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西龍禪寺

湖州西龍禪寺

湖州西龍禪寺,又稱“西龍寺”、“西岩寺”,始於唐,為唐代埭域“南、北、中”三大寺群的中路群365座寺廟的中心寺院。這座寺素稱“有求必應”之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西龍禪寺
  • 地理位置:湖州吳興埭溪
湖州西龍寺-----有求必應的寺廟
西龍禪寺位於浮玉之麓,苕水之濱的浙北湖州市吳興埭溪鎮莫家柵村風景秀麗的西岩山。這裡,是“唐宋來詞家殿軍,清代詞宗”朱祖謀和中國近代外交世家胡惟德的故鄉。
西岩山高不盈百米,奇石嶙峋,古木參天,環山溪澗,四時淙淙。氣候溫和,空氣清新,德國吉森大學和中國南京大學的教授專家多次深入考察,譽此為“江南第一生態良地”,已被國家水利部定為“江南小流域治理試點”,“浙江省生態工程示範基地”。
每年至春日,山花爛漫,鶯歌鸝啾,遊人香客更是絡繹不絕。據了解,西龍禪寺,又名西龍寺、西岩寺,始於唐,為唐代埭域“南、北、中”三大寺群的中路群365座寺廟的中心寺院。這座寺素稱“有求必應”之廟,故歷經滄桑,至今仍香火不絕,除歷史之悠久、環境之幽雅,交通之便捷外,俱賴佛祖之恩賜。歷代名人騷客慕名而至者眾,或遊覽題詩,或隱居於此,留下不少美麗傳說,成為西吳古剎中的一座聖廟。寺側有兩潭,左為“龍泓”,右為“螺春”。兩潭水清味甘,久旱不涸,據傳“潭水可治百病”,故遊人香客無不喝幾口,許多人還帶幾瓶回家。
潭內有無數無尾螺絲,據說,此無尾螺乃觀世音菩薩將小和尚剪下屁股的螺絲放生而得,至今生息繁衍。
據代代相傳的故事描述,建寺之初,寺內一位年輕的小和尚一向勤於修性。忽有一日心魔突生欲開葷戒,就去山後潭中抓來一盤螺螄。正當他把螺螄尾部剪掉準備烹食的時候,一位皓髮如霜的老婆婆來到他的跟前,老婆婆以佛家戒律規勸,但小和尚卻狡辯道:“尾巴已被剪掉,吃不吃它們都命不久矣!”老婆婆笑著將這盤螺螄倒入寺內放生池中,然後飄然而去。數日後,小和尚去池邊查看,竟發現螺螄們不僅沒死還繁衍了許多後代。小和尚頓悟,於是他更加勤勉自律,終得道坐化。
從而,無尾螺螄便如同寺內尚保存的“舍利塔”、“兩方古碑”一樣被視作“鎮寺之寶”。
歷經千年風雨的西龍寺至今仍香火不絕,而棲息在放生池內的無尾螺螄也是也世代繁衍、“子孫滿堂”。後來村民們和香客把這種螺螄帶到別的地方飼養,可是無一例外全部都死掉了。
西龍寺處在名副其實的風水寶地,其背山面谷,林竹蔥翠,溪水淙淙,時有鸝雀吟唱,四時氣候宜人。經專家考證,谷口的王墳為南宋高宗趙構的叔叔之墓,另外周遍尚有四座狀元墳。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詩云:“慣游山水住南州,行盡天台及虎丘。惟有上強精舍寺,最堪游處未曾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