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濱社區

湘濱社區位於湖南省長沙市長沙縣湘龍街道,於成立於2011年1月,東臨萬家麗北路,南至湘龍路,西為高沙社區,北靠石子社區。社區面積為1.1平方公里,包括1個高檔小區、一個大專院校和一個待建小區,分別是山水灣小區、湖南安全職業技術學院、和莊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湘濱社區
  • 所屬地區:湖南省長沙市長沙縣
  • 面積:1.1平方公里
  • 人口:1380人
基本概況,經濟狀況,特色產業,人口衛生,飲食習俗,社區單位,

基本概況

社區現有總人口6130人,其中戶籍人口150人,常住人口1380人,暫住人口4600人。社區組織功能正逐步完善,現包括社區工作站、黨員服務中心、青年志願者服務站、人口學校、計生服務室。現有社區工作人員8名,流動人口協管員1名,在職黨員3名。社區以“貼近民心,服務於民”為原則,以“建設節能環保型的新型社區”為目的,積極推進社區格線化管理與服務模式,充分利用格線化綜合信息平台,實現“一格一櫃、一點一盒、一紙一人”的全員信息錄入。社區將不斷加強社區建設和社會管理,完善社區服務功能,以經常性的民眾活動為載體,以有聲有色的志願者活動為亮點,大力推進社區建設,力爭把社區建設成為服務完善、環境優美、生活便利、治安良好、人際關係和諧的和睦家園。

經濟狀況

湘濱社區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604.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68萬元,占總收入的27.8%;畜牧業收入128萬元,占總收入的21.2%(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40頭,肉牛22頭,肉羊100頭);林業收入66萬元,占總收入的11%;第二、三產業收入26.1萬元,占總收入的4.3%;工資性收入30萬元,占總收入的5%。農民人均純收入1692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為主。全社區外出務工收入3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441人(占勞動力的23.3%),在省內務工106人,到省外務工335人。

特色產業

湘濱社區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縣內。2010年花椒主產業全社區銷售總收入50萬元,占社區經濟總收入11.9%。該社區目前正在發展蠶桑、花椒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蠶桑、花椒畜牧產業。

人口衛生

截至2010年底,湘濱社區有農戶47戶,鄉村人口112人,其中男65人,女47人。農業人口總數為112人,勞動力總數58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口39人,外出務工人數20人。
善國社區以漢族為主,其中漢族112人。近年來,隨著農村經濟的不斷增長,農村醫療、社會保障及衛生環境得到了進一步改善,農村居民也積極參與社會保障,有更多的農戶開始加入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及農村合作醫療。至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農戶47戶,總計105人,參合率94%,享受低保6人,村民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室和鄉衛生院。

飲食習俗

建國前後,民眾以高粱、大豆、穀子為主食,1978年以前,以玉米餅、地瓜乾麵窩窩為主。改革開放以後,白面膜成為人們的主食。一日三餐還有肉,生活條件大大改善。各種青菜一年四季不斷,迎來送往還離不開酒。人們生活講究營養,魚、肉、蛋、奶消費日益增加。煙、酒、糖、茶家家必備。每逢婚嫁喜慶,宴席講究色、香、味、營養價值。宴席檔次逐年升級,每席上菜有10個、12個、16個、24個不等。

社區單位

湘濱社區內有三個市級單位(無線電研究所、民航幼稚園、房修二公司)及交道口辦事處、交道口房管所、東城綜合高中等單位,還有修理腳踏車、美容美髮、餐廳等大小商家共26個。其中近兩年建成並投入運營的東不壓橋菜市場給社區及周圍居民的生活帶來許多方便。設在雨兒胡同及東不壓橋胡同的街道紅十字會主辦的衛生站,為社區居民預防疾病及健康保健帶來一定的保證。社區內民宅大多是明、清時代的四合院建築,文革後,尤其是1976年唐山地震前後,院內翻建、改建、臨建的大量增加,使大部分四合院格局受到破壞。目前保存較完整的所剩無幾,現有雨兒13號、乙10號、福祥5號、地東大街84號等院保存完好。其餘多數院內主房仍以明清建築為主體。胡同經幾年街道的進行整治(粉刷牆面、油漆街門、改造公廁等),外觀較為整潔,街面乾淨,使古都風貌重放光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