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錫林(1926—1999),祖籍廣東省蕉嶺縣藍坊鎮高思村,1926年出生於印尼雅加達。9歲回故鄉讀書,高思國小高小畢業後考入梅縣隆文中學。40年代末,奉父命回印尼料理商務。至70年代,成為聞名遐邇的房地產實業家,任印尼椰城商會副理事長。
1988年秋,湯錫林隨同印尼的紅十字代表團來到北京,受到國家主席李先念親切接見,為中國印尼恢復外交關係作出貢獻。湯錫林以他的職業道德在印尼人和華人中享有崇高威望。他不但在印尼,而且在泰國、新加坡等地也擁有實力雄厚的企業。他常赴東南亞、歐美等國及港澳地區出席國際性會議,受到廣大華裔的尊敬,其事跡已載入《印尼名人辭典》。
湯錫林為家鄉文化、教育、衛生、體育、農林、環保以及各項公益事業捐款計2000多萬元。他的義舉受到邑人的讚譽。1992年,他被梅州市政府授予首屆“榮譽市民”;1993年,他獲廣東省“熱愛兒童”榮譽獎;1999年3月,他被蕉嶺縣政府授予“榮譽市民”稱號。
1999年3月16日在新加坡去世,終年73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湯錫林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印尼雅加達
- 出生日期:1926年
- 逝世日期:1999年
- 祖籍:廣東省梅州市蕉嶺縣高思鎮
簡介,個人簡歷,
簡介
湯錫林熱心桑梓建設,本著"報效祖國,為善光榮,樂善好施"的人生信條,先後為蕉嶺閩粵贛釋迦文化中心、蕉嶺僑興中學、鎮平中學、林業生態基金、市華僑博物館等家鄉文化、教育、衛生、福利等事業捐款3000多萬元。1992年,被梅州市人民政府授予"榮譽市民"稱號。他為恢復中印邦交(關係正常化)做了先導工作。他於1999年在新加坡去世。
個人簡歷
湯錫林先生是蕉嶺縣高思鎮人。父親湯泰志是印度尼西亞雅加達殷實巨賈。湯錫林出生在雅加達,父親治家甚嚴,教子有方。他父親因商務經驗,特別是在海外謀生的艱辛讓他認定,要讓孩子接受中華文化的薰陶,要讓孩子扎穩自己民族的根基。於是,9歲的錫林離開了雅加達的豪宅,回到老家蕉嶺高思鎮上學。錫林自幼聰敏好學,喜讀詩書,長期受到中華文化的薰陶,勤勞開拓,勇敢進取的優良傳統美德在錫林的心靈中生根。他在家鄉完成了高中學業。
上世紀四十年代末,湯錫林準備繼續深造的時候,印尼的商務將他召回父親身邊。繁忙的工作鍛鍊了他的經營本領,更激發他素有的創業豪情。父親見他血氣方剛,有膽有識,精明能幹,便決意由他自闖世界,讓他自己去領略創業的艱難。
初涉商海,錫林甚為生活的激流所震動,但他為人篤誠的本性卻從不動搖。他從打工開始,不知哪來的犟脾氣,就是不拿父親的資助,只是,父親業績中的汗水映照著他成功的方向。
"這期間,我潛心學習商行取勝的妙訣,也學著掌握體察事物的要領。"錫林先生侃侃道來:"我品嘗了寄人籬下的辛苦,換得了一點自己創業的本錢。"
不久,他在夫人黃良娣的協助下,做起了小本生意,開始苦心經營。回憶當年的奮鬥,錫林先生為自己得益於中華文化而自豪:我喜讀"三國",常以"三國"的典故以謀事;愛讀兵書,用孫子兵法的謀略以成事。也許是在千島之國的印尼看慣了風浪,性情豁達、廣交朋友的錫林先生對商海中的暗礁漩渦輕描淡寫。他認為,誠實、善於審時度勢,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他還特彆強調:"起早摸黑,不怕疲勞是必不可少的一課,要記住,萬惡懶為首。"
上世紀70年代,世界的工業浪潮波及東南亞,印尼的民族工業和旅遊業開始了新的發展勢頭。錫林先生敏銳地看到地產潛力,幾經琢磨,便決定放下已頗具規模的精細化工商行,準備拓展物業:"我可真是有點捨不得那得心應手的行當。不過,'以奇用兵',當然要冒點風險。"
打仗總得先練兵,錫林先生在椰城南區新布祿開始了25公頃的地產開發,規模不算大,但這是雅加達的第一次地產開發行動。這時,他雖說是豪氣不減,但已是一步一個腳印,進退有方了。
在新布祿的辛苦換來了成功,這第一次的地產開發讓錫林先生嘗到了甜頭,同時引來一批後繼的"拓荒者"。一時間,"房地產有賺頭"成了熱門話題。就在這時,他卻放棄了在市區開發的種種優勢,來到椰城北郊順德。機遇,總是在有準備的人手中。
當時的順德,是一片鮮為人知的荒蕪地帶,但他斷定,這是未來的新城。緊接著,他用巨資買下這整塊土地的規劃、經營權。協定同時指定,在這425公頃土地的開發項目中,他必須按時無償移交學校、醫院、文化中心、體育館、教堂、郵電大樓、消防中心、商貿市場、花園住宅區等市政建設。作為雅加達第一家地產企業,確實有號召力等方面的便利,湯錫林有一套自己的管理哲學。他向企業員工提出,企業的宗旨是:產品質量好,信用形象好,服務態度好。他對待員工遵守公私分明,絕對公平的原則,鼓勵部屬提出意見,不放過任何一個機會,珍惜時間,積極進取,不斷將企業推向發展新階段。在完成了當地土著的拆遷安置工作後,一批批各領風騷的樓宇在這裡拔地而起,一個個建築群在錫林先生的手中批出。伴隨著建造--售出--建造的上升循環中,他的事業如日東升,而後起之秀亦不乏其人。終於,一場激烈的樓宇銷售競爭在椰城開始了,成敗全在此一舉。他想起三國里諸葛亮智激孫權"欲取故予"的謀略,鬥奇爭勝是可取的,便靈活運用到商場中。他處變不驚,不為所困,一面安排人員深入到社會各階層調查了解他們的需求,制訂出豪華、中等、一般份額為1∶3∶6的樓宇規劃決策,確定以新穎獨特的設計和價格低廉的手段,以優質、優惠吸引買主,一時購買者眾。這時,他又製造出"供不應求"的市場假象,不急於將樓宇一下子售出,欲擒故縱,特意讓職員領客戶去看房子,將一定數量的完工樓層打上"已出售"的標誌,完全符合越是供不應求,人們越是急於得到它的心態,讓客戶打消觀望的念頭。
幾年間,"攻城略地"有了結果。他經營的荒嶺灘涂成了一座集商貿、文化、旅遊於一體的引人注目的新城,為印尼的經濟繁榮作出了巨大貢獻,他也一舉成為知名的地產實業家,榮任雅加達商會副理事長,在東南亞的名聲四揚。
1996年2月,印度尼西亞雅加達地方議會會長等主持召開的印華兩大族群歡度開齋節與春節懇親會上,錫林先生代表與會的華裔族群致詞,他的講話,道出了廣大僑民的心聲,受到在場軍政首長頻頻讚許和歡迎。這是兩國復交後,印華兩大族群友誼和團結的首次盛會。
磨難的果實是甘甜的。由於他的職業道德和在印尼原住民與華人中享有的崇高威望,錫林先生鋪出了一條燦爛的成功之路。他不單在印尼,在泰國、新加坡等地均擁有實力雄厚的企業。他還經常赴東南亞、歐美等地出席國際性會議,以協調集團商務或地區文化等事務。他那開拓創業的氣魄,積極進取的精神,為廣大華裔所效仿,也受到印尼各界人士的尊敬和推崇。湯錫林的名字,載入了《印尼名人辭典》。
錫林先生有了名更重信用,他常說:在商言商,我使用謀略經商是在遵守人們公認的社會行為準則,採取公平競爭的原則,不能採取陰謀詭計。他語重心長地說,在商場中運用謀略擊敗對手,謀略越高明越好,這就是理直氣壯地去賺錢,光明正大地繳稅,做守法商人,而那些搞權錢交易、走私漏稅、假冒偽劣、非法牟取暴利,搞陰謀詭計的勾當是萬萬使不得的,這無異飲鴆止渴,是會潰了千里之堤的,這種事,我是一件也不乾的。就這樣,錫林先生把畢生精力都投入到自己的事業中,充分利用人生短暫的時間,不斷向新的目標發起衝擊。
開發衛星城成功以後,錫林先生的地產業務走上了一條規模化的道路。談起拓展意向,他說,公司繼續在雅加達東區和郊區單加拉安排地產規劃。事業,正在穩步發展。然而,成功的喜悅卻使他泛起更濃的鄉思;成敗不惑的時候,他是想多看看不能忘懷的山水,想擔水澆出更青翠的綠樹。
1982年,錫林先生回到了闊別數十年的故鄉蕉嶺。眼見故鄉很窮,當年他自己就讀的高思學校破爛不堪,有些孩子沒錢上學,老師收入又低,他不禁流下熱淚。"教育是強國之本"。他深情地說:"一個國家的強盛離不開科學文化;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是國家希望之所在。"回想自己的成長,世界經濟發展中科技力量的競爭,他深有感觸:家鄉這樣的狀況怎能適應科技新時代!他帶頭捐巨資並動員海外僑胞捐款為僑興中學興建"僑建樓",後又獨資以其祖父母的名字捐建"悅春圖書館",給高思學校新建"錫林教學大樓",以其夫人之名建僑興中學"黃良娣教學大樓",以其母之名建鎮平中學"鴻滿科學大樓",為福建省長汀縣捐建益隆國小,為梅州市梅縣區南口中學捐建教學樓。為使老師、學生認真教與學,先後為僑興中學、高思學校捐贈獎教獎學金和電腦等教學儀器,還為蕉嶺縣"教育基金百萬行"捐款。
為了弘揚中華民族文化,錫林先生捐巨資給蕉嶺縣文化館、山歌劇團、藝術團購置設備、音響樂器,幫助蕉嶺縣文化局建立民俗文化館,捐建高思戲院等10多個文化藝術項目。他還熱心捐助梅州市華僑博物館、福建省長汀縣博物館等多個項目。為了幫助農村致富,他積極回響中央文化扶貧委員會提出的"萬村書庫--文化扶貧"的新舉措,送書進村。與郭兆明博士率先捐資人民幣100萬元,在當時的梅州市二區一市五縣舉辦"千村書庫"工程,為一千個農村建立圖書室,每室配備一百冊圖書,受到山區農民的歡迎。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湯錫林先生斥資人民幣1000多萬元,建起了中國首座"閩粵贛釋迦文化中心",頌願家鄉的安定繁榮。
為了幫助家鄉發展經濟,他資助修築公路,首先斥資100多萬元興建從蕉嶺縣高思至梅縣區嵩山連線梅松國道的高(思)嵩(山)公路和高思至隆文的公路,年年獎勵高思公路道班的職工;捐資100多萬元鋪設高思鎮內的高思至載樓至大光、高思至高峰、至高南、高思至僑興中學的13條共19.1公里的鄉村水泥鄉道;為興福滸竹村、平遠縣仁居鎮麻樓山村捐款築路,解決行路難的問題;又為高南、高峰捐款鋪設自來水管道,使高思鎮達到吃用自來水,綠化美化村莊,改變村容村貌,並捐資建設無害化廁所......
"功德不漏其小",這是錫林先生的一大特點。隨著在家鄉一筆一筆捐贈項目的日益增多,湯錫林返鄉的次數也在日見增多。一回回踏上祖國的熱土,一次次會見親人。無私的奉獻,是不會被人們忘記的。1999年3月,湯錫林先生因積勞成疾,舊病復發醫治無效,在新加坡與世長辭。錫林先生雖走了,但純樸的鄉親們至今仍傳頌著對他的禮讚:"......湯公錫林,世居南洋,赤子心懷,眷戀梓桑。......功為杏壇,士林讚賞,勒碑永志,山高水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