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湯問於夏革曰①:“古初有物乎?”夏革曰:“古初無物,今惡得物?後之人將謂今之無物,可乎?”殷湯曰:“然則物無先後乎?”夏革曰:“物之終始,初無極已。始或為終,終或為始,惡知其紀②?然自物之外,自事之先,朕所不知也。”殷湯曰:“然則上下八方有權盡乎?”革曰:“不知也。”湯固問。革曰:“無則無權,有則有盡③,朕何以知之?然無極之外復無無極,無盡之中復無無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湯問第五
- 主要人物:殷湯
- 文獻:列子湯問
- 朝代:殷商
原文,注釋,譯文,
原文
殷湯問於夏革曰①:“古初有物乎?”夏革曰:“古初無物,今惡得物?後之人將謂今之無物,可乎?”殷湯曰:“然則物無先後乎?”夏革曰:“物之終始,初無極已。始或為終,終或為始,惡知其紀②?然自物之外,自事之先,朕所不知也。”殷湯曰:“然則上下八方有權盡乎?”革曰:“不知也。”湯固問。革曰:“無則無權,有則有盡③,朕何以知之?然無極之外復無無極,無盡之中復無無盡。無極復無無極,無盡復無無盡。朕以是知其無極無盡也,而不知其有極有盡也。”湯又問曰:“四海之外奚有?”革曰:“猶齊州也④。”湯曰:“汝奚以實之⑤?”革曰:“朕東行至營⑥,人民猶是也。問營之東,復猶營也。西行至豳⑦,人民猶是也。問豳之西,復猶豳也。朕以是知四海、四荒、四極之不異是也⑧。故大小相含,無窮極也。含萬物者,亦如含天地。含萬物也故不窮,含天地也故無極。朕亦焉知天地之表不有大天地者乎?亦吾所不知也。然則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媧氏練五色石以補其闕⑨,斷鰲之足以立四極。其後共工氏與頹頊爭為帝⑩,怒而觸不周之山(11),折天柱,絕地維(12),故天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13);地不滿東南,故百川水潦歸焉。”湯又問:“物有巨細乎?有修短乎?有同異乎?”革曰:“渤海之東不知幾億萬里,有大壑焉,實惟無底之谷(14),其下無底,名日歸墟。八弦九野之水(15),天漢之流(16),莫不注之,而無增無減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日岱輿,二日員嶠,三日方壺,四日贏洲,五日蓬萊。其山高下周旋三萬里,其頂平處九千里。山之中間相去七萬里,以為鄰居焉。其上台觀皆金玉,其上禽獸皆純縞(17)。珠玕之樹皆叢生(18),華實皆有滋味(19),食之皆不老不死(20)。所居之人皆仙聖之種,一日一夕飛相往來者,不可數焉。而五山之根無所連著,常隨潮波上下往還,不得暫峙焉。仙聖毒之(21),訴之於帝。帝恐流於西極,失群仙聖之居,乃命禹強使巨鰲十五舉首而戴之(22)。迭為三番,六萬歲一交焉。五山始峙而不動(23)。而龍伯之國有大人,舉足不盈數步而暨五山之所(24),一釣而連六鰲,合負而趣歸其國(25),灼其骨以數焉(26)。於是岱輿、員嶠二山流於北極,沈於大海,仙聖之播遷者巨億計(27)。帝憑怒(28),侵減龍伯之國使阨(29),侵小龍伯之民使短。至伏羲神農時,其國人猶數十丈,從中州以東四十萬里得僬僥國(30)。人長一尺五寸。東北極有人名日諍人,長九寸。荊之南有冥靈者(31),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32),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朽壤之上有茵芝者,生於朝,死於晦。春夏之月有蠓蚋者(33),因雨而生,見們而死。終北之北有溟海者(34),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千里,其長稱焉(35),其名日鯤(36)。有鳥焉,其名為鵬,翼若垂天之雲,其體稱焉。世豈知有此物哉?大禹行而見之,伯益知而名之(37),夷堅聞而志之(38)。江浦之間生麽蟲(39),其名日焦螟。群飛而集於蚊睫,弗相觸也。棲宿去來,蚊弗覺也。離朱、子羽方晝拭皆揚眉而望之(40),弗見其形; 俞、師曠方夜擿耳俛首而聽之,弗聞其聲,唯黃帝與容成於居空峒之上,同齋三月,心死形廢,徐以神視,塊然見之,若嵩山之阿;徐以氣聽,砰然聞之,若雷霆之聲。吳楚之國有大木焉,其名為,碧樹而冬生,實丹而味酸。食其皮汁,已憤厥之疾。齊州珍之,渡淮而北而化為幟焉,鸜鵒不逾濟,貉逾汶則死矣,地氣然也。雖然,形氣異
也,性鈞也,無相易已,生皆全已,分皆足已,吾何以識其巨細,何以識其修短,何以識其同異哉?”
注釋
①夏革——《釋文》:“革音棘。夏棘字子棘,為湯大夫。”
②紀——頭緒。
③有則有盡——陶鴻慶:“‘有則有盡,下‘有’字亦當作‘無’,“下文‘無極之外,復無無極,無盡之中,復無無盡’,即承此言。今本誤作‘有盡’,則非其旨矣。”
④齊州——張湛註:“齊,中也。”齊州,猶中國。
⑤實——驗證。
⑥營——《釋文》:“今之柳城,古之營州,東行至海是也。”
⑦豳——音 bīn(賓),同“豳”,在今陝西旬邑西。
⑧四海、四荒、四極之不異是也——《釋文》:“《爾雅》云:九夷、八狄、七戎、六蠻謂之四海。觚竹、北戶、西王母、日下謂之四荒。東泰遠、西邠國、南濮鉛、北祝栗謂之四極。”王重民:“‘之’,下疑本有‘外’字,今本脫之。上文《湯問》‘四海之外奚有’,此革所答語,故云‘四海四荒四極之外’,《御覽》一引‘之’下正有‘外’字。”
⑨練五色石——練,古“煉”字,五色石,王叔岷:“《藝文類聚》六,《御覽》二五一引‘石’上並有‘之’字,與下文句法一律,當從之。”
⑩共工氏——《楚辭》註:“共工氏,名康回。”相傳為女媧氏末年的部落首領。顓頊——音 zhuān(專)xū(須),傳說中的古代部落首領。
譯文
商湯問夏革說:“古代最初有萬物嗎?”夏革說:“如果古代最初沒有萬物,現在哪來的萬物?將來的人要說現在沒有萬物,可以嗎?”商湯又問:“那么萬物的產生沒有先後之別嗎?”夏革說:“萬物的死亡與產生,本來沒有界限。這個事物的產生可能就是那個事物的死亡,這個事物的死亡可能就是那個事物的開始,又怎么能弄清它們的頭緒呢?就是說,在我看到的萬物以外,在我知道的萬事以前,都是我所不知道的。”商湯問:“那么上下八方有最終的盡頭嗎?”夏革說:“不知道。”商湯再三問他。夏革說:“看不見的東西沒有極限,看得見的東西沒有止境,我怎么能知道呢?但是在沒有極限之外又沒有極限,在沒有窮盡之中又沒有無窮盡。既沒有極限又沒有無極限,既沒有窮盡又沒有無窮盡、我根據這一點知道萬物沒有極限、沒有窮盡,而不知道它有極限有窮盡。”商湯又問道:“四海之外有什麼?”夏革說:“同中國一樣。”商湯問:“你用什麼來證實這個看法?”夏革說:“我向東走到營州,人民同這裡一樣。問營州以東,又同營州一樣。向西走到豳州,人民同這裡一樣。問豳州以西,又同豳州一樣。我根據這些知道四海、四荒、四極這些地方同我們這裡沒有什麼兩樣。所以大物與小物互相包含,沒有窮盡。包含萬物的,也像包含天地一樣。因為包含著萬物,所以沒有窮盡;因為包含著夭地,所以沒有極限。我怎么能知道天地之外沒有比夭地更大的天體呢?這也是我所不知道的。但是天地也是物體。物體自有不足之處,所以過去女媧氏燒煉五種顏色的石頭去彌補天地的空缺,砍斷鱉魚的四隻腳去撐起天地的四角。後來共工氏與顓項爭奪帝位,因憤怒而碰到了不周山,折斷了頂著天的柱子,扯斷了拉著地的繩子,天往西北方向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西北運動;地往東南方向下陷,所以江河湖水都向東南流淌匯集。”商湯又問:“萬物有大小嗎?有長短嗎?有同異嗎?”夏革說:“在渤海的東面不知幾億萬里的地方,有一個很大的溝壑,實際上是一個沒有底的山谷,那下面沒有底,名字叫歸墟。地面八極、天空八方中央的流水,以及銀河的流水,沒有不流到那裡的,而那裡的水既沒有增加,也沒有減少。那裡有五座山:第一座叫岱輿山,第二座叫員嶠山,第三座叫方壺山,第四座叫瀛洲山,第五座叫蓬萊山。每座山高低延伸周長達三萬里,山頂上的平坦處也有九千里。山與山之間距離達七萬里,卻互相認為是鄰居。山上的樓台宮殿都由金銀珠王建成,山上的飛禽走獸卻是一樣的純白色。珠玉寶石之樹長得密密麻麻,花朵與果實的味道都很鮮美,吃了它可以永遠不老,永不死亡。住在那裡的人都是神仙聖人一類,一天一夜就能飛過去又飛回來的人,數也數不清。但五座山的根部並不相連,經常跟隨潮水的波浪上下移動,不能有一刻穩定。神仙和聖人們都討厭此事,便報告了天帝。天帝擔心這五座山流到最西邊去,使眾多的神仙與聖人失去居住的地方,於是命令禹強指揮十五隻大鰲抬起腦袋把這五座山頂住。分為三班,六萬年一換。這五座山才開始穩定下來不再流動,但是龍伯之國有個巨人,抬起腳沒走幾步就到了這五座山所在的地方,一鉤就釣上了六隻大鰲,合起來背上就回到了他們國家,然後燒的大鰲的骨頭來占卜吉凶。於是岱輿和員嶠二山便流到了最北邊,沉入了大海,神仙和聖人流離遷徙的多得要用億數來計算。天帝大發脾氣,於是逐漸縮小了龍伯國的國土使它越來越狹,逐漸縮小了龍伯國的人民使他們越來越矮。到伏羲、神農時,那個國家的人還有幾十丈高。從中國往西四十萬里有一個僬僥國,人高只有一尺五寸。最東北邊有人名叫淨人,身高只有九寸。荊州南面有一種冥靈樹,生一次葉的時間需五百年,落一次葉的時間也達五百年。上古時有一種大椿樹,生一次葉需八千年,落一次葉也達八千年。腐爛的土壤上有一種叫菌芝的植物,早上長出來,到晚上就死去了。春天和夏天有一種叫蠓蚋的小飛蟲,下雨時出生,一見太陽就死了。終北國以北有個溟海,又叫天池,其中有一種魚,寬達數千里,它的長度和寬度相稱,魚的名字叫做鯤。又有一種鳥,它的名字叫做鵬,翅膀像垂在天上的雲,它的身體和翅膀相稱。世上的人哪裡知道有這些東西呢?大禹治水出行時見到了,伯益知道後給它們起了名字,夷堅聽說後把它們記錄了下來。江浦之間生有一種極細小的蟲子,它的名字叫焦螟,成群地飛起來聚集在蚊子的眼睫毛上,它們互相之間還碰不到。在睫毛上休息、住宿,飛來飛去,蚊子一點也不覺察。離朱、子羽在大白天擦了眼睛去觀看,也看不到它們的形體;俞、師曠在夜深入靜時掏空耳朵低著腦袋去傾聽,也聽不到它們的聲音。只有黃、帝和容成子居住在崆峒山上,一同齋戒三個月,心念死寂,形體廢棄,然後慢慢地用神念去觀察,才能看得土塊一樣的東西,像是嵩山的山丘;慢慢地用氣去傾聽,才能聽得砰砰的聲音,像是雷霆的聲音。吳國和楚國有一種大樹,它的名字叫做柚,綠色的樹葉到冬天還是青青的,果實是紅的,味道是酸的。吃它的皮和汁,可以治癒氣逆的疾病。中原人珍愛它,但移植到淮河以北便成了枳。八哥不能渡過濟水,狗獾渡過汶水就死了,這些都是地氣造成的。縱然如此,形狀和氣質不同,但本性是一樣的,不必互相交換,天性就很完備,天分也很充足。我怎么能辨別它們的大小,怎么能辨別它們的長短,怎么能辨別它們的同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