湮(漢語漢字)

湮(漢語漢字)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湮是一個漢字,讀作yān,本意是指淹沒,引申義是水從高處漫溢之前被堵住缺口。該文字在《左傳·昭公二十九年》和《莊子》等文獻均有記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湮
  • 拼音:yān
  • 出處:《左傳·昭公二十九年》
  • 釋義:淹沒
作為動詞,古籍解釋,作為名詞,

作為動詞

yān
<動>
(形聲。字從水,從垔(yīn),垔亦聲。“垔”本指“西部黃土高原”,轉指“江河源頭”,引申指“地勢高的水源”。“水”與“垔”聯合起來表示“水從高處漫溢,四散而下”。本義:淹沒 [submerge]。轉義:水從高處漫溢之前被堵住缺口)
同本義 [be neglected;fall into oblivion;bury]
始喪亂後,典章湮散。——《新唐書·魏徵傳》
又如:湮沒不彰(埋沒不顯著);湮佚(埋設,散失);湮沉(湮沈;湮泯;湮昧;湮埋。埋沒)
淹沒 [submerge]。如:湮枯(湮沒幹涸);湮墜(湮沒失落);湮廢(湮沒廢棄);湮隳(湮沒毀壞)
淤塞;填塞;堵塞 [clog up;fill]
郁湮不育。——《左傳·昭公二十九年》。注:“湮,塞也。”
昔老禹之湮洪水,決江河。——《莊子
又如:湮塞(堵塞)
液體著物向四處散開。後作“洇(yīn)” [soak]
絹布上寫字,用薑汁磨及粉,則不湮開。——《物類相感志

古籍解釋

《唐韻》於眞切《集韻》《韻會》伊眞切,𠀤音因。《爾雅·釋詁》湮,落也。《說文》湮,沒也。通作洇。
水名。《水經注》水出狂水東北湮谷。
《廣韻》烏前切《集韻》因蓮切,𠀤音煙。塞也。《左傳·昭二十九年》郁湮不育。
《集韻》一結切,音噎。
壹計切,音翳。義𠀤同。
伊甸切,音宴。沒水中也。

作為名詞

Yān
<名>
水名 [Yan River]。伊水支流。在今河南省登封縣西
另見 yīn
湮滅
yānmiè
[bury in oblivion;annihilate] 埋沒;磨滅
湮滅而不稱者,不可勝數。——司馬相如封禪文
湮沒
yānmò
[fall into oblivion;be neglected]∶埋沒
死而湮沒。——明·張溥《五人墓碑記
湮沒於荒煙。——孫文《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annihilate]∶清除,化為烏有
基本粒子和它的反粒子相遇時湮沒
yīn
液體接觸紙、布等向四外散開。後作“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