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勤福

湯勤福

湯勤福,男,祖籍浙江杭州市,1950年7月生於上海。師從著名學者楊翼驤先生,獲南開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現為上海師大古籍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宋史研究會理事。1991年作為中國學界正式代表參加在德國慕尼黑大學召開的“國際中國哲學學會第六屆年會”,並在會議上發表學術講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湯勤福
  • 別名:曉唐、勤拂、秦夫
  • 出生地:上海
  • 出生日期:1950年7月
  • 職業:教師
  • 代表作品:《重農限商和重農抑商論商鞅與漢武帝的經濟政策》《朱熹的史學思想》
人物經歷,主要著述,學術論文,科研成果,

人物經歷

曾任江西上饒師專講師、歷史系副主任、朱子學研究所副所長。為南開大學歷史系博士生。參加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中國唐史學會、中國哲學史學會等學術團體。1991年8月,應邀赴德國慕尼黑,參加“第七屆國際中國哲學會議”,為中國學術代表團10位正式成員之一。主要著作有:《中國命相研究中冊》主編,山西人民出版社。黑龍江教育出版社年出版;《簡明中國通史教程參編年出版中外戰爭戰役大辭典》(參編),湖南出版社年出版等發表論文余篇,獲省級以上科研成果獎四項。代表作有:《重農限商和重農抑商論商鞅與漢武帝的經濟政策》,《上饒師專學報》年第期“八王之亂”爆發原因新探》,《中州學刊》年第期,《新華文摘》摘錄主要觀點;《朱熹史學編纂思想》,《朱子學專刊》年月,獲江西省高校古籍整理與研究二等獎;《朱熹歷史哲學的層次分析》,《朱子學刊》第二輯年月,獲江西省高校第二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主要研究領域是魏晉南北朝史、隋唐史、中國古代思想史(側重宋明理學)。近期研究課題是宋代史學史。1996年12月歷史系郭豫明的《捻軍史》和古籍所湯勤福的《閔浙贛根據地貨幣史》獲市第八次馬克思主義學術著作出版資助。湯勤福的專著為考證著作。該著以28卷《禮志》為研究對象,參考了宋代之後到現代的300餘種著作,蒐集大量資料,對《宋史·禮志》進行逐條考訂,儘可能地辨析其史源,訂正其訛誤,指出其疏漏,對中國禮志研究提供了更加紮實可靠的資料根據。
1977年考入江西師院上饒分院(後更名為上饒師專)中文系,1980年底留校執教中國古代史。1984至1986年在東北師大歷史系助教班進修。1991年8月,赴德國慕尼黑參加“國際中國哲學學會第六屆年會”並在大會作學術演講。1992年9月考入南開大學歷史系,師從著名史學史專家楊翼驤先生,1995年6月獲歷史學博士學位。現為上海師範大學古籍研究所教授、“史學理論與史學史”碩士點學術帶頭人、“史學理論與史學史”及“歷史文獻學”碩士生導師、“歷史文獻學”博士生導師。2006.1.3,近日,人文學院湯勤福教授被增選為“國際儒學聯合會”第三屆理事會理事(任期至2009年)。 2012年,湯勤福教授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順利開題。 12月1日上午,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中國禮制變遷與現代價值研究》開題報告會在外賓樓101會議室舉行,到會領導、評議專家、校內外學者、出版部門及課題組成員等共40餘人。2012年9月23日,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第十屆理事會在河南省許昌市召開了常務理事會議,一致通過增補湯勤福先生為學會名譽理事、
自1981年起發表學術論文,至今在《中國社會科學(英)》、《中國史研究》、《中國哲學》、《文史》、《中華文史論叢》、《南開學報》、《孔子研究》、《史學史研究》等重要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在國內外學術界有較廣泛影響。正式出版《閩浙贛根據地的金融》、《朱熹史學思想》、《商子答客問》、《張子正蒙》、《選評》、《半甲集》、《宋史禮志辨正》等多種著述,主編《中國史學史》、執筆撰寫了孫伯祥主編《簡明中國通史教程》中隋唐部分、參與撰寫陳顯泗主編《中外戰爭戰役大辭典》南北朝部分條目和《哲學大辭典》辭條撰寫、擔任《諸子百家名篇鑑賞辭典》的全書統稿及注釋部分主編、參與國家教委中學教材《中國歷史》上冊編寫(華東師大版)、主編《中學生歷史圖冊叢書》(三冊)並執筆《中國古代史》、翻譯出版了《讓你更有氣質》(台灣方智出版社)。古籍整理方面,主編《東周列國志》的譯註、點校張舜民《畫墁錄》、米芾《海岳名言》和《書史》等。
目前已完成《占夢與中國文化》(待出版);正在撰寫有關《朱子語類》的著述(上海古籍出版社約稿);應上海辭書出版社邀請審定《中國哲學名篇鑑賞大辭典》(共120餘萬字)。目前主攻方向:孔孟思想研究、宋明理學史、中國史學史、中國文化史。主持設計《“e書庫”文獻檢索服務系統》(主編、上海浦東電子出版社2005年)、《通仁古文獻檢索服務系統》(軟體著作權,國家著作權局2004年4月軟著登字第021577號)。主持設計上海師範大學域外漢文古文獻研究中心網站。
學術興趣廣泛,研究領域包括魏晉南北史朝、隋唐史、宋史、中國史學史、中國思想史、中國文化史。目前主要致力於《資治通鑑》(魏晉南北朝部分)的史源研究。

主要著述

1、《中國命相研究》(上中下三卷)(中卷主編)  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10月
2、《閩浙贛根據地的金融》  上海社科院出版社1998年1月
3、《商子答客問》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1月
4、《朱熹的史學思想》  齊魯書社2000年1月
5、《張子正蒙》導讀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12月
6、《選評》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8月
7、中國史學史(主編) 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2月
8、《歷史文獻整理研究與史學方法論》(主編) 黃山書社2008年8月
9、《半甲集》(上下冊) 上海三聯書店2010年8月
10、《宋史禮志辨正》 上海三聯書店2011年12月

學術論文

1、從屈賦看屈原的人性論
2、朱熹的“一旦豁然貫通”與禪宗“頓悟說”是一回事嗎?
3、關於贛東北兵工廠的幾個問題
4、重農限商與重農抑商──論商鞅與漢武帝的經濟政策
人大複印資料《先秦秦漢史》、《中國經濟史》均1986年1期轉載
5、論“燮和天下”──周初對殷遺民的統治思想
6、隋文帝誅殺“佐命功臣”質疑
7、烏鎮小考
8、“八王之亂”爆發原因新探
9、曹操用人心理試探
10、朱熹的史著編纂思想
11、隋文帝廢立太子芻議
12、隋文帝統治基礎之計量研究
人大複印資料《魏晉隋唐史》1988年1期轉載
13、一旦豁然貫通與頓悟說辨析
14、關隴集團興起的歷史背景及形成階段
15、藥王孫思邈享壽新說
16、王世積被誅時間考
17、《舊唐書竇威傳》輯誤
18、朱熹史學思想形成的歷史背景
19、民族融合化與民族分離化
20、有關江浙水利與資本主義萌芽的幾個問題
21、朱熹歷史哲學的層次分析
22、近十年來唐代婦女史研究評述
23、關於宇文泰“初置六軍”的若干問題
人大複印資料《魏晉隋唐史》1991年9期轉載一九九二年
24、The study ofTang Dynasty Women over the Past Decade
25、唐代李姓的構成及其社會意義
26、朱熹與黑格爾歷史哲學的比較研究
27、魏晉南北朝占夢術的研究與批判
28、哲學的反思嚴肅的抉擇
29、日本朱子學的起源問題
人大複印資料《外國哲學與哲學史》1994年9期轉載
30、唐代的民族混血及其社會功能
《新華文摘》1994年8期摘錄
31、日本朱子學發展述略
32、有關“朱陳之辨”的幾個問題
33、朱熹親撰《通鑑綱目》考辨
34、朱熹與《通鑑綱目》
35、朱熹給趙師淵“八書”考辨
36、試論朱熹的史學人才觀
37、試論朱熹歷史人物評價法
38、試論朱熹實證主義的治史方法論
39、朱熹治史價值論闡微
40、閩北蘇區所鑄銀幣辨析
41、試論朱熹的考據學
42、關於閩浙贛蘇區貨幣調查的主要收穫
43、鄭朱史學思想比較研究
44、讀《魏晉南北朝兵制研究》
45、朱熹的史料整理思想
46、朱熹“重理據實”的史著評價思想
47、朱熹生前主要著作流傳考
48、朱熹是個空談義理的理學家嗎
49、直面危機的思考
50、中國傳統文化芻議
51、朱熹史學思想在宋代史學上的地位
人大複印資料《歷史學》1999年9期
52、李翱“復性說”新論
53、試析孔子道德人格學說的主要範疇
54、論葉適的歷史哲學與功利思想
55、有關朱陳之辯的幾個問題
56、太虛非氣:張載“太虛”與“氣”關係新說
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哲學史》2000年7期
57、孔子的道德人格學說的主要範疇及現代啟示
58、從民族自覺意識看“淝水之戰”的性質問題
59、試論葉適的道統論
60、有關《周易參同契》的幾個問題
61、葉適的史法與書法
62、孔子的道德人格及現代意義
63、《資治通鑑》取材《三國志》雜論――《資治通鑑》(三國部分)史源研究之一
64、明縉雲縣令郝敬考論
65、古典文獻索資料庫的困境與敦煌學知識庫的對策
66、敦煌學知識庫的建設與個性化文獻檢索服務系統的構想
67、不必把孔子“尊奉”為神
68、《資治通鑑》(三國部分)與正史在史實上的差異
69、 關於《宋史·禮志》記載南郊的幾個問題
70、試論民國時期史語所對內閣大庫檔案史料的整理及貢獻
71、 南宋名臣崔與之的軍事思想
72、 義理史學發微
73、 民國故宮博物院文獻館清檔出版物時間訂正
74、 關於屠本《十六國春秋》真偽的若干問題
75、《宋史·禮志》的主要缺陷
76、 論魏晉南北朝江漢、江淮一帶蠻夷的北徙
77、 近三十年來大陸地區《資治通鑑》研究述評(1983—2011)
78、 論十六國疆界的變動及制約因素

科研成果

至今已出版《朱熹的史學思想》、《商子答客問》、《張子正蒙》等4部專著,另有譯著1部,主編專著、教材共3部,參編著作2部,在《中國社會科學(英)》、《中國史研究》、《中國哲學》、《文史》、《中華文史論叢》、《南開學報》、《孔子研究》、《史學史研究》等重要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在國內外學術界有較廣泛影響。目前已完成《占夢與中國文化》(待出版);正在撰寫有關《朱子語類》的著述(上海古籍出版社約稿);應上海辭書出版社邀請審定《中國哲學名篇鑑賞大辭典》(共120餘萬字)。目前主攻方向:孔孟思想研究、宋明理學史、中國史學史、中國文化史。主持設計《“e書庫”文獻檢索服務系統》、《通仁古文獻檢索服務系統》(軟體著作權,國家著作權局2004年4月軟著登字第021577號)。
資料庫軟體與理論
1、“通仁古文獻檢索服務系統”(軟體著作權) 國家著作權局2004年4月
(軟著登字第021577號)
2、“e書庫”文獻檢索服務系統(主編) 上海浦東電子出版社2005年10月
3、《敦煌學知識庫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副主編)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由人文學院湯勤福教授主編的“e書庫”資料庫文獻檢索服務系統經過3年努力,於2005年10月正式由上海浦東電子出版社出版。
該系統已獲得國家頒發的軟體著作權,並經中國科學院上海科技查新諮詢中心審定,其功能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現已被上海市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認定辦公室授予“上海市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
在今年8月黑龍江大學召開的“全國專門史學術討論會”及華東師大10月底召開的“國際視野下的中國史學國際會議”上,湯勤福教授曾進行了“e書庫”資料庫文獻檢索服務系統的操作演示,反響很大,學者們認為這一資料庫軟體將為學術研究的手段帶來深刻的影響。
“e書庫”能方便地為使用者建立一個具有個性化資料庫的極有價值的資料庫管理系統。分為編輯器與閱讀器兩大服務系統:編輯器可以自由地建立個性化資料庫,並提供各種資料庫管理功能;閱讀器提供的分卷檢索與模糊檢索功能,可以細化到某一部著作的其中一卷,完成對15億字的檢索只需不到半分鐘時間。
在2005年11月13日召開的“國際敦煌學知識庫學術討論會”中,我校人文學院湯勤福教授在會上演示了由他主編的“e書庫”資料庫文獻檢索服務系統,介紹了該軟體的作用與性能。與會學者對“e書庫資料庫文獻檢索服務系統表示出極大興趣。
在15分鐘的提問中,湯教授逐個回答了學者們的提問。
敦煌佛教史研究專家方廣錩教授連續提問了七八個問題,並對“e書庫”強大的功能深表讚賞。台灣著名的敦煌學研究專家、南華大學敦煌學研究中心主任鄭阿財教授認為,這一系統比目前所有同類資料庫軟體的功能都強大得多。台灣雖然比大陸開發資料庫軟體要早一些,但象這樣高平的軟體還沒有。中國敦煌研究院的研究員馬德博士與該院資料中心主任李肖先生認為,“e書庫”資料庫文獻檢索服務系統正是他們建立敦煌研究院資料庫所急需的軟體。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秘書長柴劍虹教授表示,在建立“國際敦煌學知識庫”問題上,如有可能的話,希望能與湯教授密切合作。著名的學術網站“象牙塔”製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陳爽博士認為“e書庫”資料庫文獻檢索服務系統確實功能強大,值得向學界推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