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河川大班小班
懷柔北部深山區的長哨營滿族鄉和喇叭溝門滿族鄉,是北京五個少數民族鄉之一。自清康熙十七年滿族彭姓入住湯河川以來,這裡便出現了春節時走會這種獨特的生活習俗。
“大班小班”是流傳於長哨營村的一種民間花會表演形式。角色由一組舞鞭少年、一組扇子生、一組小姐、一組丫環及一個老賣婆和一個打竹板的丑角構成。因為舞鞭少年均是十歲左右的孩童,而其他的角色都是大人,因此,叫做“大班小班”。“大班小班”的表演形式為歌舞結合,且唱且舞。據藝人介紹,“大班小班”是在本村由來已久的打霸王鞭的基礎上形成的。
長哨營鄉花會表演的鼎盛時期是1947年左右,“大班小班”也成型於那時。之後,花會表演在長哨營鄉沉寂了四十多年。2002年,村里恢復了花會表演,“大班小班”才又與其它會檔一道,從人們的記憶中復活。而喇叭溝門鄉帽山村的“大班小班”則始於20世紀初,只可惜自1946年之後就一直未能恢復表演。
“大班小班”是一種把多個角色揉在一起的表演形式,體現出一種異中求同的和諧。在表演中既有一定的程式,又有明顯的自娛自樂色彩,易於使更多的人參與這項表演。“大班小班”中的霸王鞭,在我國已有上千年的歷史,而小姐、丫環腳下的“寸蹺”表演又是從滿族婦女的高底鞋中演化而來,有民族融合的內容。其中“寸蹺”表演和“大班小班”為長哨營村獨有。
“大班小班”由於角色反差大,表演有特色,一直深受民眾歡迎。作為一種優秀的民間花會表演形式,“大班小班”在歷史傳承方面已顯得十分窘迫。四十多年的中斷,使當年的老藝人所剩無幾,能重新組織村民恢復表演實屬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