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麵製作技藝(鎮江鍋蓋面製作技藝)

湯麵製作技藝(鎮江鍋蓋面製作技藝),蘇州市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技藝類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湯麵製作技藝(鎮江鍋蓋面製作技藝)
  • 類別:傳統技藝
歷史淵源,工藝特徵,

歷史淵源

據傳當年的顏復興麵館破小陳舊,陳秀英上了年紀後老眼昏花,作出的麵湯色深沉,老吃客感覺不太乾淨,戲稱為懊糟面。又傳當年顏陳氏烹製的面招到同行嫉妒,稱其為懊糟面。“懊糟”為崑山方言,骯髒之意。不料此名一出,奧灶面的名聲也不脛而走。解放後,店名也正式更名為“奧灶館”。從此, 奧灶館生意興隆,傳承不斷。

工藝特徵

奧灶面的製作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最注重“五熱一體,小料沖湯”,講究“原汁原味香頭濃”。“五熱”是指:面熱、湯熱、油熱、澆頭熱、碗熱。俗語道:“廚師的湯,藝人的腔”,奧灶面的老湯以紅油和雞骨架、蝦皮、鱔骨、螺螄、青魚鱗片等加佐料熬制而成,有獨特的配方。所謂紅油,是氽過爆魚的菜油,又稱老油。奧灶面的紅油呈咖啡色,醬香撲鼻,久食不厭。熬制好的老湯濃而不膩,淡而不薄,可循環使用,味道鮮美異常。加料前煮沸面碗,是為了確保上桌時面的溫度。按順序加料,採用小湯沖的辦法,是為了保持原汁原味。爆魚澆頭是用青魚製作的,要盛放在瓷盤裡。而滷鴨澆頭則要用“崑山大麻鴨”做老湯烹煮,食之肥而不膩。灶頭灶具要兼備下面、溫澆頭、燙碗、加紅油等多種功能,所以要攤得開、放得下。上好的精白面和水,加工成龍鬚麵,下鍋時要緊下快撈,使之軟硬適度,細膩柔順,吃口滑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