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古鎮

湘西古鎮

湘西古鎮是指位於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內的著名古城鎮,其中比較著名的有:鳳凰縣的鳳凰古城(沱江鎮)、阿拉鎮,龍山縣的里耶古城(里耶鎮)、洗車河鎮,永順縣的王村芙蓉鎮(芙蓉鎮)、龍寨鎮、塔臥鎮、古丈縣的羅依溪鎮,瀘溪縣的浦市鎮,花垣縣的邊城茶峒(邊城鎮)、團結鎮保靖縣的遷陵鎮、水田河鎮、毛溝鎮,吉首市的乾州古城(乾州鎮),大庸縣的沅古坪鎮,張家界市永定區的教字埡鎮、慈利縣城的溪口鎮、江埡鎮,常德市桃源縣的桃花源鎮,懷化市的銅灣鎮、高村鎮、錦和鎮,辰谿縣的孝坪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湘西古鎮
  • 地理位置:雲貴高原
  • 著名景點:鳳凰古城,里耶古城,王村芙蓉鎮等
  • 居住民族:土家族、苗族、漢族
  • 獲得榮譽: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等
  • 相關文學:邊城
基本信息,自然人文,鳳凰古城,里耶古城,王村芙蓉鎮,邊城茶峒,浦市鎮,遷陵鎮,乾州古城,洗車河鎮,龍寨鎮,塔臥鎮,水田河鎮,毛溝鎮,羅依溪鎮,團結鎮,阿拉鎮,沅古坪鎮,教字埡鎮,溪口鎮,江埡鎮,桃花源鎮,銅灣鎮,高村鎮,錦和鎮,孝坪鎮,

基本信息

湘西古鎮中的鳳凰古城是經國務院公布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而里耶古城、王村芙蓉鎮、浦市鎮分別是第二批、第四批、第五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邊城鎮則是湖南省第二批省級歷史文化名鎮。

自然人文

湘西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省稱,地處雲貴高原東北邊緣的湘、黔、鄂、渝四省邊區,是典型的土家族、苗族、漢族雜居地區,這裡山清水秀、人傑地靈,歷史文化遺蹟豐富。

鳳凰古城

鳳凰因文學大師沈從文而蜚聲國際。鳳凰古城也即鳳凰縣縣城沱江鎮,它曾被紐西蘭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稱讚為中國最美麗的小城。這裡與吉首的德夯苗寨,永順的猛洞河,貴州的梵淨山相毗鄰,是懷化、吉首、貴州銅仁三地之間的必經之路。作為一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鳳凰的風景將自然的、人文的特質有機融合到一處,透視後的沉重感也許正是其吸引八方遊人的魅力之精髓。這座曾被紐西蘭作家路易艾黎稱作中國最美麗的小城之一的“鳳凰古城”建於清康熙時,這顆“湘西明珠”是名副其實的“小”,小到城內僅有一條像樣的東西大街,可它卻是一條綠色長廊。

里耶古城

龍山縣裡耶鎮因秦簡的出土而聞名全國。史書記載,里耶於清康熙年間始建街道和碼頭,雍正年間設定里耶塘,並漸成集市。憑藉其優越的交通位置、深厚的文化積澱和曾經十分繁榮的貿易,里耶與王村、浦市、茶峒並稱為湘西四大古鎮,里耶屬龍山南部第一大鎮。龍山里耶古城和秦簡是“二十一世紀重大考古發現”之一,被譽為“北有西安兵馬俑,南有里耶秦簡牘”。作家黃摩崖創作的《頭顱中國》使里耶古鎮再度引發關注。
里耶古城里耶古城

王村芙蓉鎮

永順縣芙蓉鎮原名王村鎮,在歷史上王村曾經是湘西北部地區的政治中心,早在漢高祖五年,王村就已經是統治整個大湘西地區的酉陽縣的治所所在。酉陽縣屬武陵郡,有“酉陽雄鎮”之稱,酉陽縣管轄今天的龍山、永順、古丈和重慶的一部分地方。同時也是土家族早期首領吳著沖、春巴沖等人的活動中心,一度成為溪州州治(910—1135),是湘西彭姓土司王的龍興之地。1986年,因為由謝晉執導、姜文劉曉慶主演的電影《芙蓉鎮》在王村拍攝,影片上映成功後王村旅遊業迅速發展,王村遂更名為芙蓉鎮。

邊城茶峒

花垣縣邊城鎮因著名作家沈從文筆下的《邊城》而得名,原稱茶峒鎮,茶峒城始建於嘉慶八年(1803),全以青石築成,堅固巍峨。此城背靠太山,左依九龍山,右傍香爐山,面朝風鳴山;城由群山環抱,山中有城,城中有山;因位於湘、黔、渝三省交界處,有“一腳踏三省”之稱,故名“邊城”。此城城垣逶迤,河水悠悠,青石道整潔風雅,吊腳樓古色古香。
邊城茶峒邊城茶峒

浦市鎮

瀘溪縣浦市鎮是一個坐落在沅江西岸的小鎮,與懷化的辰溪隔水相望,宋代時在浦市鎮南一公里的浦溪河口形成了集鎮,元代設千戶所,明十設定巡檢司,清代的辰州俯治所在此。這裡是湘西南部地區和辰溪、麻陽等地的商業中心。湘西南部所需的各種商品都是從沿海沿沅江送到浦市,再從浦市分散到各地的,同時湘西各地的農產品也是從浦市經沅江運送到沿海的,因而自古便有“萬物集散,商賈雲集”之譽。

遷陵鎮

遷陵鎮系保靖縣城所在地,是保靖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遷陵鎮歷史悠久,至戰國始有建置,為遷陵候轄地,公元前202年即漢高祖五年,改黔中郡為武陵郡始置遷陵縣,是湘西古鎮之一。
遷陵鎮遷陵鎮
境內風景秀麗,名勝古蹟星羅棋布,有以漢代四方城遺址為代表的厚重的歷史文化,以酉水河自然風光為代表的獨特的生態平湖游,以摩天石刻“天開文運”和袁吉六墓冢、酉水河岸崖葬墓穴等為代表的神秘的人文景觀,以土家族“茅古斯”原始戲劇為代表的濃郁的民族風情。

乾州古城

乾州鎮位於湖南省湘西自治州首府吉首市區內的萬溶江河畔,這裡交通便捷,209國道和枝柳鐵路縱貫南北,是湘、鄂、渝、黔四省邊區傳統的物質集散中心。乾州古城歷史源遠流長,夏商時期這裡就有土著先民繁銜生息,以後來了棘人,又以後來了猺人,再以後來了苗人,秦漢時期這裡是重要的商埠碼頭,南來北往的驛站、驛道在此交會,水上交通發達,是當時經濟較為發達的地方。明清逐漸成為苗疆邊地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
乾州古城乾州古城

洗車河鎮

洗車河鎮位於龍山縣洗車河畔,境內氣候溫和,風景秀麗。紅岩溪河、猛西河在這裡交匯成洗車河,流經撈車、苗兒灘,於隆頭注入酉水。最底處海撥237米。當地民宅多為吊腳木樓,依山傍水而建,臨河者倒影澄潭如水中街市,依山者雄峙高崖似空中樓閣。這裡是土家族聚居區,至今仍普遍使用土家族語。
洗車河鎮洗車河鎮
土家族有語言無文字,其民族文化全賴口碑世代傳襲,所以這裡的土家文化獨具特色。距本埠八里處即洗車大河西畔,有聞名遐邇的土家族大擺手堂——三月堂。

龍寨鎮

從永順縣城乘汽車北馳47公里,便到達龍寨鎮。龍寨鎮是永順開發能源、發展工業最早的古鎮,是紅軍戰鬥過的革命根據地。全鎮面積65平方公里,轄17個行政村、4個居委會,共4000多戶、17000餘人,主要是漢族和土家族,也有少數苗族、回族。年平均氣溫15.3攝氏度,常年降雨1650毫米,無霜期275天。四周被莽莽蒼蒼的白岩山、靈芝山、鐘靈山環抱,中間有澧水南源杉木河縱貫全境,下面是雲煙茫茫的十萬坪。整個龍寨鎮,像一塊鑲嵌綠邊的橢圓形巨盤,杉木河如同系在盤上的玉帶;龍寨鎮的中心龍家寨,恰似綴在玉帶上的一顆明珠。

塔臥鎮

塔臥鎮位於永順縣東北部,距縣城42公里,最高海拔1080.8米,屬中亞熱帶山地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6.4℃,年降雨量1445毫米,無霜期280天。交通方便,S230省道穿境而過。國土總面積142.3平方公里,有耕地2.15萬畝,其中水田2.08萬畝。轄12個村2個居委會,2010年總人口已經突破10萬人。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中心塔臥位於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順縣東北部、地處東徑109’45”,北緯29’20’,平均海撥380米,東西直徑17.5千米,南北寬20千米。東與張家界市永定區羅塔坪鄉交界,南與永順縣顆砂鄉相連,西與永順縣萬坪片區毗鄰,北與張家界市桑植縣利福塔鎮接壤,總面積350.2平方公里。
塔臥鎮塔臥鎮

水田河鎮

地處湖南省保靖縣南部,與本縣水銀鄉、塗乍鄉、葫蘆鎮、夯沙鄉和花垣縣董馬庫鄉、長樂鄉接壤。全鎮轄23個行政村,5045戶22300人,苗族人口占90%以上,屬典型的苗族聚居地,具有濃郁的苗族風情。
水田河鎮水田河鎮
鎮政府所在地梁家村,東有文筆山,南有岩人嶺,西有將軍岩,北有戰馬崗,謂之四面奇峰,是一個風景優美的苗鄉。
清代苗族秀才梁家澤寫了一首讚美這秀麗風景的詩:
“四面奇峰護水田,生成美景任留連。
將軍西駐雲郎地,文筆東輝豪插天。
峻岭岩人南伏案,高崗戰馬北揚鞭。
許多形象真難數,清秀山川人俊傑。”

毛溝鎮

毛溝鎮位於保靖縣西南部,距縣城39千米。鎮政府設在永和村,距保靖縣城38公里,距花垣縣城9公里,東與清水鄉、大妥鄉、碗米坡鎮相連,南與本省花垣縣接壤,西與重慶市秀山縣交界,北與野竹坪鎮毗鄰。全鎮總面積150.94平方公里,耕地1434公頃。轄17個行政村,167個村民小組,6769戶28113人,其中農業人口27152人,是全縣農業人口最多的鄉鎮。處於雲貴高原東北邊緣與鄂西山地交匯地帶,屬中亞熱帶山區季風濕潤氣候區,海拔多在300米以上,地勢複雜,多山嶺河谷。鎮內雨量充沛,氣候溫和,無霜期長。農作物主產稻穀、玉米等糧食作物和油菜籽、椪柑、菸葉、獼猴桃、梨、茶葉等經濟作物。有林地15萬畝,退耕還林工程面積6萬畝,保存有銀杏、香樟等多種珍貴樹種。
毛溝鎮毛溝鎮

羅依溪鎮

羅依溪鎮地處張家界——猛洞河——棲鳳湖——鳳凰精品旅遊線路中間,素有古丈“北大門”之稱,東與高望界林場、古陽鎮相鄰,南與雙溪鄉接壤,西與紅石林鎮交界,北與永順縣一水相隔。全鎮自然資源豐富,有豐富的錳礦資源,有湖光山色的棲鳳湖省級風景區,有大量的林木及農產品。羅依溪鎮歷來就是湘西北的物流集散地,交通區位優勢明顯,猛洞河火車站是全州第二大客貨運混編站。S229省級公路的建成和通車以及酉水河航運,使我鎮成為聯繫自治州北部的交通樞紐。近年來,在上級領導和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我鎮經濟、文化、社會、科技等方面得到長足發展,尤其是2003年棲鳳大道和棲鳳大壩重點工程的順利開工以來,進一步加快了我鎮的旅遊開發、招商引資的步伐,移民生產生活條件大為改善,一個生態旅遊小城鎮已嶄露頭角。

團結鎮

團結鎮位於花垣縣城西部,距縣城11公里,東鄰花垣鎮,西與邊城鎮接壤,南連龍潭鎮、道二鄉,北與保靖縣毛溝鎮隔河相望。轄18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127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9927人,其中農業人口17390人,現有耕地面積13313畝,其中水田5940畝,旱地7373畝,總面積48.01平方公里。地勢南高北低,大部分為丘陵平地,平均海拔336米,年平均氣溫16℃,年降雨量1420mm。鎮內交通條件優越,319國道貫穿全鎮,吉茶高速公路團結路段總長4.2公里,途經我鎮吉場、永豐、長新三個村。

阿拉鎮

鳳凰縣阿拉鎮位於縣境西南部,東距縣城沱江鎮23公里,西距貴州銅仁40公里,海拔高度600米左右,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是鳳凰縣的一大糧倉。相傳有一對金鴨在鎮旁水田戲水,激起浪花,得名鴨浪;後因官兵在此設營盤駐兵,故稱“鴨浪營”,後記音為“鴨拉營”。阿拉鎮是湖南通往貴州的要塞,古有官道從鳳凰縣直達貴州銅仁;同時又是漢族和苗族居住的分界地,地理位置重要,封建統治階級為了阻止黔東和湘西苗民互相呼應,聚眾起事;控制苗漢人民互相往來,以實施“苗不出境,漢不入峒”的政策,從唐朝起即置謂陽縣治所,修築城堡,彈壓苗民。明朝正德八年(1513年)設雅拉關,與貴州銅仁亞寨關和鎮皇湄亮關連成一線,史稱“三關”。

沅古坪鎮

沅古坪鎮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境內旅遊資源非常豐富。位於境內的五龍河,發源於該鎮五龍村的萬花山下,因是五條似龍小溪匯合而得名。該河兩岸有三大瀑布八十多個景點,就像顆顆璀璨的明珠被五龍河串連在一起,兩岸群峰疊翠,如屏似畫,交錯掩映,使河水曲折蜿蜒,處處顯現山重水複之幻覺,凡瀏覽者無不稱其為“世外桃源之典範,休閒避暑之勝地”。其中萬花山下的鎖龍壩,泉水從壩上翻滾而下形成13米高54米寬的挑水瀑布,接著展開跳躍,又形成21級階梯般寬約50米的瀑布群,十分壯觀。距此瀑布群左側百米處有菩薩雕像,神台遺址,有鐘乳石形成的石幃、石幔、石拱橋、石白鶴群,造型獨特,讓人賞心悅目,回味無窮。再是位於五龍河中游的飛潭瀑布,因飛潭電站的建設形成50米的落差,飛流直下的急流波濤似野馬如狂飆,驚濤駭浪,形成雄偉壯觀的飛潭瀑布。在飛潭瀑布的周圍有吉寧庵遺址、明初古城牆、神龜觀瀑台、雄偉壯觀的福德橋、九龍橋等景點,四周秀木蔥蔥,山水倒影,讓人賞心悅目。尤其是下游八里翠谷,千年古柳隨風搖曳,山巒青翠欲滴,百鳥爭鳴,蟬歡蝶舞,空氣新鮮,真乃世外桃源,令人心曠神怡。

教字埡鎮

張家界市永定區轄鎮。1949年屬西教鄉,後分屬中心、禹溪、興隆、橋頭、羅水5個公社,1984年改為5個鄉,1995年撤併5鄉建為教字埡鎮。位於區境西部,距市城區32公里,面積258平方公里,人口4.6萬。教字埡鎮位於永定區西北部,東鄰沙堤鄉、尹家溪鎮,南接茅溪水庫、羅水鄉,西抵橋頭鄉,北靠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武陵源區中湖鄉,距市區32公里。

溪口鎮

溪口鎮,是澧水流域的著名古鎮之一。位於張家界慈利縣城31公里的九渡溪與杜家溪匯入口,故名。西南與桃源永定接壤,西北與武陵源風景區相望。往昔,溪口曾憑一條澧水的舟楫之利,上通永順保靖桑植龍山,下抵津市、漢口,很久以來就是商賈靡之所,兵家常爭之地。

江埡鎮

江埡資源豐富,山水秀麗。境內物產豐富,盛產柑橘、金香柚、烤菸、杜仲、銀魚等。其中尤以柑橘、烤菸最為豐產,年產柑橘8000噸,年產烤菸10000餘擔,素有“煙果之鄉”的美譽。近年來,隨著張家界東線旅遊開發和慈利縣“旅遊帶動,工業強縣”戰略的實施,江埡的旅遊資源優勢日益凸現,旅遊產業不斷發展。以國家水利風景區、AAAA景點、“百姓最喜愛的湖南百景”江埡溫泉度假中心、龍王洞、婁索漂流、江埡水庫平湖游、九溪衛城等為主的東線旅遊產業已頗具規模,中外遊客紛至沓來,2005年接待中外遊客45萬人次,創旅遊收入5000餘萬元。一大批重點項目如關門岩電站、九溪古城恢復與開發、杜心五武術文化園、龍潭天堂水上休閒度假中心等也正在建設與開發之中。

桃花源鎮

常德的文明鄉鎮。桃花源鎮總面積106平方公里,總人口3萬餘人,轄青山、桃花源、水溪、高田、雙湖、雙崗、黃土坡、金橋、金井、同仁、湯家山、聯岩、白櫟、虎形、井崗、金畔、伏圖山、楠竹、蟠龍、官莊、上莊、農協、集雲、馬家坪、鄭家沖、朝陽、三莊、茶莊、三合、雙峰30個村,2個居委會,250個村(居)民小組。2007年實現GDP(地區生產總值)2.3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533元。2003年被省委授予“抗洪救災先進集體”、被市委評為“五個好鄉鎮黨委”等;2004年獲常德市“五個好鄉鎮黨委”等;2007年獲全縣目標管理先進單位,全縣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紅旗單位,全縣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且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授予“全國文明村鎮建設先進鄉鎮”榮譽稱號。

銅灣鎮

該鎮農民勤勞,民風淳樸,境內居民原系少數民族,後為宋、元、明化漢族由江西遷徙於此,主要姓氏有:周、楊、廖、瞿等,其中以周、楊為主,占全鎮比例75%,主要分布在費家田、大岩頭、水落岸、山岔、思坪、黃溪、竹元頭等村。境內絕大部分民眾酷愛唱山歌、霸正鞭等傳統文藝。逢過年有舞龍燈、舞獅之愛好。  由於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該鎮名勝古蹟較多,旅遊資源較為豐富。全鎮有古遺址1處(諸葛城古戰場遺址),古建築2處(周氏宗祠、黃溪明清古建築群),古墓葬1處(新屋戰國墓群),革命文物1處(銅灣事變烈士紀念塔),山水景觀7處(高家風雨橋、劉佟氏墓一元代誥命夫人、龍井月夜、黃溪洞泉等)。經過近一年的挖掘開發,黃溪旅遊風景區於2004年“五一”節正式對外開放,年接待遊客5萬人次以上,已成為周邊地區的旅遊熱點。全鎮還有參天古樹500餘顆,古道觀、 古寺5處,均極具遊覽價值。

高村鎮

高村鎮是湖南麻陽苗族自治縣下轄的一個鎮,地處麻苗族自治縣城及城郊結合部,是麻陽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全鎮轄10個村,8個社區居委會,人口9.2萬人(含流動人口),總面積54.3平方公里。錦江河、堯里河,枝柳鐵路、209國道和S308省道從境內交匯而過,有著良好的交通優勢和區位優勢。鎮人民政府駐高壠坪。

錦和鎮

錦和鎮是麻陽苗族自治縣第二大集鎮,轄20個村和2個社區居委會,88個村民小組,共4451戶,共2.5萬人。境內峰巒起伏,林木茂密,氣候宜人,溪河縱橫,河水清幽,生態環境十分優美。建成無公害瓜果、蔬菜、林區、養殖四大生產基地,素有“魚米之鄉”和“麻陽小天府”之美譽。2000年被批准為全省農村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2001年被評為全國500家小城鎮建設重點扶持鎮,2007年被評為省級環境優美鄉鎮,生態旅遊資源十分豐富。該鎮是千年古鎮,長壽文化十分濃厚,形成獨特的長壽食方、養生之道與和諧環境。據統計,全鎮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6.8歲,百歲老人達10人,居全縣各鄉鎮之首,有“長壽之邦”的美譽。錦和鎮歷史悠久,古屬五溪蠻夷之地,始建於北宋熙寧七年(1073年),具有880年的縣治歷史,1924年麻陽特別支部在此建立,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滕代遠、陳佑魁少年時曾在錦江書院讀書,解放初系縣人民政府所在地,1953年縣址遷往麻陽高村,1985年錦和鎮、錦和鄉合併為錦和鎮。

孝坪鎮

境地屬丘陵地帶,東西金子山一帶,地勢較高,是油茶林基地,面積達14000畝,一年產茶籽110噸左右,西南、西北背臨沅水,地勢平緩,土地肥沃,陽光充足,主產糧食。境內煤炭、石灰石等資源豐富。白雲廠有一天然溶洞相接至常懷公路,地處三面環山,綠樹成林,風景秀麗,人稱“世外桃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