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秀琦

湯秀琦,中國清初文士、著名史學家。湯秀琦(1625-1699)字小岑、從嶺,號弓庵。江西臨川溫泉榆坊湯家村人。清初文士、著名史學家。湯顯祖從孫。 湯氏族中子弟深得湯學真傳,科舉貢監,代有賢人。據《湯氏宗譜》記載:文學鴻儒者有:湯來賀、湯德延、湯季雲、湯善卿、湯仲武、湯述卿、湯鐘靈、湯孟征、湯孫緒、湯新德、湯秀琦、湯儲藩等,其中成績最為突出的是湯顯祖從孫湯秀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湯秀琦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江西臨川溫泉榆坊湯家村
  • 出生日期:1625
  • 逝世日期:1699
身世背景,性格特點,遺留著作,

身世背景

湯秀琦(1625-1699)字小岑、從嶺,號弓庵。江西臨川溫泉榆坊湯家村人。清初文士、著名史學家。湯顯祖從孫。 湯氏族中子弟深得湯學真傳,科舉貢監,代有賢人。據《湯氏宗譜》記載:文學鴻儒者有:湯來賀、湯德延、湯季雲、湯善卿、湯仲武、湯述卿、湯鐘靈、湯孟征、湯孫緒、湯新德、湯秀琦、湯儲藩等,其中成績最為突出的是湯顯祖從孫湯秀琦。
湯秀琦為湯顯祖弟湯寅祖之孫、湯元公三子,生於明天啟五年(1625)。崇禎十五年(1641),湯秀琦始讀《史記》、《評林》,長夜不休,其父嘆曰:“此子務此奇博,將來安知所至乎。”讀《左傳》過目不忘,師甚奇之。崇禎十八年(1644),湯秀琦補弟子員,同年就試鄉闈,以文格過奇,置之副車。樊延昌聞知以國士禮之,其年方19歲,名以顯天下。

性格特點

其志行剛介,淡於名利。順治三年(1646)副貢,授鄱陽縣教諭,後歸鄉。清順治九年(1652),湯秀琦不堪社會之亂,遷隱於罕與物接的汝西莊,重置讀書地。督學親至撫郡招延,湯秀琦因淡於名利,則傲而不赴;卻攜詩友尋覓芳草,坐看停雲,亦復陶然。康熙五年(1666),天下初統,湯秀琦三游江淮,吊六代三吳煙水及錢塘西湖諸勝,情趣怡然。康熙十三年(1674),吳三桂起兵叛清,戰亂又生,湯秀琦隱居於“東陽”,以碧澗繞其堂,因就家焉。清康熙十七年(1678),以歲貢赴京庭試,為避戒三督學推薦而避居於廷試主考官、大學士李蔚之宅。因其品學剛介、博學鴻儒而名震京師,王公巨卿無不以交結臨川湯子而為榮。然京師風色雖雅,卻不為其所好,各省督學迎於門,卻堅辭不受;而與江南督學相攜南返而歸於鄉,隱於“東陽”著述立說。
直至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68歲的湯秀琦才應督學之邀,就任江西鄱陽縣教諭,督、郡、邑諸級官僚禮接甚恭曰:“臨川夫子再現矣。”鄱陽縣官民聞知傾城而接,均以爭睹“臨川夫子”為快事。湯秀琦到任後,其力革學中舊弊,使鄱陽諸校煥然一新。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湯秀琦自知命數以盡,致仕回籍,游於林泉,教誨子孫曰:“七十四載浪殷勤,鑽研五經要留真,詩易刻就余麟壁,留作來生未了因。”又云:“鐵硯磨穿志未酬,尚余古道一生羞。兒孫倘不忘先業,檢我殘編志可求。”言罷從容端坐而逝,終年74歲。學憲王孝齋贊其曰:“科名不過一時之榮,而湯子創千年不朽之業矣。”

遺留著作

湯秀琦通典籍,善詩賦,文字清麗,有祖風,晚年尤嗜經學。先後著有《讀易近解》、《春秋志》、《碧澗詩草》、《讀詩略例》、《簡書便蒙》、《論孟聚辯》、《歷代綱要學矩》、《庚辛記游》、《余吟種松編集》、《賢卮言時藝》等。其中《讀易近解》、《春秋志》被收入《四庫全書》。《江西詩征》存其詩《樵歌呈胡二齋大尹》、《晚渡》等10首。事見《臨川縣誌》、《江西詩征》、《四庫全書總目》。《春秋志》、《讀易近解》被收入《四庫全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