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隴社區隸屬安徽省蕪湖市無為縣洪巷鄉,位於無為縣西南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湖隴
- 隸屬:安徽省蕪湖市無為縣洪巷鄉
- 位於:無為縣西南部
- 始設鄉:6個
湖隴社區,湖隴行政區劃,湖隴交通,湖隴教育,湖隴名人,
湖隴社區
湖隴社區曾是洪巷鄉鄉政府所在地,後鄉政府遷移別處,湖隴逐漸落寞,但街道集市仍然保持得非常完整且這些年不斷在發展。如今,說起湖隴街道,已有“老街”與“新街”之分。靠近龍許自然村一帶的早年街道被稱為“老街”;“新街”主要是指天河橋至湖隴中學這一片的區域。湖隴雖只是社區級別,但周邊廣大區域的人們還是習慣性地至此處進行買賣與購物,這與湖隴社區的歷史不無關係。諸如周邊的青崗、陡崗、聯合、壇廟等地人們均以來湖隴街道進行交易買賣居多。
湖隴行政區劃
一、宋元明清時期
北宋熙寧三年(1070)置無為縣,始設6個鄉,即無為鄉、太平鄉、開城鄉、襄安鄉、南鄉、北鄉,鄉下設里,共37個裡。湖隴設里屬南鄉。
元代沿舊制。湖隴里屬無為縣南鄉。。
明中葉,增加城內外2個裡,共49個裡:在城9個裡,無為鄉6個裡,太平鄉7個裡,開城鄉4個裡,襄安鄉3個裡,銅城鄉5個裡,周興鄉5個裡,南鄉7個裡,北鄉3個裡。湖隴里屬無為縣南鄉。
清初,名稱及鄉、里數仍沿舊制。光緒年間,湖隴里屬土橋鎮。
清末,湖隴撤里設汛。湖隴汛屬南鄉。
二、民國時期
民國25年,實行區、鄉(鎮)、保、甲制。湖隴升格為區,轄18個鄉232個保:湖隴鄉15保,練溪鄉12保,土橋鄉11保,青崗鄉12保,鶴毛河鄉13保,汪田鄉14保,崑山鄉15保,牛埠鄉15保,洪巷鄉12保,得勝鄉11保,臨泉鄉15保,蜀山鄉15保,黃姑鄉15保,坳石鄉15保,劉渡鄉11保,大有鄉11保,胥溝鄉11保,南蘇鄉9保。
民國29年,日軍侵占湖隴區,建有日偽據點。
民國36年,行政區劃基本上恢復淪陷前建制。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1949年7月,無為、臨江、湖東、無南4個縣級民主政權合併為無為縣政府,駐無城。全縣劃分為9個區、1個直屬鎮、109個鄉(鎮)。湖隴設鄉,屬牛埠區。
1950年9月,設湖隴區,轄湖隴、大有、青崗、練溪、洪巷、青山、羅山7個鄉;1951年1月增慶豐、新成、臼山、聯合、姥山、檀廟6個鄉;1951年6月增天成、雙峰2個鄉;1952年1月增丘城、愛國、陡崗、衛國、龍泉、瓜成6個鄉(同時將天成鄉劃入蜀山區),共21個鄉。
1952年8月,全縣調整為22個區、295個鄉(鎮),隸屬關係變動如下:
由湖隴區劃出開南、民主、湖背、建國、寶山5個鄉,歸泉塘區。此外,將湖隴區的雙峰、練溪2個鄉劃入牛埠區。
農業合作化時,對區級政權機構進行調整撤併,1955年12月將湖隴撤區,將所轄瓜城、羅山、姥山、檀廟、龍泉、衛國、聯合、青崗、青山、湖隴、陡崗、洪巷12個鄉,歸入牛埠區。
在農業合作化高潮中,區、鄉建置變動頻繁。
1957年4月,撤銷青崗鄉,併入湖隴鄉。
1958年大躍進開始後,撤區、聯鄉並社,向人民公社過渡,政社合一。在湖隴鄉建立了解放人民公社(以黨代政)。
1958年9月,解放人民公社屬襄安區轄。1958年12月7日撤解放人民公社為湖隴人民公社。
1961年10月,湖隴人民公社歸牛埠區轄。
1966年4月,湖隴為牛埠區區屬鎮。
1969年3月,湖隴鎮撤銷鎮,成立湖隴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
1982年2月,撤銷湖隴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恢復湖隴鄉人民政府。同時改湖隴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為湖隴鄉管理委員會。
1983年3月至5月,進行農村體制改革,湖隴鄉完成了黨政企分設工作。
濱湖隴河
湖隴隸屬安徽省無為縣洪巷鄉,是鄉內具有蓬勃發展潛力的鄉村小集鎮。原為湖隴河市,在縣內西南七十餘里,濱湖隴河,湖隴河北分泥義河水,南由竹絲湖入江。周邊包括的行政村有:南莊,大許自然村,沈家莊,壇廟,小陶咀,華林,周毛,姥山,高陽,馬壩,青崗,陡崗等。
湖隴交通
湖隴社區內有一條河流,當地人稱其為“天河”。居考證,天河為當地人們挖掘而成,通過其他河流融匯長江。在上個世紀,湖隴天河水運正值鼎盛時期,當時湖隴船運相當興旺,客運和貨運需求量都很大,因此在天河橋周邊兩側有大量船舶駐停營業。上個世紀90年代末隨著公路交通的逐漸發展,天河水運逐漸式微,現今天河碼頭早已不見當年繁榮之景。
在靠近天河旁邊建有四條長達6公里的水泥道路街巷:湖隴街道。該街道在近幾年中建設規模不斷擴大,商品種類逐步健全,商品數量不斷增多,可以滿足周邊村莊的生活需求。一般服務業也開始服務於當地的廣大需求者。在現今,湖隴街道修有2條通向省道的柏油路,分別通往銅陵、無為,交通便利,廣大造訪者可以方便來訪參觀。
湖隴教育
得益於早些年湖隴社區設立過鎮和鄉,湖隴教育起步較早,當地人們對於教育業比較重視。現如今,在湖隴社區新街有兩所學校:湖隴國小和湖隴初級中學。湖隴國小設有幼稚園,分為大中小班和一至六年級。湖隴初級中學位於湖隴國小旁邊,三年制。湖隴國小與湖隴初級中學共用一個體育場,通過這個體育場從而把湖隴國小與湖隴初級中學連為一體。
湖隴名人
李辛白(1875~1951),白話文的倡導者。原名修隆,字燮,號水破山人,安徽無為湖隴人,清末拔貢。師從邑人方澍。
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考入南京高等警官大學堂。光緒三十年參加柏文蔚、陳獨秀等在蕪湖組織的岳王會。三十一年就讀於日本早稻田大學,是中國同盟會首批會員。光緒三十三年受同盟會派遣,回國從事革命活動。三十四年在上海創辦《白話日報》,被胡適推崇為我國推廣白話文的“開山老祖”。宣統三年(1911年)11月任蕪湖軍政分府民政長,不久在蕪湖創辦《共和日報》。民國元年(1912年)任安徽省警察廳長。民國二年任北京政府教育部僉事。民國六年任北京大學庶務主任,兩年半後任出版部主任。編輯出版了介紹俄國革命和工人運動方面的書籍及《北京大學日刊》、《北京大學月刊》、《每周評論》、《新潮》等重要刊物。
“五四”運動爆發時,他組織編印的2萬份《北京學界全體宣言》,是當天發出的惟一傳單。6月11日,陳獨秀在北京被捕。他積極參與各種渠道的營救活動,曾與王抗五教授代表北大教職員前往探監和慰問,並在《每周評論》上發表了《懷陳獨秀》的白話詩。李辛白於民國8年8月在北京大學創辦的《新生活》周刊,是五四時期著名的小型通俗刊物。蔡元培,陳獨秀,李大釗,胡適等都積極為該刊撰稿。僅李大釗一人就在該刊發表了60多篇文章,在國內及日本,南洋等地擁有較多的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