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圖書館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圖書館創建於1956年,原名為湘西苗族自治州圖書館,1957年撤銷湘西苗族自治州,成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遂改為現名,館舍面積僅700平方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圖書館
  • 館舍面積:700平方米
  • 創建:1956年
  • 原名:湘西苗族自治州圖書館
文革期間,與州民眾藝術館、博物館合併成立州革命文化館,1975年恢復原建制。隨著圖書館事業的發展,1986年由中央、省、州三級投資170萬元,在吉首市武陵東路原址新建一座占地5畝、建築面積6970平方米的圖書館舍,1987年9月落成開放。經過三十多年的建設,自治州圖書館已成為全州信息服務、業務輔導、學術研究的中心,成為外界了解湘西的視窗。已擁有固定資產近1000萬元,在編職工總數29人,其中大專文化程度19人,中專、高中以上10人,高級職稱1人,中級職稱7人,助理館員12人,管理員4人;擁有閱覽座席450個,書架總長度4720米,藏書20餘萬冊,各種信息報刊32800種(冊),古籍線裝書1萬餘冊,地方民族文獻資料1000多冊,采、編、流計算機自動化設備1套,辦公自動化設備1套,複印機2台,館舍總面積達7100平方米,居全省地市級圖書館前列。
該圖書館集藏、借、閱、用於一體,收藏既力求精、美、全、特,又以實用性為原則,突出地方民族特色,逐步向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藏書體系方向發展。在業務上,充分發揮州圖書館的龍頭作用,注重民族地區圖書館的特點,加強民族圖書館學的研究和對基層圖書館輔導,以點帶面,基本形成了州、縣、鄉、村四級圖書網路。在服務上,採取多層次、多渠道、多方式的服務手段,陣地活動和館辦活動相結合,一般借閱和重點輔導相結合,點上流通和陣地流通相結合,跟蹤服務和普通服務相結合,突出抓服務成果和工作效益,並充分利用館藏的豐富文獻信息資料,開發信息產業資源,為科技興州和兩個文明建設提供優質的服務。
該圖書館工作機構有外借部、閱覽部、采編部、參考諮詢部、輔導部、計算機技術部、創收部、辦公室及宏順經營服務公司;服務視窗設有綜合外借處、自科外借處、報刊閱覽室、過刊過報室、參考諮詢室、科技閱覽室、古籍地方文獻閱覽室、展覽廳、自學室等,所有服務視窗堅持天天開放,每周達56小時。文藝圖書、報刊、過刊過報、科技閱覽、參考諮詢、古籍地方文獻服務視窗的圖書報刊,實行全開架借閱。還專門設立湘西名人學者文庫,收藏湘西籍名人學者著作近百種,供讀者研究使用。此外,還在機關、廠礦、農村設立圖書流通服務點,簡化辦證手續,方便讀者借閱。
該圖書館還定期或不定期舉辦各類讀者活動、專題講座、業務培訓和各種展覽,編輯各類信息資料及專題技術資料,定期的業務刊物有《湘西圖書館工作》,信息刊物有《實用科技》。為開發山區少兒的智力,該館開展紅領巾讀書活動、送書趕集服務,並堅持為殘疾讀者和離休老幹部送書上門,發放吉首地區通用借閱證,組織實行了通用借書制度。
該圖書館從1998年開始,採用ILAS圖書館自動化集成系統,初步建立了書目資料庫,正著手將流通工作納入計算機管理。
該館1988年、1989年、1992年、1998年連續被評為州直文化系統先進單位和“雙文明”目標管理先進單位;1991年被省教委、省文化廳、團省委、省新聞出版局聯合授予“全國紅領巾讀書讀報獎章活動”先進集體榮譽稱號;被授予州“紅讀”活動先進集體。1994年,在全國公共圖書館評估達標活動中,被定為三級館。1998年,文化部評估定級中,被評為二級圖書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