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黃龍洞

湖州黃龍洞

黃龍洞原是道教洞天福地,唐代以前稱“金井洞”。相傳五代梁時有黃龍破洞而出,後隨龍勢傾翻,由此得名黃龍山。明代陶宗以《輟耕錄》載:“黃龍洞北枕太湖,其山皆怪石林立,洞旁壁立千仞,俯瞰不能見底。”洞東側有一直徑一丈許古球,稱“龍蛋”。過“龍蛋”,有古代道觀遺址,分二茅宮、三茅宮、祥應宮、真武殿,規模宏大。舊時郡有水旱,群郡守即率員來此祈禱,北宋湖州太守蘇軾有《卞山龍洞祈晴詩》:“吳興連月雨,釜甑生魚蛙。往問卞山龍,曷不安其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湖州黃龍洞
  • 地理位置:浙江省湖州市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黃龍洞大橋
地理環境,發展歷史,傳說故事,

地理環境

黃龍洞直徑14.8米,垂址深度37米,洞底生風,寒涼透骨。洞周山崖上多摩崖石刻,有黃庭堅、蘇東坡、杜牧、趙孟頫等名家真跡,其中刻於巨石“丈人峰”上的四個大字“黃龍洞天”,系明朝四十三代漢嗣天師張宇初題寫,可見黃龍山茅宮屬天師道派。
下黃龍洞,竟是“仙境塵寰咫尺分,壺中別是一乾坤。”出現一座流光飛彩的神秘宮殿,這便是黃龍宮。

發展歷史

黃龍宮發現於1996年,經整修,面積近一萬平方米。宮內除了千姿百態的溶岩造型外,最奇特的當數響石廳。200平方米的洞廳內,懸掛關近百支奇形怪狀的鐘乳石,它們排列有序,疏密相間,一經敲擊,就會發出奇妙動聽的聲音來,數石連擊,竟能演奏出《東方紅》、《紫竹調》、《鐘鼓齊鳴》等樂曲,音色之美,音量之大,音階之準,實乃自然界一大奇蹟。1980年,上海科教電影廠在這裡拍了一部片子,片名就叫《響石》。神龍洞天,還有許多神秘正在發掘中。
湖州黃龍洞

傳說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當地因為兩三年沒有下雨,草木、莊稼都枯死了,根本見不到水,當地老百姓的日子不好過,到處求神祈雨。老百姓來到白雀寺祭觀世音,求觀寺音幫助降雨。她非常善良,觀音求玉皇大帝請他幫忙,要求下雨。玉帝說白雀那邊沒有安排龍管轄那一片,所以沒辦法下雨。觀音就來到太湖,裡面有一條黃鱔,但他還沒有成仙,所謂“千年成龍,萬年成仙”,他時間不到。觀音對他說無論如何也得幫忙,黃鱔聽了,決定幫她這個忙。然後到處找水,但找不到水。有一天,他找到一戶人家,發現這戶人家的小院裡有一個墨池(因為好的硯磨出來的墨水是不會幹的)。於是他決定用墨池裡的墨水來降雨。天下雨了,地上的水都是黑的,水下到了老百姓的廁所里,他們覺得這是一種罪過。天上查到此事,原來是這條黃鱔觸犯了天條,於是要將它斬殺。黃鱔問觀音該怎么辦?觀音說不要緊。到那天,你就到我這來。黃鱔問觀音到她那該怎么走,觀音叫他只要延太湖南岸走,逢白而上。到了那天,黃鱔見到一座山石是白色的以為到了,就從地下鑽出來,天上的協公看到了,就一個閃電將他斬殺。黃鱔對觀音說:“我是為老百姓做好事,如今卻遭害,我死後要將當地老百姓臭死”。觀音對他說不要這樣,等他死了風乾後,她就給他造成一座龍王廟和一座龍王殿。於是到現在便有黃鱔死後不腐不臭之說。黃鱔從地下鑽出來的那洞,就是黃龍洞。
黃龍洞傳說(一)
小康王與黃龍洞傳說——提起黃龍洞,民間有很多傳說其中一個傳說:“南宋初,小康王(宋高宗趙構)被金兵越追越近,情勢非常緊迫,這時,一條巨大的黃鱔擋住去路,康王心急慌忙,顧不了許多禮儀,就向黃鱔跪下懇求說:“黃鱔,黃鱔你若能救我逃脫這場動難,我有朝一日登九五這尊,就封你為龍。”黃鱔聽了讓開一條路,讓康王躲進自己的山洞,自己在洞口護著,金兵追到這裡,看看不見了康王是蹤影,有一條黃鱔擋住大路,金兵舉刀要殺黃鱔,黃鱔一躍而起,口咬尾打,把金兵打得死的死,傷的傷,剩下的掉頭就逃,康王終於脫離危險,後來他在臨安登了帝位,沒有忘記曾經救過他的黃鱔,就封黃鱔為黃龍,那座小荒山為黃龍山,黃鱔住的山洞為黃龍洞。現在黃龍沒有了,那山那洞還在。(《小康王與黃龍洞》,見《湖州市故事卷》)。
黃龍洞傳說(二)
黃龍洞與龍溪江的傳說,要說黃龍洞,先說龍溪江,龍溪江是西漢漢武帝時有個兼管農田水利的搜粟都尉趙過徵集民工開鑿的,它自太湖引水南來,環城而去。傳說河成水到時,一位白鬍子老爹看見河面上閃閃波光,說是龍鱗那趙大人莫不是條青龍,長河是他所化?而城北黃龍山的那個大洞相傳是一條攪得乾旱的黃龍所據,湖州老百姓為此將這條長河起名“龍溪江”,把那個洞叫“黃龍洞”,自從有了這條龍溪江,湖州便水旱調勻,五穀豐收,成了魚米之鄉,絲綢之府。(《龍溪江與黃龍洞》見《湖州市故事卷》)
黃龍洞傳說(三)
民間廣泛流傳著,很久以前,玉皇大帝看到民間老百姓每天起早摸黑,勞碌幹活,於是大發慈悲,天降面雪,讓百姓不勞而獲,民間百姓吃不完,於是就用麵粉做成小孩的尿布袋,墊在小孩的屁股底下,此事被玉帝知道後十分憤怒,民間百姓競是如此揮霍,遭塌糧食,大怒之下就降了黑雪,長年乾旱,把地開成裂縫,這時在太湖裡有條黃鱔精,看到百姓受乾旱之苦,就想把太湖的水引到莊稼地,犯下滔天大罪,觸犯天條,為求自保,便向觀音求救,觀音菩薩跟他說:只要逃到崖石洞裡就可躲過雷公的追捕,於是,鱔精就從太湖游到黃龍宮之後,以為到了就把頭探出來巡視,卻被雷公一霹靂把頭霹下來了,頭滾到了山下漾中,染紅了整個池水,後來百姓為了紀念鱔精就把漾取名為紅山漾。
據傳說,黃鱔頭在黃龍洞,尾在天下第九洞(現位於西山)今小雷山。
黃龍洞傳說(四)
在民間廣泛流傳,以前這裡沒有洞,由於這邊鬧乾旱,太湖中住了一條黃鱔精,良心很好,看老百姓快要沒糧食吃,都要餓死了,他就上天偷露水,每天三更去偷玉皇大帝的硯水(這個水永遠不會幹的),後來玉皇大帝發現硯中的水少了之後,派天兵天將守在硯水邊,三更天時黃鱔精又來偷,被天兵天將發現,要捉他,後來從天兵天將那裡逃出來,逃到觀世音地方向她求救,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給他指了一條生路,讓他逃到石心上就安全了,後來他逃到了黃龍山上,碰到石頭以為到達了安全地帶,就把頭探出來被天兵天將砍下了頭,頭砍下之後滾到了山下漾中,染紅了整個漾中的水,所以後來那個漾取名紅山漾。
黃鱔形似黃龍,後來人們稱此洞為黃龍洞。
湖州黃龍洞地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