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黃山市黃山區湯口居委會,地處黃山風景區的南大門。湯口,由湯泉而得名,是黃山湯泉水出山之口,明代地理學家羅洪先,他遊覽黃山時曾在湯口題了“黃山一望”四個字,她能悟出湯口的妙處,遊人來到湯口,黃山前海的蓮花、天都、紫雲、聖泉等諸峰,便能盡收眼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湯口居委會
- 地理位置:安徽省黃山市
- 開放時間:24小時
- 著名景點:黃山
湯口居委會簡介,村居特點,歷史沿承,發展前景,
湯口居委會簡介
湯口居委會於2005年6月30日掛牌(原湯口村),座落在黃山湯泉水出山之處,205國道、103省道橫穿而過,這裡是每年百萬餘中外遊客上黃山的必經之地,也是黃山旅遊的重要接待基地和生活服務基地。
湯口背倚風景秀麗的黃山,黃山素有“奇松、怪石、雲海、溫泉”之美譽,以此“四絕”聞名于海內外,還有湖、瀑、溪、漂等眾多佳景,無不引人入勝,風景區 面積154平方公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和文化遺產名錄,陳毅元帥題寫的“黃山”南大門距湯口村也只有一公里。
村居特點
2008年3月湯口社區與寨西社區順利完成合併,湯口社區現有20個經濟合作組,926戶,2865人,人均0.25畝茶園、3.5畝山場。集體經濟收入100餘萬元,居民人均 收入9000元。改革開放前,這裡還處在山區封閉的自然經濟狀態,農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絕大部分勞動力用在農業上,生產單一,且生產由集體統一經營, 收入由集體統一分配,茶葉、毛竹及木材是收入的主要來源,完全靠吃國家供應,年人均收入百餘元,在當時流傳著“腳踩一盆火,手捧苞蘆餜,除了皇帝就是我”的歌謠,反映了當時經濟封閉的狀況。
歷史沿承
1979年,小平同志視察黃山,告訴黃山人:“黃山是發展旅遊的好地方,是你們發財的地方”,一語激起黃山發展的千層浪,黃山人從沉睡中甦醒,黃山山門從此大開,至今黃山旅遊業發展日新月異。
湯口社區黨總支、居委會、經濟合作組織抓住機遇,引導組織居民率先行動起來,充分發揮黃山旅遊資源優勢,利用地理條件,借山生財,借盆聚寶,大力發展旅遊 服務的第三產業。1982年起,便自發地到黃山風景區銷售一些農副產品,為遊客拎包帶路做旅遊服務,就地開辦家庭旅館,發展到上規模集體合作的旅 游經濟實體,到目前為止,湯口居委會已形成了集體旅遊接待服務休閒一條龍的黃山最大的旅遊接待集散地,各類個體工商戶近773個,自備車輛150餘部,個體旅社100多家,床位6000張,大型賓館36家,小商店飲食店更是星羅棋布,並匯同鎮政府成立了旅遊服務公司,進一步規範了景區的管理,居民年純收入達9000餘元,是開放前的40倍。通過多年的市場運作、調合,引進外資,成立了多家旅遊合資企業。
隨著黃山旅遊知名度的不斷擴大,中外遊客的不斷增多,同時也給湯口旅遊服務質量的要求提出了新的課題,為此,湯口居委會還專門邀請全國的旅遊業專家學者來湯口為居民專門進行提高旅遊服務方面的知識講座,以適應今後的旅遊發展需求。
黃山保護開發後,湯口居委會借黃山旅遊東風,先後投資辦起了與旅遊相關的大小集體企業19個,2004年完成產值近千萬餘元,隨著社區集體經濟的發展,把集體積累資金用於社區辦公益事業,與鎮政府共同投資修建了自來水廠,完成了西水東調工程,解決了村民用水難問題。近幾年來,根據市政府的規劃要求,協同鎮政府完成了沿溪河兩岸的改造,另外,還對部分影響規劃的違章建築進行整治,美化了湯口的整體形象。
發展前景
隨著黃山在國內外的知名度越來越高,黃山的交通條件也在發生巨變。1995年屯黃公路的建設開工,大大縮短湯口至黃山市的距離,極大地方便了國內外旅遊者。更為可喜的是,合銅黃高速公路的建成,形成了合銅黃、徽杭高速公路網,將黃山真正融入長三角經濟帶。湯口的知名度在海內外日益提高,寬鬆的內外部環境使湯口這塊寶地,招引來了越來越多的外部投資者,投資商蜂擁而至,打工者更是絡繹不絕,外地來湯口開辦集體、個體工商戶就有773多戶,暫住人口達2000多人,促進和帶動了湯口市場的活躍和繁榮。
如今的湯口已不是從前的封閉、落後的湯口,山上林木蔥鬱、鳥語花香,山下湯泉水秀、潺潺流淌。水泥道路衛生整潔,夜間燈火通明,星光燦爛。改革開放以來,湯口湧現出海洲大酒店、湯鎮大酒店、洪大師酒店、華藝大酒店、蓮花山莊等具有雄厚實力的民營企業和中外運建國商務酒店、湯口賓館、新港大酒店、湯口印象大酒店等外資企業。16家旅行社也根據旅遊市場需求,組織成立了湯口旅遊聯合體,改變了以往的惡性競爭,使湯口地區的旅遊業邁進一個良性循環階段,從而大大提高了旅遊接待的質量。 勤勞智慧的湯口人民在市、區、鎮的領導下,以建設國際旅遊重鎮和全國文明重鎮的發展戰略規劃為中心,積極發展旅遊經濟為龍頭,以開發小城鎮規劃建設為依託。在黨總支的帶領下,積極創辦股份合作企業,同時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把湯口建成人人嚮往的美好樂園,以新的姿態、新的風貌迎接四方賓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