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紫薯3號是湛江市農業科學研究院、雷州市那毛福平種養專業合作社以紫羅蘭為母本,集團雜交選育而成的鮮食、高花青素型甘薯品種。
湛紫薯3號萌芽性優,株型半直立,中蔓分枝較多,頂葉綠色,成葉綠色,葉形心形帶齒,葉脈綠色,莖節綠色,結薯較集中、較整齊,單株結薯數中等,大中薯率79.1%,薯形紡錘,薯皮紫色,薯肉紫色,薯身較光滑,有條溝,耐貯性好。口感微甜、粉香,食用品質優。抗甘薯黑斑病,高抗甘薯莖線蟲病、甘薯蔓割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湛紫薯3號
- 登記編號:GPD甘薯(2020)440083
- 作物名稱:甘薯
- 品種類型:鮮食、高花青素型
- 選育單位:湛江市農業科學研究院;雷州市那毛福平種養專業合作社
- 親本來源:紫羅蘭為母本集團雜交
選育過程,特徵特性,產量表現,適種區域,栽培技術,
選育過程
湛紫薯3號是湛江市農業科學研究院、雷州市那毛福平種養專業合作社(何靄如,陳宇輝,陳勝勇,李觀康,余小麗,林建強)於2015年共同育成的優質高花青素甘薯新品種。
2011年,以紫羅蘭為母本,廣薯42、廣薯79、泉薯76、冰淇淋、徐紫薯3號、龍薯9號和冀98等7個品種組成父本群體進行計畫集團雜交,獲得雜交種子。
2012年,栽種雜交種子,在實生苗中選出單株湛2012-12,其產量較高,結薯較集中,食味優,有甜味,乾物率高。
2013年,進入複選試驗。
2014年,進入新品系比較試驗,在試驗中未發現病害,其植株性狀表現穩定,後定名為“湛紫薯3號”。推薦參加2016~2017年廣東省甘薯品種比較試驗和2019~2020年南方薯區甘薯品種比較試驗。
2020年11月,取得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證書,登記編號“GPD甘薯(2020)440083”。
特徵特性
- 農藝性狀:湛紫薯3號萌芽性較好,株型半直立,平均蔓長167.9厘米,平均分枝數8.3個,平均莖粗0.65厘米,葉形心形,頂葉色綠,葉色綠,葉脈色綠,脈基色淺紫,莖色綠,薯形紡錘,薯皮色紫,薯肉色紫,結薯較集中,較整齊,平均單株結薯數4.8個,平均大中薯率89.3%。
- 品質:經廣東省農科院作物研究所檢測,湛紫薯3號平均乾物率為33.14%,平均澱粉為21.32%,平均還原糖為1.55%,平均可溶性糖為4.00%,平均花青素為50.54毫克/克;鮮薯粗蛋白為1.31%,薯乾粗蛋白為4.09%。口感微甜、粉香,食用品質優。
- 抗性:2018年委託江蘇徐州甘薯研究中心對湛紫薯3號進行抗病性鑑定。結果表明:湛紫薯3號高抗甘薯蔓割病,高抗甘薯莖線蟲病,抗甘薯黑斑病,感甘薯根腐病,感Ⅰ型薯瘟病,高感Ⅱ型薯瘟病。
產量表現
- 廣東省甘薯品種比較試驗
2016~2017年,參加廣東省甘薯品種比較試驗,結果見表1。2016年初試:鮮薯平均每畝產量為1647.7千克,比對照種廣薯111減產5.49%,達顯著水平,排名第4,有66.7%的試點增產;薯乾平均每畝產量為529.8千克,比對照增產5.76%,未達顯著水平,排名第3,有66.7%的試點增產;乾物率平均32.3%,比對照高3.5%。2017年複試:鮮薯平均每畝產量為2031.5千克,比對照增產8.94%,達顯著水平,排名第1,有66.7%的試點增產;薯乾平均每畝產量為676.8千克,比對照增產33.02%,達極顯著水平,排名第1,全部試點增產;乾物率平均33.2%,比對照高6.0%。
2年綜合:鮮薯平均每畝產量1839.6千克,比對照種廣薯111增產1.97%;薯乾平均每畝產量603.3千克,比對照增產19.50%;平均乾物率32.8%,比對照高4.7%。
- 南方薯區甘薯品種比較試驗
2019~2020年,參加南方薯區甘薯品種比較試驗,結果見表2。2019年初試:鮮薯平均每畝產量為1669.24千克,比對照種寧紫薯1號減產13.98%,達極顯著水平,排名第3,有33.3%的試點增產;薯乾平均每畝產量為566.79千克,比對照增產8.16%,未達顯著水平,排名第2,有66.7%的試點增產;乾物率平均34.18%,比對照高7.00%。2020年複試:鮮薯平均每畝產量為1910.45千克,比對照增產17.04%,達極顯著水平,排名第1,有66.7%的試點增產;薯乾平均每畝產量為615.36千克,比對照增產45.61%,達極顯著水平,排名第1,全部試點增產;乾物率平均32.25%,比對照高6.32%。
2年綜合:鮮薯平均每畝產量1789.85千克,比對照種寧紫薯1號增產0.19%;薯乾平均每畝產量591.07千克,比對照增產24.88%;平均乾物率33.21%,比對照高6.65%。
適種區域
湛紫薯3號適宜在中國廣東薯瘟病和甘薯根腐病輕發地區秋季種植;可作為紫心加工型品種在中國粵東地區推廣種植。
栽培技術
- 培育壯苗:中國南方薯區採用露地育苗或塑膠小拱棚育苗。選擇無病蟲害的健康種薯,單個薯塊重量為150~250克,進行排種,苗床每平方用種量為15~20千克。出苗後的苗床密度高,主要控制濕度和預防病蟲害發生。待種薯苗長出30~35厘米,及時剪苗擴繁,培育壯苗。
- 栽插:選擇非甘薯連作地或有水源灌溉的旱坡地種植。每畝撒施芬蘭複合肥25千克、磷肥15千克、尿素10千克、毒·辛顆粒劑3千克,拖拉機整地起壟,壟高為30~35厘米,壟寬為100~120厘米。秋薯一般在立秋前後10天栽插。剪取擴繁的第一段甘薯嫩壯苗進行水平淺插或斜插,每畝單行插2500~3500株。
- 田間管理:栽後20天左右中耕除草,看苗施促苗肥;50天前後結合大培土增施促薯肥,以鉀肥為主。每畝施用氯化鉀25千克、芬蘭複合肥20千克。生長期間遇旱及時灌水或滴水,遇澇及時排水,確保旱不過心,澇不到頂,收穫前15天左右停止灌水或滴水。早期預防莖螟為害,主要採用薯苗藥劑處理:剪苗栽插前1~2天,用40%樂果乳油1000倍液或90%晶體敵百蟲乳油800~900倍液進行苗床噴霧、或用樂果藥液浸苗1~2分鐘後扦插。中後期預防斜紋夜蛾、天蛾、麥娥和葉甲等,可使用48%樂斯本乳油1500倍液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1500倍液和斜紋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1000倍液噴施甘薯地上部,噴藥時間以清晨或下午4~5時為宜。
- 收穫:適時收穫,秋薯全生育期120~140天。栽種的時間不宜過長,以免薯皮變粗糙,影響外觀和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