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歌·一掬吳山在眼中

《湖州歌·一掬吳山在眼中》是宋末元初詩人汪元量所作的七言絕句。詩一二兩句寫南宋都城杭州的景色,感嘆宋朝政權經不起元蒙鐵蹄一蹴,帶有濃厚的依戀傷悼之情。後兩句,詩人由眼前景象,從依依惜別想到了不久後離開臨安的情景,抒發亡國之痛。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湖州歌·一掬吳山在眼中》
  • 作品別名:《湖州歌九十八首其五》
  • 創作年代:宋末元初
  • 作品出處:《湖山類稿》
  • 文學體裁:七言絕句
  • 作者:汪元量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湖州1
一掬2吳山3在眼中,
樓台4累累間青紅5
錦帆6後夜7煙江8上,
手抱琵琶憶故宮9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湖州:即今浙江湖州市。
  2. 一掬(jū):一捧。亦作“ 一匊(jū) ”。 兩手所捧(的東西)。亦表示少而不定的數量。
  3. 吳山:在杭州城內。
  4. 樓台:高大建築物的泛稱。
  5. 青紅:青色和紅色。常用以指代顏料、胭脂粉黛、彩霞、燈彩等。
  6. 錦帆:指皇帝所乘的船。
  7. 後夜:今後的夜晚。一說後半夜。
  8. 煙江:煙霧瀰漫的江面。
  9. 故宮:舊時的宮殿。

白話譯文

吳山像一個小小的土丘映入我的眼中,遠近的樓台層層疊疊,有青有紅。日後被押北上,乘舟航行在輕煙籠罩的江里,我只能在夜間手抱琵琶,懷念眼前的故宮。

創作背景

南宋德祐二年(1276年)二月,元兵進入南宋都城臨安,宋恭帝趙隰(xiǎn)與祖母謝太后、母全太后簽表投降,元軍首領伯顏將他們俘押北上。汪元量當時在宮中為琴師,與妃嬪們同行,一路上將親身所見及亡國悲愁作成《湖州歌》九十八首,語語沉痛,字字血淚,“紀其亡國之戚、去國之苦”,被稱為“宋亡之詩史”(李鶴田《湖山類稿》跋)。因這組詩是記宋帝降元,被俘北上的,當時元軍主帥伯顏駐紮湖州,派人索取符璽,接受宋降,所以汪元量把湖州作為組詩的題目。此詩為其五。

作品鑑賞

“一掬吳山”一首是組詩的第五首,寫尚未離開臨安時事。詩由景起興,“一掬”形容吳山之小。吳山是杭州城的標誌,是南宋宮廷所在。金兀朮當年有志南侵,曾畫自己騎馬站在吳山上,題句有“立馬吳山第一峰”之句。詩人在這裡寫都城景色,首拈吳山,且言其小,正是感嘆宋朝政權經不起元蒙鐵蹄一蹴。他在《越州歌》中說“昔夢吳山列御筵,三千宮女燭金蓮。而今莫說夢中夢,夢裡吳山只自憐。”也是以吳山代表朝廷,與本詩涵義相同。次句由吳山而及宋宮室樓台,以“累累間青紅”五字,寫盡樓台的參差不齊與富麗堂皇,在感情上則是前句的延續。這兩句景句,如果是在承平年代,用以歌頌臨安的繁盛,便不見有什麼好處,由於詩寫在國家剛亡,詩人自己將隨駕被俘北上之時,寫景就不再單純是為了寫景,而帶有濃厚的依戀傷悼之情。“在眼中”三字尤為沉痛。今天這美景、這都城尚在眼中,可不久就要被迫離開,這地方就屬胡虜管轄,再見不知何日,即使能夠再見,也定非舊時模樣了。
後兩句,詩人由眼前景象,從依依惜別想到了不久後離開臨安的情景:日後,錦帆北上,煙雨朦朧,我只能懷抱琵琶,默默地思念這故宮了。“憶故宮”三字包羅很廣,既是懷念眼前景象,更多的是抒發亡國之痛,且一個“憶”字與前“在眼中”形成鮮明對比,詩人種種複雜的心情都寄托在裡邊了。

作者簡介

汪元量(1241~1317年後)南宋末詩人、詞人、宮廷琴師。字大有,號水雲,亦自號水雲子、楚狂、江南倦客,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時以善琴供奉宮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臨安陷,隨三宮入燕。嘗謁文天祥於獄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為道士,獲南歸,次年抵錢塘。後往來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終老湖山。詩多紀國亡前後事,時人比之杜甫,有“詩史”之目,有《水雲集》、《湖山類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