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原因
從湯泉池溯流而上35公里可達大別山脊分水嶺,分水嶺以北的廣大地區為溫泉循環地下水的補給區,接受大氣降水,沿各種節理、裂隙、構造破碎帶滲入,形成地下水,匯入儲水構造,而後沿斷裂帶走向由南向北運移。地下水在運移過程中經深循環加溫,熱的來源為地熱增溫和活動斷裂釋放的熱能。因此,水的溫度與地下水的循環深度有關,根據地熱增溫率計算,湯泉池溫泉水的循環深度約1300米左右,當其運移到湯泉池斷裂附近時,受阻於滸灣組變質岩,後沿湯泉池斷裂倒入上升,在斷裂上盤、脆性岩石區、裂隙發育的負地形處泄出地表,而形成溫泉。據此推測,湯泉池溫泉的形成大約有一億年之久。
溫泉功效
湯泉池溫泉日出水量1200立方米,水溫56℃,經測定含有豐富的鈣、鎂、鉀、氫、鈉、硫、磷、氟、氯等多種化學元素,所以該溫泉不能飲用,但藥理效果明顯,對皮膚病、類風濕、腸胃病以及神經系統、呼吸器官、外科、婦科等疾病均有療效。其機理是,當泉水中的化學成份與水的溫度相互綜合後,使患者皮膚血管擴張,心跳、脈搏加速,血壓下降,對神經過於興奮、動脈硬化、高血壓、腦溢血後遺症、半身不遂等患者功能的恢復有顯著療效;當水中化學成份與水的壓力、浮力綜合作用時,患者的胸圍、腹圍相應縮小,此時吸氣較為用力,呼氣感到舒暢,給人以水下按摩和肢體關節功能訓練,為治療骨折後的關節僵硬、神經麻痹、肌肉癱瘓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尤其是泉水中的物理化學成份能通過皮膚的毛細血管進入患者體內,有的雖然不被肌體吸收,卻依附在皮膚上,形成有醫療作用的藥物分子,對人體的神經末梢感受器官發揮作用;還有些成份則通過呼吸道吸入人體內而起作用。溫泉中的碳酸鈣對改善體質、恢復體力有相當的作用;而溫泉所含豐富的鈣、鉀、氡等成分對調整心腦血管疾病,治療糖尿病、痛風、神經痛、關節炎等均有一定效果。
溫泉水中硫化氫含量較豐富,當硫化氫刺激皮膚時能產生一種血管擴張物質——組織胺,其作用的結果能使皮膚充血,血速加快,組織營養改善等。一樣的道理,經過硫化氫溫泉水洗浴後,傷口肉芽、上皮生長都較快,因而這種泉水對牛皮癬、慢性皮疹、神經性皮炎、疥瘡等皮膚病療效甚佳。如果把硫化氫泉水溫度調節在38—39℃,則有鎮靜神經、刺激神經組織再生機能和降低血壓、 改善血液循環的作用,對某些心血管疾病有很好的療效。此外,套用硫化氫溫泉水治療神經損傷、各種癱瘓、癬病都有一定的效果。
又如,溫泉水中所含的氫,是一種較弱的放射性氣體,能溶於水,沐浴時,皮膚與氫相接觸,在皮膚上形成一種有放射性的藥物薄膜,這種薄膜不斷產生射線,對人的肌體進行治療;它還可以穿透皮膚,進入人體,隨血液組織發揮作用。
綜上所述,溫泉浴再結合藥物使用,其醫療效果更佳。因此,可以說沐浴湯泉池溫泉是“有病治病,無病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