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濱墓志銘

湯濱墓志銘

湯濱是南宋宰相湯思退的後裔,世居浙江雲和湯侯門村(即現今龍門),湯濱為湯鏞之子,可考湯鏞卒於景定五年(1264)。《湯濱墓志銘》由明朝劉基親自撰並書,清初時,碑石尚完全無缺,雍正三年(1725),因砍樹而碑斷。現存《湯氏家譜》記述了殘碑的文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湯濱
  • 外文名:tangming
  • 關係湯思退的後裔
  • 實質:墓志銘
內容一覽,相關新聞,

內容一覽

附:湯濱墓志銘
(□為殘碑斷字處,標點根據其意加注。)
□因以為氏望出范陽山中者最著,龍泉之裔亦出山中,至□太師婺國載實,生大中大夫稻,大中始自龍泉西鄉遷家東南屆首,父蔭讓其弟最望,生鏞,字伯韶,君之父也。君氣局堅定,聞義□,以植之,君夙夜盡瘁,以輔其成,□隧復推達之於鄉。凡餓者、凍者、殞連無告者,悉稟之布之。□造石為梁以濟,油坑道惡,君辟而平之,南溪渡舟易壞,君□。里有人傭於富,民宵行墜水死,其子欲訴官,冀得金,君召□也,況未必得金乎?其子感激悔悟。君為掩遺胔衣,食其□,續膏梁。終日正襟坐,聞有短人行者,搖首笑弗答,甚者揖□之。人稱君子者,一則曰君,二則曰君,云:先是京,未知學君□,學不學都隕厥宗,聞京惕然思出,從名講師,卒為良士。暨□三,久不肯御酒肉,形容枯瘦,後四年,當至正辛卯,有□父相親,死而有知,魂魄當依白楊蕭,悲風四集,庶不□,月巳未同京同窆麗水縣雲和鄉。吾思嶺夫,自先王□末,輒奮袂疾爭,唯恐失之。不啻如喪,重賓視同氣,如他姓□,可謂賢也。巳君娶王氏,子三人,長文楷,龍泉縣儒學教諭,次仁□,輝炫燧尉,女二。銘曰:孰不有宗,曾莫惠之,兄能達於鄉以鬯,□世弗遺。
□郎江浙等處知樞密院事劉基撰並書
□等處行中書參知政事石末篆刻。
石碣殘斷之原委
吾思嶺濱公墓碑誌,系誠意伯劉基撰並書,清初時,碑石尚完全無缺,雍正三年(1725),武生王維棟同張又栻等,將公墓旁古木盜,拚與藍義芳等砍伐,樹倒碑斷。族人呈請雲和孫邑尊究追,蒙履勘屬實,提案責罰不貸,並判令修整先塋,追繳山價。此案原委,當時族人曾勒石紀事,惜文義欠明,特節錄之,以告來者。

相關新聞

雲和發現劉伯溫題詞碑遺址
(無 為)
最近,筆者在查閱湯侯門(即今龍門)《湯氏族譜》時,發現雲和尚遺存劉伯溫親自撰並書的《湯濱墓志銘》殘碑,於是,縣政協文史委專門組織了考察尋訪,終於在龍門的外垟村找到了該遺址,並尋得湯濱墓園的部分條石。
位於雲和龍門外垟村的湯濱墓位於雲和龍門外垟村的湯濱墓
龍門村,古稱龍泉“東南屆首”,南宋宰相湯思退的世居之地,故亦稱湯侯門。湯氏為處州的名門望族,宋時舉家為官。至元四年(1267)承事郎杭州路臨安縣尹致仕葉現撰《石屋處士湯鏞墓志銘》(此碑現於雲和湖水下)載:“辭君讜鏞,字伯韶,姓湯氏。湯為括著姓,自宋丞相岐國公思退顯,丞相從祖(諱)稻贈大中大夫,繇龍泉西鄉石笏,徙家縣東南屆首,子姓蕃衍成聚,環邑里皆湯姓地,因以氏著。”湯濱為湯鏞之子,可考湯鏞卒於景定五年(1264)。《家譜》記載,濱公已從湯侯門遷居麗水西鄉湯村,湯濱之墓在龍門外垟發現,可能是逝後回歸故里的。
劉伯溫在《湯濱墓志銘》後署名“江浙等處知樞密院事劉基撰並書”,明時,樞密院有同知樞密院事,簡稱同知院,為知院的副職。樞密院掌軍事,知樞密院事應該相當於兵部侍郎,說明當時劉基已在朝廷為官,因有“江浙等處”,說明他當時還是省級官員。劉伯溫為湯濱撰寫《墓志銘》,可能出於同朝為官的感情,也可能是出於對湯氏旺族的傾慕。
《湯氏族譜》記載,雍正三年(1725)時,因砍樹敲斷了該題詞碑,所以記載的碑文均以“以上斷字”標註,另據湯氏年長者回憶,斷字處均缺少三個字。家譜還詳細記載了湯濱墓的坐向:“湯濱公墓厝在雲邑五都外垟,坐乙兼卯,墓下有碑為志,附圖,每墓均有石柱。”家譜中還畫了墓厝的地型圖。考察人員根據古老的地型圖,配合古式羅盤,經過幾次的嘗試,終於在龍門外垟村的田畈後山中,找到了湯濱墓。通過網路查找,1945年浙江省政府在雲和時,位於雲和大坪村的“浙江通志館”也記錄了該碑文,其目錄為:“劉祝群:《劉誠意伯撰並書湯濱墓志銘殘榻跋》,《浙江省通志館館刊》,13期,1945年8月。”
現存的湯濱墓已被盜賊捷足先登,在墓室的上方,有一個巨大的盜洞伸向墓室,根據挖出的泥土判斷,是近年才光顧的盜賊。在墓地的周圍一圈,可明顯地發現來自甌江岸邊的鵝卵石,也可容易地判斷墓地的大小。墓地的明堂已被盜賊挖出的泥土、山皮滑落的泥土完全覆蓋,估計近兩米深。據村中老人說,墳塋的條石已被村民抬回村中,用於建造水溝、豬欄、廁所等。在外垟村的水溝、廁所等處,確實發現了許多近兩米長的古代條石。劉伯溫題詞碑實物,估計有兩種可能,一是被村用於自建築物中,我們未曾找到,二是仍然被埋於深山之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