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侗族傳統木構民居適宜性生態更新技術體系研究

湘西侗族傳統木構民居適宜性生態更新技術體系研究

《湘西侗族傳統木構民居適宜性生態更新技術體系研究》是依託中南大學,由李哲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湘西侗族傳統木構民居適宜性生態更新技術體系研究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李哲
  • 依託單位:中南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本課題通過傳統生態技術科學化與系統化的提煉以及現代生態建築技術最最佳化選擇,將適宜的現代技術與湘西侗族地方傳統技術有機耦合,建立一整套的綠色適宜性建築更新技術體系,包括建築節能技術、熱工改造技術、室內外物理環境控制技術、被動式太陽能利用技術、生產生活垃圾循環利用技術、清潔能源生成與利用技術等。在保護民居的傳統風貌和民族特殊生活方式的前提下,對湘西侗族傳統木構民居進行生態更新,將現代的廚炊、衛生和洗浴等生活設施引入傳統民居,提高傳統民居的隔熱保溫性能,改善民居內部的生活便利性和環境舒適度,以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同時延續和發展民族文化及地域文脈。通過實際的工程實驗,對實驗前後的各項物理環境特性指標進行比較測試,建立湘西侗族傳統木構民居更新綠色性能評價指標體系,為傳統木構民居的生態更新提供科學的評價標準。

結題摘要

本課題通過傳統生態技術科學化與系統化的提煉以及現代生態建築技術最最佳化選擇,將適宜的現代技術與湘西侗族地方傳統技術有機耦合,建立一整套的綠色適宜性建築更新技術體系,包括生產生活垃圾循環利用技術、清潔能源生成與利用技術、建築節能技術、熱工改造技術、室內外物理環境控制技術等。在保護民居的傳統風貌和民族特殊生活方式的前提下,對湘西侗族傳統木構民居進行生態更新,將現代的廚炊、衛生和洗浴等生活設施引入傳統民居,提高傳統民居的隔熱保溫性能,改善民居內部的生活便利性和環境舒適度,以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同時延續和發展民族文化及地域文脈。通過引入最適宜湘西地區的低成本沼氣技術,將生產生活垃圾循環利用,同時生成清潔能源,經測算平均每戶年產沼氣360立方,滿足五口之家的能源要求。編寫《湘西地區南侗北侗民居適宜性生態更新技術圖集》,在民居中引入現代的廚房和洗浴設備,在保護民居的傳統風貌和民族特殊生活方式的前提下,對民居的牆、地、頂等部位進行熱工性能改造,在內側新增了保溫板材和木板,還形成了兩層空氣空腔。通過軟體的模擬實驗,對實驗前後的各項物理環境特性指標進行比較測試,發現夏季室內氣溫比改造前平均下降了5℃,冬季室內氣溫比改造前平均上升了10℃。改造後,夏季室外最高氣溫 37℃,室內氣溫在23℃到29℃之間;冬季室外最低氣溫-3℃,室內氣溫在14℃到21℃之間,正好處在人體比較舒適的室內溫度範圍內。這些數據證實了民居適宜性更新技術的可行性與有效性。 本課題建立了湘西侗族傳統木構民居有機更新技術體系,為傳統木構民居的生態更新提供技術支持,同時,對於湘西傳統木構民居的保護與利用、湘西傳統村寨的風貌和環境保護都將產生積極的影響。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