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景泰,1981年1月生於山東濟寧,復旦大學博士、博士後,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助理、廣東省青聯常委、廣東省輿情大數據工程技術中心負責人、廣州市輿情大數據重點研究基地副主任,重點從事傳播大數據與輿論學研究,獲2017年度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中宣部輿情信息工作優秀個人獎、中國輿論學會“輿論學研究傑出青年獎”等,入選2014年度廣東省特支計畫“青年文化英才”。已在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出版專著2部,編著3部;5篇研究報告獲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等中央領導批示,100餘篇研究報告獲中宣部、中央網信辦、團中央、國務院僑辦、廣東省委宣傳部,廣東省公安廳等部門採納;在《南方日報》、《大眾日報》、《南方法治報》、《深圳特區報》等發表時評30餘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主持國家社科重大招標項目子項目2項,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子項目1項,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1項,主持廣州市社科規劃辦重點委託項目1項;主持中宣部、團中央、國家稅務總局、廣東省委宣傳部、廣東省公安廳、廣東省林業廳、廣州市委宣傳部、廣州市委外宣辦、廣州市海防與打擊走私辦公室、廣州市公安局、珠海市委宣傳部、南方電網、廣東電網等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委託的課題10餘項。此外還為國家衛計委,中共廣東省委組織部,廣東省委宣傳部等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提供諮詢與培訓服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湯景泰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山東濟寧
- 出生日期:1981年1月
- 職業: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教授
- 畢業院校:復旦大學
教授課程
工作經歷
獲獎
社會兼職
研究論文
排行 | 篇名 | 期刊 | 發表時間 |
---|---|---|---|
1 | 技術污名化的傳播機制:基於系列鄰避事件的分析 | 現代傳播 | 2018年第2期 |
2 | 自媒體中的健康風險傳播及其治理 | 中國出版 | 2018年第2期 |
3 | 論習近平新時代網路強國思想——資訊時代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創新 | 新聞與傳播研究 | 2018年第1期 |
4 | 風險表征與放大路徑:論社交媒體語境中健康風險的社會放大 | 現代傳播 | 2016年第12期 |
5 | 政治邏輯、技術邏輯與市場邏輯:論習近平總書記的媒體融合發展思想 | 新聞與傳播研究 | 2016年第11期 |
6 | 情感動員與話語協同:新媒體事件中的行動邏輯 | 探索與爭鳴 | 2016年第11期 |
7 | 網路社群的政治參與與集體行動 | 新聞大學 | 2016年第5期 |
8 | 偏向與隱喻:論民粹主義輿論的原型敘事 | 國際新聞界 | 2015年第9期 |
9 | 我國網路輿論研究的知識圖譜與研究主題 | 現代傳播 | 2015年第9期 |
10 | 新媒體語境下突發事件輿論引導中的整合議題管理 | 中國應急管理 | 2015年第7期 |
11 | 走出自由與管制的二元藩籬——論公共輿情治理 | 暨南學報 | 2014年第12期 |
12 | 輿論反恐——論恐怖主義襲擊事件報導 | 新聞記者 | 2014年第5期 |
13 | 消失的地域與碎片化族群的興起 | 西南民族大學學報 | 2014年第1期 |
14 | 論新媒體語境下公共決策中的民意溝通 | 暨南學報 | 2013年第8期 |
15 | 皇權專制與政治傳播——以清朝前中期為例 | 國際新聞界 | 2012年第3期 |
16 | 全媒體時代的手機媒體融合及其困境探析 | 西南民族大學學報 | 2011年第5期 |
17 | 滿族及其先民的傳統傳播方式 | 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 | 2010年第2期 |
18 | 新農村建設與中部農村信息傳播 | 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 | 2009年第8期 |
19 | 晚晴啟蒙思想的傳播困境與近代小說的興起 | 社會科學輯刊 | 2007年第1期 |
20 | 政務微博的品牌塑造 | 新聞與寫作 | 2014年第6期 |
21 | 大數據時代的傳媒轉型:觀念與策略 | 新聞與寫作 | 2013年第9期 |
22 | 論負面社會新聞報導中的泛道德化——以“小悅悅事件”為例 | 新聞與寫作 | 2012年第1期 |
23 | 我國媒體融合瓶頸何在? | 新聞與寫作 | 2011年第6期 |
24 | 媒體融合背景下新聞傳播教育的供給側改革 | 青年記者 | 2016年第6期 |
25 | 2015網路輿情形勢前瞻 | 青年記者 | 2016年第1期 |
26 | 2012廣州新聞傳播學研究述評 | 2013廣州社會科學年鑑 | 2013年第12期 |
27 | ThePopulistNarrativeStrategyinMainlandChina'sPublicOpinion | JMComm2013 | 2013年第10期 |
28 | 2013上半年廣東輿情熱點事件報告 | 輿情觀察4 | 2013年第10期 |
29 | 論三網融合背景下新媒體的發展趨勢 | 移動通信 | 2013年第6期 |
30 |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廣告客群特徵 | 媒體時代 | 2013年第3期 |
31 | 走出民粹主義的輿論敘事 | 輿情觀察1 | 2013年第4期 |
32 | 強化輿論監督,凸顯人文關懷—廣州報紙“新氣象” | 青年記者 | 2013年第3期 |
33 | 廣州新聞傳播學研究述評 | 2012廣州社會科學年鑑 | 2012年第12期 |
34 | 官員網路風險規避守則 | 人民論壇 | 2012年第7期 |
35 | 十多年來時政報導的理念演進 | 青年記者 | 2012年第6期 |
36 | 言論報國的興起及其內在困境——以胡適與<競業旬報>為例 | 青島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 2011年第3期 |
37 | 遼寧新賓滿族自治縣信息傳播狀況調查 | 滿族研究 | 2010年第2期 |
38 | 電子紙:顛覆紙媒的終結者? | 新聞實踐 | 2009年第9期 |
39 | 2006年網路傳播研究綜述 | 蘭州學刊 | 2007年第9期 |
40 | 啟蒙的兩種路向 | 北方論叢 | 2007年第6期 |
科研項目
排行 | 名稱 | 來源 | 時間 |
---|---|---|---|
國家級 | |||
1 | 提升中國政治話語體系的國際影響力研究 |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子項目 | 2015年 |
2 | 網際網路群體傳播的特點、機制與理論研究 |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子項目 | 2015年 |
3 | 新媒體語境下公共決策中的風險溝通研究 | 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 | 2014年 |
4 | 新疆僑情調研 |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委託項目 | 2013年 |
5 | 新媒體廣告發展研究 | 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實施國家廣告戰略”研究的子項目 | 2012年 |
6 | 重大突發公共事件依法報導的新聞機制研究 |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 2011年 |
省部級 | |||
7 | “一帶一路”輿情與國際化傳播策略研究 | 廣東省社科規劃項目 | 2016年 |
8 | 廣州微信傳播與管理研究 | 廣州市“羊城青年學人”項目 | 2015年 |
9 | 新媒體語境下的危機溝通研究 |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項目 | 2011年 |
10 |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廣州突發事件的輿論引導 | 廣州市“十二五規劃”重點委託課題 | 2012年 |
校級 | |||
11 | 社會風險治理與風險溝通研究 | 暨南大學寧靜致遠項目 | 2015年 |
12 | 網路輿論傳播與演化機制研究 | 暨南大學科研培育與創新項目 | 2013年 |
13 | 中國少數民族傳播歷史與趨向研究 | 復旦大學新聞傳播與媒介化社會研究國家創新基地重大項目 | 2008年 |
橫向 | |||
14 | 廣州市公安局輿情宣傳效果評估研究 | 廣州市公安局 | 2017年 |
15 | 南方電網傳媒有限公司標桿管理研究 | 南網傳媒有限公司 | 2017年 |
16 | 廣東稅務輿情宣傳效果評估研究 | 廣東省國家稅務局 | 2017年 |
17 | 港澳能源電力輿情研究 | 廣東電網 | 2016年 |
18 | 南方電網實施意識形態主體責任制研究 | 南方電網 | 2016年 |
19 | 新媒體時代的涉稅輿情 | 廣東省國家稅務局 | 2016年 |
20 | 廣東林業輿情研究 | 廣東省林業廳 | 2016年 |
21 | 網際網路工作隊伍調研 | 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 | 2014年 |
22 | 民間外宣與廣州城市形象塑造研究 | 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 | 2014年 |
23 | 廣州市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研究 | 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 | 2014年 |
24 | 廣州市南沙區媒體形象建構研究 | 中共南沙區委宣傳部 | 2013年 |
25 | 新媒體時代的企業危機傳播與媒體應對 | 珠海九洲旅遊集團 | 2012年 |
教學項目 | |||
非政府組織微博公益社會動員機制研究 | 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畫大賽國家級立項 | 2013年 | |
新媒體背景下的微博危機公關策略研究 | 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畫大賽國家級立項 | 2012年 | |
弱勢群體的信息貧困與傳播援助研究調查報告 | 廣東省大學生挑戰杯項目 | 2013年 |
著作
排行 | 書名 | 出版社 | 時間 |
---|---|---|---|
1 | 白山黑水:滿族傳播研究 | 復旦大學出版社 | 2014年3月 |
2 | 寧鳴而死,不默而生:胡適言論寫作研究 | 巴蜀書社 | 2010年5月 |
3 | 危機傳播管理 | 經濟日報出版社 | 2015年3月 |
4 | 輿情觀察·二零一三 | 人民日報出版社 | 2014年9月 |
5 | 輿情觀察·二零一二 | 人民日報出版社 | 2013年3月 |
6 | 中國媒體融合發展報告 | 新聞與寫作雜誌社 | 2010年11月 |
時評
排行 | 篇名 | 媒體 | 時間 |
---|---|---|---|
1 | 輿論反轉為何頻頻出現 | 大眾日報 | 2015-12-31 |
2 | 輿情:在自由與管制之間 | 大眾日報 | 2015-5-20 |
3 | 公共輿情治理的實施路徑 | 深圳特區報 | 2015-5-19 |
4 | 院士去行政化邁出關鍵一步 | 深圳特區報 | 2015-1-9 |
5 | 科學把握民意與公共決策間的關係 | 深圳特區報 | 2014-4-22 |
6 | H7N9來勢洶洶,輿情處置應對症下藥 | 南方法治報 | 2013-04-15 |
7 | 鳳凰古城收費究竟在為難誰? | 南方日報 | 2013-04-14 |
8 | 引入競爭機制 打破網路運營壟斷 | 深圳特區報 | 2013-03-19 |
9 | 誠信建設需有法制護航 | 南方法治報 | 2013-03-18 |
10 | “限奶令”背後的輿論隱憂 | 南方日報 | 2013-03-03 |
11 | 保護個人信息 光有“指南性”國標還不夠 | 深圳特區報 | 2013-02-05 |
12 | 強化學校應急管理應多管齊下 | 南方法治報 | 2013-01-25 |
13 | 消除輿論隱憂,要靠明星委員的正能量 | 南方日報 | 2013-01-20 |
14 | 謠言橫行,政府應及時多面出擊 | 南方日報 | 2012-12-16 |
15 | 讓政務微博更給力 | 深圳特區報 | 2012-12-11 |
16 | 輿論之憂,尤在“懶政” | 南方日報 | 2012-12-02 |
17 | 網路反腐遭“異化”制度創新需更給力 | 南方日報 | 2012-11-25 |
18 | 兩個輿論場合力加速制度反腐 | 南方都市報 | 2012-10-15 |
19 | “垃圾爭議” 隱私問題備受關注 | 南方日報 | 2012-07-15 |
20 | 新聞發言人也應升級WEB3.0 | 南方日報 | 2012-06-10 |
21 | “5·26”飆車案火熱本周,深圳警方連開四場發布會釋疑保持適當的審慎是最優選擇 | 南方日報 | 2012-06-03 |
22 | 科學決策要聽民意更要爭取民意 | 南方日報 | 2012-05-20 |
23 | 破鞋優酪乳橫行 輿論需雙核動力 | 南方日報 | 2012-05-04 |
24 | 輿論風險傷不起 輿論誤讀需警惕 | 南方日報 | 2012-04-08 |
25 | 政府決策參與 應有輿論一席之地 | 南方日報 | 2012-04-01 |
26 | 政府預算公開:大膽掀起蓋頭來 | 南方日報 | 2012-03-18 |
27 | 媒體需做溝通平台 輿論需防民粹傾向 | 南方日報 | 2012-02-19 |
28 | 車票網購凸顯信息鴻溝,信息扶貧刻不容緩 | 南方日報 | 2012-02-05 |
29 | 緩解輿論焦慮,當重安全保障 | 南方日報 | 2012-01-03 |
30 | 媒體對公益“解構”有道,“建構”有功輿論給力助推全民公益 | 南方日報 | 2011-12-18 |
31 | 好孩子是夸出來的,揭示媒體在轉型期的責任 | 南方日報 | 2011-12-04 |
32 | 輿論監督有成效,刻板成見需拋掉 | 南方日報 | 2011-11-20 |
33 | 信任空氣稀薄導致輿論“缺氧” | 南方日報 | 2011-11-06 |
34 | 從“小悅悅”到理性輿論場 | 南方日報 | 2011-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