湞水組

張顯球1981年在《南雄大鳳剖面研究報告》中(未刊) 命名南雄組湞水段,命名剖面在廣東南雄大鳳。該組主要為一套粗細相間的紅色碎屑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湞水組
  • 命名者:張顯球
  • 命名時間:1981年
  • 命名剖面:在廣東南雄大鳳
沿革,特徵,

沿革

命名的湞水段系指分布在南雄大鳳一帶,南雄組主田段與坪嶺段之間的一套碎屑岩,時代歸晚白堊世。1993年廣東地礦局擴大了湞水段的含義將湞水段和坪嶺段合併,稱湞水組,時代仍屬晚白堊世。1986年郝詒純等將其時代歸於白堊紀三分的晚白堊世(K3)。

特徵

該組分兩部:下部為灰棕或磚紅色砂礫岩、含礫砂岩;上部為棕紅色粉砂岩、粉砂質泥岩互層。底部以磚紅色含礫砂岩與主田組棕紅色粉砂質泥岩夾灰綠色泥灰岩相區分,頂部則以上湖組底部紅色泥岩的出現為分界標誌。與上、下地層均為整合接觸。厚311.4m。產介形蟲Candona postrotunda, Cypridea subtera, C.xindianensis, C.guangzhouensis, Metacypris kaitunensis, Parailyocypris taizhouensis;輪藻Grovesichara changzhounensis, Maedlerisphera shanggangensis;恐龍Tarbosaurus sp.和Microhadrosaurus nanhsiungensis及恐龍蛋等化石。為湖相沉積。該組分布於粵北韶關和懷集地區,岩性穩定,厚度變化不大,懷集厚度大於275m,南雄大鳳厚263.2m,南雄沙頭坳厚221.4m。與上、下地層均為整合接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