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廣草(湖廣草)

湖廣草(湖廣草)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湖廣草,中藥名。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佛光草的全草。夏、秋季採收,曬乾或鮮用。《全國中草藥彙編》:“清熱利濕,平喘止咳,調經止血。用於風濕咳嗽,痰多氣喘,吐血,白帶,小便頻數,腰痛,月經過多。”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湖廣草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唇綱
  • :唇形目
  • :唇形科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主要價值,性味歸經,功效主治,各家論述,用法用量,化學成分,藥理作用,藥方選錄,藥材來源,來源考證,藥材基原,產地溯源,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根須狀,簇生。莖少數,叢生,基部上升或匍匐,高10-40厘米,不分枝或少分枝,四稜形,具淺槽,被短柔毛或微柔毛。葉有根出及莖生,根出葉大多數為單葉,莖生葉為單葉或三出葉或3裂,單葉葉片卵圓形,長1-3厘米,寬0.8-2厘米,先端圓形,基部截形或圓形,邊緣具圓齒,膜質,兩面近無毛或僅沿脈上被微硬毛,三出葉或三裂時,小葉卵圓形,頂生的較大,卵圓形至近圓形,側生的比頂生的小許多,小葉柄長1-4毫米或至無柄,被微柔毛;葉柄長0.6-6厘米,扁平,被微柔毛。輪傘花序2-8花,在下部疏離上部稍密集組成長7-15厘米的頂生或腋生總狀花序,有時頂生總狀花序基部具2短分枝,因而組成三叉狀的總狀圓錐花序;苞片長卵圓形,長3-5毫米,先端漸尖或銳尖,基部楔形,全緣,兩面近無毛;花梗長約2毫米,與花序軸密被微硬毛及具腺疏柔毛。花萼鐘形,花時長3-4毫米,果時增大,長達7毫米,外面被微柔毛及腺點,內面近無毛,二唇形,上唇梯形,頂端截形,全緣或具不明顯二齒,下唇比上唇稍長,深裂成2齒,齒卵狀三角形,先端銳尖。花冠淡紅或淡紫色,細小,長5-7毫米,外面略被微柔毛,內面無毛環或具毛環(根據原描寫),冠筒近外伸或稍外伸,鐘形,長3-4毫米,基部筒狀,寬約1毫米,至子房部分稍縊縮,其上漸擴大,至喉部寬約2毫米,冠檐二唇形,上唇近長圓形或倒卵圓形,直伸,先端微凹,下唇3裂,中裂片較大,近倒心形,邊緣淺波狀,側裂片圓形。能育雄蕊2,上彎,不外伸,花絲長1毫米,藥隔短小,長不到1毫米,彎成弧形,上下臂等長,下臂發育,較上臂為小,分離。花柱內藏,先端2裂,前裂片伸長。花盤前方微膨大。小堅果卵圓形,長1.5毫米,直徑0.7毫米,淡褐色,頂端圓形,腹面具稜,無毛。花期3-5月。

分布範圍

產浙江,福建,湖南,貴州,四川;生於林內、溝邊、石隙等潮濕地,海拔40-950米。等模式標本采自福建福州及湖南長沙。

主要價值

中藥名 湖廣草
別名 佛光草、小燈台、荔枝腎《全國中草藥彙編》、走莖丹參、烏痧草《廣西藥用植物名錄》,鹽咳藥、小退火草《貴州草藥》。
原植物Salvia substolonifera Stib.
科屬分類 唇形科
藥用部位 以種植物的全草入藥。
功效分類 清熱藥;祛痰藥。
附註 植物描述,詳見詞條:佛光草或蔓莖鼠尾
湖廣草

性味歸經

味微苦,性平。歸肺、腎經。
1.《四川中藥志》1960年版:“性平,味微苦,無毒。”
2.《貴州草藥》:“性平,味苦、甘。”
3.《全國中草藥彙編》:“味微苦、辛,平。”

功效主治

清肺化痰;益腎;調經;止血。主治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吐血;腎虛腰酸;小便頻數;帶下;月經過多。

各家論述

1.《四川中藥志》1960年版:“清熱止咳。治風熱咳嗽,療痰多氣喘,止吐血。”
2.《貴州草藥》:“祛痰止咳,涼血解毒。治癆傷咳嗽及喘咳,吐血,蛇頭疔。”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右燉肉服。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化學成分

全草含酚性物質,甾醇

藥理作用

鎮咳、平喘、祛痰作用,湖廣草煎劑8mg/ml、17mg/ml對組胺所致離體豚鼠氣管收縮均有鬆弛作用。煎劑10g/kg給小鼠腹腔注射,對氨霧法咳嗽有顯著才鎮咳作用,口服無效。煎劑20g/kg灌胃,未見大鼠呼呼道分泌液有顯著的變化。

藥方選錄

1.慢性輸卵管炎急性發作:鮮湖廣草30g,與雞蛋、紅棗同煮服。(《全國中草藥彙編》)
2.月經過多或淋漓不斷:湖廣草30g,水煎服。(《全國中草藥彙編》)
3.治勞傷咳嗽:鹽咳藥15g。煨水服。(《貴州草藥》)
4.治腎虛腰酸,帶下:蔓莖鼠尾草扶芳藤菜頭腎、龍牙草、野蕎麥各15~30g。水煎服。(《浙江藥用植物志》)

藥材來源

來源考證

出自《廣西藥植名錄》。

藥材基原

為唇形科植物佛光草Salvia substolonifera Stib.的全草。

產地溯源

產於浙江、福建、湖南、四川、貴州等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