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烈士陵園

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烈士陵園

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烈士陵園位於湖南省永順縣塔臥鎮,始建於1979年,園內建有紀念塔、紀念亭、紀念碑、烈士墓葬區等烈士紀念設施,保存有中共湘鄂川黔省委和湘鄂川黔革命委員會等一大批遺址、舊址。該縣有登記在冊烈士1559名。

2016年8月14日,該烈士陵園經國務院批准為第六批國家級烈士紀念設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烈士陵園
  • 別稱:塔臥烈士陵園
  • 地址:湖南省永順縣塔臥鎮
  • 始建:1979年
歷史背景,主要展覽,根據地展館,根據地舊址,英烈事跡,獲得榮譽,旅遊指南,

歷史背景

湘西是重要的革命老區。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以湘西籍士兵為主體的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軍,在賀龍率領下參加了八一南昌起義,1928年開創湘鄂西根據地,建立了紅四軍。1933年12月,中共湘鄂西分局在鹹豐大村召開會議,決定創建湘鄂川黔新蘇區。1934年10月24日,任弼時、肖克、王震率領的紅六軍團,與賀龍、關向應率領的紅二軍團在印江木黃勝利會師,同年11月26日,紅二、六軍團在永順萬坪取得了著名的十萬坪大捷,12月10日中共湘鄂川黔臨時省委、省軍區、省革命委員會從大庸遷至永順塔臥,建立了以塔臥為中心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管轄範圍包括永順、龍山、桑植、大庸、慈利、宣恩、鹹豐等九個縣,以及沅水流域和鄂川等邊界的大塊游擊區。龍山茨岩塘曾是湘鄂川黔革命委員會蘇維埃政府所在地,賀龍、任弼時、肖克、王震、關向應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此工作生活戰鬥250多天。抗日戰爭爆發後,成立了中共湘西工作委員會,發展黨員390餘名。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無數湘西優秀兒女投身革命,建立了不朽功勳。湘西的山山水水留下了老一輩革命家的足跡,湘西的一草一木浸透著革命先烈們的鮮血,湘西人民永遠銘記這段歷史。
1979年,為紀念紅二、六軍團為新中國建立和湘西解放而浴血奮戰、英勇獻身的烈士們的英雄事跡,永順、龍山縣委、縣政府分別修建了塔臥烈士陵園、龍山烈士陵園。
根據地示意圖根據地示意圖

主要展覽

根據地展館

該紀念館座落在張家界市永定區解放路,是紅二方面軍最大的和中國紅軍在江南最後的根據地。它孕育的紅二方面軍不僅自己完成了長征,保存了強大實力,而且為策應中央機關和中央紅軍長征,牽制和挫敗了數十萬國民黨反動軍隊,同時,粉碎了張國燾分裂紅軍的陰謀,促成紅四方面軍北上會師,維護了紅軍三大主力統一,為中國革命成功作出了巨大貢獻。根據地的初始中心在大庸(今張家界市永定區),革命活動區域達31個縣市。1934年11月24日,任弼時、賀龍、肖克、王震等率領紅二、六軍團解放大庸,奉中央電示,26日在城中天主堂成立了中共湘鄂川黔省委、省軍區,12月1日成立省革命委員會。以此為標誌,以大庸為中心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正式形成。為紀念這段珍貴歷史,黨和國家批准在舊址所在地興建紀念館,1993年12月26日落成開館。
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紀念館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紀念館

根據地舊址

  • 湘鄂川黔省委、省革命委員會、省軍區舊址
    地處龍山縣茨岩塘鎮茨岩村龍家灣龍家大屋,始建於明末清初,一正兩橫,座西北朝東南,呈凹形,為三合院式木結構,西側為廂房,東側為吊腳樓。建築上有木廊花窗、挑方及朝門,四周有卵石砌成的2米多高的圍牆,建築面積790平方米,占地面積1240平方米。
    1935年5月6曰,湘鄂川黔省委、省革命委員會、省軍區從興隆街遷此,賀龍、任弼時辦公室設此。1996年1月4目公布為湖南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舊址距茨岩鎮政府400米,距穿越茨岩鎮街道居民點的龍桑公路300米。
  • 紅二、六軍團兵工廠舊址
    位於茨岩鎮甘露村姚家大屋。廠長劉興海、政管指導員易松林。兵工廠北靠大堡山,房屋為木結構四合院,南北長25.9米,東西長64.54米,占地面積3400平方米,建築面積1700平方米。建築一正三橫,坐北朝南,東西廂房配有吊腳樓,西南角和東北角原為石朝門。兵工廠內設炸彈、財政、翻砂,修理四科,各設科長1人、司務長1人。兵工廠的保衛工作由龍桑獨立團擔任。生產單位設有紅爐車間、翻砂車間、修槍車間、造手榴彈車間、木業車間。當時製造的武器有馬尾炸彈和瓦制手榴彈以及長短槍子彈。另設有縫紉車間製作軍服等製品。舊址板壁上和牆壁上保留有紅軍標語“紅軍是工農勞苦民眾自己的武裝”,“白軍是豪紳地主資產階級的爪牙”,“國民黨狗(組字畫)”,“帝國主義(組字畫)等”。
  • 紅二、六軍團醫院舊址
    位於茨岩塘鎮涼水村半寨頭楊家大屋,房屋系木結構建築,一正兩樓,共18小問,坐南朝北,建築占地面積524平方米。東西長25.7米,南北長12.45米,東廂房配有吊腳樓。正房設管理處,西廂設病房,東廂吊腳樓設醫務室。當時治療的傷病員都是來自龍山、永順、桑植、宣恩、鹹豐、來風一帶前線負傷的戰士。紅軍醫院負責人段利權,分門診、住院中草藥加工幾個部分。
  • 蘇維埃龍山縣革命委員會舊址
    位於茨岩塘鎮茨岩村楊家新屋,房屋系木結構建築。一正兩廂,共三大間,坐東朝西,南北長25.52米,東西長12.8l米,房屋占地600平方米。東靠王岩匠坡,西臨龍桑公路,內設總務處,肅反委員會和內務、財政、民政、糧食、土地、供給6部。

英烈事跡

湘西英烈(部分
■永順縣
張中柏(1884-1935)苗族,永順縣柏楊鄉柏楊村人,1934年12月參加游擊隊,後編入紅六軍團49團戰士。歷經永順高坪、桑植陳家河等戰鬥。1935年7月在湖北來鳳胡家溝對敵作戰時犧牲。
丁祖華(1881-1935)永順縣塔臥鎮塔臥居委會長溪坡人,1934年12月擔任塔臥鄉蘇維埃政府主席。1935年1月加入共產黨。1935年12月21日遭“反共義勇隊”慘殺。
張金香(1904-1935)女,土家族,永順縣顆砂鄉顆砂村上后街人,1934年11月參加女兒隊,後擔任顆砂區蘇維埃政府婦女委員,併兼任區游擊支隊直屬隊隊長。1935年被地主武裝包圍作戰時犧牲。
宋岩貴(1912-1936)土家族,永順縣塔臥鎮茶林村人,1934年11月砂子坳參加游擊隊,先後編入永保縣獨立團和紅六軍團當戰士。隨軍轉戰湘鄂邊區並參加長征。1936年在長征途中犧牲。
■龍山縣
尤必銀(1916-1935)龍山縣茨岩塘鎮乾樂村人,1934年5月參加革命,系紅六軍18師512團通信員。1935年7月在龍山縣茨岩塘被敵人殺害,葬於龍山縣茨岩塘鎮乾樂。
馬心中(1931-1951)龍山縣裡耶鎮比耳村人,1950年10月參加革命,系志願軍47軍141師422團戰士。1951年10月在朝鮮天德山作戰時犧牲,葬於朝鮮天德山。
鄧則清(1917-1935)龍山縣茨岩塘鎮茨岩社區居委會人,1935年4月參加革命,1935年10月在湖北省鹹豐縣作戰時犧牲,葬於湖北省鹹豐縣。
鄧全雲(1915-1935)龍山縣新城街道辦事處人,1935年5月參加革命,系紅二軍團6師18團戰士,1935年5月在龍山縣新城作戰時犧牲。葬於龍山縣新城。

獲得榮譽

1988年由湖南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重點革命烈士陵園。
2001年6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2004年列入全國10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之一和全國三十條紅色旅遊精品線路之一。
2006年被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6年9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民政部公布了第六批新增96處國家級烈士紀念設施名單,位於湖南省永順縣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烈士陵園入列名單。

旅遊指南

〔最佳出遊時間〕:湘西地處雲貴高原東北部和鄂西山地交匯的地區,海拔在800米左右,境內山地多。湘西四季的氣候都很適合出行,但七月或九月到湘西旅遊還可以趕上苗族農曆六月初六的大型歌會或立秋的趕秋節,屆時可以感受少數民族的特色節慶。
〔乘車路線〕:市區乘蘭色面的車可直達1元/人。市區乘大眾或捷達計程車可直達。
〔周邊景觀〕:張家界、鳳凰古城、武陵源風景名勝區等。
〔特色餐飲〕:湘西主要以苗族和土家人兩個少數民族為主,苗族中有一句俗語“苗家不吃酸,走路打踉蹌。”可見苗家菜以酸為主,酸湯煮豆腐、苗家酸魚都是酸字打頭,另外醃蘿蔔也是酸味為重,佐上辣醬,酸甜可口,別具一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