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湖實驗國小座落於菱湖鎮龍溪西岸清水漾口,前身是龍湖書院。創建於1846年,現系浙江省百年名校、浙江省示範國小、浙江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省科研興校200強學校和全國書法教育實驗國小。學校開設32個教學班,學生人數1081人,教職工81人。 學校環境優美,全校綠地面積22800平方米,生均8.5平方米,設施完善。配有標準電腦房、語音室、音樂室、電子琴室、勞技室、舞蹈室、書法室、美術室、自然實驗室、棋類室、多媒體教室、圖書室、閱覽室等二十餘個專用教室;建有校園音響系統、閉路電視教育系統和校園計算機網路系統;擁有圖書67250冊,生均25冊,計算機180餘台和250米環形跑道運動場,是一所教學設施較為先進的現代化學校。 學校現任校長:沈曄,黨支部書記:丁國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湖州菱湖實驗國小
- 校訓:求真 博學 唯美
- 創辦時間:清朝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
- 所屬地區:湖州 菱湖鎮
- 類別:公立國小
- 學校屬性:浙江省師範國小
- 主要獎項:浙江省師範國小、浙江省綠色學校、省文明家長學校等
- 現任校長:沈曄
辦學歷史,學術研究,辦學條件,校訓校風,歷任領導,學校榮譽,校園環境,
辦學歷史
菱湖實驗國小位於菱湖鎮龍溪西岸清水漾口,現系湖州市實驗學校,浙江省示範國小。現任校長沈曄,黨支部書記丁國琴。
學校前身最早可追溯到龍湖書院,清朝道光二十六年( 1846年)籌建,院址在南柵仁善橋堍,占地約十四畝(現菱湖一中食堂處)。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正式開課,創始人卞斌(1778~1850菱湖人)。
光緒三十三年(1906年)龍湖書院改名為“龍湖自治兩等國小堂”,學制為初小5年,高小4年,由歸安縣衙主辦。1913年改名為“龍湖高等國小堂”,學制初小4年,高小3年。1922年改名為“龍湖高級國小”,學制初小4年,高小2年。1931年改名為“龍湖中心國小”。1937年12月日軍侵占湖州,學校被迫停辦。
1938年5月中旬,當地抗日救亡團體“國魂社”, 利用青樹國小(1933年由章榮初先生創辦,抗戰中毀於戰火, 地處菱湖鎮南柵倉場弄)和啟秀女校(1914年由吳伊賢創辦,1937年日軍入侵,湖州淪陷而停辦,校址在菱湖鎮北橋堍“心遠堂”)的校址創辦2所戰時國小。楊文虎、章樹德等13人組成教務委員會,國魂社成員任兼職教師,自編文化課,進行國防教育,時有6個年級12 個班,學生250人。並在中共地下支部領導下, 成立少年突擊隊開展抗日救亡運動,被縣政府表彰為游擊區模範國小。1940年1 月初,吳興縣政府教育科接管戰時國小,改名為“菱湖區中心國小”。1941年3月,日軍占領菱湖,區中心國小轉移到鎮郊農村盧家莊。
1943年春,日偽在菱湖鎮南柵唐廣豐舊宅( 現菱湖人民公園內)開辦“教育所”,有6個年級6個班,小學生 120餘人,同年6月改名為“菱湖鎮中心國小”。9月,日軍退出菱湖, 縣政府接管鎮中心國小,校舍遷至柏樹腳下商會(現鎮工會址)。 1947年9月,改名為“菱湖鎮中心國民學校”,有7個班,學生315人,教師12人,校舍遷至王家祠堂(現菱湖建築公司址)。
1949年4月28日,菱湖解放。1949年秋, 吳興縣人民政府文教科委派歸根一任鎮中心國小校長,改名“菱湖鎮完全國小”,並將各保校合併為南、北分部,本部遷回柏樹腳下。全校有初小14個班,高小4個班,學生約600人,教師23人。
1952年8月,青樹學校國小部( 青樹學校, 由章榮初先生於1946年重建,地處魯家園與龍湖書院址,設有國中部與國小部)併入菱湖鎮完全國小,改名為“菱湖區中心學校”,學校本部設在青樹學校國小部(現學校校址的“南園”,公園南路33號 ) 。1953年1月,更名為“菱湖鎮中心國小”,有6個年級21個班,學生966人,附設幼稚園3個班,教師35人。1955年1月,南、 北分部撤消。
1956年8月改名為“菱湖輔導區中心國小”。1958 年改名為“菱湖人民公社中心國小”。1959年實行五年制試點工作,為全省25所試點學校之一,由邵起鳳承擔試點班教學工作。學校被加興專員公署確定為地區重點國小。1960年,陸錦鵬代表學校出席在寧波召開的省教育廳表彰會議,榮獲先進集體,授予獎旗和金質獎章,並被確定為省重點國小。1961年8月, 復名為“菱湖輔導區中心國小”。1963年菱湖水產學校撤銷,該校舍( 現學校校址的“北園”,公園南路46號,原章榮初先生舊宅) 由縣決定劃撥給輔導區中心國小,地處社壇基與公園南路交叉處區中心國小分部劃撥給吳興中學(1964年改名“菱湖中學”)。
1968年學校更名為“菱湖反修國小”,菱北完小( 現星橋路140號~142號,原姚介墩楊家祠堂舊址),鎮職工子弟國小(現菱湖影劇院址,1957年前為培本國小,原址為孫家祠堂) 分別併入反修國小,成為反修國小一分校、二分校。1971年新招國中一年級2個班。1974年一分校、二分校撤銷,全部併入反修國小, 時設國小24個班,附設國中6個班。1977年暑期, 原鎮職工子弟國小與菱北完小校址全部劃撥給新辦的菱湖鎮人民中學。反修國小國中部4個班、領導和教師15人同時調入新建的菱湖鎮人民中學。反修國小停招國中班, 同年下半年復名為 “菱湖輔導區中心學校”。1978年12月創辦了“菱湖區中心五金廠”。
1983年暑期,人民中學撤銷,有10名教師調入。原職工子弟國小和菱北完小校舍由縣文教局決定分別劃撥給菱湖中學和區中心學校。“菱湖區中心五金廠”搬入原菱北完小校舍,並更名為“菱湖區中心五金塑膠廠”。1984年8 月因建立菱湖分區教辦,學校由此改名為“菱湖鎮中心國小”。1986年分區教辦撤消,學校更名為“湖州市郊區菱湖輔導區中心學校”。
1986年實施九年制義務教學。1987年學校全部改制為六年制。重招國中一年級新生2個班,次年即停止招生。1988年8月因新建菱湖實驗國小,由區中心學校調去領導、教師7人,學生二、 三年級各2個班, 共180名。 1989年學校被確立為省“教育報社導讀連絡點”。1990年2個國中班如期畢業,國中停辦。 國小一至五年級的每年級的一個班,進行語文、教學目標教學實驗,為省級科研項目。1991年1月,“菱湖區中心五金塑膠廠”更名為“菱湖塑膠包裝用品廠”。1991年,鎮政府出資60萬元,新建四層教學樓一幢,建築面積2196平方米。1993年8月菱湖實驗國小撤銷,五年級2個班及15名教職工併入區中心學校, 校舍劃給了“菱湖二中”。
1994年8月,菱湖區教育管理委員會建立, 學校更名為“菱湖鎮中心國小”。1994年11月,被湖州市教育委員會確定為湖州市實驗國小。1995年被菱湖區委宣教文衛部、區文化管理站授予校園文化示範單位。1996年2 月被省書法教育研究會確定為書法教育研究實驗基地。1996年12月學校增設電子琴教學課程,並被湖州市教育委員會確定為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中澳小學生電子琴合作項目學校。1996年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經湖州市教育委員會批准,創辦了“湖州市菱湖育英藝術學校”,開設課程有書法、美術、舞蹈、武術、少年科技、航模、器樂、棋類、桌球、手工製作等。1994年至1997年為實施“高標準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和“現代教育技術”,由鎮人民政府出資90萬元,學校自籌資金30萬元、香港沈炳麟先生資助16萬元,分二期建造了建築面積1780平方米的綜合樓一幢,取名為“恩美樓”。1997年下半年三年級試行增設英語教學課程。1997年12月,學校被菱湖區委和區管委會授予區級“文明單位”。1998年3 月被中國少年報社確定為“中國少年報菱湖鎮中心國小學生記者站”。同年經湖州市教委評估驗收而評定為“市一級國小”。
1998年9月學校改名為菱湖鎮第一國小。新招一年級4個班實施“編碼、識字、閱讀、寫作”四結合實驗教學。1998年學校全面開展創建市、省級文明學校和市級文明單位活動。1999年5 月被省教委命名為“浙江省示範國小”。1999年9 月被省教委確定為“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同時被市教委評為市級“文明學校”。1999年9月學校根據市、區教委的要求, 開始實施教職工全員聘任制。1999年12月被省教育委員會授予省級“文明學校”稱號。2000 年 2 月被市人民政府授予市級“文明單位”稱號。2000年4月,被省象棋協會確定為“浙江省少年象棋集訓基地”、“浙江省少年象棋實驗國小”。2000年7 月被中國教育學會書法教育專業委員會確定為全國書法實驗國小。2000年9 月新招一年級4個班,其中2個班實施“小班化”教學試驗,每班學生30人,並增設英語和電腦教學課程。2001年9月學校全面開展環保知識教育和“綠色學校”創建活動。2002年3月,經復驗,學校再次被確認為“湖州市文明單位”。同年11月,經省市教育部門評估,學校被確定為“浙江省科研興校200強”之一。2002年8月,為實施創建“教育強鎮”目標,由菱湖鎮人民政府出資1700餘萬元,位於龍溪港西岸清水洋口的“菱湖鎮第一國小遷建工程”順利完成,五、六年級率先搬入。2003年2月學校整體搬入新校址。
2003年8月,應菱湖鎮人民政府要求,經南潯區教育局發文,學校與“菱湖鎮第二國小”合併,並更名為“菱湖實驗國小”,學校分設東西兩個校區。原屬菱湖二小管理的盧介莊國小、東村國小、楊介巷國小、新城國小等四所國小同時納入菱湖實驗國小管理。2003年9月,一年級8個班開始啟動“新課程”的實施工作,六年級的其中5個班試行“德育導師制”。同年,學校被湖州市環境保護局和市教育局聯合授予“綠色學校”稱號。2004年5月學校被南潯區教育局確認為“南潯區中國小行為規範示範學校”。
2000年12月召開四屆四次教職工代表大會,順利完成了“菱湖塑膠包裝用品廠”轉資改制工作。廠名由此改名為“菱湖塑膠包裝用品有限公司”。2003年3月經過五屆一次教職工代表大會,全部轉讓在菱湖塑膠包裝用品有限公司中的股金。全面完成了原“菱湖塑膠包裝用品廠”的轉資改制工作。
學校前身最早可追溯到龍湖書院,清朝道光二十六年( 1846年)籌建,院址在南柵仁善橋堍,占地約十四畝(現菱湖一中食堂處)。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正式開課,創始人卞斌(1778~1850菱湖人)。
光緒三十三年(1906年)龍湖書院改名為“龍湖自治兩等國小堂”,學制為初小5年,高小4年,由歸安縣衙主辦。1913年改名為“龍湖高等國小堂”,學制初小4年,高小3年。1922年改名為“龍湖高級國小”,學制初小4年,高小2年。1931年改名為“龍湖中心國小”。1937年12月日軍侵占湖州,學校被迫停辦。
1938年5月中旬,當地抗日救亡團體“國魂社”, 利用青樹國小(1933年由章榮初先生創辦,抗戰中毀於戰火, 地處菱湖鎮南柵倉場弄)和啟秀女校(1914年由吳伊賢創辦,1937年日軍入侵,湖州淪陷而停辦,校址在菱湖鎮北橋堍“心遠堂”)的校址創辦2所戰時國小。楊文虎、章樹德等13人組成教務委員會,國魂社成員任兼職教師,自編文化課,進行國防教育,時有6個年級12 個班,學生250人。並在中共地下支部領導下, 成立少年突擊隊開展抗日救亡運動,被縣政府表彰為游擊區模範國小。1940年1 月初,吳興縣政府教育科接管戰時國小,改名為“菱湖區中心國小”。1941年3月,日軍占領菱湖,區中心國小轉移到鎮郊農村盧家莊。
1943年春,日偽在菱湖鎮南柵唐廣豐舊宅( 現菱湖人民公園內)開辦“教育所”,有6個年級6個班,小學生 120餘人,同年6月改名為“菱湖鎮中心國小”。9月,日軍退出菱湖, 縣政府接管鎮中心國小,校舍遷至柏樹腳下商會(現鎮工會址)。 1947年9月,改名為“菱湖鎮中心國民學校”,有7個班,學生315人,教師12人,校舍遷至王家祠堂(現菱湖建築公司址)。
1949年4月28日,菱湖解放。1949年秋, 吳興縣人民政府文教科委派歸根一任鎮中心國小校長,改名“菱湖鎮完全國小”,並將各保校合併為南、北分部,本部遷回柏樹腳下。全校有初小14個班,高小4個班,學生約600人,教師23人。
1952年8月,青樹學校國小部( 青樹學校, 由章榮初先生於1946年重建,地處魯家園與龍湖書院址,設有國中部與國小部)併入菱湖鎮完全國小,改名為“菱湖區中心學校”,學校本部設在青樹學校國小部(現學校校址的“南園”,公園南路33號 ) 。1953年1月,更名為“菱湖鎮中心國小”,有6個年級21個班,學生966人,附設幼稚園3個班,教師35人。1955年1月,南、 北分部撤消。
1956年8月改名為“菱湖輔導區中心國小”。1958 年改名為“菱湖人民公社中心國小”。1959年實行五年制試點工作,為全省25所試點學校之一,由邵起鳳承擔試點班教學工作。學校被加興專員公署確定為地區重點國小。1960年,陸錦鵬代表學校出席在寧波召開的省教育廳表彰會議,榮獲先進集體,授予獎旗和金質獎章,並被確定為省重點國小。1961年8月, 復名為“菱湖輔導區中心國小”。1963年菱湖水產學校撤銷,該校舍( 現學校校址的“北園”,公園南路46號,原章榮初先生舊宅) 由縣決定劃撥給輔導區中心國小,地處社壇基與公園南路交叉處區中心國小分部劃撥給吳興中學(1964年改名“菱湖中學”)。
1968年學校更名為“菱湖反修國小”,菱北完小( 現星橋路140號~142號,原姚介墩楊家祠堂舊址),鎮職工子弟國小(現菱湖影劇院址,1957年前為培本國小,原址為孫家祠堂) 分別併入反修國小,成為反修國小一分校、二分校。1971年新招國中一年級2個班。1974年一分校、二分校撤銷,全部併入反修國小, 時設國小24個班,附設國中6個班。1977年暑期, 原鎮職工子弟國小與菱北完小校址全部劃撥給新辦的菱湖鎮人民中學。反修國小國中部4個班、領導和教師15人同時調入新建的菱湖鎮人民中學。反修國小停招國中班, 同年下半年復名為 “菱湖輔導區中心學校”。1978年12月創辦了“菱湖區中心五金廠”。
1983年暑期,人民中學撤銷,有10名教師調入。原職工子弟國小和菱北完小校舍由縣文教局決定分別劃撥給菱湖中學和區中心學校。“菱湖區中心五金廠”搬入原菱北完小校舍,並更名為“菱湖區中心五金塑膠廠”。1984年8 月因建立菱湖分區教辦,學校由此改名為“菱湖鎮中心國小”。1986年分區教辦撤消,學校更名為“湖州市郊區菱湖輔導區中心學校”。
1986年實施九年制義務教學。1987年學校全部改制為六年制。重招國中一年級新生2個班,次年即停止招生。1988年8月因新建菱湖實驗國小,由區中心學校調去領導、教師7人,學生二、 三年級各2個班, 共180名。 1989年學校被確立為省“教育報社導讀連絡點”。1990年2個國中班如期畢業,國中停辦。 國小一至五年級的每年級的一個班,進行語文、教學目標教學實驗,為省級科研項目。1991年1月,“菱湖區中心五金塑膠廠”更名為“菱湖塑膠包裝用品廠”。1991年,鎮政府出資60萬元,新建四層教學樓一幢,建築面積2196平方米。1993年8月菱湖實驗國小撤銷,五年級2個班及15名教職工併入區中心學校, 校舍劃給了“菱湖二中”。
1994年8月,菱湖區教育管理委員會建立, 學校更名為“菱湖鎮中心國小”。1994年11月,被湖州市教育委員會確定為湖州市實驗國小。1995年被菱湖區委宣教文衛部、區文化管理站授予校園文化示範單位。1996年2 月被省書法教育研究會確定為書法教育研究實驗基地。1996年12月學校增設電子琴教學課程,並被湖州市教育委員會確定為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中澳小學生電子琴合作項目學校。1996年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經湖州市教育委員會批准,創辦了“湖州市菱湖育英藝術學校”,開設課程有書法、美術、舞蹈、武術、少年科技、航模、器樂、棋類、桌球、手工製作等。1994年至1997年為實施“高標準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和“現代教育技術”,由鎮人民政府出資90萬元,學校自籌資金30萬元、香港沈炳麟先生資助16萬元,分二期建造了建築面積1780平方米的綜合樓一幢,取名為“恩美樓”。1997年下半年三年級試行增設英語教學課程。1997年12月,學校被菱湖區委和區管委會授予區級“文明單位”。1998年3 月被中國少年報社確定為“中國少年報菱湖鎮中心國小學生記者站”。同年經湖州市教委評估驗收而評定為“市一級國小”。
1998年9月學校改名為菱湖鎮第一國小。新招一年級4個班實施“編碼、識字、閱讀、寫作”四結合實驗教學。1998年學校全面開展創建市、省級文明學校和市級文明單位活動。1999年5 月被省教委命名為“浙江省示範國小”。1999年9 月被省教委確定為“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同時被市教委評為市級“文明學校”。1999年9月學校根據市、區教委的要求, 開始實施教職工全員聘任制。1999年12月被省教育委員會授予省級“文明學校”稱號。2000 年 2 月被市人民政府授予市級“文明單位”稱號。2000年4月,被省象棋協會確定為“浙江省少年象棋集訓基地”、“浙江省少年象棋實驗國小”。2000年7 月被中國教育學會書法教育專業委員會確定為全國書法實驗國小。2000年9 月新招一年級4個班,其中2個班實施“小班化”教學試驗,每班學生30人,並增設英語和電腦教學課程。2001年9月學校全面開展環保知識教育和“綠色學校”創建活動。2002年3月,經復驗,學校再次被確認為“湖州市文明單位”。同年11月,經省市教育部門評估,學校被確定為“浙江省科研興校200強”之一。2002年8月,為實施創建“教育強鎮”目標,由菱湖鎮人民政府出資1700餘萬元,位於龍溪港西岸清水洋口的“菱湖鎮第一國小遷建工程”順利完成,五、六年級率先搬入。2003年2月學校整體搬入新校址。
2003年8月,應菱湖鎮人民政府要求,經南潯區教育局發文,學校與“菱湖鎮第二國小”合併,並更名為“菱湖實驗國小”,學校分設東西兩個校區。原屬菱湖二小管理的盧介莊國小、東村國小、楊介巷國小、新城國小等四所國小同時納入菱湖實驗國小管理。2003年9月,一年級8個班開始啟動“新課程”的實施工作,六年級的其中5個班試行“德育導師制”。同年,學校被湖州市環境保護局和市教育局聯合授予“綠色學校”稱號。2004年5月學校被南潯區教育局確認為“南潯區中國小行為規範示範學校”。
2000年12月召開四屆四次教職工代表大會,順利完成了“菱湖塑膠包裝用品廠”轉資改制工作。廠名由此改名為“菱湖塑膠包裝用品有限公司”。2003年3月經過五屆一次教職工代表大會,全部轉讓在菱湖塑膠包裝用品有限公司中的股金。全面完成了原“菱湖塑膠包裝用品廠”的轉資改制工作。
學術研究
學校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重視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和個性培養。學生努力學習,積極向上蔚然成風。1964年一學生在西安市舉行的全國國語比賽中榮獲第二名。1962年為湖劇團輸送2名學生,1968年至1970年為省“五七”藝校先後輸送2名學生。1988年一學生獲得華東六省一市作文比賽國小組一等獎。1989年,一學生吳帆一件作品獲《日本第20屆世界兒童畫展》銀質獎。1990年,一名學生獲得全國讀書讀報活動優秀獎。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1997年至2009年學生參加全國、省、市、區各項比賽有1800餘人次獲獎,獲全國獎有300人次。1997年孫童蘭等3名學生獲全國首屆規範漢字書寫大賽一等獎。1998年孫童蘭獲全國希望杯書畫大賽繪畫一等獎,書法二等獎。程昕月獲97'金秋全國青少年繪畫大賽新人獎。費俊宏等3名學生獲中國.新加坡少年兒童美術書法攝影比賽銅獎。1998年朱晉等4名學生獲全國國小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三等獎。孫童蘭的《家鄉的元寶菱》一文在《小學生時代報》發表。1999年張鴻獲全國奧林匹克數學滿分獎,韓列威等兩名同學獲一等獎,沈洪韜獲第四屆《希望星杯》全國青少年兒童書畫攝影藝術賽一等獎,翁佳穎《小貓咪咪》獲全國少兒藝術杯創作賽3等獎,傅力超在代表湖州市參加省中國小“三棋”比賽中獲得象棋個人賽第四名。2000年穆菁等兩名學生獲全國少年兒童書畫賽銀杯獎,馮秀等兩名學生獲中日書畫比賽銀獎,邱安琪《我是小小旅行家》獲全國中國小攝影比賽三等獎,邵佳儀獲市中國小書畫比賽一等獎,費旭芳等3名學生的文章入選《學生四季作文精品屋叢書》。2001年林峰獲全國國小數學奧林匹克一等獎,沈耀傑等3名學生獲二等獎,潘帥獲三等獎,林琳等5名學生獲《我是小小旅行家》全國中小學生寫景畫景比賽三等獎,沈藝超獲市中國小現場美術大賽國小組一等獎。陳思樂等7名學生獲全國第一屆中小學生寫字比賽(硬筆)一等獎,王超傑等10名學生獲二等獎,潘樂等12名學生獲三等獎,馮嵐獲全國第一屆中國小寫字比賽(毛筆)一等獎,費宗烈等2名學生獲二等獎,吳昊等6名學生獲三等獎。2002年楊傑等3名學生獲全國國小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二等獎,許志誠等15名學生獲三等獎,王儒潤兩篇文章獲《金色年華》雜誌上發表,沈藝超獲中日書法友好交流優秀作品獎。馮嵐獲省中國小書畫比賽國小低年級組一等獎,施凌霄等3名學生獲三等獎。2003年楊俊梟等3名學生獲全國第五屆青少年書法臨帖大賽狀元獎,於超等2名學生獲銀獎,姚凌宇獲銅獎,周瑩等2名學生獲全國《龍人杯》少兒美術攝影大賽金杯獎,朱燕等5名學生獲銀杯獎,卞宏等11名學生獲銅杯獎,章薇等2名學生獲全國規範字書寫大賽二等獎,談天笑獲省第三屆中小學生電腦製作評比一等獎,嵇楚佳被評為省“小哥白尼杯”身邊的科學生物觀察實踐活動一等獎,沈怡然和朱蔣凱分別被評為二等獎、三等獎,周斌兩名學生獲市中國小航模三等獎。2004年陳思超等13名學生獲“浙江省中國小信息技術等級考試一級優秀,沈偉民等6名學生獲一級良好,楊思嵐獲第二屆全國師生優秀美術作品選銅獎,徐玲獲第二屆全國師生書畫攝影邀請展銀獎,韓忠良等2名學生獲第六屆冰雪情全國師生書畫攝影邀請賽銀獎,吳立楠、姚凌宇、王倪穎三位學生分別獲“2008心繫北京、愛我中華”全國少兒書畫徵稿賽一、二等獎,馮嵐、邵之恆分別獲第二屆全國規範漢字書寫大賽高小組硬筆、初小組毛筆字二等獎,沈涵獲省“山海杯”少年棋類迎春賽女子第一名。2005年孫柳蔭作文《電腦眼》在發明與創造刊(2005年61期)上刊登,王夢倩獲全國第三屆師生優秀美術作品選銀獎,沈亦楊獲第四屆師生優秀美術作品選銀獎。2006年宋蔡胤《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獲全國青少年“簡報作文杯”創作競賽二等獎,沈歡、楊怡情《我家的大廚師—奶奶》、《給媽媽的一封信》獲26屆“成功少年杯”全國作文大賽二等獎,沈淑婷、趙奕、費彪標三名學生的習作被“成功少年杯”全國作文大賽組委會編入《成功少年文萃》叢書,倪雨薇作文《摘菱角》被刊登在《小學生世界》雜誌上。沈涵獲“沃姆保溫”2006年全國象棋錦標賽女子12歲組第七名。2007年吳屹、費雲蕾、宋偲妍、馬美琪、吳立楠等5名學生獲第四屆“藝術之星”全國少年兒童美術書法攝影特等獎,馬佳芸等多位學生獲美術、書法一等獎,沈涵獲07“培園杯”全國少年象棋錦標賽女子組14歲組第七名,沈勤芬獲07年省第六屆“山海杯”少年兒童棋類公開賽女子組冠軍和省少兒象棋比賽女乙個人賽第一名。2008年吳立楠獲08年全國小學生英語競賽六年級一等獎,潘瑋、沈凌瀟、汪勵灝3名學生分別獲四、五、六年級組二等獎,陳曉菁創作的《海棠》獲省第九屆中小學生電腦製作活動小組電腦繪畫三等獎,沈勤芬獲“創誠杯”全國少年象棋比賽女子14歲組第四名,沈宇航、馬美琪、馬佳芸、施濤等獲第六屆《龍人杯》全國少兒美術書法攝影大賽金獎,褚宗成獲省少兒桌球錦標賽第七名。2009年孫楊正一、費一蘭獲全國小學生英語競賽現場作文比賽四年級組一等獎,吳靜嫻、沈凌瀟獲全國小學生英語競賽現場作文比賽六年級組二等獎,劉一奇獲小學生“野生動物園,我的夥伴”知識競賽二等獎。黃哲宇獲《龍人杯》第七屆全國少兒美術書法攝影大賽鑽石獎,張朱浩、顧妮等獲《龍人杯》第七屆全國少兒美術書法攝影大賽金獎。
學校1995年在參加省校園集體舞比賽中榮獲一等獎。1997年在全國首屆規範漢字大賽中榮獲集體一等獎。同年學校歌詠隊在市聲樂比賽中榮獲一等獎。1998年獲市中國小聲樂器樂比賽(農村組)聲樂一等獎,省“五月的鮮花萬校校歌比賽中獲二等獎,市科普知識電視大賽獲團體三等獎。1998年、1999年校航模隊分別獲市航模比賽團體第五名、第六名。1998年、1999年2000年校歌詠隊、民樂隊分別獲省“接班人”杯《校園歌曲》演唱比賽國小組合唱三等獎和市第二、第三屆藝術節中小學生歌詠舞蹈比賽舞蹈三等獎、民樂二等獎。2000年獲湖州嘉興兩市“慶六一、寄希望描繪家鄉”少兒書畫賽團體特別獎。2001年《漁舟歌曲》獲省中國小(虎丘杯)民樂比賽國小組齊(合)奏三等獎,2002年獲市中國小“迎接新世紀”文藝演出比賽二等獎。2003年獲全國規範漢字大賽團體二等獎和組織三等獎,市中國小文藝演出二等獎。2004年獲省第三屆“山海杯”少兒棋類迎春賽團體冠軍。2005年獲省第四屆“山海杯”少兒棋類公開賽團體冠軍。2006年獲省第五屆“山海杯”少兒棋類公開賽團體冠軍。2007年獲“藝術之星全國少年兒童美術書法攝影大賽集體二等獎,省第六屆“山海杯”少兒棋類公開賽團體冠軍和象棋團體亞軍,市中國小元旦文藝匯演三等獎,市少年兒童“迎奧運我的達芬號”創意船模比賽中獲集體二等獎。2008年獲第六屆“龍人杯”全國少年兒童書畫大賽團體三等獎,省少年象棋錦標賽女子團體第一名、男子團體第二名,自1989年以來學校連續四屆被評為導讀先進集體。2001年被評為市藝術教育先進集體。2003年被評為省書法教育先進單位。
1981年,學校開始貫徹體育、衛生《兩個暫行規定》,積極開展體育“達標”活動。達標率均在97%左右,1998年至2003年連續六年達標率達到99%以上。“田徑”被市定為學校傳統項目。《兩個暫行規定》通過驗收,定為良好級,由市頒發了證書。學校自1956以來先後為市少體校輸送了30餘名學生。1978年為省少體校輸送的1名學生在1985年打破了少年組三項全能的全國記錄。1984年獲郊區首屆中國小田徑運動會國小組團體總分第一名。1986年獲市“體育達標”通訊賽先進集體。1994年至2003年在區中國小秋季田徑運動會上分別獲得國小組團體總分第一名6次,第二名2次,1998年至2003年學校“棋隊”和“桌球隊”連續五年獲區“三棋比賽”和“桌球”比賽團體第一名。2003年校象棋隊獲市中國象棋邀賽團體第二名。2004年—2007年連續四屆榮獲省“山海杯”少兒棋類公開賽團體冠軍。2006年獲南潯區中國小田徑運動會團體甲級隊第八名、中國小“三棋”比賽團體第一名、中國小“桌球”比賽團體第五名。2007年獲南潯區中國小田徑運動會團體甲級隊第三名、中國小“三棋”比賽團體第三名、中國小“桌球”比賽團體第三名、中國小籃球比賽團體第三名。2008年獲省少兒象棋比賽女子團體第一名、男子團體第二名,獲南潯區小學生廣播操比賽一等獎,區中國小田徑運動會甲級隊第二名、中國小桌球比賽小組團體第三名、“久立杯”國小男子籃球賽團體第三名、中國小“三棋”比賽國小組第三名。2009年獲區第一屆全運會田徑比賽國小甲級隊第三名、籃球比賽國小組第二名、“三棋”比賽國小組第二名桌球比賽第二名。學校體育組被評為區99學年度先進教研組。1999年12月被市愛國運動委員會評為市“衛生先進單位”。
學校堅持走“科研興校”之路,積極開展教改實驗,已形成民眾性科研格局。自1995年至2009年,學校已申報立項全國及省、市、區、校科研課題150多個。其中國家級課題4個:《東南沿海地區小學生道德啟蒙教育及小學生品德心理研究(協作參與)、《培養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的研究》、《營造良好育人環境,促進學生健康成長》EPD子項目課題、《空巢兒童心理健康教學的研究》(中國少先隊工作學會“十一五”課題)。省級課題9個:《新時期小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認識與實踐》、《寫字教育中激發學生興趣的研究》、《加強小學生科學教育的實踐與研究》、《國小科學教育中培養創新素質的實踐與研究》、《信息化時代小學生科學教育的研究》、《利用學校閉路電視系統,加強少先隊員綜合素質的培養》、《小學生心理健康教學的探索》、《隔代教育引發小學生個性心理傾向的調查與研究》、《在網路環境下地方特色文化資源的開發與研究》。市級課題16個:《加強語言訓練,提高讀寫能力的實踐與研究》、《構建科學評價小學生素質模式的研究》、《小學生科學教育中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研究》、《小學生棋類教育開發潛能的研究》、《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研究》、《國小科學教育校本課程的開發與研究》、《以規範“雙資”為關鍵,最佳化寫字教育的實踐與研究》、《國小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個性發展的實踐與研究》、《農村國小英語學困生成因分析及提升策略的研究》、《國小低年級中國象棋教學優勢探究》、《農村國小英語遊戲教學的有效性研究》、《少先隊社區體驗教學的探索》、《國小高年級自我評價的實踐與研究》、《國小高段詞語積累的研究》、《國小美術教學中斷層問題的研究》、《地方特色文化在音樂教學中的滲透之研究》。已取得成果並獲獎的有國家級科研課題《東南沿海地區小學生道德啟蒙教育及小學生品德心理研究》(協作參與)2000年被編入浙江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道德啟蒙教育研究》一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的研究》2004年被評為全國書法教育課題一等獎,並編入《華東大區第一屆寫字教學年會論文集》。省級科研課題《新時期小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認識與實踐》獲省科研成果論文二等獎,《寫字教育中激發學生興趣的研究》實驗報告獲省實驗報告一等獎,《加強小學生科學教育的實踐與研究》獲1996~1998年教育學會科研論文一等獎,並於1999年獲省人民政府基礎教育課題研究三等獎,實驗報告發表在全國級刊物上。《國小科學教育中培養創新素質的實踐與研究》於2003年獲省科研成果三等獎,《利用學校閉路電視系統,加強少先隊員綜合素質的培養》於2003年獲省論文三等獎,市一等獎,《小學生心理健康教學的探索》於2003年獲省科研成果二等獎、《隔代教學引發小學生個性生理傾向的教學與研究》於2003年在省學術研討會上交流。市級科研課題《加強語言訓練,提高讀寫能力的實踐與研究》獲市1998年度教育科研優秀成果論文二等獎,《構建科學評價小學生素質模式的研究》獲市1998年度教育科研優秀成果論文二等獎,《小學生科學教育中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研究》於2003年獲市科研成果二等獎,《小學生棋類教育中開發學生潛能的研究》於2003年獲市科研成果三等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研究》於2003年獲市科研成果二等獎,《少先隊社區體驗教學的探索》於2005年獲市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以規範雙資為關鍵最佳化寫字教學的實踐與研究》獲2006年市教科研成果三等獎、《國小高年級數學學生自我評價的研究》獲2006年市科研成果三等獎,《農村國小英語學困生成因分析及提升策略的研究》獲市2008年教科研成果三等獎、《農村國小英語遊戲教學的有效性研究》獲市2009年教科研成果二等獎。區級科研課題論文先後獲一等獎有:《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探索》、《體育教學中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之初探》,《國小數學概念形成規律探討》、《國小數學學法指導研究》等。教師個人先後在全國、省、市、區級論文評比中獲獎或在報刊上發表交流的論文多達800餘篇。1999年劉弘《培養學生觀察生活的能力,學會從生活中積累素材》獲省論文評比三等獎,2000年沈曉輝《放手激活課堂,培養創新能力》獲省論文三等獎,姚瑛《合作資源蘊藏其中》論文獲省國小數學優秀論文二等獎。2001年薄永高《加強學校特色教育之我見》一文在《省實驗學校——校長論素質教育》發表,趙菊敏《寫生活,抒真情,寓童趣》獲全國國小語文教師作文教學論文比賽三等獎,楊永紅《讓拼音教學“活”起來》一文獲省優秀論文三等獎,沈曉輝《自由選擇作業,積極主動參與》獲全國國小課堂教學徵文賽三等獎。2002年朱建躍《校本培訓,堅持六性》在省實驗學校年會上交流。2003年蔣立迅《美術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入選《全國美術教師論文集》,吳國英《思想品德情境的“三種創設”》獲首屆全國中國小教師教育創新研究優秀論文一等獎,莘新雲《讓學生在作文中獲得快樂》獲《中華教育論文擷英》徵文一等獎,併入選《中華教育論文擷英》一書。劉弘《新課程實施中對師生關係的新認識》獲世界華人交流協會國際優秀論文獎。2004年沈曉輝《春天的雨點》一課參加省國小語文青年名師示範課展示,張學霞執教《綠》一課獲省第二屆國小語文優質課評比一等獎。劉弘《鳥的天堂》、沈曉輝《春天的雨點》一課在省召開的活動課程研討會實驗國小分會上作示範性展示。2004年學校科研課題《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獲省論文二等獎,費海燕《豐富課堂教學》在全國“三面向”教育成果評選中獲一等獎,吳國英論文《農村隔代教學學生心理特點及教育對策》被選入首屆中國教師“為人師表教育教學論文作品集”,王新泉、薄永高兩人撰寫的論文《培養小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的研究》獲華東大區第七屆寫字教育年會論文評比一等獎。2005年章嘵琴撰寫的《學校心理健康教學學科滲透的實踐和研究》在中國心理專業委員會(05)學術研討會論文評比中獲一等獎,楊美芳論文《數學教學中培養探究能力的幾點嘗試》在中國教育上發表。2006年姚菊撰寫的《創造源於生活》被“中國當代教育教學科研論文”評比活動評為一等獎,莘新雲撰寫的“學生為本,切實提高學生作文水平”論文獲省第四屆國小語文優質課展評一等獎,張學霞的《論農村小學生的探究》獲省教育學會活動課程研究會第四屆國小語文優質課展評一等獎。2007年費芳撰寫的《音樂教學生活化的研究經“中國基礎教育教研教改”》評選獲國家教育科研成果一等獎,張學霞“快樂作文之我見”獲“全國教育學會學術論壇”全國教育教學優秀論文一等獎,金秀英的“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獲省教育教學學會活動課程研究會第五屆國小數學優質課論文三等獎,宋惠蓮的《讓拼音課堂輕鬆起來》在省第五屆國小語文課堂教學評優活動中獲二等獎。2008年姚瑛撰寫的《數學教學應是健康的、快樂的——分數的初步認識》和《計算課“前倨後恭”與“潮起潮落”》教學案例與思考被評為全國中國小新課程優秀論文二等獎,費少華撰寫的《淺談教材的二度開發》在省教育學會活動課程第五屆國小數學課堂教學評優活動中被評選為二等獎,費海燕的《國小美術學習的斷層問題》獲省優秀教育教學論文二等獎。2009年姚燕峰撰寫的《培養學生的作文修改能力》在第三屆全國教師語言文字基本功大賽暨優秀論文評選活動中獲三等獎,沈林強的《操作學習低效現象的分析與思考》獲省優秀教育教學論文評比三等獎,褚旭芳在省農村中國小“領燕工程”骨幹教師活動中在杭州育才教育集團實踐期間上《牛津英語playtime》提高課。學校因此於1997年、1999年兩次被評為湖州市教育科研先進單位,1998年被評為省教育科研先進集體。2003年被評為2000—2002年度市教育科研先進集體,2002年被評為“浙江省科研興校200強”、2005年被確認為浙江省現代教學技術實驗學校。
科研促進了教育教學、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得到穩步提高。自1996年—2009年,學校連續被區評為“教育質量達標學校”和“辦學水平綜合一等獎”。
學校重視少先隊的基礎建設、陣地建設和活動建設。少先隊活動經常化、制度化,寓思想教育、素質教育於活動之中。學校設有紅領巾“小荷電視台”和學生自辦報紙《凌波小荷》,內容喜聞樂見,豐富多彩,深受兒童喜歡。學校少先隊組織曾於1984年榮獲省紅領巾“故事大王”比賽優勝集體。1994年開展“雛鷹爭章”活動以來,有張志浩、步燕媚、潘郁、盧熙弘、李瀟瀟等五位少先隊員先後於1994年、1995年、1998年、1999年獲得全國一、二、三級雛鷹獎章。1995年隊員李瀟瀟通過全市少先隊員自下而上的評比,被光榮評為湖州市“十佳少先隊員”。在1996年的“手拉手”活動中,隊員王翔被評為全國“手拉手好少年”。2000年,王儒潤在省團委、少工委組織的省“創新點子”網頁製作比賽中獲二等獎,樓騰飛等四名隊員在參加“市小學生發明製作賽”中分別獲優秀獎、二等獎和三等獎。2001年王儒潤在“中國少年雛鷹行動”中獲省團委、省教育廳、省少工委聯合頒發的“四星雛鷹獎章”。2002年沈婷獲市第三屆“十佳少先隊員”光榮稱號。同年,費霄漢被光榮評為“省美德少年”。2003年王飄被評為湖州市“心繫西部大開發”手拉手愛心小使者,202中隊被評為“心繫西部大開發”主題教育活動先進集體,401中隊被評為市“雛鷹中隊”,談天笑被評為“中國少年兒童平安行動”2003年度“平安行動好隊員”。2004年604中隊被評為市優秀少先隊中隊。2005年601中隊沈婷代表湖州市全體少先隊員光榮出席全國第五次少先隊代表大會,501中隊嵇楚佳被評為市優秀少先隊幹部,金笑薇、費佳麗獲市美德格言最佳獎。2006年403、508兩中隊被評為全國“知心中隊”,邵之恆、費青青被評為全國“知心女孩”,楊宇偉、沈煒倫被評為全國“知心男孩”,2007徐正陽、吳靜嫻、邵之恆、張朱浩、楊笑恩、沈未、姚煜晨獲省少先隊“學禮儀爭獎章快樂和諧共成長”主題教育系列“文明禮儀章”獎,馮嶼嵐、朱蔣凱獲省少工委開展2006—2007年度“星星火炬”全國青少年英語風采活動英語口語國小B組二等獎,徐偲被評為2005—2006學年度湖州市優秀少先隊幹部,沈涵被評為省優秀少先隊員,並授予省級雛鷹獎章,501中隊被評為市少先隊紅旗中隊。2008年402中隊被評為省少先隊“李四光中隊”1998年校少先隊鼓號隊在市教委和市團委聯合舉辦的鼓號隊大賽中獲一等獎。1999年在全省雛鷹電腦行動中被評為省“雛鷹電腦行動優秀大隊部”。少先隊總輔導員楊曉麗被評為“99'雛鷹電腦行動優秀導師獎”。少先隊大隊部於1997年被授於“全國雛鷹紅旗大隊”光榮稱號,1998年被評為湖州市173雛鷹行動“七星級大隊”。1999年學校被確定為“省紅領巾示範學校”。2000年被省少工委授於“浙江省雛鷹紅旗大隊”稱號,同年,學校少先隊大隊部被評為“市少先隊示範室”。2001年榮獲“全國少先隊‘創新杯’活動競賽”優秀活動獎。2003年學校少先隊大隊被授於“市雛鷹紅旗大隊”稱號。2005年楊曉麗總輔導員被評為市第三屆“十佳少先隊輔導員”,學校被確定為湖州市紅領巾示範學校。
辦學條件
菱湖實驗國小,現有30個教學班,學生1367人,教職員工103人,校區總占地面積60040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15576平方米。學校設有標準電腦房、語音室、音樂室、器樂室、電子琴室、勞技室、舞蹈室、書法室、美術室、自然實驗室、圖書室、閱覽室、棋類室、多功能室、階梯室等二十餘個專用教室,並建成了校內閉路電視教學系統,計算機210餘台,圖書室藏書量達65400餘冊,東西校區各有一個250米環形跑道標準運動場,達到或基本達到省有關配備標準和要求。2005年1月被省教育廳評為“省中國小教育裝備工作先進集體”。2009年7月“風雨操場”開始建設,建築面積1510平方米。
學校有一支師德高、業務精、骨幹多的教師隊伍。在現有教師隊伍中有中學高級教師職稱3人、國小高級教師職稱64人,有大專及以上學歷的專職教師78人,市教學能手1人,省教改之星1人,市教改之星2人,市教壇新秀2人,區教學能手2人,區教壇新秀5人,區教學新苗10人。1987年以來,先後有17位教師獲得27項省級及以上光榮稱號。1987年,王仙弟被評為省“為人師表”優秀教師,省“推廣國語”積極分子,敖敦常被評為全國優秀裁判員,1989年王仙弟被評為“省衛生”積極分子,朱啟源被評為省“體育達標”先進個人,1990年戴菊英被評為省“讀書讀報”活動優秀指導老師,莊天益被評為省“優秀通訊員”及省“優秀導讀員”,沈振聲被評為“全國學賴寧”活動優秀指導員,1993年錢兆斌被評為“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1993年王新泉被評為省“少先隊事業功臣”,1994年王新泉被評為省“優秀少先隊輔導員”。1995年陳政俠被評為省“從教30年優秀體育教師”。1997年劉弘被評為省“優秀導讀員”,1998被省評為省“特級教師”。1999年楊曉麗被評為“省雛鷹電腦行動優秀導師”,王新泉被評為省“優秀教育工作者”,2000年薄永高被評為省“書法教育先進工作者”。2001年楊曉麗被評為省“科普知識優秀輔導員”,李振球被評為省“第三屆《小學生世界報》優秀導讀員”。2002年薄永高被評為省“教育科研先進個人”。2004年李振球獲省“春蠶獎”。2005年張學霞榮獲省“教改之星”銀獎。2006年楊曉麗、馮建囡被全國少工委評為全國“知心姐姐”。同年談曉曄被評為省《小學生時代》優秀導讀員。2005年朱建躍被評為市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先進個人。2007年宋玉鳳被評為2005—2006年度省教育系統“事業家庭兼顧型先進個人”。
校訓校風
校 訓
求真 博學 唯美
校 風
團結 勤奮 文明 活潑
團結 勤奮 文明 活潑
學 風
樂學 好問 刻苦 力行
樂學 好問 刻苦 力行
辦學宗旨
一切為了學生 為了學生一切 為了一切學生
一切為了學生 為了學生一切 為了一切學生
辦學理念
教書育人 管理育人 服務育人 環境育人
教書育人 管理育人 服務育人 環境育人
管理機制
事事有人乾人人有事乾 時時人在乾
事事有人乾人人有事乾 時時人在乾
治校方略
以德立校依法治校 教研興校 質量強校
以德立校依法治校 教研興校 質量強校
歷任領導
1949年秋~1951年
校長:歸根一(49年~51年)徐谷希(51年~)
1952年~1954年
校長:徐谷希副校長:褚延生(52年~)
1955年~1957年
書記:陳正(57年~)校長:徐谷希(~56年) 陳正(57年~)
副校長:徐谷希(56年~)褚延生(~56年)
教導主任:沈炳琪總務主任:敖敦常
1958年~1961年
書記:陳正(~58年8月)陸錦鵬(58年9月~)
校長:陳正(~58年8月)陸錦鵬(58年9月~)
副校長:徐谷希姚越(58年9月~)教導主任:沈炳琪總務主任:敖敦常
1962年~1967年
書記:陸錦鵬 校長:陸錦鵬 副校長:徐谷希
姚越(~63年)張如菊(63年9月~)教導主任:沈炳琪
1968年~1978年
書記:陸錦鵬(~71年10月)溫良(73年~78年)
副書記:姚兆基(75年12月~77年7月)
校長:陸錦鵬(~71年10月)溫良(73年~78年)
副校長:徐谷希(~77年)張如菊
1979年~1980年
書記:沈加興(79年~80年)
校長:沈加興(79年~80年)
副校長:朱仲林(79年~80年8月)周月華:(79年~)
教導主任:吳雪生教導副主任:沈成榮(78年8月~)
1981年2月~1984年8月
副書記:李成仁(81年2月~83年8月)副校長:李成仁(81年2月~83年8月) 錢兆斌(81年2月~84年8月)
周月華吳雪生(83年8月~84年8月)徐谷希(83年~84年)
教導主任:沈成榮(83年8月~84年7月)
1984年9月~1986年5月
書記:錢兆斌(分區教辦主任兼,84年9月~86年5月)
校長:吳雪生副校長:周月華(~86年)王新泉(84年~)
1986年5月~1988年3月
書記:錢兆斌(86年5月~88年3月)
校長:吳雪生
副校長:沈成榮(86年8月~88年3月)朱瑞生(86年5月~ )
1988年3月~1993年6月
書記:沈成榮(88年3月~)
校長:錢兆斌(88年3月~93年6月)
副校長:朱瑞生(~93年7月)王新泉
1993年8月~1994年7月
書記:沈成榮(~94年1月)
校長:朱瑞生(93年8月~94年7月)
副校長:王新泉(~94年7月) 楊葉盛(93年8月~94年7月) 楊善寶:(93年8月~94年7月)
1994年8月~1999年7月
書記:王新泉(94年~)校長:王新泉(94年8月~)
副校長:莊天益(94年8月~99年8月)沈惠銘(94年8月~99年8月)沈建國(99年8月~)
薄永高(99年8月~)
1999年8月~2003年7月
書記:王新泉校長:王新泉
副校長:沈建國(1999年8月~2002年7月)薄永高(99年8月~)朱建躍(2002年8月~)
2003年8月~2006年8月
書記:李振球(2003年5月~)
校長:王新泉(兼副書記)(~2006年8月)朱建躍(2006年8月~)
副校長:薄永高(~2005年8月)朱建躍(~2006年8月)顧雲秋(2003年8月~ 2006年8月)胡火根(2003年8月~2006年8月)沈曉輝(2005年8月~)
2006年8月~
書記:李振球(~2007年6月)余更強(2007年8月~2009年8月)薄永高(2009年8月~)
校長:朱建躍
副校長:沈曉輝 費建士(2008年8月~ )
現任領導
職務 | 姓名 | 任 期 |
校長 | 沈曄 | |
書記 | 丁國琴 | |
副校長 | 沈曉輝費建士 陳斌 | |
工會主席 | 費建士 |
學校榮譽
類別 | 榮譽稱號 | 命名時間 |
示範學校 | 省級示範學校 | 1999.5 |
市級示範學校 | ||
等級學校 | 創建適合學生髮展的學校活動中榮獲浙江省首批實驗學校稱號 | 2007.6 |
榮獲浙江省“百年名校”100強稱號 | 2006.12 | |
文明單位 | 省文明單位 | 2009.2.7 |
市文明單位 | 2000.2 | |
區文明單位 | 1997.12 | |
教育科研 | 省200強科研基地 | 2002.11 |
市科研基地 | 2000. | |
綠色學校 | 省綠色學校 | 2004.8 |
市綠色學校 | 2003.9 | |
區綠色學校 | ||
依法治校 | 省依法治校示範校 | |
市依法治校示範校 | 2005. | |
區依法治校示範校 | 2005.7 | |
廉政文化進校園試點校 | ||
學生行為規範 | 市行為規範達標學校 | 2005.1 |
市行為規範示範學校 | 2004.11 | |
區行為規範示範學校 | 2004.5 | |
其 他 | 市實驗國小 | 1994.10 |
區校園文化示範單位 | 1995. | |
省書法教育研究實驗基地 | 1996.2 | |
全國中澳小學生電子琴合作項目學校 | 1996.12 | |
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 | 1999.5 | |
省少年象棋實驗國小 | 2000.4 | |
全國書法實驗國小 | 2000.7 | |
省活動課程實驗基地 | 200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