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湘月①
壬申夏泛舟西湖,述懷有賦,時予別杭州蓋十年矣②
天風吹我③,墮湖山一角,果然清麗④。曾是東華生小客⑤,回首蒼茫無際。屠狗功名⑥,雕龍文卷⑦,豈是平生意?鄉親蘇小⑧,定應笑我非計。
才見一抹斜陽,半堤香草⑨,頓惹清愁起⑩。羅襪音塵何處覓⑪,渺渺予懷孤寄⑫。怨去吹簫,狂來說劍⑬,兩樣銷魂味。兩般春夢⑭,櫓聲盪入雲水⑮。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湘月:詞牌名,即“念奴嬌”。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東去”,雙調一百字,上下片各十句四仄韻,一韻到底,不甚拘平仄。
②壬申:指嘉慶十七年(1812年)。
③天風:即風,風行天空,故稱。
④果然清麗:真的是美麗極了。
⑤“曾是”句:謂作者從小隨父居北京。東華:京中有東華門。這裡代指京城。生小:從小,自幼。
⑥屠狗功名:卑賤的人取得了極大的功名富貴。指漢初的樊噲。《史記·樊酈滕灌列傳》載樊噲屠狗為業,《後漢書》亦載中興二十八將中有屠狗者。功名:指這一年年初,作者由副榜貢生考充武英殿校錄。
⑦雕龍文卷:比喻善於修飾文辭,或刻意雕琢文字。《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載騶奭“頗采騶衍之術以紀文”,“齊人曰:談天衍,雕龍奭。”
⑨堤:指西湖白堤
⑩頓惹:一下子勾起了我的清愁。
⑬怨去吹簫,狂來說劍:吹簫可解怨憤,說劍可寄託狂氣,兩種做法都可以使人神思飛揚。
⑭兩般春夢:功名與文名都如春夢。
⑮櫓(lǔ):撥水使船前進之具。
白話譯文
天風浩蕩,將我吹落到這湖山之間,西湖的風景果然秀麗無匹。曾在北京渡過少年時代,此時回憶起在京華的生活,只覺得茫茫無際,感慨萬端。那點微末的功名職位,豈是我平生志向所在?要是我的老鄉蘇小小知道了,一定會笑話我生計安排失當。
在西湖游賞,只見斜陽半墜,湖堤上春草如茵,這般景色頓時惹起了我的愁思。我的理想何處可以覓得呢?徒然對著渺茫湖水寄託我的幽思。心中湧起愁思時以簫聲寄託愁怨,心中湧起狂俠之氣時則以談淪兵法來寄託豪情,這兩種情感都令人消魂。這兩種思緒都如春天的幻夢,隨著咿呀的搖櫓聲,在雲水之間消散。
創作背景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常人寫這類題材,大致是先敘湖上景致,然後因景抒情。而作者卻不循常套,起筆不談游湖,而先從身世感慨人手。首三句“天風吹我,墮湖山一角,果然清麗”,氣勢宏大,姿態超邁。作者不說自己出生杭州,卻說自己是被天風吹落於此的。他是天上的謫仙,身在人間,神在天表,只不過西湖風光的清麗令他滿意,他才不想返回天界。這三句,才寫到作者的誕生,但卻已將他的自命不凡、高視闊步、超凡絕俗之態寫出,一種豪邁飛揚的氣概,躍然紙上。有這三句定下基調,下面幾句就看似驚人而實無足驚奇了。“曾是東華生小客,回首蒼茫天際”,之所以說他只是北京城中一個客居的弱冠少年,卻不說仕途不得志之苦、不抒少年意氣,而像一位飽經滄桑的老人,在回首往事時有無限蒼涼迷茫,就是因為他是謫仙,胸襟廣、目光遠,所思者大。“屠狗功名,雕龍文卷,豈是平生意”,像樊噲那樣建功立業、像騶奭那樣立言傳世,乃是無數古人畢生追求的目標,而他卻說那些都不是他的平生之志,也因為他是謫仙,來到人間乃是為了大濟蒼生、重振乾坤。戰場上的一刀一槍,書堆中的尋章摘句,他當然是夷然不屑的。不過,他這番心比天高的志向抱負,常人是不會懂得。“鄉親蘇小,定應笑我非計”,就連墳地在西湖邊的蘇小小地下有知,也肯定會笑作者全然打錯了算盤。閱盡人世的小小尚如此,其他人就更不必論了。
詞至上片末尾,豪情已轉為孤獨之感。過片才寫到游湖。“才見一抹斜陽,半堤香草,頓惹清愁起”,但他筆下的西湖,乃是與他心境相合拍的西湖,他滿懷清愁,所以剛剛看到“一抹”斜陽、“半堤”春草,這愁懷就頓時被惹逗起來了。斜陽芳草,自古都是傷心物,作者在此並未超越前人,但連用了“一抹”、“半堤”、“才見”、“頓惹”,詞情便有無限含蓄,可謂化腐朽為神奇。接下“羅襪音塵何處覓,渺渺予懷孤寄”,前者用曹植《洛神賦》“羅襪生塵”之典,後者語本蘇軾《前赤壁賦》“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之歌。既是泛舟湖上,自不免極目遠望,但作者所望也不同凡俗,他望的是“美人”——理想的化身。然而,“何處覓”、“予懷孤寄”,他未能望到理想的歸宿所在,滿腔情懷亦不知何處吐泄。
詞至此,已由豪邁而入孤獨,由孤獨而入憂愁,由憂愁而入悵惘。經此幾番情感轉折,終於喚出了全篇的名句:“怨去吹簫,狂來說劍,兩樣銷魂味。”“怨”,是指他胸懷大志卻無人領會、無處施展的怨憤;“狂”,是指他心中洶湧澎湃的狂潮,這狂潮中有高超的見識、有宏大的構想、有急切的願望,包含之多,實難盡言。欲怨之去,就吹上一曲纏綿悠遠的簫樂,讓那怨憤隨風飄逝;狂來奈何,就舞出一派熠熠生輝的劍光,讓心潮在浩蕩劍氣中暫趨平伏。這一簫一劍,其中包蘊了作者多少失望和希望、痛苦和興奮;撫起簫、揮起劍,這中間的滋味,令作者魂為之銷。相形之下,功名、文名的“兩般春夢”算不得什麼,就讓它們隨著櫓聲飄蕩進雲水之間。
這首詞全盤托出了少年龔自珍的雄心、抱負和自信、自負,是龔詞的代表之作。其中核心的簫、劍二句,尤為後人所稱道。有人說,這兩者分別代表優美和壯美,而作者一身兼有之,實乃不世出之奇才。有人說,這兩者代表了作者個性的兩個方面,一深遠,一宕落。龔自珍一生的行事,亦可以“吹簫”、“說劍”括之。即使到了他的晚年,他雖然自稱“少年擊劍更吹簫,劍氣簫心一例消”,似乎劍已澀、簫已折;其實,這仍然只是在“吹簫”而已。上引二句出自《己亥雜詩》,而他在同一組詩中大聲疾呼的“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依然是“說劍”的雄姿。
名家點評
安慶市教育局副局長吳功華:這首詞起筆便不同凡響:“天風”將我吹墮在清麗的湖山之間,氣派之大,構想之奇,令人擊節。接下來回首往事:十年京華,一事無成。“鄉親”二句,雖為自嘲,但感喟深沉。下片掉轉抒情之筆來寫泛舟西湖之所見,寫景中又穿插著詞人“清愁”“銷魂”的主體感受。這種跳躍跌宕的章法又是與主體勃鬱不平之氣相聯繫的。特別是詞中第一次出現了“怨去吹簫,狂來說劍”的對舉性質的這組意象,代表著他多情易感和豪放任俠的兩面。作為一個時代的先覺者,一個不甘遁世自適的志士,他的精神是痛苦的,他在人間走過與世寡合、孤傲悲慨的行程。在他的詩詞中,總有一種睥睨俗世的奇氣和高揚飛越的人格精神。
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彭國忠:蕩舟西湖佳處,回首十年經歷,鄉愁雖解,而志願未伸,作者的情感即在此二端搖曳,詞筆亦在柔波與劍氣上騰踔。那一抹斜陽,半堤香草,及鄉親蘇小的羅襪音塵,極富陰柔之美。而“天風吹我,墮湖山一角”這樣的神奇想像,“羅襪音塵”的神話色彩,小視屠狗功名與雕龍文卷的博大氣魄,怨去吹簫、狂來說劍的慷慨和恣肆,又賦予詞以雄奇的壯美。天風挾大氣以開篇,聲勢浩大;雲水裹櫓聲而結束,篇終接混茫,故全詞實是借山水以抒發胸中壯志和感慨,有稼軒喚“紅襟翠袖,搵英雄淚”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