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十四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

《湘潭市“十四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已經湘潭市人民政府同意,湘潭市人民政府辦公室2021年12月17日印發,請認真組織實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湘潭市“十四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
  • 頒布時間:2021年12月17日
  • 發布單位:湘潭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 批准文號:潭政辦發〔2021〕45號
全文,政策解讀,

全文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指以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對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且成長潛力巨大的產業。同時,也意味著新興科技和新興產業的深度融合,代表著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方向,具有科技含量高、市場潛力大、帶動能力強、綜合效益好等特徵。大力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我國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的重要支撐,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落實創新型國家建設等國家戰略部署的重要抓手,是構築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推動全面開放邁向新台階的重要助力。
“十三五”以來,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總體規模持續快速壯大,經濟成長新動能作用不斷增強。2020年,全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11.7%,規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6.8%,高於規上全國總體工業增加值4.0個百分點。從湖南情況看,2020年,湖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約為10.0%,規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約為10.2%,與全國過去幾年平均增速相當,全省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占工業總產值比重約28%。
“十四五”時期,為推動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更好發展,進一步細化戰略性新興產業中具有市場需求價值的產品和服務,進一步提高企業內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品研發及生產占比,進一步加強戰略性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之間的統籌協調,全面落實“三高四新”戰略,助力湘潭“四區一地”建設,根據《湘潭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湘潭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的通知》(潭政發〔2021〕4號)等精神,制定本規劃。
一、面臨的形勢與任務
(一)發展基礎。“十三五”期間,我市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人民政府的決策部署,將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在以“兩新三電”為代表的新能源、新材料、電機電控電傳動等領域實現平穩較快發展,產業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市場主體快速成長,創新成果不斷突破,為“十四五”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奠定了良好基礎。
1.產業發展形成格局,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已基本形成以智慧型裝備製造、新材料、汽車及零部件、新一代信息技術為主導,以生物醫療、綠色環保、商貿物流、高技術轉化套用為特色的“四主四特”產業發展格局。2020年,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995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只統計戰略性新興企業中戰略性新興產品的產值,下同),占全市規模以上全部工業總產值比重為25.5%,處於全省第一方陣;擁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39家,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數(1104家)比重為30.70%。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勢頭良好,對全市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發揮了引領作用。
2.集聚態勢初步形成,特色優勢逐漸凸顯。“十三五”期間,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更加集聚,空間布局更加合理,產業細分領域優勢逐步釋放,以具有相對歷史積澱和規模優勢的“兩新三電”產業(新材料新能源、電機電控電傳動)主體地位日益穩固。目前,全市“兩新三電”企業共有110餘家,總產值達1100億元。新材料方面,形成了以湘鋼集團、華菱線纜等為核心的鋼鐵新材和線纜新材集群;新能源方面,形成了以吉利汽車、哈電風能、湘潭電化、裕能新能源、桑頓新能源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和儲能材料產業鏈;先進電傳動方面,形成了以“中國機電產品搖籃”湘電集團為龍頭的電機電控制造產業集群,擁有電磁電力驅動等世界領先的技術優勢。其中,我市智慧型製造裝備產業2019年入選國家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先進礦山裝備產業2020年獲批省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湘潭風能產業2021年躋身國家級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新能源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療等產業加快發展,產業結構不斷趨優,本地配套率逐步提升,集聚態勢更加明顯。
3.創新體系逐步完善,創新成果不斷突破。“十三五”期間,全市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創新驅動戰略和省委創新引領、開放崛起戰略,深入實施省人民政府建設科技強省的實施意見,持續加大科技投入,推動產業創新發展,完善自主創新機制體系。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累計培育新型研發機構數量80家,其中新增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2家,新增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3家,建成國內首個2-8MW級永磁同步發電機組全功率試驗平台,累計促成產學研合作項目20項,實現產業化轉化項目65項,新增授權有效發明專利384件。重點突破了“海牛”深海鑽機、大型風力發電機組成套設備、複雜廢鉛酸蓄電池清潔再生系統技術與集成設備、5G毫米波寬頻晶片、碳納米管晶片材料、電磁發射技術等一批“卡脖子”技術和產品。
4.市場主體加速成長,骨幹企業相繼湧現。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加速發展,優質領軍企業不斷湧現。截至2020年底,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擁有相關產品產值過50億元的龍頭企業2家,10~50億元的企業21家,1億元以上的骨幹企業總計100家。以“兩湘三江”(湘電集團、湘鋼集團、江南工業集團、江麓機電集團、江濱集團)為代表的龍頭骨幹企業在壯大行業體量、提升行業技術水平等方面發揮了良好的示範引領作用。同時,隨著藍思科技、華菱線纜、三一風能葉片廠、中聯工程機械配套園等一批重大項目的落地建設,有力提升了我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實力。
“十三五”期間,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初顯成效,但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體現在產業規模依舊偏小,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仍然較低,略低於全省平均水平,對經濟發展的支撐帶動作用不足;集群領軍型龍頭企業缺少,2020年全市戰略性新興產品產值過50億元的企業僅2家,龍頭企業輻射帶動作用不強,集群效應不明顯;高端產品供給不足,全市大多戰略性新興企業仍然生產著較多傳統產品,產品核心競爭力不強,一些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技術創新能力不足;人才流失現象比較嚴重,高技能人才以及懂技術懂行業的複合型人才缺口仍然較大。
(二)發展形勢。從國際看,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國際環境日趨複雜,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新冠肺炎疫情加劇了大變局的演變。全球創新版圖正在加速重構,世界經濟結構也在加速重塑,一些重大顛覆性技術創新正在創造新產業、新業態、新動能,全球步入新興產業孕育發展的關鍵時期。隨著眾多前瞻性、顛覆性技術創新快速擴散,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科技生產力的代表,將迎來世界各國對發展主導權、控制權的激烈競爭。
從國內看,戰略性新興產業迎來提速發展,新增長點不斷湧現、創新能力逐步攀升、競爭實力顯著增強,並跑、領跑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技術領域不斷增多,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隨著國內技術水平穩步提高、國際國內技術代差快速縮小,以及新基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京津冀協同發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等國家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將形成以長三角、環渤海、珠三角地區為核心,以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為支撐,中西部地區快速發展的產業空間發展格局。
從省內看,湖南省區位優勢明顯、產業基礎堅實,長江經濟帶發展、中部地區崛起、共建“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提供區域發展新機遇。省委、省人民政府大力實施“三高四新”戰略,高度重視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把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作為主攻方向。工程機械、先進軌道交通裝備、航空動力三大世界級產業集群及信創產業、先進材料、節能環保新能源三個國家級產業集群的蓬勃發展為我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帶來新動力。隨著產業規劃和政策體系的不斷完善及深入實施,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將得到進一步發展。
從我市自身來看,近年來,湘潭市通過實施核心技術攻關、重大項目建設、產業集群培育、營商環境提升等一系列舉措,著力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有序發展,全市戰略新興產業初具規模,新技術新產品的不斷湧現對推動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面對外部環境變化和自身發展的要求,對標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我市明確了產業鏈發展“1234”目標,著力打造產業特色鮮明、技術水平先進、質量效益突出、配套服務完善的國家重要智慧型製造集聚區。“十四五”時期,我市將進一步聚焦產業重點,提升發展質量,全面營造有利於新興產業發展的生態環境,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動力。
(三)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貫徹落實省委“三高四新”戰略和市委打造“四區一地”決策部署,深入貫徹市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全面、準確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緊緊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大歷史機遇,以培育壯大龍頭企業為重點、以項目建設為載體、以加快成果轉化為主要路徑,加大有效投入,加快產業聚集,加強要素保障,著力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能級,促進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加速提升,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化、集群化、生態化發展,將湘潭打造成國家重要智慧型製造集聚區和中西部先進制造業高地,為奮力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湘潭作出更大貢獻。
(四)主要原則
——市場主導、政府引導。堅持市場的資源配置決定性作用和企業的市場主體作用,發揮政府戰略引領作用,把政府和市場力量有機結合起來,加強規劃指導,營造良好環境。
——創新驅動、質量提升。把技術創新作為新興產業發展的核心動力,注重科技創新、體制創新、管理創新,建立跨地區的協同創新體系,加快突破制約新興產業發展的關鍵共性技術、核心技術,以新技術突破引領產業高端化發展,推動產業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高。
——最佳化布局、集聚發展。發揮區域特色、資源稟賦和產業比較優勢,最佳化空間布局,實現錯位發展。推動新產業、新業態加快發展和集群發展,打造一批產業鏈條完善、輻射帶動力強、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提升區域整體競爭力。
——內引外聯、開放合作。以國際化視野面對國際化市場,積極利用國內外資源,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在更大範圍內、更高層次上參與國內外產業分工、合作和競爭。積極參與長株潭都市圈、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一帶一路”建設等國、省發展戰略,促進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開放式發展。
(五)發展目標。到2025年,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綜合實力顯著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高,培育形成一批新興產業集群。
——產業規模穩步提升。到2025年,全市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規模達到1600億元以上,年均複合增長率為10%,產值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30%。引進培育戰略性新興產品年銷售收入超過百億的大型企業2家,超過50億的龍頭企業達到8家,超過10億的骨幹企業達到50家,上市企業達到8家,區域性股權市場股改掛牌公司達到80家以上。智慧型裝備製造、新材料、綠色環保等產業支柱作用進一步增強,新能源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療等產業成為新的增長點。
——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到2025年,累計新增國家級、省級創新平台20家以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有研發活動的企業占比達到60%,新增授權發明專利700件。實施重大科技專項,在智慧型裝備製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等多個領域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科技成果轉化效率不斷提高。
——集聚水平顯著提升。到2025年,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空間布局進一步最佳化,產業集聚程度進一步提高,力爭培育1個世界級產業集群,打造3個國家級、省級產業集群和“兩新三電”產業集群品牌,形成一批有亮點、有特色的細分領域產業鏈條。
二、產業發展重點方向
(一)智慧型裝備製造產業。以湘潭建設國家智慧型製造裝備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為契機,重點發展先進電機設備、先進電控設備、先進電傳動裝備、先進礦山裝備、機器人、高檔數控工具機、3D列印裝備、精密軸承等8大領域。積極把握長株潭一體化產業配套機遇,以市場套用為牽引、自主可控為導向、技術引領為支撐、轉型升級為主線、兩化融合為手段,加大重要產品和重大技術攻關力度,深入實施智慧型製造,不斷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促進產業鏈向兩端延伸、向高端攀升,增強產業發展動力。力爭到2025年,培育形成1家以上(戰略性新興產品)產值過百億的龍頭企業,培育2~4家上市公司,全市智慧型裝備製造產業規模達到550億元,智慧型裝備製造對全市裝備製造業的帶動作用進一步顯現。
1.先進電機設備領域。依託湘電集團、華聯電機等企業,重點發展中大型交直流電動機、工業節能發電機、小型低壓電動機、高速永磁電機等電機裝備產品,加快布局發展新型微特電機、大功率永磁牽引電機、軌道交通異步牽引電機、新能源車用電動機、節能型電機等新產品。強化對升溫、振動、噪聲、絕緣、能效、軸承等技術的基礎研究,重點攻克超高效環保高功率密度高壓電機技術、大功率永磁電機技術、脈衝發電機技術、高速磁浮直線電機技術、電機能效改造技術等關鍵技術,不斷推動電機裝備產品向高效性、高可靠性、高節能性、智慧型化升級,占據電機技術高端位置。
2.先進電控設備領域。大力發展船舶綜合電力系統、軌道交通牽引系統、新能源汽車電控、智慧型電網控制設備等4個細分領域,形成具有競爭力的智慧型電控裝備生產體系。依託湘電動力、中通電氣、沃森電氣等企業重點發展船舶綜合電力推進系統、新一代軌道牽引系統、車輛集電系統受流器、新能源車電機控制器、輔助集成控制器等電控裝備。依託威勝電氣、德意電氣、中韶電氣等企業重點發展智慧型電網控制設備、智慧能源計量儀表、中低壓開關與電氣成套設備等電控產品。重點攻克配電系統數位化網路化控制技術、高效高功率密度電機控制技術、大功率永磁牽引技術、中心控制受流技術、高性能矢量變頻轉換技術等關鍵技術。
3.先進電傳動裝備領域。將電機電磁驅動等優勢技術進行轉化、移植,深入對接5G、無人駕駛等信息化技術,提升先進電傳動裝備的自動化、數位化、智慧型化水平,拓展持續提升先進電傳動裝備套用領域。重點發展大型電動輪自卸車、大功率無人駕駛工業電機車、城市輕軌車、特種裝備車輛等電傳動裝備產品,重點攻關先進電驅電傳動技術、交流變頻調速技術、傳動設備感應感測技術、先進底盤防護技術、故障分析診斷技術、智慧型控制技術、高效節能技術等電傳動通用裝備領域的關鍵技術。
4.先進礦山裝備領域。依託湘電重裝、恆欣實業、湘牽工業、平安電氣等企業,重點發展礦山提升運輸裝備、礦山安全裝備、礦山特種運輸裝備、礦山挖掘設備、礦物加工設備、核心智慧型測控裝置等產品,加快海底礦產勘察與開採裝備、地下無人駕駛運輸設備、智慧型樁工設備、深井降溫系統、高性能車用底盤、大流量液壓泵閥、牽引動力設備等新產品的開發與推廣套用。把握國內旅遊市場快速發展的機遇,積極推動本地礦山索道裝備、礦山軌道裝備等領域的產品裂變創新,重點發展索道纜車設備、軌道遊覽車、低速電動遊覽車等產品,形成新的裝備製造產業的增長極。鼓勵礦山裝備企業積極探索礦山工程總包建設的新模式,向礦山採掘、選礦設備、軌道交通、節能環保等領域發展,構建具有湘潭特色的智慧型化先進工程礦山裝備產業體系。
5.機器人領域。依託新松機器人、千智機器人、漢和科技等企業,重點發展智慧型焊接、搬運機器人、巡視機器人、醫療機器人、排爆機器人、消防機器人、環境監測機器人、礦山救援機器人、深海作業機器人等產品。依託本地高校創新優勢及電機電控產業基礎優勢,加快布局培育一批高性能高可靠減速器、高精度伺服驅動器等關鍵企業。全力支持新松機器人小鎮、長沙雨花經開區(韶山)智慧型製造產業園加快建設。發揮產業載體和龍頭企業對產業的聚集帶動作用,在系統集成領域,快速推動全市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帶動機器人產業發展壯大。
6.高檔數控工具機領域。依託九五精機、湖南江南四棱數控等企業,面向工程機械、航空、汽車等領域,重點推動高端五軸聯動工具機、高精密數控磨床、智慧型五軸加工中心、車銑複合加工中心等工作母機以及高精度五軸聯動擺頭、五軸聯動轉台、車銑複合主軸、高端數控系統、精密絲桿、光柵等關鍵零部件研發及產業化,開展超精密加工、複合加工、綠色潤滑、精密檢測等基礎技術及智慧型配套技術研究及創新,加快自主工具機裝備試點示範和推廣套用。支持生產企業聯合科研機構、用戶企業等組織開展技術熟化、中試驗證等工程化創新突破,提升關鍵領域產業鏈協同創新能力,加快高端數控工具機國產化套用。
7.3D列印裝備領域。依託西交智造、數造科技、湖南萌境智慧型等企業,支持搭建以工業設計和3D列印為主體的平台,圍繞“一體化”工業設計和增材製造等業務,打造智慧型製造產業的研發設計中心、交流培訓中心、成果轉化中心。重點提升雷射快速成型設備、SLS型工業級3D列印設備、快速模具設備和三維反求設備的生產能力,加快開發高功率光纖雷射器、掃描振鏡、雷射加工頭等核心器件和嵌入式軟體系統,並將3D列印材料技術從套用於模具製造、工業設計,拓展到列印可直接使用的零部件,套用於新能源、智慧型裝備製造、電子、汽車、航空航天、醫療、健康服務等領域,打造3D列印設備生產與套用示範基地。
8.精密軸承領域。依託崇德科技、鐵姆肯、湘電集團、舍弗勒等企業,面向風電裝備、汽車、船舶等領域,重點推進高性能滑動軸承、超大型軸承、高端汽車軸承、高速電機軸承等產品攻關。在滑動軸承方面,重點發展核電站主冷卻劑用大推力雙向滑動軸承、艦船用軍工產品滑動軸承、風電齒輪箱用滑動軸承等產品,支持龍頭企業牽頭建設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國內頂尖滑動軸承試驗平台基地等創新載體,打造國內滑動軸承示範套用基地。加快布局發展工業機器人軸承、高度動車組軸承、航空發動機軸承、盾構機主軸承等產品,促進與本地、長沙、株洲相關優勢產業配套。
(二)新材料產業。充分發揮湘潭“十里鋼城”和先進硬質材料、先進儲能材料等產業基礎優勢,重點發展先進鋼鐵材料、先進線纜材料、先進鋰電材料、新型建築材料等4大領域。以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產業發展需求為導向,提高新材料套用水平,強化基礎材料對重大裝備、重點產品的保障能力,推進新材料融入高端製造供應鏈。鼓勵重點企業廣泛套用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提升資源配置、工藝最佳化和過程控制等的智慧型化、綠色化水平,加快新材料配套攻關,培育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的行業領軍企業。到2025年,全市精品鋼材與新材料產業產值達到350億元,力爭培育1家以上產值過百億的龍頭企業,培育1~2家上市公司,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超過60家,建成能支撐湖南先進制造業發展、影響全國的中西部精品鋼材與新材料產業基地。
1.先進鋼鐵材料領域。在精品鋼材方面,依託湘鋼集團,重點發展耐蝕、耐候、超高強度海洋石油工程用特厚鋼、石油氣管道用鋼、高強度船舶用寬厚板、高性能工程機械用鋼、高強度礦山機械用鋼、新型水面艦船用鋼板等產品,重點攻克鋼鐵材料綠色高效線上熱處理製造技術、高端軌道交通和汽車用鋼生產工藝,新型處理含鋅、含鹼固廢塵泥、綜合回收利用的成套技術等技術,著力打造極具國際競爭力的“精品寬厚板基地、國內一流優特鋼基地、國內先進棒線材基地”。在鋼材深加工方面,依託金海鋼構、遠東鋼模、勝利鋼管、湘鋼金屬等企業,重點發展工程礦類用特種鋼絲繩、超高強度耐衝擊高延伸鋼簾線、特種預應力鋼絞線等系列高性能絲繩製品、機械製造零部件等領域高性能鑄件加工產品,支持深加工企業推進產品提質升級,面向工程機械、汽車、軌道交通、風電、核電、礦機、石油、海洋等領域錯位發展,著力推動形成產業體系,打造湖南最大的精品鋼材深加工基地。
2.先進線纜材料領域。依託華菱線纜、湘潭市特種線纜、金杯電工電磁線等企業,重點發展航空航天、軌道交通、海洋工程特種電纜的纜心和護套絕緣材料、礦山及高端裝備用特種柔性複合電纜、軌道交通用中低壓電力及特種信號傳輸電纜、新能源汽車高端電磁線產品等。加大在產品柔軟性、抗拉性、耐彎性、耐磨性、耐輻照、綠色環保等方面的技術研發,重點攻克柔軟型鋁合金導體技術、多層複合絕緣結構技術等關鍵技術。
3.先進鋰電材料領域。依託湘潭電化、裕能新能源、桑頓新能源、銀河新能源、潤澤新能源、億德新能源等企業,重點發展鋰系列電池材料、超級電容電池材料等,積極研發高能量型磷酸鐵鋰、三元材料、前驅體及原料、碳基負極材料等關鍵材料的產業化工藝與裝備技術,突破高比容量、高電壓類正極材料、富鋰錳基正極材料和矽碳複合負極材料、高性能碳(碳化矽)纖維製造、低成本改性石墨負極材料連續化智慧型化等關鍵技術。推進建設韶山鋰電碳負極材料創業園,加快引進鋰電碳負極材料領域擁有核心技術的企業或創新團隊,建設成為湖南重要先進儲能材料產業集群。
4.新型建築材料領域。依託韶峰南方水泥、巨強科技、飛山奇科技、湘鋼瑞泰等企業,把握我國綠色建築發展的重要歷史機遇期,大力發展新型綠色牆體材料、化學建材、新型保溫隔熱阻燃材料、低碳水泥、專用水泥、高性能混凝土製品、海泡石催化新材料等新型綠色建材,推動產品綠色化升級。拓展水泥預製品等裝配式建築部品、節能建築玻璃、保溫隔熱材料、防水密閉材料、空氣淨化材料、裝飾材料等新產品,推動廢舊資源綜合利用。加快湖南九華南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綠色建材循環產業園、湖南韶峰南方綠色建材產業園、海泡石新材料科技產業園等產業園建設,促進產業集聚發展,打造全省綠色建材產業示範基地。
(三)綠色環保產業。緊扣“碳達峰碳中和”要求,以培育壯大新能源、智慧型電網、節能環保等3個領域為主攻方向,不斷提升技術能力,積極推進綠色環保產業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型化升級,加強產業鏈發展支撐能力建設,全面提升綜合服務能力和水平。持續推進能源清潔低碳化轉型和新能源綜合開發,加快綠色環保技術產品推廣套用,推進資源循環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創新,打造高效節能管理體系。到2025年,綠色環保產業產值達到400億元,力爭培育1家以上產值過百億的龍頭企業,匯聚一批產值過十億的骨幹企業,完成1~3家龍頭企業主機板上市,打造成國內一流的兆瓦級風電機組生產基地和國內領先、省內一流的智慧型電網和能源網際網路示範區、國內領先的節能環保生產基地。
1.新能源領域。在風能產業方面,把握湘潭風能產業國家級創新型產業集群建設機遇,依託哈電風能、湘電集團海上風力發電技術與檢測國家重點實驗室、能源風力發電機研發(實驗)中心等企業和創新平台,重點發展8.X-10.XMW平台級直驅永磁風電機組、超大功率風力發電機控制系統、兆瓦級風電葉片、兆瓦級風力發電機的傳動主軸及齒輪箱滑動軸承等產品,重點攻克智慧型風機技術、變槳健康診斷技術、風電機組集成技術、結構及控制建模仿真技術、大功率風機葉片設計技術、大功率風電齒輪箱用滑動軸承技術等關鍵技術。支持做大做強風電裝備製造業,加快形成集整機製造與葉片、電機、齒輪箱、軸承等關鍵零部件製造的海上風能產業製造基地。支持進一步拓展風電運維服務市場,向高價值業務環節拓展。在其他方面,依託大唐湘潭發電、湖南水發興業等企業,重點推進光伏項目建設和熱電聯產項目建設,採用多種能源管理模式協同,吸納社會資本,投資建設屋頂光伏電站,緊緊圍繞“光伏+套用”進行全場景整體設計,系統推進屋頂分散式光伏開發試點,全面建成全國分散式光伏推廣示範樣板區,加快推進大唐華銀電力2X500MW燃機熱電聯產項目,打造湘潭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示範。
2.智慧型電網領域。重點發展智慧型電網裝備、分散式能源併網裝備、儲能及智慧能源系統,大力推廣智慧型配用電系統解決方案與節能服務、智慧型能源工程解決方案、能效管理及各類服務。加大對配電系統數位化網路化控制技術、智慧型電網管理系統及技術的研發力度,突破分散式儲能、智慧型微網、主動配電網等關鍵技術。推進人工智慧與電力領域深度融合,實現智慧型電網產品的信息化、數位化、智慧型化升級,形成具有競爭力的智慧型電網裝備生產體系。
3.節能環保領域。在環保治理方面,依託景翌環保等企業,重點推動水、大氣、土壤、重金屬等污染防治,加快提升主要污染物監測及防治技術能力,集中突破高濃度工業廢水、揮發性有機物、土壤農藥殘留、水體及土壤重金屬污染等一批關鍵治理技術,著力突破鋼鐵冶金、化工等原材料產業能耗高、污染大及固廢資源綜合利用附加值低等技術難題。在高效節能方面,依託利歐泵業、凌天科技等企業,重點發展高效節能工業鍋(窯)爐、高效電機、地能熱泵、低溫餘熱鍋爐等關鍵裝備研發製造,著力突破高效節能工藝技術、能源梯級利用技術等技術瓶頸。在資源循環利用方面,依託金龍新材、巨強科技、瑞嘉金屬、雙馬世紀新材料、江冶機電等企業,重點做大再生玻璃製品、廢棄物油再生油品、再生塑膠製品、高端塑膠包裝材料、鋰電池清潔再生系統技術與集成設備等新興領域產業規模。重點突破生產製造源頭減量減害與高質綜合利用,廢舊設備再設計、零件表面增材修復、質量控制等關鍵技術。
(四)新能源及智慧型汽車產業。把握全球汽車產業“電動化、智慧型化、網聯化”變革機遇,重點發展新能源汽車整車製造、零部件和配件製造、動力電池、智慧型網聯汽車等4個領域,加快推進吉利新能源汽車項目建設,積極招引新能源汽車相關企業、項目,以整車製造為帶動,發展壯大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電機電控等核心部件產業。積極培育智慧型網聯汽車產業生態,加快新能源汽車智慧型系統和產品的研發與套用,加快智慧型汽車特定場景套用和產業化發展。加快新能源汽車充換電基礎設施的規劃布局和建設,提升高速公路服務區和公共停車位的快速充換電站覆蓋率。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產業產值過100億元,基本建成省內領先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和以動力電池、電機電控、發動機及變速箱等為代表的湖南汽車零部件生產基地。
1.整車製造領域。全力打造和引進新能源汽車整車製造企業,開發新能源環衛車和物流車,拓展研發智慧型化新能源乘用車、新能源商用車,培育高端汽車品牌。依託吉利汽車、湘潭理工學院和華研實驗室等創新機構,加強整車及關鍵零部件設計製造全過程品控,著力攻關新能源汽車整車智慧型能量管理控制、輕量化、低摩阻等共性節能技術,提升電池管理、充電連線、結構設計等安全技術水平,提高新能源汽車整車綜合性能。著力提高整車智慧型製造水平,開展智慧型工廠、數位化車間套用示範,提升集約化、柔性化、定製化生產能力。加大推廣本地新能源汽車,推動政府公務用車、計程車優先採購本地新能源汽車。
2.零部件及配件製造領域。在新能源電機方面,依託湘電集團、華聯電機等企業,加快新一代新能源汽車電機產品的研發,重點推進電機、逆變器,減速齒輪3個部件一體化發展,重點研發永磁同步電機、開關磁阻電機等新能源汽車電機產品,探索新一代車用電機驅動系統解決方案。在新能源汽車電控方面,依託湘電集團、沃森電氣等企業,重點研發新能源汽車用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的電機控制器及核心材料、輔助集成控制器、高性能矢量變頻器,培育具有競爭力的智慧型電控裝備生產體系。在其他配件製造方面,依託地通汽車、舍弗勒、屹豐汽車、威斯特等企業,重點發展壯大車架零部件、車身覆蓋件模具、汽車結構件、焊接汽車車身總成、離合器、雙質量飛輪、熱管理模組等產品生產規模,加快懸架系統、發動機、變速箱、主被動安全系統、汽車電子電器等關鍵零部件企業引進,實現汽車配件產品由外圍件、配套件向核心件延伸。加快推進充電樁等新型車用能源基礎設施建設,構建便捷、高效的充電網路體系。
3.動力電池領域。依託桑頓新能源等企業,著力引進建設配套新能源汽車電池和PACK(電池組合包)項目,重點突破超高功率電芯製備關鍵技術,研發混合動力汽車級核心零部件電池系統、汽車級固態電池系統和材料等技術產品,提升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配套能力。推動燃料電池汽車關鍵技術、基礎材料、核心工藝突破,燃料電池系統可靠性和使用壽命明顯提升。完善動力電池回收、梯級利用和再資源化的循環利用體系,鼓勵共建共用回收渠道。
4.智慧型網聯汽車領域。加強與湘江新區國家智慧型網聯汽車產業合作,積極推動智慧型電子控制技術在汽車上的廣泛運用。重點布局汽車亞健康檢測、車載藍牙電話、車載穿戴設備等智慧型車聯網終端產品。支持車輛智慧型計算平台體系架構、車載智慧型晶片、自動駕駛作業系統、車輛智慧型算法等關鍵技術、產品研發,構建軟體、硬體、算法一體化的車輛智慧型化平台,發展智慧型網聯汽車。
(五)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面向新一代信息技術縱深化、融合化、泛在化、雲集化發展趨勢,緊緊圍繞建設網路強省戰略目標,重點發展玻璃顯示面板及真空鍍膜設備、積體電路及晶片、自主可控計算機、5G+大數據開發套用、工業軟體等5大領域,加快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強化重點領域自主創新,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產品研發和產業化,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產品和實體經濟各領域加速深度融合,推動新技術、新產品、新服務、新模式、新業態蓬勃發展,構建基礎穩固、創新融合、開放協同、安全低碳的產業發展生態。到2025年,力爭湘潭市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產值達到100億元以上,打造成為全市經濟發展的新增長極。
1.玻璃顯示面板及真空鍍膜設備領域。依託藍思科技等企業,重點發展高端電子防護屏、光學鏡片、玻璃製品、金屬配件、平板顯示屏、觸控功能面板與模組以及電子產品組裝,推動新型顯示產業向光學鏡頭、手機整機等消費性電子終端產品布局。依託宏大真空、玉豐真空等企業,重點發展平板顯示導電膜玻璃連續鍍膜、建築裝飾玻璃連續鍍膜、連續磁控濺射鍍膜、非晶矽薄膜太陽能電較連續鍍膜等新型鍍膜設備。重點攻關柔性顯示、3D顯示等新型顯示技術,研發高端顯示屏觸控功能玻璃面板生產技術、多室連續光學鍍膜機製備技術、自動射頻測試技術、大面積多層光學薄膜沉積系統技術、大面積連續AF蒸發及AR鍍膜技術等關鍵技術。積極引進智慧型終端產品生產製造企業,培育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可穿戴設備、汽車電子、智慧型家居家電等企業集群。
2.積體電路及晶片領域。加快推進湘潭晶片產業園、湖南智慧型感測器產業園等產業載體建設,積極引進一批掌握核心技術的重點企業和重大項目。鼓勵龍頭企業、研發機構和高等院校開展產學研合作,協同攻克一批產業核心關鍵技術、先進基礎工藝。依託鄧中翰院士工作站、湖南先進感測與信息技術創新研究院、開啟時代、時變通訊、梨樹全創、正芯微電子等企業和平台,重點推進智慧型感知、工業控制、汽車電子、醫療電子、移動智慧型終端、智慧型電網等領域專用晶片的研發與製造,規模化發展發光二極體(LED)晶片,加快形成整合LED照明、驅動等技術的光電聯動晶片製造能力;重點發展智慧型型光電感測器、智慧型型接近感測器、高解析度視覺感測器、高精度流量感測器、慣性導航感測器(INS)、DOMAIN域控制器等新型工業感測器,推進電子元器件向模組化、系統化發展。重點攻關光通信晶片、射頻晶片等專用晶片的研發和製造技術。
3.自主可控計算機領域。依託湘潭寶德(華中區域)信息技術套用創新產業園等平台,吸引一批國產CPU、主機板、顯示卡等電腦硬體生產企業和基礎軟體、套用軟體開發企業,重點進行國產晶片伺服器、安全可靠PC終端及整機周邊配套產品等的研發和生產,加大信息技術套用創新適配中心和運維服務等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增強產業配套服務能力,打造國產自主可控計算機生態鏈條。
4.5G+大數據開發套用領域。加快信息基礎設施發展,擴大5G建站規模,加快獨立組網和商用,制定實施5G套用場景清單,加快推進5G+智慧工廠、文化旅遊、智慧園區等5G試點套用項目建設,打造5G示範套用場景。依託湘潭大數據中心、京東(華中)智慧型城市與大數據研究院、華為、中電互聯等平台及企業,推動數據資源匯聚利用,聚焦於機器設備數據、工業信息化數據和產業鏈跨界數據等,大力發展工業大數據開發套用。推動政務數據資源共享開放,提升在政府治理和民生服務中的大數據技術運用能力。穩步推進政府數據資源向社會開放,催生各類大數據新產品、新服務、新業態。積極引進一批平台化軟體、新型智慧型終端、5G射頻前端產品等關聯項目,打造5G+大數據生態圈。
5.工業軟體領域。緊緊抓住產業數位化、數字產業化機遇,著力發展以工業軟體產業。加快推進湘潭工業軟體園等產業載體建設,積極引進一批涉及研發設計類軟體、生產管控類軟體和工業網際網路平台等軟體企業,構築覆蓋研發設計、工藝仿真、原型測試、生產製造、運維服務等各環節的工業軟體產業鏈體,助推湘潭工業軟體產業加快發展,充分發揮工業軟體賦能、賦值、賦智作用,培育湘潭市工業軟體生態、發展工業網際網路示範套用、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六)生物醫療產業。立足產業發展基礎,面向人民健康生活等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需求,加強生物醫療產業基礎和套用研究,重點發展高端醫療器械、現代醫藥等兩大領域,加快重點領域核心技術突破和跨領域融合發展,大力研發新型醫療器械,拓寬現代醫藥品類,推動全市生物醫療產業重點領域取得突破,優勢特色領域不斷拓寬。到2025年,全市生物醫療產業產值突破100億元,湖南省醫療器械產業園和湘鄉經開區醫療器械產業基地建設成效逐步釋放,產業集聚水平、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大幅提升,產業結構明顯最佳化,初步建成生物醫療產業湖南高地。
1.高端醫療器械領域。依託埃普特、華芯醫療、康寧達等醫療器械企業,以湖南醫療器械產業園為核心載體,加快醫療器械檢驗檢測中心建設,重點發展血管、非血管介入器材及配套手術器械、一次性電子內窺鏡、X射線機等高性能影像診斷設備、醫用輻射防護器材等產品,加強攻關PTFE單腔管擠出技術、微球表面技術等關鍵技術,推進3D列印技術在介入新產品中套用。培育發展遠程診療設備、健康大數據和智慧醫療軟體開發,加快推進紅外熱成像體檢系統、多功能智慧型醫療床、導診分診機器人等智慧型產品的市場推廣。
2.現代醫藥領域。依託五洲通、一格製藥、富興飛鴿、亞飛中藥等企業,重點發展符合現代新藥開發技術要求的西藥、中醫藥。支持企業開展仿製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實現一批臨床用量大的專利到期藥物的開發生產,鼓勵化學藥創新發展及仿製藥引進落地,拓寬西藥生產品類。推動中藥配方顆粒和曲類、小包裝、袋泡中藥飲片等產品做大做強,加快超微粉中藥、納米中藥、中藥粗顆粒飲片、定量壓制飲片等新型中藥飲片研發與產業化。逐步壯大湘潭縣中藥材種植基地規模,加強中藥種子種苗繁育基地、中藥科技示範園區的建設。
(七)新興服務業。立足全市產業發展基礎,緊跟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趨勢,積極培育發展新興服務業,推動更廣領域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加快形成高端服務業發展優勢,構建新興服務業體系,顯著提升服務業發展水平,重點發展數字創意、科技服務、現代物流、跨境電商、大健康等5大領域,形成一批新的經濟成長點。
1.數字創意領域。圍繞人民民眾對文化生活的新需求,加快發展新興服務業,著力推進數字文化創意活動創新發展,推進文化產業“上雲用數賦智”,強化數字創意的先導產業作用,促進數字創意產業與周邊產業互動賦能,逐步把數字創意產業培育成為我市重要的新興產業。鼓勵對湘潭紅色文化底蘊進行深入挖掘,面向紅色文化、文物數字復建等開發基於VR/AR/MR的沉浸式數字消費產品、文旅IP及文創產品,創造具有鮮明區域特點的數字創意內容產品。鼓勵發展新型媒體服務,提高圖書館、美術館、文化館、體驗館數位化、智慧型化水平,創新互動體驗套用。積極對接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等,構建融頂層設計策劃、文化資源整合、文創產品研發等功能於一體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體系,打造長株潭城市群文化創意產業新高地。推動數字創意與文化教育、旅遊會展、生活健康等各領域的融合滲透,鼓勵跨行業跨領域合作,培育更多新產品新服務和多向互動融合的新型業態,形成數字創意產業無邊界滲透格局。
2.科技服務領域。積極發展研發及技術轉移、創業孵化、科技中介、科技諮詢、智慧財產權等科技服務業,加快湖南省智慧財產權(湘潭)綜合服務中心、瀟湘科技要素大市場湘潭市場、力合星空·蜂巢眾創空間等科技服務平台建設,支持湘潭經開區創建國家雙創示範基地。綜合運用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技術,構建質量信用標準、產品標準、檢驗檢測、質量溯源、質量保險“五位一體”檢驗檢測質量服務平台,推動服務業共性技術研發、系統集成和推廣套用,加快湘潭經開區檢驗檢測認證示範集聚區建設。全面推進我市科技服務機構數量和質量雙提升,逐步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結構合理、機制靈活、效益顯著的科技服務體系,為推動現代服務業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3.跨境電商領域。以湘潭綜保區為依託,以建設中部地區電子商務產業基地為目標,提升優勢產業和重點企業電子商務套用水平,加快普及中小微企業套用電子商務,打造電子商務綜合公共服務中心。進一步提升綜合保稅區建設,規劃建設跨境電商產業園,招引知名跨境電商在區內設立採購、倉儲、配送集貨中心或結算中心。支持製造企業與電子商務企業全面合作,推進電商融合發展。
4.現代物流領域。立足於良好的產業發展基礎,推動現代物流業集約化、區域化、網路化、信息化發展,培育新的區域經濟成長點。以建設長株潭國家物流樞紐為契機,依託湘潭荷塘現代綜合物流園,以園區現有的雲通物流、偉鴻冷鏈物流等為龍頭企業,通過內引外聯逐步實現現代商貿物流產業的聚集發展,形成具有區域輻射服務能力的商貿物流集散地。積極發展社會化、專業化物流,延伸物流產業鏈和價值鏈,提升物流信息化、標準化、網路化、智慧化水平,建設高效便捷、通達順暢、綠色安全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
5.大健康領域。充分發揮昭山片區生態優勢,立足湖南健康產業園核心區平台,重點發展生命科學、健康養老、醫療服務、健康管理等大健康產業。加快生命科學研發基地、高端專科醫院集群、特色康養基地、區域性健康管理中心、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等建設,打造以湖南省生物細胞研發中心為龍頭的CAR-T細胞技術研發、轉化套用以及健康養老、術後康復、健康干預與維護、健康金融產業鏈,打造以湖南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為核心的醫學影像與診斷、健康管理、人工智慧+醫療產業鏈,培育形成大健康核心產業鏈條。
(八)航空航天產業。以深化推進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試點為契機,壯大通航產業市場,支持航空航天產業集聚發展,大力促進“航空航天+”融合發展,重點發展通用航空運營、航空零部件配套、航空航天文化等3大領域,加速構建具有湘潭特色的航空航天產業。
1.通用航空運營領域。加快九華通用機場建設,依託湘潭的工業製造基礎,完善運輸機場通用航空功能。加快發展短途運輸、空中遊覽、應急救援、飛行培訓、通航作業、展會表演等航空服務,打造長株潭城市群通航運營及服務中心、長株潭區域低空旅遊中心、國內重要的通航示範區。
2.航空零部件配套領域。積極把握株洲航空動力世界級產業集群的產業溢出機會,承接航空零部件配套產業轉移。依託天海航空等企業,重點發展旋流壓氣機、旋流衝壓航空發動機、為航空配套的鋪絲纏繞設備、擴徑設備、控制部件、制動部件,探索發展航空動力核心部件、儲能部件、航空塗層材料等業態。
3.航空航天文化領域。加快推進九華通航產業園等產業載體建設,大力培育以航空設計、航空旅遊、航空運動、航空科普文旅研學等為主導的航空航天文化產業,探索“航空航天+”的文化發展新業態、新模式。
(九)未來產業。加強前瞻謀劃,培育發展未來產業,搶占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制高點,構建未來競爭新優勢。實施一批科技重大專項,加強前沿技術的多路徑探索、交叉融合創新,推動生產、設計、材料、裝備、工藝和檢測技術從“並跑”到“領跑”。依託顛覆性技術供給,推進一批技術孵化、技術轉化、新產品生產項目,實現從基礎研究、套用研究、概念驗證到工程化中試、產業化推廣套用的系統設計和全鏈條布局。
加快推進工業網際網路、量子信息、6G 技術、類腦智慧型、氫能利用、合成生物、低維材料、超材料、深海深地深空等領域創新發展。加快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研發套用,積極構建全生命周期低碳發展體系,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低碳、近零碳、零碳轉型。
積極布局適應未來產業發展需求的創新平台與科技基礎設施。加強未來產業人才引育,打造開放、包容的創新環境,鼓勵研究人員自由探索。加強引導支持,推進前沿技術轉化套用和疊代發展。
三、推進舉措
(一)轉型升級傳統產業
1.推動傳統產業智慧型化轉型升級。加快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與信息化、數位化與製造技術融合發展,把智慧型製造作為兩化深度融合的重點方向,加快傳統企業轉型升級。針對重點產業的特點和痛點,制定智慧型製造實施路線圖,分步驟、分階段推進數位化、網路化改造,支持企業加大技術改造投入,引進高精度、高性能、自動化、智慧型化設備,持續推動工藝革新、裝備升級和生產過程智慧型化。加快培育推廣創成式設計、網路協同製造、大規模個性化定製、預測性維護、遠程運維服務等智慧型製造新模式。實施中小企業“兩上三化”專項行動,著力提升中小企業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型化發展水平。充分發揮產業鏈龍頭企業的引領帶動作用,鼓勵支持智慧型裝備製造、新材料、綠色環保、新能源及智慧型汽車等領域領軍企業開展產業鏈供應鏈智慧型製造協同升級和智慧型管理卓越提升,帶動整個產業鏈智慧型化水平的提升。
2.打造一批示範標桿企業。打造一批國家級、省級智慧型製造標桿企業,推動工業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技術與戰略性新興產業製造全過程、全要素深度融合,培育一批智慧型車間、智慧型工廠的試點示範項目。加快傳統企業製造裝備聯網、關鍵工序數控化等數位化改造,培育一批“上雲上平台”標桿企業和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標桿企業。引導重點骨幹企業積極探索系統化的智慧型化改造,建設智慧型工廠,逐步建立面向全流程、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型製造模式。鼓勵有條件的中小企業結合自身實際和行業特點,套用低成本、模組化、易使用、易維護的先進智慧型裝備和系統最佳化工藝流程與裝備技術,建設智慧型工位、智慧型生產線及智慧型車間,實現精益生產、敏捷製造、精細管理和智慧型決策。
(二)打造優勢產業集群
1.培育一批戰略性產業集群。構建多層次產業集群發展格局,圍繞先進電傳動及風電裝備產業,不斷推動技術和產品疊代創新,提高全球競爭力,努力培育成世界級產業集群;深入推進國家級產業集群發展工程,健全產業集群組織管理和專業化推進機制,聚焦智慧型裝備製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等領域,培育一批產業集聚度高、創新能力強、輻射帶動作用顯著的產業集群,爭取納入國、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先進制造業集群、創新型產業集群等範圍;積極推動綠色環保、生物醫療、航空航天、新興服務業等產業發展,培育發展特色產業鏈,構建一批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結構合理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新引擎。依託在潭軍工企業,重點推動相關技術產品“軍轉民”,持續推進“民參軍”,加快國家高技術轉化套用基地建設發展。
2.最佳化產業園區定位和功能。以構建“四區一地”現代化產業體系為定位,以創建“五好”園區為要求,立足全市各區域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基礎,發揮比較優勢,促進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和創新資源最佳化配置,推動形成戰略新興產業協同發展格局。引導和最佳化全市產業園區定位,以產業集聚發展為重點,加快建設“產業集群—特色產業基地—產業社區”三級產業空間布局體系,著力構建各有側重、各具特色、相互補充的特色產業基地、特色產業園區,推動園區產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通過城市更新,規劃建設一批“區中園”形式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區,保障產業發展空間。大力推動產業向園區集中、要素向園區傾斜、改革在園區先行,全力推進產業園區擔當振興實體經濟的重要使命。
3.推進產業一體化發展。貫徹落實長株潭一體化布局,加強戰略性新興產業分工協作,構建優勢互補、協調聯動的產業一體化融合發展新格局。積極引導長沙、株洲企業融入湘潭先進電傳動及風電裝備世界級產業集群建設,引導湘潭企業參與共建以工程機械、軌道交通、航空動力為主的世界級高端裝備智慧型製造產業集群,以先進儲能材料、金屬新材料為主的國內一流新材料產業集群。著力推動長株潭三地產業園區深度合作,探索建立區域產業轉移、園區合作共建、利益共享機制,開展“園區飛地、外拓基地”模式合作,在產銷對接、跨區域公共服務、展會交流等方面深入協作。加強三市戰略性新興領域企業合作,支持龍頭企業發揮帶動作用,帶動產業鏈供應鏈銜接,強化對配套企業的集聚,提升產業整體競爭力。
(三)加大重點企業培育
1.培育壯大本地領軍企業。建立科學遴選機制和優勢企業培育庫,梳理出戰略性新興產業龍頭骨幹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等領軍企業,對入庫企業圍繞政策諮詢、創新能力、重大科研項目、對外合作交流、人才引進、融資需求、要素保障等方面強化直通服務,著力扶持本地領軍企業做大做強,壯大一批優質企業群。引導和支持本地領軍企業加大科技創新力度,開展產學研合作,引進新技術、新成果、新工藝,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探索“專精特新”發展模式,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引導和支持本地領軍企業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最佳化公司治理結構,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鼓勵和支持本地領軍企業通過增資擴股、兼併重組等形式引進戰略投資者,實現強強聯合,進行資源整合及有效利用,進一步提升企業規模。支持本地領軍企業加快企業上市掛牌步伐。
2.強化優勢企業招引。按照“強鏈、補鏈、延鏈”思路,對我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各產業鏈條進行全面解析,針對產業鏈上下游配套的薄弱環節、缺失環節及重點突破方向,加大產業精準招商力度,運用以商招商、組團招商、網路招商等多元化招商模式,突出招大引強、招高引優、招才引智,積極引進投資大、產業關聯度高、產業技術強、輻射面廣、帶動力強的重大優勢企業項目,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針對部分產業鏈目前鏈條較短,大部分鏈內企業還集中在附加值低的加工製造環節的現狀,要以定向招商為手段,引導資本投向“微笑曲線”兩端高附加值環節,推動企業從產品製造前展後延到研發設計、生產、銷售、服務等全產業鏈。
(四)增強產業創新能力
1.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大基礎研究投入,統籌市內重點高校、科研院所和龍頭企業科研力量,突出“從0到1”的原創創新能力培育,積極對接國、省在前沿領域布局,加大重大科技項目承接力度,重點在人工智慧、生命健康、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領域培育一批高水平原創成果。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聚焦集群產業鏈缺失、薄弱和關鍵環節,建立“卡脖子”問題清單管理機制。構建新型攻關機制,大力推進協同攻關,組織實施一批科技重大專項、重點研發計畫和科技支撐重點項目,積極銜接國、省科技計畫,參與“揭榜掛帥”等制度,集中攻克高端裝備、關鍵核心材料等領域關鍵核心技術。
2.培育壯大企業創新主體。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發揮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重要作用。完善創新型企業的梯度培育體系,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培育發展創新領軍企業和“獨角獸”企業、“小巨人”企業、“瞪羚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等科技型中小企業。發揮大企業創新引領支撐作用,支持創新型中小微企業成長為創新重要策源地,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支持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研發機構與專利平台,引導企業承擔國家重大科技項目。支持企業參與和主導國際、國家、行業標準的制(修)訂,加強高價值智慧財產權創造和前瞻性戰略性布局。
3.健全科技創新平台體系。圍繞產業集群需求,推進“智造谷”科技創新中心、湘潭高新區院士創新產業園、湖南先進感測與信息技術創新研究院、湖南華研實驗室等重點創新載體提能增效,新建一批新型基礎設施和重大創新平台,提升產業技術創新能力。加快產業集群促進機構、研發設計、標準認證、中試驗證、檢驗檢測、產業網際網路、創新轉化等新型服務機構建設。加強產學研金服用合作,培育一批面向套用、體制機制靈活的產業創新中心、技術創新中心、製造業創新中心、產業研究開發院等新型研發機構和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推動跨區域跨行業協同創新,形成從基礎研究到產業化套用的全流程覆蓋能力。加強與長沙、株洲和國內外高端創新資源的聯繫,吸引國內外頂尖企業、研發機構和高等院校進駐湘潭,參與打造長株潭承接國際高新技術轉移與項目引進及產業化的專業基地。
(五)最佳化產業生態環境
1.完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圍繞培育新動能,充分運用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系統布局新型基礎設施,實施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計畫。積極爭取在我市布局國、省行業工業網際網路節點,開展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的產業化套用模式探索,實現工業大數據的有效匯聚。引導“鏈主”企業建設供應鏈協同平台,帶動上下游企業同步實現智慧型化升級。積極探索5G在工業領域的套用,引導製造型企業建設基於5G的數位化車間,提高柔性製造水平和生產過程可控性,實現從設計、生產到銷售各個環節的互聯互通。加快構建數據中心、雲計算設施,新能源汽車充電服務基礎設施等基礎設施,建成較具影響力的創新基礎設施集群。
2.完善創新創業支撐體系。深入實施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戰略,積極推進創業孵化基地建設,實施“雙創”支撐平台項目,引導“雙創”示範基地、眾創空間等優質平台承擔創業服務事項。鼓勵支持在潭高校院所開設創新創業課程,設立雙創學院、雙創俱樂部,傳播雙創理念;鼓勵大中型企業和國有企業搭建創新創業平台,營造敢於創新創業、樂於創新創業的氛圍。依託創新創業載體,鼓勵採取研發眾包、“網際網路+”平台、大企業內部創業和構建企業生態圈等模式,促進大中小企業之間的業務協作、資源共享和系統集成。支持舉辦主題突出、特色鮮明的創新創業活動,加速創新成果與資本“聯姻”,落地轉化,促進一批孵化器、眾創空間和星創天地的產生、發展。
3.積極開展創新套用示範。圍繞智慧型製造裝備、5G、人工智慧、大數據、工業網際網路、區塊鏈等領域,率先在具備條件的集群內試點建設一批套用場景示範工程,定期面向特定市場主體發布套用場景項目清單,擇優評選若干新興產業套用場景進行示範推廣。鼓勵集群內企業發展面向定製化套用場景的“產品+服務”模式,創新自主智慧財產權產品推廣套用方式和可再生能源綜合套用,壯大國內產業循環。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政策引導。積極整合落實國、省、市出台的各項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財稅、投融資、人才等優惠政策,強化資金、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加快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融資體系,通過直接融資和創投資金等多種方式為創新企業提供資金支持,積極爭取國、省預算內投資加大對湘潭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扶持,引導社會資本設立戰略性新興產業細分領域發展產業基金,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重大項目的投入。深入實施“蓮城人才”行動計畫,構建具有綜合競爭力的差異化戰略性新興產業引人用人留人機制,精準引進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高端人才。進一步深化投資審批制度改革,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低風險投資項目“清單制+告知承諾制”審批,精簡整合項目報建手續,提升審批服務效能。圍繞規劃發展目標和產業發展重點,進一步制定完善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專項政策,形成有利於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扶持政策體系。
(二)最佳化創新生態。創新戰略性新興產業科技體制機制,推動政府職能從研發管理向創新服務轉變,推進科技創新決策制度化、服務信息化。積極構建政府引導、企業主導、市場為導向、產學研協同創新的創新機制,協同推動戰略新興產業技術創新。加強科研設施開放共享,推進跨區域創新資源協作。加快構建高效協同、產權保護完善、市場化配置資源為主體的重大技術成果轉移轉化體系,促進更多成果在潭轉化落地。努力構建智慧財產權保護網路和服務體系,推進智慧財產權侵權違法檔案和徵信系統有效銜接,最佳化智慧財產權執法管理機制。完善科技成果交易機制,培育發展若干功能完善、輻射性強的技術交易市場,推動實現科技創新要素的評估與交易機制的常態化與標準化。
(三)推動綠色發展。鼓勵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不斷強化綠色發展觀念,圍繞清潔、低碳、可循環,主動開展綠色製造升級,創建綠色產品和綠色工廠,構建戰略性新興產業綠色製造體系。嚴格落實《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等國家產業政策,加強環保監督和核查,落實生產者延伸責任,綜合運用工藝技術、環保、能耗、安全和質量等標準,建立退出機制,淘汰污染重、排放高、有毒有害的落後產品、工藝、技術和裝備等,降低能源資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助推戰略性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建立和完善第三方治理模式,積極培育綜合節能專業服務的市場主體,大力推行契約能源管理,實施廢水綜合治理、煙塵綜合治理、固廢綜合利用等重大工程,提升先進環保服務水平。
(四)擴大對外開放。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大力承接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戰略性新興產業轉移,承接發展一批優勢特色產業,強化資本、技術、人才、品牌、管理等核心要素配套轉移,進一步提升本地智慧型裝備製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核心競爭力。利用“滬洽周”“潭商大會”“港洽周”“海峽兩岸合作區”等平台,融入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同時吸引更多企業參與到湘潭經濟發展建設中。支持重點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助推國際產能合作,推動高端產品“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場,融入全球價值鏈分工。
(五)強化實施評估。建立健全規劃實施的評價獎懲機制,探索推進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績效第三方評價,對重點工作進行專項考核和獎懲。建立實時監測和動態調整機制,發揮新一代信息技術手段的輔助決策作用,實現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動態跟蹤,及時發現規劃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調整修訂相關政策和目標任務,確保規劃有效落實。發揮監察和社會各界監督作用,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健康發展。

政策解讀

一、編制背景
戰略性新興產業代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方向,是對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的產業,是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獲取未來國際競爭新優勢的關鍵領域和重點方向,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對推進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十四五”時期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由快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為貫徹國省市決策部署,推動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更好發展,進一步細化戰略性新興產業中具有市場需求價值的產品和服務,進一步提高企業內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品研發及生產占比,進一步加強戰略性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之間的統籌協調,全面落實“三高四新”戰略,助力湘潭“四區一地”建設,根據《湘潭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綱要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起草了《湘潭市“十四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
二、主要特點
一是堅持系統思維與全局觀念。《規劃》強化頂層設計、強化政策落實,聚焦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相結合,著眼推動我市戰略性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和打造我市現代產業體系新支柱的目標要求,系統謀劃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化、集群化、生態化發展的重點任務,提升我市產業核心競爭力。二是聚焦重點突破。聚焦智慧型裝備製造、新材料、綠色環保等9個重點產業,全面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發展能級,瞄準制約產業發展的關鍵環節,推進產業集群建設。三是目標任務清晰。圍繞我市有優勢、有基礎、有潛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分別設定專欄,立足產業特點和資源稟賦,明確產業平台建設、產業集群打造、企業主體培育、產業創新能力建設等重點任務。
三、主要內容
第一部分是面臨的形勢與任務。首先梳理了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基礎,從產業規模、集聚態勢、創新成果、骨幹企業等方面闡述了我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現狀和優勢,從國際、國內、省內以及湘潭市本身4個層面剖析了我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所面臨的形勢。再就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進行了闡述,圍繞產業規模、創新能力、聚集水平三個方面提出18個具體目標值。
第二部分是產業發展重點。結合我市產業基礎現狀,提出了智慧型裝備製造、新材料、綠色環保、新能源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療、新興服務業、航空航天、未來產業等9個領域“十四五”期間發展思路和發展目標,詳細闡述了對應的34個細分領域“十四五”發展重點,包括攻克的重點產品、關鍵部件、“卡脖子”技術等內容。
第三部分是推進舉措。提出一是轉型升級傳統產業,包括推動傳統產業智慧型化轉型升級、打造一批示範標桿企業。二是打造優勢產業集群,包括培育一批戰略性產業集群、最佳化產業園區定位和功能、推進產業一體化發展。三是加大重點企業培育,包括培育壯大本地領軍企業、強化優勢企業招引、推動傳統企業改造升級。四是增強產業創新能力,包括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培育壯大企業創新主體、健全科技創新平台體系。五是最佳化產業生態環境,包括完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創新創業支撐體系、積極開展創新套用示範。
第四部分是保障措施。提出了加強政策引導、最佳化創新生態、推動綠色發展、擴大對外開放、強化實施評估等5個保障措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