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貽汾故居

湯貽汾故居位於常州市和平南路97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湯貽汾故居
  • 地理位置:常州市和平南路97號
  • 占地:近1.28畝
  • 平屋:2進
人物簡介,故居簡介,地圖信息,

人物簡介

湯貽汾(1778—1853),字若儀,號雨生,常州人,清著名書畫家。由於祖父大奎、父荀業在台灣鳳山殉難,長大後的湯貽汾,乾隆六十年(1795)因襲雲騎尉世職,歷任蘇、粵、贛、浙等省守備、都同、參將。後升溫州鎮副總兵,因病未赴任,退隱江寧(今南京), 在雞籠山下築琴園,並在城北築"獅子窟"別墅,頤養天年。鹹豐三年(1853),太平軍攻克金陵(南京)後,他投池自盡,謚"貞愍"。生平酷好文藝。世人謂:"自唐宋以來,以詩書畫三絕名世者,代不數人。可清代毗陵竟有兩人, 即惲南田和湯貽汾。"畫與同代大畫家戴熙齊名,並稱"湯戴"。在繪畫理論上也有獨到見解,經他總結出來的"論時景"、"論山水"、"論設色"理論,甚為社會推重。著有《琴隱園詩詞集》、《畫筌析覽》等。並精通音律,著傳奇數種。湯貽汾妻董婉貞,子敉名、祿名、綬名,女紫春、碧春(嘉名)均工繪事,為知名畫家。
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湯貽汾出生於此並度過童年,後隨父母去福建祖父湯大奎縣署生活。不久湯大奎調任台灣鳳山(今高雄縣) 知縣。乾隆五十一年(1786),爆發林爽文起義,鳳山城破後,湯大奎與湯貽汾父荀業同時被害。道光十九年(1839),湯貽汾向朝廷申請經核准將其故居建立忠孝祠,以紀念祖父與父親。直至1937年,產權仍歸湯氏後人湯泳清。今仍由泳清之子湯心久一家居住。

故居簡介

湯貽汾故居在青果巷東口北側,此為湯氏舊宅,坐北朝南,南臨青果巷,東鄰陽湖縣城隍廟,西、北以廟巷為界。占地近1.28畝。今存平屋2進,均為清代硬山造磚木結構建築。大門存磚雕門一座,後進堂屋即可對堂,尚遺存"可對堂"匾額一方,傳為明末清初愛國將領史可法手書。另外儲存有湯貽汾所撰《忠孝祠記》長條形石碑2方。1987年12月, 市人民政府公布其為常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因該故居為臨街建築,近年湯氏後裔為經商要求暫拆門樓保存建築材料,以備日後修復故居時重建。如今在門樓所在地建起簡易商業用房。

地圖信息

地址:和平北路90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