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連剛

湯連剛

湯連剛,遼寧新民人。1959年5月出生,1975年9月入伍,1976年12月入黨。碩士研究生學歷。空軍大校軍銜,空軍級試飛專家,特級飛行員。曾任空軍某試飛部隊部隊長,現任中國試飛員學院院長。先後試飛多種國產殲擊機、運輸機,圓滿完成10多項重大科研試飛任務,填補了多項國家空白,正確處置10多起空中特情。先後榮立二等功3次、三等功8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一等獎各1項。先後被空軍評為“優秀飛行人員”、“飛行人員標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湯連剛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59年5月
  • 職業:空軍試飛員
  • 出生地:遼寧新民
湯連剛,遼寧新民人。1959年5月出生,1975年9月入伍,1976年12月入黨。碩士研究生學歷。空軍大校軍銜,空軍級試飛專家,特級飛行員。曾任空軍某試飛部隊部隊長,現任中國試飛員學院院長。先後試飛多種國產殲擊機、運輸機,圓滿完成10多項重大科研試飛任務,填補了多項國家空白,正確處置10多起空中特情。先後榮立二等功3次、三等功8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一等獎各1項。先後被空軍評為“優秀飛行人員”、“飛行人員標兵”。
新世紀航空領域的挑戰者
在我軍航空兵部隊里有這樣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擔負著為中國戰鷹翱翔藍天頒發“通行證”的歷史使命。
這支部隊就是曾湧現過“試飛英雄”滑俊、王昂、黃炳新的光榮集體——空軍某試飛部隊。筆者採訪了原部隊長湯連剛。
筆者:當試飛員什麼都是新的,別人沒有試驗過,明知是險灘、是鬼門關也要闖,難道你就不怕嗎?
湯連剛:可以這樣說,任何新的東西都需要第一個人去嘗試,這種嘗試所體會到的滋味,既是一種冒險,又是一種境界,也是無畏者的最高追求。有一次為某新型戰機定型試飛,我駕駛戰鷹在1.2萬米高空開加力時,猛聽一聲巨響,隨之飛機從萬米高空直落而下。飛機發動機轉速表、溫度表異常,我碰上了空中停車。這種飛機只有一台發動機,如果空中啟動不成功,將會導致嚴重後果。
筆者:據說你在一項重大航空試飛中,曾榮獲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這是非常不容易的啊!
湯連剛:1989年,我國自行研製的新型“變穩飛機”(又稱空中模擬實驗室)由我和戰友李存寶駕駛首闖藍天。該機是當時填補國內空白的重大航空科研項目,飛機上採用的許多新技術如數字式電傳飛控系統、多模態數控顯示系統等等,在國內都是首創。這天,我和李存寶首次駕機做“閉環試飛”,當飛機系統內部突然發生故障時,前後艙駕駛桿操縱失靈,飛機迅速從3000米墜落至2000米高度。千鈞一髮,我們果斷處置,切斷系統,排除了險情。在這一新型飛機試飛中,我們以最低的代價、最短的時間、最好的效益,完成了不同高度、不同速度、不同狀態下的試飛任務,受到了中央軍委和航空工業部門的表彰。
筆者:航空技術的發展,代表著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目前,世界範圍內正在興起一場軍事技術革命。國外已在研製第四代、第五代戰鬥機,相比之下我們的航空技術水平還不夠高。在世界大環境下,中國的航空技術要加速發展,作為試飛員又站在新技術的前沿,你如何面對這一現實呢?
湯連剛:加強質量建軍,打贏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要有好裝備、新裝備,但更要靠有著過硬的思想作風和用高科技知識武裝的人,尤其是離不開各方面的專家和技術尖子。在我國未來航空新型飛機的研製和試驗中,“學者型、專家型、權威型”試飛員隊伍將成為航空領域裡新武器研究的中堅,迎接新世紀挑戰是當代試飛員的歷史責任。
筆者:隨著當今航空技術向更高、更深、更複雜、更電子化領域的推進,作為一名走在新航空技術套用最前列的試飛員來說,“專家型、學者型、權威型”試飛員隊伍是否更具有時代挑戰性?
湯連剛:俗話說“藝高人膽大”。在科研試飛領域這句話同樣管用。面對未來航空新技術的發展,試飛員光靠“不怕死的膽量”,而沒有高科技知識,沒有掌握高技術裝備的能力,要駕駛最新航空武器進行複雜的科研試飛,是完全不可想像的。
筆者:記得“試飛英雄”黃炳新常說:“越是冒險的事業越要有知識,越要講科學。”他們那個年代搞試飛,雖然試飛員文化水平還不算很高,但套用在科研試飛中的“知識”,我想在那個年代也稱得上“高科技知識”了。
湯連剛:是這樣的。我們搞試飛,任何年代都是當時最尖端的科技了,不然怎么稱得上“試驗”呢!試驗就是探索最新的技術、最新的產品。
筆者:你曾向試飛員們說過“有一架好飛機,沒有一個好試飛員,是飛不出來的”。從某種意義上是否可以這樣說:“試飛員決定著新型飛機的命運呢!”
湯連剛:當然,每進行一項新型飛機的科研試飛,試飛員不僅僅是高級“工具”,更應當承擔起神聖的主人角色。試飛過程中,每一個階段,每一個課題,試飛員都不應是被動的,而是有預見性的駕駛者和探索者。這就使得在面向新世紀的航空領域挑戰中,試飛員隊伍必須具備更高的素質,如知識結構新,思路開闊,對高技術航空領域的先進經驗和新知識能兼收並蓄。要求素質全面,思想基礎紮實,熱愛本職,忠於職守等等。
筆者:從目前來看,你認為試飛員隊伍技術水平達到了怎樣層次?
湯連剛:近年來,在空軍和航空系統的積極支持下,有意識、有遠見地從大力培養“專家型”、“學者型”、“權威型”試飛員隊伍入手,改變試飛員隊伍結構,不斷去勝任新課題的挑戰。如“多機種試飛員”,我們就有,他們有的既能飛轟炸機又能飛運輸機;有的既是運輸機試飛員,同樣又是直升機試飛員;還有的又是殲、轟、運多機型的多面手。再如“專一課目為主,兼跨數項任務”的試飛員我們也有,他們以某新機為主飛,還能兼幾項不同課題的試飛等等。有句順口溜常掛在試飛員嘴邊上:“上天能把飛機玩得轉,落下地能把圖紙搞得精。”
駕馭殲教6BW-1變穩飛機
在一次閉環試飛中,試飛員駕駛BW-1就遭遇了一次危險。當天,湯連剛和副駕駛員登上BW-1,請示當天的指揮員後起飛。在爬升過程中,飛機突然下墜。湯連剛拉操縱桿,飛機沒有反應,操縱系統失靈。這時飛機猛一低頭,產生負過載,使湯連剛和副駕駛脫離了座椅,幾乎懸在座艙中。在與地面指揮員匯報情況後,湯連剛穩了穩自己,又調整了操縱系統,飛機還是沒有改變姿態低頭撲向地面。這時湯連剛想到跳傘。但為了國家利益,湯連剛和副駕駛員商量後,決定繼續努力挽救飛機。高度下降到100米左右時,湯連剛拉桿終於有了效果,BW-1又抬起了頭,操縱系統恢復正常,又一次沖向了藍天。在湯連剛和試飛院科技人員的努力下,BW-1在90年代初終獲成功,並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湯連剛和主設計師周自全都被評為一等功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