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贛蘇區反“圍剿”

湘贛蘇區反“圍剿” 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湘贛蘇區紅軍在湖南、江西兩省邊界地區反擊國民黨軍“圍剿”的作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湘贛蘇區反“圍剿”
  • 發生時間:1931年11月~1934年8月
  • 發生地點湖南江西兩省邊界地區
  • 意義:打擊消耗了國民黨軍的有生力量
事件介紹,事件意義,
中文名稱: 湘贛蘇區反"圍剿"
又名: 湘贛蘇區反圍剿
發生時間: 1931年11月~1934年8月
發生地點: 湖南江西兩省邊界地區

事件介紹

湘贛蘇區是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基礎上發展建立起來的,位於贛江以西,是中央蘇區的戰略翼側。在中央蘇區紅軍第二、第二、第三次反“圍剿”期間,湘贛蘇區紅軍以積極的作戰行動打擊過境的國民黨軍,配合了中央蘇區的反“圍剿”作戰。
1931年11月初,國民黨軍集中10個師及地主武裝約8萬人“圍剿’’湘贛蘇區。首先以主力進占蘇區內的城鎮和交通線,進行割裂封鎖,然後分區“清剿”,企圖解除進攻中央蘇區的翼側威脅。湘贛蘇區紅軍在配合中央蘇區第一、第二、第三次反“圍剿”作戰後,中共湘贛省委組成以林瑞笙為書記的臨時前委,統一指揮湘贛紅軍獨立第1、第3師及地方武裝,採取以廣泛的游擊戰疲憊國民黨軍,集中主力尋機殲敵的戰術,進行反“圍剿”作戰。11月中旬,國民黨軍3個師分別由吉安、吉水、泰和、萬安等地出動,進占永新、蓮花、永陽等城鎮,另兩個師由攸縣、茶陵向蘇區推進。湘贛蘇區紅軍積極開展宣傳鼓動工作,廣泛動員和組織民眾,實行堅壁清野,靈活地進行游擊戰。12月初,以伏擊手段,在澧田以東全殲國民黨軍第14師l個營及永新縣保全隊。不久,獨立第1師由上猶、塘江一帶返回永新文竹,同獨立第3師會合。隨後,西進至蓮花地區,迫使進占蓮花地區的國民黨軍撤回萍鄉。1932年1月後,湘贛蘇區紅軍在湘贛軍區總指揮張啟龍、政治委員甘泗淇和紅軍第8軍(2月,由獨立第1、第3師合編而成)代軍長李天柱(獨立第1師師長)、代政治委員王震(獨立第1師政治委員)指揮下繼續進行反“圍剿”作戰。至3月,蘇區失地全部收復。
1933年3月中旬,國民黨軍3個師由酃縣、茶陵、遂川、萬安等地出發,對湘贛蘇區再次進行"圍剿"。在袁水地區配合中央蘇區第四次反"圍剿"的紅八軍,在軍長蕭克和湘贛軍區總指揮兼紅八軍政治委員蔡會文率領下,急速返回永新,接著轉到遂川地區尋機作戰。4月7日,紅八軍在雩田殲國民黨軍第二十八師1個加強營。國民黨軍占領蓮花、永新後。繼續東進,企圖圍殲紅八軍於遂川、萬安、泰和地區。紅八軍繞至永新牛田地區,使國民黨軍撲空。中央蘇區第四次反"圍剿"勝利後,進攻湘贛蘇區的國民黨軍由永新退到寧岡和蓮花地區。紅八軍在地方武裝和廣大民眾配合下,展開廣泛的游擊活動,襲擾和疲憊國民黨軍。5月初,駐蓮花的第六十三師在紅軍圍困下,供應困難,派出4個營又1個連前往茶陵接運物資。6日,紅八軍、獨立第十二師和茶陵獨立團在其由茶陵返回時,於蓮花縣界化隴、九渡沖地區設伏,殲其大部。7日,擊潰由蓮花增援的2個團,兩仗共俘國民黨軍第十五師和第十九師各1個旅護送彈藥、糧食由茶陵前往蓮花接濟第六十三師。29日,紅八軍和獨立第十二師在蓮花縣棠市地區進行截擊,經半日激戰,俘敵1000餘人,繳獲各種槍500餘支及大批物資,打破了國民黨軍對湘贛蘇區的"圍剿"。
11月,國民黨軍在對中央蘇區進行第五次"圍剿"的同時,以西路軍第一縱隊3個師為主,向湘贛蘇區發動進攻。紅六軍團(6月由紅八軍改編的第十七師與調入的第十八師合編而成)在地方武裝配合下,在蓮花縣梅花山等地經數日激戰,斃俘國民黨軍1800餘人,阻止了國民黨軍的進攻。1934年1月,國民黨軍再次發動進攻,並攻占梅花山,向永新推進。這時,紅六軍團第十七師根據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的命令北渡袁水,會同湘鄂贛蘇區的紅軍第十六師破壞南潯鐵路(今南昌-九江),威脅南昌,以吸引贛江以東的國民黨軍,配合紅軍第一方面軍作戰,紅十八師在湘贛蘇區繼續堅持鬥爭。3月25日,紅十七師返回湘贛蘇區,在安福縣洋溪同紅十八師會合。4月5日,國民黨軍第十五師由永新向沙市推進,紅六軍團在沙市、澧田大道以北地區設伏,當第十五師前衛第四十三旅進入伏擊地域時,迅速以一部兵力割裂其與後續部隊的聯繫,集中主力對第四十三旅發起猛烈突擊,激戰約3小時,全殲該旅,斃俘1600餘人,繳槍2000餘支(挺)。6月3日,國民黨軍第十六師3個旅和第六十二師的1個旅,向永新金華山陣地發起猛攻,紅六軍團同國民黨軍展開了20餘天的陣地爭奪戰。6月底,國民黨軍第五十三師由安福、金田地區向永新東北的懷忠、桂林地區進攻。紅六軍團以第十八師在金華山堅守,第十七師轉移到松山、神功山一帶阻擊第五十三師。在國民黨軍優勢兵力的連續攻擊下,紅軍陣地全部丟失。7月4日,紅六軍團轉移到永新東南的牛田、津澗地區,準備恢復和依託井岡山根據地繼續堅持鬥爭。8月7日,紅六軍團根據中共中央和中革軍委的命令,退出湘贛蘇區,向湖南中部轉移,湘贛軍區率地方武裝繼續在湘贛地區堅持鬥爭。

事件意義

湘贛蘇區反"圍剿"作戰,極大地打擊消耗了國民黨軍的有生力量,有力地配合了中央蘇區的反"圍剿"作戰。在反"圍剿"作戰開始時,他們積極開展宣傳鼓動工作,廣泛動員和組織民眾,實行堅壁清野。反"圍剿"作戰開始後,他們則靈活地進行游擊戰,襲擾和疲憊國民黨軍,為殲滅敵人創造條件。在出現了好打之敵時,他們則抓住戰機,採取伏擊戰術,勇猛作戰,穿插分割,堅決打擊敵人。在反"圍剿"作戰中,紅軍部隊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採取了正確的戰略戰術,這是取得反"圍剿"作戰勝利的主要原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