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鄂西地區鉛鋅多金屬礦勘查選區研究

《湘西-鄂西地區鉛鋅多金屬礦勘查選區研究》是由中國地質調查局武漢地質調查中心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段其發、彭三國、曹亮、湯朝陽、李堃、甘金木、周雲、羅士新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湘西-鄂西地區鉛鋅多金屬礦勘查選區研究
  • 成果登記號:20150336
  • 第一完成單位:中國地質調查局武漢地質調查中心
  • 項目類別:科研項目
成果信息,成果摘要,

成果信息

成果登記號
20150336
項目名稱
湘西-鄂西地區鉛鋅多金屬礦勘查選區研究
第一完成單位
中國地質調查局武漢地質調查中心
主要完成人
段其發、彭三國、曹亮、湯朝陽、李堃、甘金木、周雲、羅士新
研究起始日期
2006-01-01
研究終止日期
2010-12-01
主題詞
湘西-鄂西地區;鉛鋅多金屬礦;選區研究
任務來源
國家計畫;

成果摘要

項目在系統收集地質、物化探資料及科研成果的基礎上,將研究區及鄰區劃分8個區域布格重力異常區和26個剩餘布格重力異常區,在鄂西地區劃分了5個鉛鋅異常區,在湘西-黔東地區圈定4個鉛鋅地球化學塊體和7個鉛鋅異常區。首次獲得冰洞山礦床年齡為(508±13)Ma,獅子山礦床年齡為404~409 Ma,茶田礦床年齡為462±13Ma,江家埡礦床年齡為372±14Ma,表明成礦年齡均小於賦礦地層時代,屬後生礦床,同時表明區域成礦作用具有多期性。典型鉛鋅礦床形成溫度在80~200℃之間,以120~180℃為主,鹽度在10%~22%NaCleq,成礦流體總體具有盆地滷水特徵,成礦深度小於2km,屬淺成低溫熱液礦床。礦床的硫來源與地層中海相硫酸鹽有關,鉛、鋅成礦物質來源既有造山帶來源,也有地幔物質加入。系統總結了燈影期和清虛洞期岩相古地理與鉛鋅礦的關係,基底隆起區、台地邊緣淺灘相和藻礁相等為有利的成礦環境;盆地壓實流體為低溫含礦熱液的主要來源,初步建立了典型礦床成礦模式。在研究區劃分為5個Ⅲ級、15個Ⅳ級和18個V級找礦遠景區,對5個重點Ⅳ級找礦遠景區的找礦前景進行了預測。系統總結了鉛鋅找礦標誌,初步歸納了鉛鋅找礦模式。建立了礦床(點)資料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