬有。歌聲悠揚清逸,鏗鏘悅耳,十分動聽。歌手以氣韻之勢戰勝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